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朝代:宋代
作者:嶽飛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的《滿江紅》(怒發衝冠)詞,壯誌不已,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誌雄懷。嶽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嶽飛有知音難遇之歎。《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麵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誌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淒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鬱。
近來,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嶽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我認為,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麵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嶽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複中原的雄心壯誌,隻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嶽飛因為壯誌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我所撰《靈溪詞說》論嶽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小重山》詞的下闋中與“驚回千裏夢”相呼應的句子是哪句
1.《春遇南使,貽趙知音》年代: 唐 作者: 岑參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樹萱。
美人在南州,為爾歌北門。
北風吹煙物,戴勝鳴中園。
枯楊長新條,芳草滋舊根。
網絲結寶琴,塵埃被空樽。
適遇江海信,聊與南客論。
2.《贈知音》年代: 唐 作者: 溫庭筠翠羽花冠碧樹雞,未明先向短牆啼。
窗間謝女青蛾斂,門外蕭郎白馬嘶。
星漢漸移庭竹影,露珠猶綴野花迷。
景陽宮裏鍾初動,不語垂鞭上柳堤。
3.《知音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仲尼始可言無意,孟子方能不動心。
莫向山中尋白玉,但於身上覔黃金。
山中白玉有時得,身上黃金無處尋。
我輩何人敢稱會,安知世上無知音。
4.《因覽子京西州詩槁感知音之難遇偶成短章》年代: 宋 作者: 宋庠小集曾因善敘傳,西州餘藻複盈編。
中郎久已成枯骨,爭奈柯亭十六椽。
5.《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年代: 宋 作者: 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鬆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6.《玉樓春》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紅條約束瓊肌穩。
拍碎香檀催急袞。
隴頭嗚咽水聲繁,葉下間關鶯語近。
美人才子傳芳信。
明月清風傷別恨。
未知何處有知音,常為此情留此恨。
7.《點絳唇·鶯踏花翻》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鶯踏花翻,亂紅堆徑無人掃。
杜鵑來了。
梅子枝頭小。
撥盡琵琶,總是相思調。
知音少。
暗傷懷抱。
門掩青春老。
8.《水調歌頭·八蠻朝鳳闕》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八蠻朝鳳闕,四境絕狼煙。
太平無事,超烘聚哨效梨園。
笛弄昆侖上品,篩動雲陽妙選,畫鼓可人憐。
亂撒真珠迸,點滴雨聲喧。
韻堪聽,聲不俗,駐雲軒。
諧音節奏,分明花裏遇神仙。
到處朝山拜嶽,長是爭籌賭賽,四海把名傳。
幸遇知音聽,一曲讚堯天。
9.《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張孝祥玉節珠幢出翰林。
詩書謀帥眷方深。
威聲虎嘯複龍吟。
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10.《漁家傲·我有光珠無買價》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我有光珠無買價。
光明常照芝田下。
更無之乎並者也。
知音寡。
世間誰是能行者。
一萬精光神守舍。
四百四病都齋罷。
透出火龍歸造化。
回仙駕。
更無一點塵隨馬。
著名經曲詩詞有哪些
鄧麗君《在水一方》——《詩經》中的《蒹葭》 王力宏《蓋世英雄》中的《花田錯》——選自《花田錯》 劉德華最近的MV《繼續談情》中也加入了粵劇元素,曲風悲愴雅致,歌詞更唱出“淚似簾外雨點滴到天明”這句經典的粵曲唱詞。
《新鴛鴦蝴蝶夢》——部分選自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 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徐小鳳的《別亦難》《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 毛寧的《大浪淘沙》。
這方麵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張《淡淡幽情》的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戲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範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遊的《桃園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裏,柳詠的《雨霖鈴》,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有台灣名聲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楊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是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誌》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
這張專輯裏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人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現代版詮釋了。
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鬆》中,張都監家的丫鬟,後來為武鬆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
但這些多屬於聲樂作品的範疇,與流行隔著一段距離。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
