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靜思語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甘願做、歡喜受。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
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可能是自己。
要比誰更受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有用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盡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屋寬不如心寬。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吃苦了苦、苦盡廿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靜坐常恩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並非有錢魷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 二、行善。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嗬斥別人的鞭子。
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
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會沾到兩三滴。
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滴水成河。粒米成蘿,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 -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曆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得很快樂。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是非當教育,讚美作警惕。
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人的眼睛長在前麵,隻看到別人的缺點,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自己害自己,莫過於亂發脾氣。
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犯錯出懺悔心,才能清淨無煩惱。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會落空。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溫情。
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衝的胸襟。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修行要係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發願容易行願難。
形容和尚的句子
展開全部 1、山下留別佛光和尚 (白居易) 勞師送我下山行,此別何人識此情。
我已七旬師九十,當知後會在他生。
2、鳥窠和尚讚 (白居易)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納麻衣稱道情。
曾結草庵倚碧樹,天涯知有鳥窠名。
3、贈鳥窠和尚詩 (白居易) 空門有路不知處,頭白齒黃猶念經。
何年飲著聲聞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4、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 (岑參) 暫詣高僧話,來尋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風爐。
頂上巢新鵲,衣中帶舊珠。
談禪未得去,輟棹且踟躕。
5、贈袒肩和尚 (杜荀鶴) 山衣草屐染莓苔,雙眼猶慵向俗開。
若比吾師居世上, 何如野客臥岩隈?才聞錫杖離三楚,又說隨緣向五台。
乘醉吟詩問禪理,為誰須去為誰來? 1、法海和尚是個道貌岸然的人物。
2、電影裏的那位老和尚,武藝精湛,蓋世無雙。
3、和尚們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
3、造句 網(在線造句詞典)-造句大全,幾千詞語的造句供您參考哦! 4、小和尚恍然大悟,不再生氣了。
5、你這幾句話,讓人大惑不解,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6、和尚由於罪孽深重,在陰問遭受了刀砍鋸斷的懲罰。
7、人活著要有理想,有作為,切不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鍾。
8、這時一個小和尚來到棋局前隻見他一身納衣一塵不染,麵對令眾人眼花繚亂的棋局露出了迥然不同的神色。
9、和尚的腦袋,真是寸草不生! 10、老和尚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他幡然悔悟。
11、這個人向來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難堪重任。
12、你說這沒頭沒腦的話,是啥意思,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13、花和尚魯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說,舉拳便打。
14、古代和尚學經,多半靠師傅口傳心授。
15、在唐代的中國,和尚是普通民眾崇拜的偶像,僧侶之間追求佛法的的修為,追求品德學識的修養,他們不以貌取人,注重以德服人,基於這種氛圍許多得道高僧應運而生,比如,玄奘便是眾所周知的唐僧。
...
老僧偷情的詩描寫古代和尚和尼姑或者女人偷情的詩句
展開全部宋張邦畿的《侍兒小名錄拾遺》中有記載:五代時有一僧,號至聰禪師,祝融峰修行十年,自以為戒性具足,無聽誘掖也。
夫何,一日下山,於道傍見一美人,號紅蓮,一瞬而動,遂與合歡。
至明,僧起沐浴,與夫人俱化。
有頌曰:“有道高僧號至聰,十年不下祝融峰,腰間所積菩提水,瀉向紅蓮一葉中。
”...
