《詩經》提到的有“綠兮綠兮,綠衣黃裏”、“素衣朱繡”、“載玄載黃”等。
這是講染色的工具,相傳有染缸和染棒。根據顏料和染料的特性,分別采用膠黏劑和媒染劑,建立了套染、媒染以及“草石染”並用等工藝。
所以苗族蠟染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敘述蠟染的起源。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據《貴州通誌》記載:“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闌幹斑布”。
宋代五溪地區的“點蠟幔”(蠟染)已很盛行。明、清時代,黔中一帶苗族也多用蠟染衣料。
綜上所述,彩陶繪色、織物染色等曆史事實說明蠟染產生已經具備充分的條件。
供參考。
揭秘苗族蠟染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傳統印染工藝,在貴州廣為流傳。丹寨縣苗族世代傳承這種傳統技藝,蠟染區域處於東南麵的揚武鄉、排調鎮一帶。蠟染古稱“蠟纈”,丹寨縣苗語稱“木圖”,意為“蠟染布”。丹寨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雲貴高原南緣的斜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溫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丹寨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山區,苗族占總人口的76%,苗族中自稱為“嘎鬧”的支係,是鳥圖騰的後裔,至今仍在使用蠟染技藝的苗族是這個支係中俗稱為“白領苗”的亞支係。
丹寨苗族蠟染曆史十分悠久,與古代苗族“九黎”、“三苗”、“武陵蠻”有關。《後漢書》、《搜神記》等典籍記載秦漢時期苗族先民“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可以肯定當時的紡織和印染生產技能已得到了提高。《隋書·地理誌》記載“蠻”,“承盤瓠之後,故服章多以斑布為飾”。《後漢書·西南夷傳》載:“哀牢人……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彩,文繡罽,帛疊,欄杆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記載:“唐貞觀三年,東蠻謝元深入朝……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遠國歸款,周史集其事為王會篇,今聖德所及,萬國來朝,卉服鳥章俱集蠻邸,實可圖寫貽於後,以彰懷遠之德。上從之,乃命閻立德等圖畫之。”謝元深帶領的那支穿著蠟染刺繡服飾(卉服鳥章)的苗族隊伍中,就有現在丹寨這支苗族先民在內。
民間至今流傳著有關蠟染的傳說和長篇敘事詩。例如《苗族蠟染歌》裏唱到,有位叫娃爽的姑娘受眾人之托,造一把“撐天傘”把天牢固地支撐在頭頂上,娃爽就去紡紗織布,將九十九匹白布曬在梨樹旁,風吹梨花落在白布上,采花的蜜蜂在白布上又采花又吐漿,而後風又把布吹到藍靛草腐爛的水塘裏,“染得白布藍茵茵。”娃爽十分痛心,拿到河水裏去漂洗,蜜蜂吐漿的地方現出點點晶瑩透光的花紋,於是蠟染被發現了。這則故事折射出遠古時代苗族先民受到自然的啟示,發明了蠟染。
丹寨苗族蠟染製作的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有服裝、床單、背麵、包袱布、背包、提包、背帶、葬單等。蠟染繪畫工藝有“點蠟”和“畫蠟”兩種,點是以圓點排列為虛線條,再由虛線條組織成圖案;畫則以線條的粗細曲直來勾勒形象或抽象的物體,以組成圖案。從實物圖案上可分為“幾何紋”和“自然紋”兩大類。幾何紋是按流傳下來的傳統圖案製作,最具代表性的有“哥渦”圖,是一種螺旋紋,傳說是祖宗們傳下來,固定在女性盛裝上的肩背、衣袖處,不能更改。苗族蠟染的製作方法如下:
1、布的處理:用草木灰濾水浸泡土布,再捶打和漂洗,脫去纖維中的脂質,以易於點蠟和上色;用魔芋刮成漿布,使布有一定的硬度,在平整的石板上用牛的下顎骨反複刮布;按作品需要剪裁好布的尺寸。
2、點、畫蠟:先備好木灰火,用瓷碗盛黃蠟置於木灰火邊上,使黃蠟受熱熔化成液體;用銅臘刀(蠟筆)蘸蠟液在布上繪畫或用小竹根蘸蠟液往布上點畫;布上的幾何圖案草稿事先用針頭劃出痕跡,或用針頭在布上刺孔,標明位置。
3、染色:將點好的蠟花的布用溫水浸濕,卷成鬆散的圓筒狀,放入已發好的藍靛的染缸,浸泡三十分鍾左右,提出來擱置幾個小時,再浸入染缸。反複四、五天,染好後在河水裏衝洗去浮色,再放進鍋裏加水煮沸,使黃蠟熔化,脫離布,浮在水麵上,回收後再用。將蠟染布反複漂洗,使殘留的黃蠟脫淨,畫麵的湛藍色與潔白互為底色。
4、染紅黃色:苗族盛裝上,還要描紅、黃色,紅色用茜草根,黃色用梔子根提取,畫上後不能洗,洗了會脫色,一般要待成品製成後才著色。
5、藍靛:在蠟染之鄉,普遍種植藍靛。還有一種野靛。秋天時采集莖葉在缸裏漚泡,發酵後清去纖維渣,用盆盛發酵的藍靛水,放入適量的生石灰,石灰充分溶化後,再倒入缸內,使藍靛沉澱,即得幹靛。
6、發染缸:溶兌藍靛的水是草木灰水,在木缸口上放竹篩,篩上墊稻草,稻草上放木灰,壓實,倒上清水,讓水過濾入缸。撤去竹篩,往水裏加上適量藍靛、白酒、用竹竿攪動,直到溶液發粘。發好染缸後,缸底放一竹簍,使染布時布匹不接觸缸底,不沾染沉積的渣滓。