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麵也推到了眾人麵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並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於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反映一些曆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或胸懷。
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嶽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和其他一些與嶽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數張明敏的那個版本到了。
香港的武俠劇和曆史劇中是最愛用這類作品的。
而大陸方麵,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講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遊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眾進入狀態,從而受到預定的效果。
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體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而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
這方麵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裏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的領軍人物。
他又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有扯不斷的聯係了。
《濤聲依舊》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卷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慘不破這一霎那?別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啞”。
後來他又寫了《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裏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講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過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
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後來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史學民族樂器出身的,所以對民族文化自認就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
嶽飛《小重山》這首詞中有一句“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28、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29、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競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 》。
Δ“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Δ“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 李白:《渡荊門送別 》 Δ“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Δ“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 張泌:《寄人》 Δ“照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範仲淹 詞:《蘇幕遮》 Δ“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 範仲淹:《禦街行》 Δ“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 晏殊 詞:《蝶戀花》 Δ“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 登樓。
” 吳文英詞:《唐多令》Δ“胡蝶夢中家萬裏,杜鵑技上月三更” 唐 崔塗:《春夕》 Δ“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遙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 漢。
” 李白:《月下獨酌》 Δ“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 周邦彥 詞:《蘭陵王》 Δ“孤燈不如思欲絕,卷惟望月空長歎……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 李白:《長相思》Δ“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晏幾道詞:《臨江仙》 Δ“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Δ“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 皇甫冉:《春思》Δ“三湘愁鬢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月明。
” 盧綸:《晚次鄂州》。
Δ“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共看明月應淚垂,一夜鄉心五處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二)河山破碎,望月抒懷,壯誌激烈,示忠報國。
Δ“……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靖康恥。
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
” 嶽飛 《滿江紅》Δ“回 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 妾身,不願似天家,金 缺。
”文天祥《滿江紅》Δ“拜將名歌,懷賢閣杳,空指衝冠鬃,闌幹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 胡世將 詞:《酹江月》 Δ“……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孤忠耿耿。
劍铓冷侵秋月。
” (南宋)黃中輔 詞:《念奴嬌》。
Δ“想故國,高台月照,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
