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欒樹的句子
解答
可以寫句子如下:
這些欒樹的花,小小的,很豔的黃,一路的燦爛,隻是聞不到花香,倒是有很多蜜蜂,花蕊裏,一定有很甜的蜜。
描寫欒樹的句子
描寫“欒樹”的詩句有:《送丁明府赴紫溪(一作唐山)任》年代: 唐 作者: 羅隱金徽玉軫肯躇躕,偶滯良途半月餘。
樓上酒闌梅拆後,馬前山好雪晴初。
欒公社在憐鄉樹,潘令花繁賀版輿。
縣譜莫辭留舊本,異時量度更何如。
《四明月》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冬月如禦史,正色凝雲端。
風霜何凜凜,一見應膽寒。
烏飛繞三匝,禁樹相團欒。
心術晦昧人,不敢抬頭看。
《東園新種桃李,結子成陰,喜而賦之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桃李今春勝去春,添新換舊卻重新。
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簡團欒樹子勻。
釋義:欒樹[luán shù]:別名:木欒、欒華等,是無患子科、欒樹屬植物。
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皮孔小,灰至暗揭色;小枝具疣點,與葉軸、葉柄均被皺曲的短柔毛或無毛。
欒樹生長於石灰石風化產生的鈣基土壤中,耐寒,在中國隻分布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下遊,在海河流域以北很少見,也不能生長在矽基酸性的紅土地區。
欒樹春季發芽較晚,秋季落葉早,因此每年的生長期較短,生長緩慢,木材隻能用於製造一些小器具,種子可以榨製工業用油。
求關於羅漢鬆,欒樹,火棘的詩句
《羅漢鬆》年代: 清 作者: 曾燠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須眉綠。
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
仲堪臨北澗,僧徹嘯南麓。
師也摩其頂,千年繕性熟。
無心弄神通,變化駭流俗。
老態益婆娑,支離複拳曲。
氣作香爐雲,聲如石梁瀑。
六朝棟梁材,摧朽何太速!《中岩長老子文送羅漢鬆》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駐車淩雲山,雖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
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鬆。
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
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宮。
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
《東園新種桃李,結子成陰,喜而賦之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桃李今春勝去春,添新換舊卻重新。
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簡團欒樹子勻。
《送丁明府赴紫溪(一作唐山)任》年代: 唐 作者: 羅隱金徽玉軫肯躇躕,偶滯良途半月餘。
樓上酒闌梅拆後,馬前山好雪晴初。
欒公社在憐鄉樹,潘令花繁賀版輿。
縣譜莫辭留舊本,異時量度更何如。
《村居苦寒》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之廣都憩鐵像院》年代: 宋 作者: 陸遊歲暮天苦寒,風雨複乘之。
道邊得古寺,欣然具晨炊。
瘦樹立中庭,斷蔓絡短籬。
小僧為返爐,童子燒槁枝。
坐令手足柔,髭間失冰凘。
敬禮龕中像,盡讀廡下碑。
少年誌四方,故裏了不思;晚知行路難,更覺遊子悲。
一官始巴(上棘下火),剡曲歸何時。
置之勿複道,爛醉忘天涯。
關於“羅漢鬆,欒樹,火棘”的詩句有哪些?
展開全部 1、《憶家園一絕》 年代: 明 作者: 賽濤 日望南雲淚濕衣,家園夢想見依稀。
短牆曲巷池邊屋,羅漢鬆青對紫薇。
2、《羅漢鬆》 年代: 清 作者: 曾燠 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須眉綠。
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
仲堪臨北澗,僧徹嘯南麓。
師也摩其頂,千年繕性熟。
無心弄神通,變化駭流俗。
老態益婆娑,支離複拳曲。
氣作香爐雲,聲如石梁瀑。
六朝棟梁材,摧朽何太速! 3、《中岩長老子文送羅漢鬆》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駐車淩雲山,雖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
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鬆。
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
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宮。
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
4、《村居苦寒》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5、《東園新種桃李,結子成陰,喜而賦之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 桃李今春勝去春,添新換舊卻重新。
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簡團欒樹子勻。
...
