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出於獄中的昆蟲名。
這一傳說見梁殷芸《小說》卷二。據說漢武帝在路上遇見這種蟲,不認識是什麼,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這種蟲是秦朝冤死在牢獄裏的老百姓的化身,是憂愁化成的,放在酒裏就會溶解。漢武帝幸甘泉宮,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下,須臾糜散。
嗚呼怪哉怪哉是什麼意思
額嗯嗯嗯額額額額額嗯額額啊額額我也不知道
怪哉什麼意思啊?
一次漢武帝到甘泉宮去,路上看到一種蟲子,紫紅色的,頭眼牙齒耳鼻都有,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武帝找東方朔來看,東方朔回答說:“這種蟲的名字叫‘怪哉’。秦朝關押大量無辜百姓,愁怨太大,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感歎感動上天,就生出這種蟲子,名叫‘怪哉’。此地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地。”武帝查對地圖,果然像他說的那樣。武帝又問:“怎麼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憂愁的酒就能消解,以酒澆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於是找人把蟲子放入酒中,蟲子果然消散了。
動畫片《怪哉》講的什麼意思啊?
曆史典故
這一傳說見《太平廣記》卷四七三引《東方朔傳》。據說漢武帝在路上遇見這種蟲,不認識是什麼,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這種蟲是秦朝冤死在牢獄裏的老百姓的化身,是憂愁化成的,放在酒裏就會溶解。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怪哉”的意思是“稀奇啊”。
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係無辜,眾庶悉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
[編輯本段]譯文
漢武帝有一次到甘泉宮去,在路上看到一種蟲子,是紅色的,頭、眼睛、牙齒、耳朵、鼻子都有,(但)隨從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於是)漢武帝就把東方朔叫來,叫他辨認,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因為)從前秦朝時關押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歎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地方。”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是這樣)。武帝又問;“那怎麼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所以酒灌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武帝叫人把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靡散了。
[編輯本段]辨析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鑒戒錄》條下曾雲:“蜀何光遠撰。東方朔辨怪哉蟲事(案:小說已佚,此條見《太平廣記》四百七十三),已為附會”。這裏提到的“小說”,當為南梁殷芸編纂的《小說》,雖然早佚,但我們卻能看到輯本。除魯迅、餘嘉錫外,周楞伽也有輯本。在周楞伽輯本中,“怪哉”故事本自《說郛》,原注為“出朔傳”,我估計是指《東方朔別傳》:武帝幸甘泉宮,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牙齒耳鼻悉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朔視之,還對曰:“此‘怪哉’也。昔秦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果秦故獄。又問:“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果糜散矣。(《殷芸小說》卷二第60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初版)
[編輯本段]曆史記載
【注釋】