”(南宋)劉辰翁 詞:《柳梢青》 Δ“璧月初晴,黛雲遠澹,春事維主?……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 …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劉辰翁 Δ“龍虎敬,風雲天。
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反二,淚盈襟血。
客館夜驚塵土夢,宮 東曉碾關山月。
問姮娥,於我肯從容,月圓缺。
” 王清惠;《滿江紅》 Δ“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 鄧剡 詞《酹江月》Δ“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蘇軾《赤璧懷古》詞《念奴嬌》 Δ“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
” 辛棄詞:《滿江紅》。
Δ“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 蘇軾詞《江城子》。
注:鬆岡乃作者之妻王氏葬地,原出於唐開元年間,幽州衙將張某之妻孔氏,死後忽 自塚中出,並題付其夫,雲“欲知腸斷處,明月照鬆岡”。
蘇軾在此,借用此典故。
三)描述月亮和月夜景色的 Δ“沙上棄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 張先 詞:《天仙子》 Δ“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揚花過無影。
”張先 詞:《木蘭花》 Δ“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 蔣氏女 詞《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Δ“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 呂本 《南歌子》 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 詞:《雨霖鈴》 Δ“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鬥。
” 蘇過 《點繹唇》 Δ“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辛棄疾 詞《西江月》 Δ“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 劉方平 《月夜》 Δ“月殿影開聞夜漏,水...
幫忙解釋一下詞牌名啦
展開全部詞的寫作實用技巧(七)首語 作為中華文學史上的瑰寶,宋詞一直被很多人所喜歡,至今不衰.單從對詞的理解來說,我或許並不深刻,但總歸還是知道一些關於詞的創作知識.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我對詞的個方麵也有自身的總結.我寫這篇文不是講座,而是對自己所了解的東西做總結.我之所以把這篇文擬名為,實則是針對詞裏麵最基本的,最細節性的東西. 後麵的言辭裏麵包含很多我個人對詞的理解和總結,所以肯定有偏頗之處,希望和廣大愛好者探討. 石三公子按七 用典 我們的生活裏離不開典故,連小孩子都能說上幾條.在詩歌裏更是很多地方使用典故. 詞的典故常被看作是"擴大詞的內容,增強詞的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手段.詞的用點莊重,後來就有越來越多的詞人使用典故.所以,我們在寫詞,讀詞時,首先要了解典故的意義,不然可能連人家寫的是什麼也不知道. 典故能使詞看起來簡潔含蓄,生趣盎然.但是,生硬地用典會有"掉書袋"之嫌,也會使詞陷於生澀晦暗,枯燥乏味,如同嚼臘一般.有時我們用典是為了掩蓋內容的單薄,這自然是不可取的. 曆史事件可以被用作典故,但這種用典需要用你自己的語言把事件濃縮概括,並不能用生造的詞句. 詩句也可以被用作典故,稱為"用詩典".有的用詩典是直接引用原句,一字不差.這是因為原句能很好地表現作者要表現的意義和心情,而且這樣的詩句是盡人皆知的,既精練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又很容易懂.而有的時候為了格律或其他需要,改動幾個字以後來使用,這是比較多見的. 套用詩句則是活用原句的方式.這樣的句子有點象上麵說的,但又有所不同.它乍看似詞人的新作.其特征是:套用句法和意境,而不是套用字麵.要注意的是,套用詩典,一般被套用原詩的主題或者被套用的詞的詞調和作者本身使用的相近,否則很難用得貼切. 化用詩句也是用典.就是作者把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從中融會前人的意境,有本有新,有古有今. 有的詞幹脆遠詩照搬,把整首詩翻譯成詞,或者說用詞的方式來寫詩的意境,但又是句句化用,並無一句是原句.這種方式就是把前人是詩作重新組織,重新組合搭配,並有少量的添加和刪減,從而成為一首新詞.我們常說"異曲同工"其實未必是真的不謀而合. 有時作者采用前人的話做典故,隻要能表達自己的意思的話就可以搬用.再有就是作者把前人寫就的文章詞句用幾個字概括,或者是提醒性地,使讀者自然想到某某文章的含義,以此來喚醒讀者.這樣的用典在我們今天使用尤其多. 典的方法有明有暗,無論在恩麼使用,主要目的是使詞的句子凝練精確,易懂易毒,迎合讀者的心境,也使全詞生動自然,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附:一些詞牌的簡單來曆.--據載:上在花萼樓,會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妃不受,以詩付使者:為我進禦前也!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私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號.--據說初唐四傑中駱賓王綽號"卜算子",蓋因其寫詩好用數名,故人稱"卜算子".北宋盛行此曲.以為取其義"算命賣卜之人".--據說,本朝樂府有二郎神,非也!按唐曰,離別難,天後朝有士人隱冤獄,籍沒家族,其妻善吹曲,配入掖庭,乃吹此曲,以寄哀情.始名為,蓋取良人行第也.以大為二,傳 寫之誤也!--據說此詞調為周密所取.其取名時對徽宗說:此詞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頗難歌.故昔高陽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此比之.--此名取自蕭史與弄玉的故事.傳說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結識了仙人蕭史.蕭史善吹蕭,蕭聲引來白鶴孔雀.蕭史每天教弄玉吹蕭,因而相愛結婚.秦穆公為他們建高樓而居.後來,蕭史乘龍,弄玉乘鳳,雙雙升天飛去.他們的居處就是"鳳凰台".鳳凰台的遺址在今天陝西寶雞東南.--據說: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嚐著假麵對敵,擊周師於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這個蘭陵王武工很高,也很勇敢,但卻生得俊俏如女人一般.為了對敵人產生震懾力,他自己刻了木製麵具,每次上陣都戴著.這也是今天麵具的由來.--相傳是唐玄宗因想起楊貴妃而起.安史之亂時,玄宗因入蜀,進斜穀,雨連下十幾日,棧道中忽聞鈴音,由此想念楊貴妃,就其是製曲.--念奴蓋為人名,可能是玄宗年間一名歌伎.記載:念奴有色善歌,宮伎第一.帝嚐曰:此女眼色媚人.--據記: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倡優遂作曲.--據載:柳永與孫何為布衣之交,後何官杭州,門禁森嚴,永不得見.遂於中秋夜使歌伎楚楚唱此調於門前,何遂迎永入內.