製作蠟染,主要工具有:牛下齶骨、銅刀(蠟筆)、瓷碗、火盆、大針、草尺、染缸等。
丹寨苗族蠟染由於地域的封閉和生態環境獨特,靠苗族婦女世代傳承,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是苗族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寫照。苗族支係多,每個支係都有不同的習俗和服飾,要識別不同支係,蠟染服飾具有標識性功能。丹寨苗族蠟染的作者們喜歡以自然紋為主的大花,自然紋以自然界中的花鳥魚蟲作圖案的素材,隨心所欲地創作,活潑流暢,造型生動,富於誇張。苗族曆史上沒有文字,蠟染的圖案大量地儲存了苗族有關曆史、圖騰、民俗、故事的信息,它是苗族文化的載體,成為記載曆史的“書籍”,記錄了苗族曆史各個階段的精神和事物,是研究苗族社會、曆史不可多得的證據。
苗族的蠟染作為一種民族文化,有自身悠久的曆史。由於地處邊遠,交通閉塞,科學文化相對落後,經濟發展緩慢,長期處於與外界隔絕的苗族人民在艱苦的壞境中將古老的蠟染工藝長期地保留下來。女性自幼開始學習製作蠟染,每個母親都要教會自己的女兒,這便是苗族蠟染的承傳方式。王阿勇是丹寨著名的苗族蠟染能手。生於1943年8月,排調鎮遠景村人,娘家在楊武鄉排莫村排則規寨。她從小就跟老人和姐姐學蠟畫,把蠟畫作為愛好練習。作畫不用尺,不打底,大膽運筆,一氣嗬成。所畫的點線勾角和諧對稱,圖境變換自然舒緩,圖案比例相得益彰。畫的花、鳥、魚、蟲,形象逼真,形態活潑,傳統圖案線條分明。
蠟染是手工技藝藝術,耗工、耗時、耗物,經濟收入不顯現,造成許多藝人為了謀生而不得不改行。近年來,大量的勞務輸出,技藝傳承人幾乎很少,能傳承技藝的幾乎都是失學女孩和不能外出務工的女孩,蠟染傳承技藝麵臨失傳危機。
來源: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編輯:山雲
有人知道描寫苗族蠟染的一句詩,詞或者句子麼
《詩經》提到的有“綠兮綠兮,綠衣黃裏”、“素衣朱繡”、“載玄載黃”等。
這是講染色的工具,相傳有染缸和染棒。
根據顏料和染料的特性,分別采用膠黏劑和媒染劑,建立了套染、媒染以及“草石染”並用等工藝。
所以苗族蠟染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敘述蠟染的起源。
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據《貴州通誌》記載:“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闌幹斑布”。
宋代五溪地區的“點蠟幔”(蠟染)已很盛行。
明、清時代,黔中一帶苗族也多用蠟染衣料。
綜上所述,彩陶繪色、織物染色等曆史事實說明蠟染產生已經具備充分的條件。
供參考。
描寫苗族婦女衣服地句子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
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係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
苗族百褶裙,圖案花紋色彩斑斕,多刺繡、織錦、蠟染、挑花裝飾。
衣裙顏色以紅、藍、黃、白、黑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傳統。
描寫苗族婦女衣服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百褶裙。
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
便裝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係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
圖案花紋色彩斑斕的百褶裙,多刺繡、織錦、蠟染、挑花的裝飾,明豔動人。
衣裙顏色以紅、藍、黃、白、黑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傳統。
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麵,有的短至腿根,僅七、八寸長。
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
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繡有寬大花邊,頭纏格子布或青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
頭飾式樣繁多,挽髻於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發繞在支架上高豎於頭頂上,別具風格。
盛裝以黔東南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餘。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曆史文化的瑰寶。
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
