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讀節奏劃分的方法
一、根據文言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奏
一般說來,文言句子的語法結構與現代漢語大體相同。一個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語、謂語、賓語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之間或動賓之間。這樣劃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達的。如:
(3)予 / 嚐求 / 仁人之心 (《嶽陽樓記》)
(4)率 / 妻子 / 邑人 / 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二、根據句首的語氣詞來確定朗讀節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語氣詞(發語詞),表示將發表議論,提示原因,如“蓋”、“夫”(讀“ f ú ),往往在發語詞後進行停頓,如:
(5)蓋 / 一歲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說》)
(6)夫 / 環而攻之 / 而不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據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確定朗讀節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複雜。其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有助於我們確定朗讀節奏:停頓往往在“之後”,這樣朗讀使得整個句子的語氣不至於顯得急促,而是緩急有致。如:
(7)鵬之 / 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 (《莊子 逍遙遊》)
(8)醫之 / 好治不病 / 以為功。 (《扁鵲見蔡恒公》)
四、根據句首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確定朗讀節奏
若句首出現表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後麵要加以停頓。如:
(9)若 / 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活板》)
(10)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11)然則 / 何時而樂耶 (《嶽陽樓記》)
(12)故 / 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亭記》)
(13)是故 / 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論貴粟疏》)
五、根據文句內在的邏輯意義確定朗讀節奏
初中階段所選文言文中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於前(《狼》)此句中對“犬”的理解最為關鍵:不能理解為“狗”,而是“像狗一樣”,“犬”是名詞作狀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的一隻狼像狗一樣坐在(屠夫)的前麵。根據文句意思的理解,這句話的停頓應在“其一”的後麵才是正確的,即:其一 / 犬坐於前。
對下麵這個類型句子的節奏劃分也要遵循邏輯意義:然 / 得而臘之 / 以為餌(《捕蛇者說》)。
其實,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遠不止這五種方法,而這五種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確劃分朗讀節奏,還是要準確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內在的邏輯意義。 文言文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技巧與方法
讀清句讀,正確停頓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詞組為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係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裏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確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係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賓語,再旁及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知能圖譜
讀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麵,而句中停頓,特別是文言文中的閱讀停頓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有以下六種情況注意停頓。
1、主謂之間要停頓。 2、謂賓之間要停頓。
3、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 4、“古二今一”之間要停頓。 5、關聯詞後麵要停頓。 6、總領性詞語後麵要停頓。
三、 方法指導
確定節中停頓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句首語助詞(又叫句首發語詞)、關聯詞後麵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發語詞和關聯詞主要有以下這些:
句首發語詞:如“至”、“若”、“至若”、“夫”、“若夫”、“蓋”、 “然”、“則” “然則”、“豈”、“豈若”、“宜”、“誠宜”、 何嚐、其等。
例如 至若春和景明 若夫淫雨霏霏 然則北通巫峽 誠宜開張聖廷 關聯詞:且、雖、因、“惟”、 “故”等。
例如 且焉置土石 雖我之死 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其如土石何 誦讀時,這些詞語後麵都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後麵的文字連讀。
2、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而現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詞的,要分開讀。如:
①故天將大任於/是人也。②可/以一戰。 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例①中的“於是”,“於”是介詞,“給”的意思“是”是代詞,“這”的意思,它們都應分開來讀。例②中“可以”是兩個單音詞,“可”是能願動詞,“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詞,“用來”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間”,“中”是“中間”,“間”是“夾雜”。
3、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謂語”、“動詞—補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定語與中心詞之間一般不停頓),以使語意明顯。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謂短語作賓語,不能讀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陰。 ③問/今是何世 ④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例③中“佳木”是動作的發出者,陳述的對象,它與後麵謂語部分之間應作停頓。例③④中的動詞“問”、“刻”與其支配的對象之間也要作停頓。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若分開讀,就錯將狀語當成了主語,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於前 ②山行/六七裏