唐詩宋詞10句 並賞析 初中小學出現過的也行 要耳熟能詳的
1.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裏家家加倍繁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前行後攆去送晌到田裏,小夥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隻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如今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
2.月夜·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掛照亮半邊人家,北鬥七星橫臥南鬥六星也已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溫暖氣息,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的窗紗。
題解:詩是抒寫感受大自然物候變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這類詩是詩人對外界自然事物、氣候加以精細體察而萌發於心的一種敏感、靈感凝成的景象。
詩的首二句是寫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鬥闌幹,暗隱時辰流轉;後二句是寫俯視,大地靜謐,夜寒料峭,蟲聲新透,感知春之信息。
構思新穎別致,不落窠臼,用語清麗細膩,妙然生趣。
3.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1〕,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2〕。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3〕。
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叮當作響,出門人踏上旅途,還一心想念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餘輝,足跡淩亂,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驛站的泥牆。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鳧雁,正嬉戲在明淨的池塘。
【注釋】〔1〕征鐸:行車鈴。
〔2〕槲、枳:皆樹名。
是山中野生灌木或喬木。
〔3〕杜陵:在長安城南,見前注,此處代指長安。
回塘:曲折的池塘,可能是指曲江。
也是代指長安。
【解題】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東南,亦稱楚山。
傳說漢初“四皓”隱居此處。
詩約作於唐宣宗大中未年詩人離開長安時。
【簡析】此詩抒發了詩人的羈旅之愁。
詩人選取寒秋時早行時於驛站中的所見所感。
表達了愁旅而思鄉的情感,章法構思皆是標準的律詩模式。
此詩成名主要在於第二聯的成功。
詩人選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現羈旅之思景物組合成一個意境,有聲有形,形象感極強。
詩人將十個名詞,一一對應,一氣排開,形成一聯。
句式新奇。
而從總體看,這一聯在詩中,又不是詩人刻意為之所致,而是自然而然的直書所見,它是行人對景物的一種條件反射,而這也隻能是愁旅者的反應,因而,它又體現了詩人苦旅旅之感。
在這一幅山中早行圖中,行人之心與路途之景交彙在一起。
4.卜算子 詠梅 [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注釋] [驛]驛站。
[更著]又加上。
[一任]任憑,不在乎。
[群芳]普通的花卉,此處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碾]軋碎。
[譯文] 驛站外的斷橋邊,寂寞地開放。
已是黃昏時刻,她獨自愁思,更加還有風雨摧殘。
她花開在百花之先,並非有意苦苦地爭奪春光,聽憑著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卻如故。
[簡要評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誌”的詞章。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節自守、矢誌不渝的高尚品質,抒發自己請纓無路、壯誌難酬的苦悶和熾熱的愛國情感,其實也正是作者一生標格孤高,絕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不渝的錚錚傲骨的真實寫照,故曆來為後人稱頌。
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麵,斷橋旁邊。
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在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
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化為塵泥,依舊保持著清香。
這首詞上片寫梅花在風雨交加的寒冬黃昏中孤獨地開放著,這正是詩人不幸遭遇的形象化。
全詞用清俊的語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寫出梅的品格、姿態,隱喻表達了詩人矢誌不移,堅持理想的高尚品質。
陸遊特別喜歡梅花,《劍南詩稿》中詠梅的詩很多,筆者未作精確的統計,憑印象也在百首以上。
故他對梅的精神氣質有深刻的理解。
本詞遺貌取神。
並未對梅花作正麵的描繪,隻寫了她的一種神韻,一種品格。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
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主題思想和情感調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
這位頗具文學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眾多詞人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聲聲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曆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淒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
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誌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
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嚐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淒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來襯托孤寂、淒涼的心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起首三句比較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巨痛後的愁苦之情。
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
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 “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行為,作者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後,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鬱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
尋啊覓啊,想尋些什麼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麼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隻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淒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淒淒慘慘威威”,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淒涼、慘淡和悲戚之情。
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淒慘愁苦的氛圍中。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結果轉到寫氣溫驟變的感受,說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身體。
然而其內蘊又何止這些呢?聯係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難之前的生活一直是優裕、安寧而美滿的,而寫作此詞時,已是形單影隻,孤身飄零,生活一下從幸福的峰巔跌入痛苦的深淵,這種情形與“乍暖還寒”的天氣是多麼相像啊,它讓作者的身心一時都難以承受。
怎麼辦?隻有借酒驅寒,借酒澆愁。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麼淡。
“淡酒”無力,怎麼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這裏酒味為何那麼淡?是酒淡嗎?不是。
酒性依舊是烈的,隻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
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
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
酒力顯得那麼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這裏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隻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閑愁,閑愁不痛,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
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淒涼,心境是何等的淒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本欲借酒澆愁,可誰想“舉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來了自己一陣陣的傷心,正當作者獨自對酒傷心傷神之時,猛然間抬頭看到南飛的大雁,再細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過的大雁嗎?不就是曾為她和丈夫捎過信箋的大雁嗎?而今大雁依舊,人卻不是那兩人了,也不會再有什麼書信捎來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尤其是“雁過也”這句話,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種哀哀欲絕的淒苦氛圍,讓我們仿佛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淒厲的哀鳴。
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遠及近,轉入對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現作者的淒苦之情。
“滿地黃花堆積,慌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這三句話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是愛花的,在過去有丈夫為她摘花,但是在這殘秋之季,作者所見、所感卻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紛紛,堆積了一地,花都憔悴了。
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誰可以摘花送給自己呢?丈夫不在了,隻能看著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飄零的晚境。
到這裏,作者的感情漸漸融入落花中,對花自憐,不由又黯然神傷。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更進一步抒寫作者寂寞難耐的痛苦。
常言說“人老伯孤獨”,更何況作者是位感情豐富的文人,這樣獨守窗前,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況自是令作者甚感淒涼、慘淡和愁苦的,可怎麼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淒絕”感。
當作者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啪啪地響著,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
這裏作者隻寫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可在淒...