庶:名詞,百姓,平民。例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後之姓,於今為庶,王所知也。(三後:夏、商、周三代帝王。)唐?杜甫《丹青引》:“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又如,庶黎(平民,百姓);庶女(平民的女兒);庶萌(眾民,百姓)。這個“怪哉”故事,是東方朔故事的極品之一,由此可見,其編纂者殷芸著實了得。周楞伽輯注《殷芸小說》前言引《南史》等,說他“性情灑脫,不拘細節”,從這則小品看,殷芸還有難得的想象力,超群的諷刺力,才能把它編寫得這麼精彩。或許,正緣於此,它在多次在別的書中出現吧。目前,我搜集到的僅這五種版本:1.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係無辜,……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七十三,出《小說》)2.東方朔別傳曰:武帝幸甘泉,長平阪道中有蟲覆地,如赤肝。朔曰:“必秦獄處也。夫愁者,得酒而解。”乃取蟲置酒中,立消麋。賜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故也。(《太平禦覽》卷八百一十八·布帛部五)3.東方朔別傳曰:武帝幸甘泉,長平阪道中有蟲,赤如肝,頭目口齒悉具,先驅馳還以報,上使視之,莫知也,時朔在屬車中,令往視焉,朔曰:此謂怪氣,是必秦獄處也,上使按地圖,果秦獄地,上問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解,乃取蟲置酒中,立消,賜朔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也。(《藝文類聚》卷七十二·食物部,《太平禦覽》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三亦引,辭稍異)4.《郡國誌》曰:雍州鹹陽縣北十五裏長平阪,漢武帝幸甘泉,馳道有蟲覆地,赤如生肝。問東方朔,朔曰:“秦獄地冤氣也。臣聞酒能消愁。”以酒澆之,果銷矣。(《太平禦覽》卷五十三·地部十八·阪)5.《廣五行記》曰:漢武帝幸甘泉宮,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使東方朔視之,對曰:“此秦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死,鹹仰首歎曰怪哉,故明逯哉。此必秦之獄處。”朔又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沃之當消。”於是取蟲致酒中,須臾糜散。(《太平禦覽》卷九百四十四·蟲豸部一)其中,第一種本《小說》,字詞差異不大。第二、三種皆本《東方朔別傳》,彼此卻有些差異:前者說“有蟲覆地”,後者不提“覆地”二字;前者說“夫愁者”,後者說“夫積憂者”。第四種所本的《郡國誌》,大概是晉司馬彪《續漢書》中的《郡國誌》。如此,是書對“怪哉”的記載要比《異苑》早多了。第五種所本的《廣五行記》,不知何人所撰,文字比以上各種都要文一些。《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二十有一篇《異疾絳州僧》,亦引自是書,全文如下:永徽中,絳州有一僧病噎,都不下食。如此數年,臨命終,告其弟子雲:“吾氣絕之後,便可開吾胸喉,視有何物,欲知其根本。”言終而卒。弟子依其言開視,胸中得一物,形似魚而有兩頭,遍體悉是肉鱗。弟子致缽中,跳躍不止。戲以諸味致缽中,雖不見食,須臾,悉化成水。又以諸毒藥內之,皆隨銷化。時夏中藍熟,寺眾於水次作靛,有一僧往,因以少靛致缽中,此蟲恇懼,繞缽馳走,須臾化成水。世傳以靛水療噎疾。永徽乃唐高宗李治年號(永徽元年為650年),此書又被《廣記》征引,必為唐人作品。從這篇《異疾絳州僧》看,文筆同樣不暢。絳州僧胸中物惟靛可化的情節,與酒消怪哉的情節類似,說不定該書專收藥水治病之事呢。現在,就以最早的《郡國誌》為本,看“怪哉”故事後來是怎麼變化的:《郡國誌》曰:雍州鹹陽縣北十五裏長平阪,漢武帝幸甘泉,馳道有蟲覆地,赤如生肝。問東方朔,朔曰:“秦獄地冤氣也。臣聞酒能消愁。”以酒澆之,果銷矣。(《太平禦覽》卷五十三·地部十八·阪)
從這裏,居然看不到“怪哉”的名字,自然也沒有仰首歎怪哉的描寫,諷刺藝術效果大打折扣,也不知原文是否真就沒有。“長平阪”,在《殷芸小說》、《廣五行記》中都找不到;“蟲覆地,赤如生肝”的細節,則被《殷芸小說》、《廣五行記》簡化或改寫:《殷芸小說》僅說“有蟲,赤色”,更加晚出的《廣五行記》說“有蟲,赤色頭”,認為“怪哉”隻有頭部才是紅色的,“赤如生肝”這樣的話,自是不能提起——可見,到了唐朝,這條小蟲便褪色了。“覆地”、“赤如生肝”的細節,還有“長平阪”,在《太平禦覽》卷五十三所引《東方朔別傳》中卻一應俱全。據此,《東方朔別傳》的大致創作時間至少可以猜出來了:必在南梁之後:因為是書中的“怪哉”故事屬“集成本”。周楞伽輯注《殷芸小說》卷二第58條注雲:“查《隋書·經籍誌》有《東方朔傳》八卷”;我查《舊唐書》“誌第二十六”(電子版)亦有《東方朔傳》八卷,如果這就是《東方朔別傳》,大約是隋人所作。然而,《東方朔別傳》雖將二書“集成”,卻沒能做到“聚珍”,將殷芸原創的“鹹仰首歎”說舍棄了,實在不懂藝術。更差勁的是,《續漢書·郡國誌》中的“酒能消愁”,殷芸改編擴充的“憂者得酒而解”,竟然被《東方朔別傳》變做“夫積憂者,得酒而解”,簡直神韻全無。《續漢書》為晉書,去三國未遠,“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句,猶然在耳,就算司馬彪無此意,殷芸也將這個詩意點化出來了,改成“夫積憂者”,羅嗦且乏味,其實不必。