描寫“春天樹木發芽”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1、操場上,遠望那棵大樹冒出幾棵新芽仿佛又有新的生命在顫動。
啊!這氣魄雄偉的校園的樹!你代表的是我們學習的步步高升,校園的錦繡美麗! 2、春天,山楂樹上開滿了美麗、潔白而又明媚的小花,在綠色葉子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嬌豔。
3、春天,大地複蘇,樹木發芽。
柿子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開滿了黃色的小花,引來很多蜜蜂,嗡嗡的叫著。
4.不知細柳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春天也在樹枝上,高大挺拔的樹木不再穿白棉襖了,春姑娘早已給它們換上了單薄的綠衣裳。
柳樹在微風中擺動著長發,盡情舒展自己的腰身…… 6.春天的雷聲像一陣陣清脆的鬧鈴把小草鬧醒了,小草推開土被,懶懶的探出它們的綠色小尖頭。
樹木也被鬧醒了,它們忽然發現身上多了許多嫩綠的新芽。
樹木想:那一定是春姑娘給織上的吧!醒了的花兒爭奇鬥豔、競相開放,好像在相互比美。
7、春天到了,樹木抽出新芽,綠得那麼清香,那麼鮮嫩,那麼可愛,它無聲地向我們傳遞春天的信息.在那甘甜的春雨滋潤下,葉芽漸漸長成嫩綠的葉片,葉片綠得像翡綠似的,一陣春風吹過,無數的小葉片動起來,有一種說不出的美! 8、春天來了,美麗的山村像一個裝滿顏料的調色盆,將各種各樣的綠色一下子端到人們麵前:碧綠、蔥綠、黛綠、豆綠……簡直是應有盡有,使人目不暇接.山上是一片片綠得醉人的樹林.有四季常青的鬆柏,高大挺拔的白楊,還有萬條絲絛的柳樹.有的地方,長著綠色的植物,像鋪著碧綠的地毯.黃色的、黑色的牛群,散在各處悠閑地啃著草.小溪蜿蜒在田野裏,像一條明亮的玻璃帶子. 9、春天的山原中長滿了綠得醉人的樹林.有四季常青的鬆柏,高大挺拔的白楊,還有萬條絲絛的柳樹,那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10、一陣陣春風吹過,“沙沙沙”似在低語,“嘩嘩嘩”像在歡笑.各種林木挺拔高大,綠樹成蔭,又有花兒映襯,把整個山原打扮得分外妖嬈. 11、春天的原野中的泥土夾雜著清新的氣味,草葉慢慢地探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你的腳下,安靜地蔓延著不為人知的淺綠,像淡淡的水粉. 12、春天的小樹林閃著綠幽幽的光,在微風中輕輕搖響綠葉,像是唱著一支動聽的歌曲. 13、春姑娘來到了山上。
春姑娘的到來為山上增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
那鬱鬱蔥蔥的樹木顯得格外得綠,嫩,還有那萬紫千紅,遍滿山野的野花。
最惹人注意的是桃花,白裏透紅,紅裏透白,一枝枝,一簇簇,美麗極了! 14.春姑娘到來了,樹木在不聲不響地抽出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新芽。
柳樹的枝條向下垂著,就像一條條絲線掛在樹上。
那嫩綠色的小葉片裏,鑽出了毛茸茸的柳絮。
楊樹、梨樹、蘋果樹、桃樹……它們都各顯身手,點綴著春天的美景。
15.春風吹綠了樹木,它們翩翩起舞,感謝春天的到來。
春風吹走了嚴寒,又吹來了暖風,樹木在它的吹拂下長出了嫩芽,一陣春雨過後,桃李杏樹都開出美麗的花朵,在遊客中大展風采,它們在春風的吹拂下舞動著枝條互相比美。
16、春天來臨,小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皂莢樹裏。
下了幾場春雨後,皂莢樹長出了許多嫩綠嫩綠的葉子,小鳥們在皂莢樹搭了窩,你隻要走進我們的校園,就會發現皂莢樹上有許多小鳥的窩。
描寫樹的詩句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蕭蕭:風聲。
愁殺:愁煞。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去抓日已疏》:“古墓犁為田,鬆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楊柳千條花欲綻,葡萄百丈蔓初縈唐·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製》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碧玉:青綠色的玉石,這裏用來形容柳條的新綠色。
絲絛:絲織的帶子。
唐·賀知章《詠柳》柳枝經雨重,鬆色帶煙深 煙:霧。
唐·張謂《郡南亭子宴》此地曾居住,今來宛似歸。
可憐汾上柳,相見也依依 唐·岑參《題潘陽郡汾橋邊柳樹》城中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須臾:一會兒。
爭:怎。
唐·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柳色看猶淺,泉聲覺漸多唐·張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見招》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唐·白居易《楊柳枝詞》柳絲嫋嫋風繰探出,草縷茸茸雨剪齊 嫋嫋:纖長柔弱的樣子。
繰:抽繭出絲。
草縷:如線的嫩草。
茸茸:柔軟細密的樣子。
唐·白居易《天津橋》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嫋嫋垂鴨綠:指春季溪水的顏色。
粼粼:清澈的樣於。
鵝黃:淡黃色,指嫩綠的柳條。
嫋嫋:隨風搖曳的樣子。
前句說綠水在春風中泛起微波;後句說嫩柳在春日中輕搖。
宋·王安石《南浦》花燃山色裏,柳臥水聲中燃:形容極紅。
宋·範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煙弄柳條宋·吳億《南鄉子》他日差池春燕影,隻今憔悴晚煙痕他日:過去。
差池:參差不齊。
差池春燕影:謂燕子往來交飛於春柳之間。
憔悴晚煙痕:謂柳條枯槁,在暮靄中顯得淒涼。
兩句寫秋柳已失去春天時那種盎然的生機。
清·王士禎《秋柳》橘逾淮而北為枳淮:淮河。
逾:越過。
枳:亦稱“枸橘”,果實肉少而味酸。
《周禮·冬官考工記》柴門雜樹向千株,丹橘黃甘北地無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木:樹。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驚飆拂野,林無靜柯飆:暴風。
柯:樹枝。
晉·殷仲文《解尚書表》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南朝梁·蕭綱《折楊柳》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柯:樹枝。
唐·李白《上留田行》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宋·薑夔《長亭怨慢》老樹春深更著花著花:開花。
清·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在。