銀飾、苗繡、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誌,那麼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
《辭海》裏記載“苗繡已同代表著苗家刺繡最高水平的湘繡、蘇繡、蜀繡、粵繡一同並列收入。
”苗族刺繡、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讚的:“苗女刺繡巧奪天工,湘繡蘇繡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和前景。
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複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
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曆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
由於曆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
描寫貴州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1、人們常說:“雲南煙,四川酒,貴州有煙又有酒”,貴州擁有質量優秀的名煙名酒。
貴州是全國著名的產煙區之一。
烤煙的種植開始於1938年,迄今還不到70年,但由於具備種植烤煙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因此,貴州烤煙生產在新中國成立後獲得了長足發展。
貴定、福泉、甕安、都勻、開陽、龍裏、黃平、餘慶等縣,都是重要的優質煙葉生產基地。
海外華人報刊曾讚美貴州:“黔省群山峻秀,眾泉清甜,人民勤勞智慧,自古精於釀製技術,千百年來貴州佳釀傾倒眾生,享譽不竭,近代貴州名酒更是譽滿全球。
”貴州遵義市是著名酒鄉,貴州的三大名酒(茅台、董酒、習酒)都產於這裏。
貴州的酒分為白酒、飲料酒和啤酒三大類。
2、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在反對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公車上書中有五分之一是貴州人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失落的文明“——古夜郎國在此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被喻為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在這裏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有49個少數民族在這裏生息繁衍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中國小說之鄉”——正安在這裏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地球上最美麗的疤痕——馬嶺河大峽穀位於這裏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杉木河漂流被稱為“中國第一漂”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中國最美的地方——荔波在這裏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黔中名菜宮保雞丁和辣子雞在西方國家幾乎成為中國菜的代名詞而已。
3、至若草海旖旎,舞鶴翱翔;紅楓繽紛,遊鱗惝恍。
丹霞彩幻,遺女媧之煉石;紅岩天書,傳武侯之南征。
龍宮乃哪吒鬧海之所,天台非劉阮迷失之居。
奇峰雙乳,嫦娥沐浴以坦飾;杜鵑百裏,仙女黼黻而忘收。
黃果樹橫空跌斷,銀河傾瀉;織金洞神工鬼斧,地宮別造。
舞陽澄明,陶令有未到之憾;峰林羅列,霞客稱天下之奇。
雷公山有不涸之井,仙人洞藏玄冥之幽。
九龍洞、九洞天,東西遙感;八仙洞、八舟河,南北相聞。
十裏招堤,十丈飛瀑;荷花映日,雪浪拍天。
萬泉千湖,遐邇聞名。
4、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
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聞名世界的黃果樹瀑布、龍宮、赤水、織金洞、馬嶺河峽穀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淨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5、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貴州人貴染織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之一的“蠟染”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有“天下第一洞”之稱的溶洞之王——織金洞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龍宮在這裏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有全國首家峽穀公園,中國最佳綠色生態景區——南江大峽穀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貴州是全國十大有色金屬產區之一,其中磷礦占中國總量一半而已。