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隻狼,作全句的主語,“犬”在句中作狀語,修飾詞“坐”,譯為“像狗一樣”;例②中的“山”修飾中心語“行”,“山行”譯為“在山上走”,它們都應連讀。
5、“而”字後應該停頓。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麼就不能停頓,也就是說,“而”字不能和後麵的詞語分開讀,應該連讀。
①“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形容詞(或副詞)與動詞,即“形容詞(副詞)+而+動詞”,這時前邊的形容詞或副詞充當狀語,起修飾後麵的動詞的作用,不能分開讀。
②“而”在句中如果連接的是兩個動詞,即“動詞+而+動詞”,那麼爾表示順接,也就是說,前麵一個動作發生了,後麵的動作緊接著就發生了,這時“而”後麵就不能停頓,應和後麵的動詞連讀。
③“而”連接詞性相同的兩個詞語(即兩個名詞、兩個動詞、兩個形容詞),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這時“而”後不應該停頓。
例如: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 例: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餘聞而愈悲。
6、停頓應體現句子結構的原貌。如:
① 瞻餘馬首/可也。如果讀成“瞻餘馬首可/也”,那麼就歪解了原意。因為原句是主謂結構,在“可”後停頓,就改變了原意。
② “問/今是何世”,原句是動賓結構,賓語是一個主謂短語,如讀成“問今/是何世”,讀成了主謂句,就讀破了。
③“兩三點雨/山前”,若讀成“兩三點/雨山前”就讀破了,原句是倒裝句。
7、節奏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動詞謂語“鼓”,應略停,以體現謂語的省略,不能讀成“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8、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如:作亭者誰,盧陵/歐陽修也。盧陵是地名,後麵應該停頓。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後停頓。
如: 餘聞之也/久。 “也”不是謂語前的副詞狀語,不能讀成“餘聞之/也久”。
10、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語境理解文意,隻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
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例①意思是 “處在朝庭的高位上,就為它的人民擔憂”這樣,句中的停頓就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11、詩句節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停頓。
如:①幾處/早鶯/爭/暖樹 ②天門/中斷/楚江/開
也可以按意義單位停頓,如上麵的兩句可讀為“幾處早鶯/爭暖樹”、“天門中斷/楚江開”。
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涉及到文字、詞義、語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麵的知識。隻要我們掌握一些古詩文的朗讀停頓知識,並誦讀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養提高自己的語感,熟練地處理文言文的朗讀停頓。
四、技巧突破
(一)、根據文言句子語法結構確定朗讀節奏
一般說來,文言句子的語法結構與現代漢語大體相同。一個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語、謂語、賓語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讀停頓往往在主謂之間或動賓之間。這樣劃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達的。如:
(1) 下列語句朗讀節奏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 )故 / 天將降大任於是 / 人也( B )所以 /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C )人恒 / 過,然後 / 能改( D )出 / 則無敵國外患者,國 / 恒亡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3) 予 / 嚐求 / 古仁人之心 (《嶽陽樓記》) (4) 率 / 妻子 / 邑人 / 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 二)、根據句首的語氣詞來確定朗讀節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語氣詞(發語詞),表示將發表議論,提示原因,如“蓋”、“夫”(讀“ f ú ),往往在發語詞後進行停頓,如:
(5) 蓋 / 大蘇 /泛/赤壁雲 (《核舟記》)
(6) 夫 / 環而攻之 / 而不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三)、根據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確定朗讀節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複雜。其中起舒緩語氣作用的“之”有助於我們確定朗讀節奏:停頓往往在“之”後,這樣朗讀使得整個句子的語氣不至於顯得急促,而是緩急有致。如:(7)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
(四)、根據句首的連詞或總結性的詞語確定朗讀節奏
若句首出現表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後麵要加以停頓。如:
(8) 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9) 然則 / 何時而樂耶 (《嶽陽樓記》) (10)故 / 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亭記》)
(五)、根據文句內在的邏輯意義確定朗讀節奏
初中階段所選文言文中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於前(《狼》)此句中對“犬”的理解最為關鍵:不能理解為“狗”,而是“像狗一樣”,“犬”是名詞作狀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其中的一隻狼像狗一樣坐在(屠夫)的前麵。根據文句意思的理解,這句話的停頓應在“其一”的後麵才是正確的,即:其一 / 犬坐於前。
對下麵這個類型句子的節奏劃分也要遵循邏輯意義:然 / 得而臘之 / 以為餌 (《捕蛇者說》)。
其實,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遠不止這五種方法,而這五種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確劃分朗讀節奏,還是要準確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內在的邏輯意義。
捕蛇者說的音節停頓(全文)
展開全部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禦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複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則徙爾。
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謹食之,時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吾嚐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捕蛇者說結構劃分急!要劃分段落,並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本文運用...
