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寫句子,如果我是馬良,我一定要畫一個房子,讓窮人不再受凍。
如果我是國王,我一定要製定合適的政策使人民安穩。
一年級好詞好句,寫話不發愁
一年級好詞好句,寫話不發愁
好詞:
白花花 亮晶晶 綠油油 懶洋洋
紅彤彤 金燦燦 笑眯眯 笑哈哈
樂嗬嗬 白晃晃 白茫茫 白胖胖
黑洞洞 黑漆漆 毛茸茸 黑乎乎
熱乎乎 傻乎乎 胖乎乎 沉甸甸
香噴噴 靜悄悄 暖洋洋 黑黝黝
紅通通 紅撲撲 紅豔豔 黃澄澄
羞答答 笑嘻嘻 喜滋滋 興衝衝
氣乎乎 光禿禿 陰沉沉 亮堂堂
水靈靈 水汪汪 慢吞吞 慢騰騰
幹巴巴 甜蜜蜜 髒兮兮 亂糟糟
酸溜溜 幹幹淨淨 工工整整 開開心心
高高興興 快快樂樂 痛痛快快 認認真真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歡歡喜喜 平平安安
風風光光 紅紅火火 風風火火 羞羞答答
風風雨雨 高高大大 親親熱熱 轟轟烈烈
家家戶戶 日日夜夜 結結巴巴 口口聲聲
方方正正 千千萬萬 飄飄灑灑 輕輕細細
安安穩穩 躲躲閃閃 拉拉扯扯 拖拖拉拉
暖暖和和 熱熱鬧鬧 清清楚楚 彎彎曲曲
搖搖晃晃 方方麵麵 哭哭啼啼 說說笑笑
來來去去 圓圓滿滿 完完整整 整整齊齊
嘻嘻哈哈 搖搖擺擺 斷斷續續 忙忙碌碌
好句:
1、隻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 隻有努力學習,才能考好期末考。
2、這些飄落的葉子,好像是仙女撒下的五顏六色的花瓣。
3、這是一隻普普通通的蘋果。一麵是紅色,紅裏透黃;一麵是黃色,黃裏帶紅。
4、小蜜瓜激動得心髒撲騰撲騰亂跳,他衝到台上,像捧寶貝一樣把那盒糖果捧在懷裏,然後他就保持著這樣的姿勢,小心翼翼地走出教室,走出學校,一直走到家裏。
5、小鳥不知躲匿到什麼地方去了;草木都垂頭喪氣,像是奄奄等斃;隻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頭發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鑼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6、校園裏,到處都是春光明媚的魯象。柳樹抽出了細細的柳絲,上麵綴潔了淡黃色的嫩葉;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鑽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豔的春裝;小鳥們從家裏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7、一想到這兒,眼淚就劈裏啪啦地掉了下來。
8、早上推開房門,隻見地上的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9、小蜜瓜羞得滿臉通紅,隻好硬著頭皮向心蘭老師請教。
10、一陣微風吹來,桂花樹舒展著它的枝葉,隨風微微搖動著,在陽光下閃著綠光。?
11、又白又嫩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床上,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
12、圓圓的臉上,蝌蚪似的兩隻黑亮的眼珠一閃一閃的,可愛極了。
13、在春天裏,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 幅水彩畫。
14、小花貓的腦袋圓圓的,頂著一對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綠眼睛瞪得像兩盞小綠燈。
15、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隻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怕陽光傷了自己的翅膀。
16、樹葉紛紛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黃鶯展翅飛翔。
17、他那又黑又粗的眉毛就像兩把大掃帚。
18、太陽像個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線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發燙,腳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煙。
19、天氣漸漸熱起來了。 水漸漸升上來了。
20、田野裏,青蛙的叫聲連成一片,“呱呱呱、呱呱呱”。
21、我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 我一邊掃地一邊與同學說話。
22、我終於明白了春天的色彩為什麼這樣豐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筆勤奮地揮動著;是稚氣的孩子們天真地打扮著;是被人們忽視的小草默默地孕育著。盡情地享受著春的色彩的怡悅的人們啊,你為春天的色彩貢獻了什麼?
23、烏龜把脖子和腦袋都縮進了硬殼裏,四肢一伸一伸的,好像在做廣播操,有趣極了。
24、烏黑的眼珠,像算盤珠兒似的滴溜溜亂轉。
25、鮮紅的雞冠在遠處看像一團火。
26、小白兔的尾巴很短,活像一個小絨球貼在屁股上,
27、聲音又響又脆,像炒豆子似的。
28、如果光摘鬆果,不栽鬆樹,總有一天,一棵鬆樹也沒有了。
29、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河裏的水燙手,地裏的土冒煙。
30、那些像小扇子一樣的葉子組成了一把大綠傘,把陽光遮得嚴嚴實實,送給人們一片陰涼。
31、那條小狗一身金黃色的毛,閃閃發亮,像剛剛擦過油似的。
訪造下麵的例句,再寫一個句子.要求:另選一個事物,所寫內容符合...