”青苔石上淨,細草鬆下軟唐·王維《戲贈張五弟諲三首》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唐·王維《書事》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牆唐·張繼《洛陽作》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黃短:矮。
拆:開。
唐·柳中庸《幽院早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清清 ·劉禹錫《陋室銘》野草芳菲紅錦地,遊絲撩亂碧羅天遊絲:昆蟲吐的長絲,因飄蕩於空中,故稱遊絲。
唐·劉禹錫《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離離:茂盛的樣子。
唐。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才能:隻能。
沒:遮沒。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綠縟:繁密的綠色。
蔥籠:繁榮。
宋·歐陽修《秋聲賦》 獨倚欄幹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一川:滿地。
宋·謝逸《蝶戀花》 衰草淒淒一徑通,丹楓索索滿林紅索索:風吹樹葉聲。
金·董解元《西廂記》卷六
關於秋天湖水和溪流的一句詩
展開全部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歎,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嫋嫋: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淒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
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餘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淨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
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
關於張曉風的行道樹的資料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讚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餘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這裏,亦秀亦豪、腕挾風雷是一個高度凝練傳神的概括,“腕挾風雷”是對“亦秀亦豪”之“豪”所作的補充和說明。
英國女作家伍爾芙指出:“一個人,如果是個純粹的男人或是個純粹的女人,那將是天大的不幸。
無論任何人,都應該是個具有女人味的男人或具有男人味的女人。
”這一男女雙性氣質的組合理論極富啟示意義,特別是對於中國作家來說,中國民族曆來就偏向於柔弱的陰性思維,一部中國古典散文史,韓海蘇潮以外,滿眼芳草萋萋的陰柔之美。
在回溯張曉風的散文創作曆程之前,為了使讀者對她的全部散文藝術創作有一個橫向平麵的概括性了解,我將張曉風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內涵概括為三個漸次展開,互有滲透交叉,不斷擴大其漣漪和波浪的“反饋圈”:一是,她對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隻有宗教性的虔誠才可以相比擬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對故國明月鏤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這位女作家那涵天負地般的廣闊胸襟,以寥廓思維空間為背景的對生命價值的沉思。
這三個方麵的情感思想內涵,也可以說是一種類型構成,貫穿她整個創作生涯中每一個向前邁進的段落,它們如同扇形展開的平原那樣,漸次展開其旖旎的,且愈往後愈顯宏闊的山光水色;它們是一個漸次展開,時有回溯,不斷遞進和不斷整合的過程,是一個在思想藝術境界上不斷滌濾和調整,不斷加深和拓寬其“視界融合”的過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曆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姑且打一個以偏蓋全的俗套比喻,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蕩、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
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
我們姑且在這裏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局促的閨秀天地裏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張曉風散文藝術的原創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為起點迄今的第三段落。
惟有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創意的生成,以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誕生和完成。
在我看來,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是這位女作家奉獻給中國現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績。
她走上這一條生命和生存本體論的詩性闡釋道路,有一個從並不全然自覺到完全自覺,從不盡完善到圓融渾成的過程,但卻有其內在的邏輯必然性。
好奇怪的樹啊,下麵葉子是綠色的,上麵是紅色的。
誰知道啊?
1、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形象貼切地表達了秋雨更易引發遊子思鄉的苦悶和歸鄉的渴望、征人對親人的牽掛思念和祝福的內涵。
2、①時間長——淅淅瀝瀝,下個不停;②形態柔——纏纏綿綿,飄飄灑灑;③溫度涼——一場秋雨一場涼;④聲音淒——滴嗒如訴。
3、這段文字描寫了風鈴一樣搖蕩著的紅黃色的燈籠、紅黃色朦朧的光暈、盤旋著飛舞著的黃色的葉子、蕩漾著的漣漪等景象,色調溫暖,畫麵靈動;與上文單調灰暗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隨之抒情基調也由上文的悲涼惆悵而變得溫暖麵昂揚了一些。
4、①作者獨自站立賞景思考已久,已忘情忘我,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②沁涼的秋風,淒寒的秋雨,秋涼襲人; ③作者的內心被悲涼氣氛感染,籠罩在一片惆悵之中,進而產生一種孤獨與無奈,“冰涼”實指作者內心世界痛徹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