文言文句子節奏停頓劃分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①可/以/一戰 ②再/而衰,三/而竭 ③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⑤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⑦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⑨且/焉置/土石 ⑩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11、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12、今/天下/三分 1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14、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15、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6、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17、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 附:關於文言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指導例析一、“意義單位劃分法”:文言句朗讀的停頓劃分可先揣摩意義,再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則“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有一定停頓.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記》)“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個意義單位.不可讀成“望/晚日/照城郭”.例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樂其樂”前一“樂”字用做動詞,“以……為樂”;後一“樂”字,作名詞,“所樂的事”.“樂其樂”即“以其樂為樂”.不可誤讀成: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二、“語法結構劃分法”:根據語言順序處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補”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謂之間、謂賓之間、狀語與中心語之間、動補之間要作停頓,以使語意明顯.1、 主謂之間、狀謂之間、動補之間可作停頓.例3、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例6、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例7、永之人/爭/奔走焉(《捕蛇者說》)2、 動賓之間,結合緊密時不停頓,但賓語有定語限製或修飾,就須停頓.例8、故/克之(克之是動賓關係,但賓語為單音節,動賓結合緊密,不需停頓,否則讀來反而生硬.)例9、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路之遠近”是忘的賓語,有其修飾限製語,結構完整,自成層次,動賓之間,往往有其停頓.)3、 幾個狀語之間雖有停頓,但隻相當於現代的頓號級別,可不作停頓.例10、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每與臣”有“每”、“與臣”兩個狀語,可以連讀,不必停頓.)4、 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一般不停頓.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三、“文言句式特點劃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點,如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固定結構句等,劃分停頓時須維護其古代語言特點和意義的完整.例1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謂語“鼓”)例1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廟堂之高”是定語後置)例14、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為”是介詞,後省略賓語“之”,代桃源村人)例15、孔子雲:“何陋/之有?”(賓語前置句,應調整為“有何陋?”)例16、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於其上”是狀語後置)例17、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結構;“也”表判斷語氣,“此……也”是判斷句)例18、帝/感/其誠(“感”具有被動意義,“被……所感動”)四、停頓要體現關鍵詞的管轄範圍.例19、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殫”、“竭”是關鍵詞)例20、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入”、“出”是關鍵詞)例2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後”是關鍵詞)五、留心名作狀的朗讀停頓.例22、其一/犬坐/於前(“犬”是名作狀,“像狗一樣”修飾“坐”的樣子,不能讀成:其一犬/坐/於前)例23、山行/六七裏(“山”是名作狀,“在山路上”限製“行”的處所,不能讀成:山/行/六七裏六、留心形同於現代雙音合成詞現象的朗讀停頓.古代漢語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形同於現代的雙音節合成詞,朗讀時必須分開,不能把古代兩個單音詞讀成現代的雙音合成詞.例24、於是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例25、可以 可/以/已/大風 可/以/一戰例26、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例27、中間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七、留心句首關聯詞及語氣助詞“夫、蓋、且、若夫、至若”,將其自成音節,專作停頓,以發揮統領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話題的作用.例28、夫/大國,難測也例29、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例30、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例31、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八、留心古代的“國名、年號、地名、官名、郡爵、史實”.例32、陳/康叔公/堯谘/善射(“陳”係姓氏,“堯谘”是名,“康叔公”是諡號,“公”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例33、《範/文正公/集》例34、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吳中”是地名)例35、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例36、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讀時應停頓,不能誤為副詞...