總的來說,殷芸的改編最棒,立意更高,文筆更好,趣味性也大大加強了。想一想,一條全身通紅,眼、耳、鼻、口皆全,還生著牙齒的蟲子多有趣,又多麼令人同情!而且,這也是一條非常“合理”的蟲子:全身通紅,顯然是血所凝成,影射皇帝的嗜殺(未必就是秦始皇);有眼有耳,可以觀,可以聽(看來聽來的都是暴行);有口有牙,然後可以歎,可以言(除“怪哉”外無話可說,可知怨之深),可以飲。《東方朔別傳》一書卻將“頭目牙齒耳鼻悉盡具”精簡為“頭目口齒悉具”,雖多了個“口”字,也屬多餘:口若不存,牙何以附?也許,原文不是如此寫法。《郡國誌》中“以酒澆之,果銷矣”的收束法,言簡,且有餘味,也很浪漫。《殷芸小說》中的“取蟲置酒中”,實屬蛇足,弄得像泡藥酒似的,《東方朔別傳》卻要采用,笨。《東方朔別傳》裏,也有原創,即末尾的“賜朔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也”,這個才有點意思。
注釋
“識”認識,知道
“對”就是回答的意思。
“鹹”全、都。
“信”果然,確實、的確的意思。
“去”去除。
“以”使用,用。
“幸”臨幸。
“拘係”拘押,關押。
“庶”庶民,百姓。
“按”查看。
“信”的確,確實。
[編輯本段]名家引用
關於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 怪哉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曾寫道東方朔認識“怪哉”這種蟲,因為好奇,想知道究竟,便問先生:“怪哉”這種蟲是怎麼回事?先生不予回答。“怪哉”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魯迅小時候不知從哪裏聽到這則傳說,很有深入研究的興趣,進了三味書屋以後,他向壽鏡吾老先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
壽老先生方正可掬,對於這類無稽之談,自是不屑一顧。不過,壽老先生的態度和本文無關,這裏隻是想借用“怪哉”二字,表達自己的一點閱讀感受。
另一方麵,諷刺當時腐朽的教育,從那個私塾老頭的醜態也體味的出這種意味。
東方朔話“怪哉”含有更深的意味:勸漢武帝要善待百姓。
[編輯本段]中國原創動畫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怪哉
英文名: oddly
發行時間: 2009年
導演: seen studio
地區: 大陸
語言: 普通話
內容介紹
《怪哉》,改編自《聊齋誌異——白蓮教》。它是可愛的中國式怪誕動畫片。
創作理念
前期加後期製作總共一年,製作曆時4個月,結合二三維的優點詮釋新概念的中國傳統動畫。這是一次各個方麵的革新之旅,這是屬於中國的怪誕。
找劇本之時,看到《聊齋誌異——白蓮教》這篇,大家產生了共鳴,畫麵再現感很強烈,蠢蠢欲動的感覺出現了,這無疑很讓人興奮。每一個環節都是我們三個人協力完成,在製作期間也會發生很多衝突,在團隊的協調配合下,我們終於完成了您現在所看到的怪哉。
怪哉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轉折點,怪哉還有下半部,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帶來繼續的“黑暗”。
創作團隊
seen studio 成立於2009年致力於中國動畫,成員三人畢業於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動畫係。
自述:我們是看著中國老動畫長大的80後,也深愛著這些老動畫。我們也希望可以做出新的中國式的好動畫。我們三個人在對方身上找到了互相可以吸收並發展的東西,這是我們創造的契機,很開心的是很多人通過我們的片子得到了鼓勵。
謝謝一直以來幫助,支持我們的人,我們是seen studio。
參展紀錄
入圍2009 大學生動畫節《白楊獎》
擴展閱讀:
1.seen studio 官方博客 [blog.sina.com.cn]
文言文《怪哉》翻譯,快
原文; 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
譯文: 一次漢武帝到甘泉宮去,路上看到一種蟲子,紫紅色的,頭眼牙齒耳鼻都有,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武帝找東方朔來看,東方朔回答說:“這種蟲的名字叫‘怪哉’。秦朝關押大量無辜百姓,愁怨太大,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感歎感動上天,就生出這種蟲子,名叫‘怪哉’。此地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地。”武帝查對地圖,果然像他說的那樣。武帝又問:“怎麼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憂愁的酒就能消解,以酒澆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於是找人把蟲子放入酒中,蟲子果然消散了。
魯迅小時候問她的先生“怪哉是怎麼回事”先生為什麼不予回答
首先我們先搞清楚,“怪哉”出自何處呢?