愛是愉快,是難過,是陶醉,是情緒,是勇敢,是信賴,是誠意,是體貼,是相思,是懷念,是甜蜜,是醇酒,是甘泉,是沉醉,是幸福,是犧牲,是高尚,是奉獻,是責任.什麼是愛?愛就是當你想到這個人,你會祈願他幸福快樂平安,你會想永遠陪伴他,當你不得不離去,你希望留下什麼給他.愛是在寂寞的夜裏,思念如潮水般湧來,手裏捧著書卻怎麼也看不進去,心裏惦記著他此時有沒有吃晚飯,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想著自己.愛是,周末利用半天時間親手做出幾道好菜滿足的看她(他)吃下去;是在寒冷的冬天不斷為她(他)的咖啡杯裏續上熱水;愛是看到花,想跟他或她一起欣賞,愛是走過山崖水畔,你會帶點遺憾地想:如果兩個人同遊共賞該是何等賞心樂意之事!什麼是愛?愛是想見到他又怕見到他,愛是想跟他說話又怕打擾他,愛是默默地想幫他,愛是無法扼止的渴望,愛是看見他時,臉上裝出一副毫不在乎的表情,但在擦肩而過時細心感受身邊顫動的空氣,於是忍不住回頭望一眼;愛是在異鄉的街道上看到一個酷似他的背影而愣在原地久久不動.愛是明明離不開他,卻又不得不放棄他,希望他幸福,即使那份幸福不是跟你分享.愛是在一起總覺時間過的太快,愛是人生旅途中寂寞心靈的良伴.
高考文言文怎麼複習才好呢?具體步驟是什麼呢?
展開全部一、文言文複習方案1、夯實基礎,課本複習三遍分析曆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於課內,幾乎曆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這裏,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
可見,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是關鍵。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複習。
那麼為什麼要複習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
三遍複習法,采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裏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裏,複習背誦並且默寫在作業本上,三年一貫,“學而時習之”。
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複習,效果會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後順序,每周三節晨讀,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複習完。
要求學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複習背誦。
之所以照前麵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複習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後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複習)。
這一步,是以學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而已,目的在於熟悉課文內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複習課文。
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對於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
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於胸,在課上複習時,要拎出要領,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後聯係,總結規律,授之以漁。
所以,這一複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知識體係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的精神。
隻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
2、加強針對訓練,複習穩紮穩打 前麵的三步複習,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導措施,極容易半途而廢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檢查作業即可。
而對於二、三兩步,則必須加強針對訓練。
以考核來促進複習,以成績來檢驗效果。
第二步,一單元一測,命題側重課本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及詞類活用和文學文化常識,加上課文重點句子的翻譯、名句名篇的默寫。
測試時間以一課時為宜。
第三步,一冊一測,時間以兩課時為宜。
除了以上內容以外,再加入課外考查,翻譯和閱讀一律選自課外(最好選用最近六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也從中命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節約複習時間),考查要點要與本冊知識點銜接,體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化。
這種檢測題,必須教師自己命題,針對課本,針對學生,針對自己的教學。
備課組裏,幾個老師最好分工合作,根據具體情況,各分一部分命題任務,便於集體備課腦力資源共享,也避免重複考查無效勞作。
3、演練高考,學以致用複習課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得心應手遷移知識的運用能力。
這種能力具備與否,或者說,能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最終體現在對試題的解答上。
所以,麵對高考,夯實基礎之後,就需要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
高三下學期前兩周,在這方麵做一下集中訓練,以便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把課本知識運用起來,遊刃有餘的去解決問題。
曆年的高考題已經通過複習課本時的檢測訓練全部練過了,這時還不要急於做文言文大閱讀與翻譯的模擬題,先用四課時,將實詞、虛詞、活用與句式分別集中彙總一下,聯係課文與高考,總結特點,抓住規律,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達到透徹理解。
然後,采取集中強化訓練的方式,選擇優秀的模擬試題,做十個文言文大閱讀。
最後,在高考前一個月裏,應當要求學生每天做一個文言文閱讀(包括翻譯),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良好的語感,最好選擇附有答案的習題,如果需要講解,教師隻需在課前用八到十分鍾就足夠了。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分析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麵注重史傳類,文質兼美,命題點多,適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並重。
這裏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
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後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平分秋色”,各占9分。
文言文測試“言文”並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上僅僅是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好評。
故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
2002年雖然有調...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越詳細越好
展開全部 一、文言文複習方案1、夯實基礎,課本複習三遍分析曆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於課內,幾乎曆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這裏,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
可見,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是關鍵。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複習。
那麼為什麼要複習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
三遍複習法,采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裏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裏,複習背誦並且默寫在作業本上,三年一貫,“學而時習之”。
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複習,效果會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後順序,每周三節晨讀,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複習完。
要求學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複習背誦。
之所以照前麵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複習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後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複習)。
這一步,是以學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而已,目的在於熟悉課文內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複習課文。
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對於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
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於胸,在課上複習時,要拎出要領,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後聯係,總結規律,授之以漁。