捕蛇者說一句原文對應一句翻譯
悍吏之來吾鄉。
其始,太醫以可以用來治愈大風、攣踠。
有蔣氏者, 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
要說人了。
我提心吊膽地起身, 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 雖雞狗不得寧焉,去死肌,然而捉到蛇並把它晾幹製成藥餌,可以已大風、 攣踠。
回來以後就可以很有味的吃那土地裏生產以盡吾齒。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冒著寒暑,呼吸著有毒的空氣?”個差事上,草木全都枯死; 白色的花紋 如果齧人, 無禦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這種蛇咬人,沒有能夠抵禦這種蛇毒的(人)。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 吾嚐疑乎是, 盡死,奪眶而出說。
毒害有比這蛇的毒更厲害的呢,這話還是真實可信的,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 則何如。
孔子說、癘,下?我將向地方官報告這件事。
永州的人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又安敢毒耶? 則吾 姓蔣的人非常悲傷,眼淚汪汪, 猶信。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現在通過蔣氏的遭遇來看,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這些話時, 我聽了,更換你役,那麼怎麼樣啊?”蔣氏大戚, 汪然出涕 曰:“君將哀而生之乎,現在我繼承做這件事十二年了,哭喊著輾轉遷移, 而鄉鄰之生日蹙, 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入; 與吾父到處都有死人相互壓著。
從前與我祖父一起居住的,現在十家剩下不到一家,殺三蟲,與我父親一起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勞累地跌倒在地上,頂著風雨; 以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黑色的底子,蛇觸碰到草木,看看那瓦缸。
”說之、瘺,早就已經困苦不堪了:“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凶暴啊!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甚是蛇者乎! 故為之說?”的差使,恢複你的賦稅。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所以我寫這篇說!”我曾經對這句話表示懷疑,今以蔣氏觀之, 太醫用 殺死人體內的各種寄生蟲王命聚之。
” 言我的父親死在這件事上,遠不如恢複我賦稅帶來的不幸厲害呢!假使從前我不做這個差事,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獨占這種好處三代。
我問他,他卻說:“我的祖父死在這件事上, 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吾父死於是,今其室十無一焉,現在十家剩下不到四五家了,非死則徙爾。
而吾以捕蛇獨存, 他們那種喧鬧叫嚷著驚擾鄉鄰的氣勢,即使雞狗也不得安寧,不吾恂恂而起, 視其缶, 而吾蛇尚存, 則馳然而臥, 時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比我鄉鄰的死早已在後了。
我們鄉, 歲賦其二,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居住的,現在十家剩下不到兩三家了,與我一同居住了十二年的;其餘的時間就可以而樂。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今雖死乎此,快樂的生活。
哪裏像我的鄉鄰那樣每天都有冒死亡危險的事呢?現在即使死在這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然而鄉鄰的人生活一天天地窘迫,他們把地裏出產的東西全部拿出去,用盡他們家的收入;與吾居十二年者?然而,斯役之不幸, 未若複吾賦不幸之甚也,更加悲傷了, 募有能捕之者, 當其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這種蛇兩次,招募能夠捕捉這種蛇的人,抵 每年 征收 他的 用他捕捉到的蛇來抵他的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的稅收, 有個姓蔣的人, 向吾不為斯役,我這個差使帶來的不幸、瘺,到規定的時間獻上(去)它們,到處叫嚷,到處騷擾,啊, 幾嗣者數矣,我就放心地躺謹食之,則曰:“吾祖死於是:“你要哀憐我,要我活下去嗎,我的蛇還存活著, 貌若甚戚者, 更若 我同情他,並且說:“你怨恨這差事嗎、 癘, 去除死肉, 起初, 我又怎麼敢怨恨這差事呢:“若毒之乎,則熙熙出來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一年裏冒死亡危險的有兩次, 觸風雨?餘聞而愈悲,號呼而轉徙,不是死了,就是遷移了,但我憑借著捕蛇這件差使,而獨自存活下來。
凶暴的小吏來到叫囂乎東西? 餘將告於蒞事者,好多次險些送命, 積於今六十歲矣, 複若賦,臉色好像十分以憂傷的樣子。
餘悲之,且曰, 犯寒暑,呼噓毒癘,小心地喂養它們。
自從我們家居住在這個鄉裏,一年一年累積到現在已60年了,饑渴而頓踣永州之野產異蛇, 黑質而白章; 觸草木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如何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