漢武帝有一次到甘泉宮去,在路上看到一種蟲子,是紅色的,頭目牙齒耳鼻都有,隨從都不認識它是什麼東西。武帝就把東方朔叫來,叫他辨認,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從前秦朝時拘係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歎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武帝又問;“那怎麼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故以酒灌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武帝叫人把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靡散了。東方朔話的“怪哉”含有更深的意味:勸漢武帝要善待百姓。
魯迅小時候不知從哪裏聽到這則傳說,很有深入研究的興趣,進了三味書屋以後,他向壽鏡吾老先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
壽老先生方正可掬,對於這類無稽之談,自是不屑一顧。這件事與當時的四書五經毫無關係,故而老師不答。這件事在暗諷封建教育扼殺了兒童好奇的天性。
怪哉什麼意思
不可能或不可思議
怪哉蟲真有這東西嗎?什麼樣的呀?
東方朔說傳說有一種蟲子,叫做"怪哉"五官皆有,是怨氣所化。這種解釋並不科學,不足為信。但他這樣說,實際上是借古諷時,以史為鑒,婉諫漢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殘害無辜,引起民眾的怨恨和反抗。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正因為"眾庶愁怨",應引以為鑒。
具體如下:
1、文言原文
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眼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
2、白話譯文
漢武帝有一次到甘泉宮去,在路上看到一種蟲子,是紅色的,頭、眼睛、牙齒、耳朵、鼻子都有,(但)隨從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於是)漢武帝就把東方朔叫來,叫他辨認(這是什麼),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因為)從前秦朝時關押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歎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的地方。"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是這樣)。武帝又問;"那怎麼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所以用酒灌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因此漢武帝叫人把怪哉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消失了。
3、作者簡介
東方朔(生卒年不詳),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人。[1] 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
怪哉到底是什麼蟲啊??????????啥麼東東
這一傳說見《太平廣記》卷四七三引《東方朔傳》。據說漢武帝在路上遇見這種蟲,不認識是什麼,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這種蟲是秦朝冤死在牢獄裏的老百姓的化身,是憂愁化成的,放在酒裏就會溶解。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怪哉”的意思是“稀奇啊”。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鑒戒錄》條下曾雲:“蜀何光遠撰。東方朔辨怪哉蟲事(案:小說已佚,此條見《太平廣記》四百七十三),已為附會”。這裏提到的“小說”,當為南梁殷芸編纂的《小說》,雖然早佚,但我們卻能看到輯本。除魯迅、餘嘉錫外,周楞伽也有輯本。在周楞伽輯本中,“怪哉”故事本自《說郛》,原注為“出朔傳”,我估計是指《東方朔別傳》:武帝幸甘泉宮,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牙齒耳鼻悉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朔視之,還對曰:“此‘怪哉’也。昔秦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果秦故獄。又問:“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果糜散矣。(《殷芸小說》卷二第60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初版)
魯迅問老師怪哉蟲究竟怎麼一回事
魯迅心中的怪哉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關“怪哉蟲”的節錄:
“不知從那裏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隻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
先生的回答卻是"不知道"並且以不高興的臉色來回答的,這嚇得魯迅在私塾中再也沒有問先生這類似的問題,同時也讓魯迅知道了"做學生的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隻要讀書,因為他是(先生)淵博的宿儒,絕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而已。
《怪哉蟲》
這一傳說見《太平廣記》卷四七三引《東方朔傳》。
原文:
漢武帝幸甘泉,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東方朔視之,還對曰:“此蟲名怪哉。昔時拘係無辜,眾庶悉怨,鹹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
譯文
漢武帝有一次到甘泉宮去,在路上看到一種蟲子,是紅色的,頭、眼睛、牙齒、耳朵、鼻子都有,(但)隨從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於是)漢武帝就把東方朔叫來,叫他辨認(這是什麼),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因為)從前秦朝時關押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歎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的地方。"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是這樣)。武帝又問;"那怎麼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所以用酒灌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因此漢武帝叫人把怪哉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消失了。
東方朔講解《怪哉蟲》 委婉勸告漢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殘害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