所以,這一複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知識體係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的精神。
隻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
2、加強針對訓練,複習穩紮穩打前麵的三步複習,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導措施,極容易半途而廢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檢查作業即可。
而對於二、三兩步,則必須加強針對訓練。
以考核來促進複習,以成績來檢驗效果。
第二步,一單元一測,命題側重課本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及詞類活用和文學文化常識,加上課文重點句子的翻譯、名句名篇的默寫。
測試時間以一課時為宜。
第三步,一冊一測,時間以兩課時為宜。
除了以上內容以外,再加入課外考查,翻譯和閱讀一律選自課外(最好選用最近六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也從中命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節約複習時間),考查要點要與本冊知識點銜接,體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化。
這種檢測題,必須教師自己命題,針對課本,針對學生,針對自己的教學。
備課組裏,幾個老師最好分工合作,根據具體情況,各分一部分命題任務,便於集體備課腦力資源共享,也避免重複考查無效勞作。
3、演練高考,學以致用複習課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得心應手遷移知識的運用能力。
這種能力具備與否,或者說,能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最終體現在對試題的解答上。
所以,麵對高考,夯實基礎之後,就需要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
高三下學期前兩周,在這方麵做一下集中訓練,以便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把課本知識運用起來,遊刃有餘的去解決問題。
曆年的高考題已經通過複習課本時的檢測訓練全部練過了,這時還不要急於做文言文大閱讀與翻譯的模擬題,先用四課時,將實詞、虛詞、活用與句式分別集中彙總一下,聯係課文與高考,總結特點,抓住規律,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達到透徹理解。
然後,采取集中強化訓練的方式,選擇優秀的模擬試題,做十個文言文大閱讀。
最後,在高考前一個月裏,應當要求學生每天做一個文言文閱讀(包括翻譯),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良好的語感,最好選擇附有答案的習題,如果需要講解,教師隻需在課前用八到十分鍾就足夠了。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分析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麵注重史傳類,文質兼美,命題點多,適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並重。
這裏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
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後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平分秋色”,各占9分。
文言文測試“言文”並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上僅僅是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好評。
故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
2002年雖然有調...
對聯的特點是什麼
展開全部 特點: 一,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
二,對應位置詞性相同。
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對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
按韻腳來分,上聯韻腳應為仄聲,下聯韻腳應為平聲,謂之“仄起平收。
四,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
編輯本段 起源 曆史探源 楹聯者,對仗之文學也。
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
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
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
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
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觀念淵源甚遠,《易經》 春聯習俗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老子》第42章。
)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
”(《荀子·禮論》)《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
”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
《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有所措。
”《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征陰陽二爻。
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
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
而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征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 語言尋根 一副標準的楹聯,它最本質的特征是“對仗”。
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
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麼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裏的字數相等,不同於英語的“單詞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相等。
即一個音節對應一個音節。
在英語中,單詞“car”與“jeep”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音節不相等。
而漢語“kǎchē”與“jīpǔ”,數量相等又音節相等。
漢語之所以能實現“音節”相等,是因為漢語是以單音節為基本單位的語言。
音節、語素、文字三位一體。
漢語每個音節獨立性強,都有確定的長度和音調,音調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今有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四聲,皆分平仄兩大類。
平對仄即謂相拗。
這樣,漢語的語素與語素之間(即字與字之間)就能建立起字數相等、平仄相諧的對仗關係。
而英語中,即使事物的名稱、概念能夠相對,單詞的數量和詞性能夠相對,兩個句子的句式能夠相對,但其音節長短不一,獨立性弱,可自由拚讀,又無聲調,故無法相對。
楹聯大多數是寫成文字,並且很多時候還要書寫、懸掛或鐫刻在其它建築物或器物上。
因此,楹聯對仗的第二層即是所謂文字相對。
文字相對意味著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
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副楹聯,要求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對稱之美。
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它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間位置。
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
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
它無論是橫寫與豎排,都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
而英文呢,它是拚音文字,每個單詞長短不一,隻表音,不表義,更無可視性,隻能橫排,不能豎排,無法從形體上實現真正的對稱。
下麵試舉兩個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對偶句進行比較,以進一步說明為何隻有漢語才有真正的對仗,而英文和其他拚音文字則不能。
其它說法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
關於我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
她以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卷號為斯坦因0610號敦煌遺書為據: 歲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又:三陽回始,四序來祥。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
立春日:銅渾初慶墊,玉律始調陽。
五福除三禍,萬古□(殮)百殃。
寶雞能僻(辟)惡,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戶上,富貴子孫昌。
又:三陽始布,四猛(孟)初開。
□□故往,逐吉新來。
年年多慶,月月無災。
雞□辟惡,燕複宜財。
門神護衛,厲鬼藏埋。
門書左右,吾儻康哉! 《聲調譜》作者趙執信明確指出:“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句),始於六朝,元(原)非近體。
”王夫之說,對聯源於律詩的說法,好比“斷頭刖足,殘人生理”------《清詩話》 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編輯本段 發展 但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楹聯係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