6、這次我們去了號稱“氧吧”的貴州避暑。
青岩古鎮的幽靜,黃果樹瀑布的壯觀,荔波小七孔的精致,千戶苗寨的原生態和鎮遠古鎮的秀美,使我回到上海仍在回味。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為一體的小七孔。
歡快青春的拉雅瀑布,碧綠凝重的鴛鴦湖,霧雨蒙蒙的臥龍潭,層層疊疊的68級瀑布,標誌性的小七孔古橋,還有就是人氣最旺的——水上森林。
7、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貴州則是茶樹原產地之一。
由於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高霧重,晝夜溫差和濕度差都較大,土壤多酸性和微酸性,且含大量鐵質和磷酸鹽。
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利於茶葉內含有機物質的構成,有利於茶葉的鮮嫩芳香。
貴州茶葉生產曆史悠久,早在戰國時代就有土著民族濮人種植。
唐代陸羽的《茶經》有“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的記載。
宋、元、明、清時代,貴州有數十種茶葉被選為貢品,如今仍有許多茶馳譽海內外。
8、貴州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
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濃鬱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9、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不但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製品更是琳琅滿目,絢麗多彩,令旅遊者愛不釋手。
早已蜚聲海內外的貴州“三寶”,指的是大方漆器、玉屏簫笛和安順“三把刀”。
貴州還有其他馳名中外的工藝製品:“安順蠟染荔波布,赤水香扇石刻術。
通草堆畫布依毯,烏當草席雄姿展。
荔波涼席烙花筷,花椒布在三都賣。
思州硯台龍鳳帶,牛角二胡來參賽。
貴州蘆笙牙舟陶,苗家刺繡挑花俏。
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貴州。
10、1935年的冬天,飽經挫折的中國工農紅軍抵達貴州。
中國革命往何方去?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成為中國革命的轉折點,寫就了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組...
關於苗族衣服的作文150字左右
展開全部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的服飾都有著不同的特點。
我是苗族,在這裏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民族的服飾。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特點。
在黔西北的苗族男子都穿著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上還披著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鑽;其他各地的苗族男子一般都是穿著對襟的短衣。
苗族的服飾大多都是遍施圖案的,有刺繡、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一起用文山“花苗”,在衣服黑色圓領斜襟窄繡衣的領邊,繡著各種顏色的花紋,紋路有很多都是花狀和江水狀,據說這些花紋象征著我們祖先的居住地:紅、綠波浪狀的花紋代表著江河,大花代表著京城,交錯著的花紋就代表著田埂,花就代表著穀穗。
在安寧一帶的花苗喜歡披著花披肩,上麵還繡著方形的圖案,傳說它象征著古代的練兵場和令旗,披肩兩頭的花紋過去京城的街道和城市。
這些服飾的由來,大多與上古九黎三苗與皇帝逐鹿中原,戰敗後從黃河流域退到長江,又推到雲貴高原的曆史有關。
所以,苗族的衣裝圖案並非每個能織會繪的男女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織繡。
苗族的服飾有著“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據說,苗族的服飾多達近三百種,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名族的服飾媲美。
...
形容“貴州”的句子有哪些?