老僧偷情的詩描寫古代和尚和尼姑或者女人偷情的詩句
宋張邦畿的《侍兒小名錄拾遺》中有記載:五代時有一僧,號至聰禪師,祝融峰修行十年,自以為戒性具足,無聽誘掖也。
夫何,一日下山,於道傍見一美人,號紅蓮,一瞬而動,遂與合歡。
至明,僧起沐浴,與夫人俱化。
有頌曰:“有道高僧號至聰,十年不下祝融峰,腰間所積菩提水,瀉向紅蓮一葉中。
”
形容有學問的古文,形容一個人滿腹經綸很有才華的詩詞
展開全部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王國維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敝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載酒問字: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
也比喻勤學好問。
2、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麵的才能。
3、滿腹珠璣:璣:不圓的珠子;珠璣:比喻優美的文章。
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學海:比喻文章和學問似長江、大海般深廣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
原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為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蒙蔽。
後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6、不學無識:指沒有學問,缺乏見識。
7、敬賢禮士:禮:以禮相待,尊重。
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8、博覽群書:博:廣泛。
廣泛地閱讀各種書。
形容讀書很多。
9、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
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學問和有道德的人請求指正。
11、經綸滿腹:經綸:原指整理蠶線,理絲為經,編絲為綸,引申為規劃治理。
比喻人富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學問12、通文達禮:謂有學問懂禮儀。
13、通文達理:謂有學問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說出話來就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
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16、才高八鬥: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17、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
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
形容知識豐富。
18、博學多聞:博學:廣博。
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19、學貫中西: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20、不學無術:學:學問;術:技能。
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
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21、讀書君子:舊時稱有誌操有學問的人。
博學多才【解釋】:學識廣博,有多方麵的才能。
【出自】:《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環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博學多聞【解釋】:博學:廣博。
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荀子·修身》:“多聞曰博。
”博學洽聞【解釋】:博學:廣博。
學問廣博,見識豐富。
【出自】:《晉書·荀顗傳》:“性至孝,總角知名,博學洽聞,理思周密。
”才高八鬥【解釋】: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自】:《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八鬥之才【解釋】: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自】:《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用一鬥。
”才占八鬥【解釋】:才:文才,才華。
形容人學問高,文才好。
【出自】: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鬥!” 注:一石等於十鬥。
石,念 dàn 。
才華橫溢【解釋】: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
多指文學藝術方麵而言,很有才華。
【示例】:他從小就流露出才華橫溢的天資來。
滿腹經綸【解釋】: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
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出自】:《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滿腹文章【解釋】:比喻文章極好,很有才華。
【出自】: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他憑著滿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轉千階。
”秋實春華【解釋】:比喻德行和才華。
【出自】:清·林則徐《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凡爾諸生,各宜踴躍,此日馳驅文囿,競吐珠零錦粲之詞;他年黼黻皇猷,佇收秋實春華之用。
”參見“春華秋實”。
下筆成文【解釋】: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自】: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腹載五車【解釋】: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風華絕代【解釋】:風華:風采才華;絕代:冠絕當世。
意思是風采才華為當世第一。
【出自】:《南史·謝晦傳》:“時謝混風華為江左第一,嚐與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時頓有兩玉人耳。
’”驚才風逸【解釋】:指驚人的才華像風飄逸。
【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不有屈原,豈見《離騷》!驚才風逸,壯誌煙高。
”囊錐露穎【解釋】:比喻顯露才華。
【出自】:《舊唐書·高駢傳》:“始則囊錐露穎,稍有知音;尋則天驥呈才,急於試效。
”宋才潘麵【解釋】:宋玉的才華,潘嶽的容貌。
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
【出自】:清李漁《奈何天·慮婚》:“我輩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麵,都貧賤,爭似區區,癡頑福分徼天。
”議論英發【解釋】:指崇論弘議,才華橫溢。
【出自】:《續傳燈錄·洪英禪師》:“時會下龍象雜遝,而師議論英發,常傾四座,聲名藉甚。
”驚才絕豔【解釋】:形容才華驚人,文辭瑰麗。
【出自】:清·王晫《今世說·企羨》:“彭羨門驚才絕豔,詞家推為獨步。
”清·梁章钜《浪跡叢談·劉英初編修》:“英初本...
能表達出一個人迷茫無助,傷心的詩句和語句
展開全部 1、秋水一瞥蕩心魂夜夜思念有情人楓葉紅透半邊山寒窗失意再難尋2秋風清瘦簾空透夜深燈昏淚滴漏楓火黯然孤寺遠寒衣冷衾傷人瘦3秋暮孤鴻賞黃花夜自獨吟尋酒家楓林坐愛紅殤處寒風勁掃落殘霞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意思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台,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裏會染上什麼塵埃? 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都是虛幻不實的法,但是人們由於人我執與法我執,從而認為自己與一切法都是真實存在的,於是認為煩惱也是真實存在的,好像不斷煩惱就沒有清淨一樣。
佛教的成就者,他們就知道一切法包括煩惱都是虛幻不實的,既然一切法是虛幻的,那麼還要執著它們幹嘛呢?一切法之所以被我們認為是真的,就是因為我們執著的結果。
如果不執著,你就會知道煩惱也是虛幻不實的,怎麼能障礙我們本來就是清淨的心呢?所以慧能才會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這是佛教禪宗的一樁公案: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
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
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
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麵的誘惑,和種種邪魔。
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
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
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裏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裏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
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
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
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麵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麵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
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這時隻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裏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
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
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
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其實,這也是告誡後世人,一切盡在自悟中,往外求道,執著於外相,不明自心,就如同緣木求魚,終不可得。
形容盡力的詩句有哪些?