求詩句:想送以前戀人一個紫砂壺,想在紫砂壺上麵寫幾句詩句,表達...
展開全部 中華古韻,向有十大名曲一說。
這十大古代名曲分別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 、《十麵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
據專家考證,這些古代名曲的原始樂譜大都失傳,今天流傳的不少譜本都是後人偽托之作。
這些樂曲被曆代樂師冠以十大古曲名,以曆史典故為旁襯,從而借古人之舊事以壯聲勢。
本文選其四曲,重點在於與讀者共話古曲背後的逸事。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相傳《陽春白雪》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
陽春白雪的典故出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
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麼隱藏的德行麼?為何士民眾庶不怎麼稱譽你啊?宋玉說,有歌者客於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裏巴人”,國中和者有數千人;當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隻有數百人;當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當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人而已。
宋玉的結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複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
陽春白雪這個典故說明了不同的欣賞者之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存在著的巨大差異。
樂曲的藝術性越高,能欣賞的人就越少。
不得不承認,這種差異又和欣賞者的主觀趣味有很大關係,有時很難得到一個客觀公允的評價。
從這點來說,古今並無太大區別。
今人欣賞音樂,大都是“入耳為佳,適心為快。
”“雪唱與誰和,俗情多不通。
”一個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離開“雪唱”和“俗情”的。
任何音樂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眾。
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會是一個道理。
當然高雅的藝術自有其價值,時代愈久,愈彌足珍貴。
不少資料在詮釋古曲《陽春白雪》的主旨時,都稱它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複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很顯然這是在“陽春白雪”四個字的字麵上解題了。
陽春白雪的典故和琴曲《陽春白雪》年代相隔太遠,已無音樂上的關聯。
《陽春白雪》曲倒是很有可能與元代的散曲有關。
元代楊朝英的《陽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曲集。
元曲在曲韻及格律方麵都有一定的要求。
《陽春白雪》中收錄的白仁甫的《駐馬聽》中有這樣的句子,“白雪陽春,一曲西風幾斷腸。
”可見元代已有陽春白雪這支曲子。
至於元代令人“幾斷腸”的《陽春白雪》曲,如何演變為今日輕快流暢的樂曲,已不可知。
■逸士胸懷鴻鵠之誌——《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載於明代崇禎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
《古音正宗》這樣解題《平沙落雁》:“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裏,天際飛鳴。
借鴻鴣之遠誌,寫逸士之心胸也。
”此時,正是明朝飽受內憂外患困擾的時代。
朱明王朝祚運將盡,天下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
也許“借鴻鴣之遠誌,寫逸士之心胸也”兩句,正是中心點題之句,以示儒家倡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
逸士即隱士,指隱居山林的讀書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說法。
逸士雖“處江湖之遠”,但社會影響力有時並不弱於“居廟堂之高”者。
最早的隱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諸葛亮、陸機、王猛、謝安等曆史名臣都曾有過隱逸的經曆。
真正的隱士應該“隻釣鱸魚不釣名”,但是,自魏晉以降,隱逸卻有極端化、世俗化的傾向。
他們把隱逸做為獲取名譽和功利的手段。
士人的隱逸,根據其價值取向,大致可分為儒之隱和道之隱。
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則進,天下無道則隱。
儒之隱者大都抱有“兼濟天下”的抱負。
而道之隱則無任何功利目的,通過遁世來使心靈獲得最徹底的明澈和寧靜。
對於那些既有從政經曆又有隱逸經曆的人來說,其隱逸分為仕前隱和仕後隱,即先隱後仕和先仕後隱。
《平沙落雁》所表現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雖身處隱逸之地,猶胸懷“鴻鵠之誌”,應屬於儒之隱和仕前隱。
要真正做到徹底的隱逸,談何容易。
隱者表麵上超脫,但內心裏也許從未平靜過。
從這個角度來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對懷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勵誌,和對因言獲罪而退隱山林者的慰藉。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在先秦時代廣為流傳,是一首能引起人們對美好友誼無限向往的樂曲。
傳載了琴曲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公元前四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鄭國人列禦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無論是“誌在高山”,還是“誌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某一主題或意象時,鍾子期必能領會其意。
每段曲彈奏完畢,鍾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解說得淋璃通透。
伯牙於是離開琴而歎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誌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裏能隱藏得了我的心聲呢?”於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
《高山流水...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嶽飛《小重山》中借用典故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