1.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省會貴陽因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而獲得了個中國避暑之都稱號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自家的土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被稱為國酒的茅台而已。
貴州沒什麼可牛的,隻是亞洲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在這而已。
2. 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它那濃鬱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壯觀的鬥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讚,心儀不已.3. 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
4. 人們常說:“雲南煙,四川酒,貴州有煙又有酒”,貴州擁有質量優秀的名煙名酒。
貴州是全國著名的產煙區之一。
5. 黔省群山峻秀,眾泉清甜,人民勤勞智慧,自古精於釀製技術,千百年來貴州佳釀傾倒眾生,享譽不竭,近代貴州名酒更是譽滿全球。
6. 貴州遵義市是著名酒鄉,貴州的三大名酒(茅台、董酒、習酒)都產於這裏。
貴州的酒分為白酒、飲料酒和啤酒三大類。
7. 這次我們去了號稱“氧吧”的貴州避暑。
青岩古鎮的幽靜,黃果樹瀑布的壯觀,荔波小七孔的精致,千戶苗寨的原生態和鎮遠古鎮的秀美,使我回到上海仍在回味。
8.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貴州則是茶樹原產地之一。
9.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的記載。
宋、元、明、清時代,貴州有數十種茶葉被選為貢品,如今仍有許多茶馳譽海內外。
10. 貴州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
11. 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濃鬱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12.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不但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製品更是琳琅滿目,絢麗多彩,令旅遊者愛不釋手。
13. 貴州是個多民族省份,民風質樸、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處處洋溢著濃濃的高原豪放之氣。
14. 多民族聚集的貴州,是一個歌舞的海洋。
各民族曆來以能歌善舞著稱。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也有低回婉轉,優美抒情的“遊方歌”,更有質樸莊重的“古歌”“酒歌”,其調式不一,各具韻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15. 貴州,是山的王國。
說她地無三尺平不無誇張。
然這不平,正是她的得天獨厚。
蠟染1、填空:本文主要介紹了蠟染的
1 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它那濃鬱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
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壯觀的鬥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讚,心儀不已。
2 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
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聞名世界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峽穀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淨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
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濃鬱神秘的民族 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
求對苗族服飾發飾的描寫?
展開全部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豔麗。
《後漢書·南蠻傳》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
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
苗族服飾是一種原始苗族人民的符號和象征,是一種規則和曆史的存根,一種無字的曆書,一種無聲語言和標誌。
苗族服飾由於性別、年齡、婚否等情況而不同,並且有地區差別,但都保持一種從古至今的傳統款式。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
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係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
苗族百褶裙,圖案花紋色彩斑斕,多刺繡、織錦、蠟染、挑花裝飾。
衣裙顏色以紅、藍、黃、白、黑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傳統。
服飾用料則以居住地出產的原料為主,多以棉、麻、毛等經過家庭手工作坊精編細織而成。
苗族男子的裝束則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我們所說的苗族服裝的款式多樣,主要是指苗族女性的節日盛裝或者叫禮服。
苗族服裝按地域可分為五種型製:黔東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種。
黔東南苗族服飾:流傳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個縣市和都勻、荔波、三都、興仁、安順,廣西融水、三江等區域。
上衣有大領對襟或右衽半身。
百褶裙長短不一,佩戴各式圍腰和綁腿。
發髻也有較大差異。
黔東南苗族服飾大約有30多種款式。
黔中南苗族服飾:主要流行於貴陽、龍裏、貴定、惠水、平壩、安順、平塘、羅甸,雲南的丘北、文山、麻栗和廣西隆林等地。
其特點是以黑、白、藍色線繡衣裙或蠟染。
大領對襟開,百褶裙,包頭帕或頭巾,髻發。
黔中南苗族服飾有5種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飾:主要在川南、黔西、黔西北和滇東北、桂西北以及雲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
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飾色彩較淺,蠟染工藝普遍。
服飾和發型多種多樣。
湘西苗族服飾: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鬆桃、四川秀山、酉陽、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有多彩頭帕和變型式樣,服飾亦有8種。
海南苗族服飾:由於海南苗族受當地黎族服飾的影響,苗女穿右偏襟長及膝部的長衫,僅一扣,無領,蠟染短裙,以黑、紅色為主,花紋較少,束發,包一繡圖案花紋的頭巾,外麵再蓋一條繡有花邊的尖角頭帕,套上一條紅帶子垂在背後,顯出與其他地區的苗族服飾的非常不同。
【幫我想一些形容貴州風景優美民風純樸人民熱情的好句子或者是詞語...
1 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它那濃鬱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壯觀的鬥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讚,心儀不已.2 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聞名世界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峽穀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淨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濃鬱神秘的民族 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有人知道描寫苗族蠟染的一句詩,詞或者句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