1、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湖南長沙景岑招賢禪師偈 》,由唐代的·景岑禪師作: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釋義·賞析·引用】 十方世界:“十方”是佛教關於空間的說法,包括四麵八方和上下。
佛教認為,世界如恒河沙數,無窮無盡,謂之“十方世界”。
唐代景岑和尚,號招賢大師。
長沙人,幼年出家,為南泉弟子。
住洞庭湖長沙山,大開化門,機鋒敏捷,同道敬為虎和尚。
這首偈詩是景岑禪師在與僧眾談佛理時出示的。
在另一部佛教典籍《景德傳燈錄》中也記載了這首偈詩,其中“百尺竿頭”作“百丈竿頭”:“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百丈竿頭”或“百尺竿頭”即百丈高的竿子頂端或百尺高的竿子頂端,是佛教用語,指極高處,比喻道行修養的極高境地。
“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的意思是說,道行修養到了很高程度便停止不前的人,雖然也算登堂入室了,但還未達到“真”的境界。
“百尺竿頭須進步”是針對上麵的“不動”說的,意思是即使道行修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仍須繼續修煉,不斷進步。
下一句“十方世界是全身”就是佛教所說的“真”的境界,意思是到那時“十方世界”就是你的整個身體,你的整個身體就是“十方世界”。
後來“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這句偈詩在使用中,基本脫離了原本的佛教義理,成了勵誌詩句。
用於勸勉、激勵人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不要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要再接再厲,爭取達到更高的境界。
並由此詩句提煉出了成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運用舉例:宋·朱熹《答鞏仲至》:“然感左右見顧之重,若以為可語此者,故聊複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
”另茅盾《漫談文藝創作》:“學習是深刻領會了人家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長以後,化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唐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注釋:《行路難》:古樂府《雜曲歌辭》名其內容多敘寫社會道途艱難和離別悲傷。
垂釣碧溪:《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呂尚年老垂釣於渭水邊,後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夢日:傳說伊尹在將受到成湯的征聘時,夢見乘船經過日月邊。
長風破浪:《宋書·宗愨傳》說,宗愨的叔父問他誌向是什麼,宗愨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後人用“乘風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負。
簡析:《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這是第一首,作於天寶三年(744),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寫的。
詩中抒寫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製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3、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3、路漫漫其修遠昔,吾將上下而求索。
4.、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5.、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9、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10、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11、業無高卑誌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12、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3、丈夫清萬裏,誰能掃一室。
14、盡吾誌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15、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關於盡力而為的成語:恪盡職守 嘔心瀝血 事必恭親 盡忠盡職 盡心竭誠 兢兢業業 盡心盡力 盡心竭力 竭忠盡智 盡智竭力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盡忠竭力 過門不入 赴湯蹈火 周公吐哺 忠於職守 夜以繼日 鞠躬君子 殫精竭慮 風雨無阻 渾然忘我 殫精竭慮 克己奉公 勵精求治 夙興夜寐 焚膏繼晷 廢寢忘食 全力以赴 通宵達旦
宋代誌南和尚描寫春雨春風的詩句
展開全部 這個詩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簡析:在這個詩句中,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
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 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
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麵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這是怎樣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佛語中,形容做事不留遺憾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少林六祖慧能偈語.菩提樹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菩提樹本來不是樹,明鏡台也不是台.本來什麼都沒有,怎麼能染上塵埃呢?慧能寫這個偈語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語.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常拭免,不使染塵埃.慧能的主要是針對神秀的偈語說的,證明慧能更加的心中無物.有更高的悟性.【出處】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
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
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
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麵的誘惑,和種種邪魔。
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
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介。
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而這時,當廟裏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裏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
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
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
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麵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麵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
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這時隻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裏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
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
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
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求問關於和尚大師的名言或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