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有利於學生加強語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豐富想象。但是,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於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概括、精練含蓄的額特點,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多年來,我一直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輔讀方法,致力於探索古詩教學模式,並運用於教學實中,使學生受益匪淺。現簡介如下:
模式一:
故事引入——熟讀理解——品讀背誦
教學先將故事的內容,結合寫作背景,編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講給學生聽(有時可配掛圖或簡筆畫),以次激發學生誦讀故事的興趣,理解古詩的內容。接著,出示古詩,經範讀或聽錄音,掃除閱讀障礙。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所講的故事,琢磨詞和句的意思,教師及時點撥,學生主動理解。最後,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朗讀品味。通過反複誦讀,使學生思維處於活動、興奮狀態,誦讀抑揚頓挫,回環流暢,直至背誦。
模式二:
背誦相關故事引入——速讀理解——想象意境——美讀成誦
根據所學古詩的內容,先讓學生背誦學國的同類古詩。這樣既可複習舊知、加強記憶,又易找到知識的聯結點,為學習古詩作平穩的餓鋪墊。接著,要求學生快速讀通讀順,約略理解古詩大意。然後,學生閉目想象,教師以詩化的語言描述意境,並配上音樂,創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動的字裏行間的深雋永的思想和委婉複雜的感情。最後,配樂誦讀,學生置身於詩的煤精,體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誦。
模式三:
自學檢查——質疑討論——嚐試輔導——欣賞練習
初讀時,學生劃出讀不準、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句。通過查字典、查資料,學生初步讀通、讀懂,教師及時檢查,了解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程度。這一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及時找到自己在內容理解上的空白點,進而帶著強烈求知欲積極參與,更好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展開討論,相互交流,自己解決問題,使整堂課都活起來。然後,教師重點輔導,讓學生品味古詩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引導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學生文字的欣賞感受能力就會受到美的熏陶。最後可作嚐試練習,如讓學生根據詩意即興表演,或乘興作畫,再現詩境,加深理解,也可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詩比賽,設計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口答題,開展古詩知識搶大活動等。
模式四:
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遷移運用
首先,教師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寫作背景,理解題目的意思。隨後,教師引導學生通讀感知古詩,要求讀準,不添字,不漏字。在此基礎上,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詞討論、品味,領悟詩意。這時本模式中較關鍵的一步,因為字詞是古詩肌體的“建築材料”,深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均由此表現出來。教師應引導學生創設想象的氛圍,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內在韻味,在頭腦中再現古詩的藝術境界,沉浸在詩情畫意的享受中。最後,出示相似的古詩,讓學生按上述的精髓,領略其深刻的底蘊。
以上四種古詩教學模式,均為開放式,目標明確,能促使學生形成主動閱讀的心態,總體上又形成一個“目標鏈”,即“整體感知——分步理解——整體升華”。同時,讀的訓練貫穿始終,“以讀為主”落到實處。
上述古詩教學模式還把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和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交織起來,組成網絡結構,使信息交流呈立體交叉傳遞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而古詩的閱讀、賞析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的文風,其作用使不可低估的。...餘下全文>>
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教學過程的著力點應放在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上,這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關鍵。比如在“創設情景”教學環節中要具有建立教學平台的意識,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習動機。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不時地用“對”、“很好”、“好極了”等話語。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與讚美,這樣師生之間完全建立起“平等—尊重”型的民主和諧的關係,為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4個 1.分析教學對象 2製定教學目標 3選擇教學方法 4實施教學評價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采納喲!
***************************************************************
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課前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淨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小學語文拚音教學教案模式是怎樣的
本課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ɑ、o、e,配有一幅圖畫。畫麵表現的是鄉村的清晨,一個女孩兒正在小河邊練唱“啊啊 啊”,“啊”提示ɑ的音,女
孩兒的頭部和小辮子構成的圖形提示ɑ的形。一隻大公雞正在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喔”提示o的音。一隻大白鵝正在欣賞自己美麗的倒影,
“鵝”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ɑ、o、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
第三部分是ɑ、o、e的書寫格式及筆順。
ɑ、o、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o的發音及ɑ、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ɑ、o、e 3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ɑ、o、e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會在四線格裏書寫ɑ、o、e。
三、教學建議
(一)字母教學
教學ɑ、o、e的發音,可以從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入手。利用插圖學習ɑ、o、e的音。教師要重點指導發音方法,做好示範,在學生觀察、模
仿的基礎上反複練讀。還可以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如,“張大嘴巴ɑ ɑ ɑ,攏圓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要告訴學
生發單韻母ɑ、o、e的音時,口形不能變動。
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ɑ和e的形,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母形狀相似的部分。學生對拚音字母的形狀、發音,都有自己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關於模式都可以開展什麼樣的活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關於模式都可以開展數小鴨遊戲,我的前後左右遊戲,還可以玩趣角“我當售貨員”的遊戲等等。
誰有小學三年級語文“136”教學模式的教案
教師要把整組教材進行合理規劃,整合所有有用的資源,在不同塊狀教學中,梳理出一個序列來,就是把兩條線梳理出來,單元主題作為縱線貫穿幾篇課文,橫線就是語文知識點訓練項目,在主題的牽引下盤活,有效地完成單元教學任務。例如,三年級上冊第六組“壯麗的祖國山河”,有四篇課文:《古詩兩首》,《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香港,璀璨的明珠》,《語文園地》,這裏麵隻有一篇略讀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這個單元的主題線是讚美祖國物產豐富、景色迷人,這是一條主線(縱線);橫線是,第一,通過朗讀體會“美”是用那些詞句寫的,無論是古詩、散文,優美詞句是這個單元的重點,讓學生不但能找出來,而且要體會好在哪裏。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美妙的修辭方等,該講就講,該讀就讀,讓學生讀出為什麼這麼美?怎麼寫的這麼美?哪個詞語讓我覺得這麼美?第二個訓練點是體會文章結構的精妙之處。《美麗的小興安嶺》,首尾呼應;《富饒的西沙群島》怎麼富饒?特點:海水、島嶼、物產、魚……《香港,璀璨的明珠》大城市的繁華怎樣寫的?這一單元學習完後,孩子們學習到:寫景要抓住特點寫,可以首尾呼應,寫特點可以按時間順序寫,也可以按方位順序寫。《語文園地》介紹一處景物時,學生就不會為難了,順利的完成了讀寫結合。語文課的本質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不落實,完全被對話、純粹的朗讀所代替,課堂上學生就學之甚少了。“練”指的是什麼?不能隻認為“寫”就是“練”,這是狹義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低年級閱讀課時,很困惑,好像一節課不動筆的話,這節課就不完整。這篇文章一課時完成必須動筆,如果兩課時,第二課時動筆也可。“練”的形式可以是寫,可以是說,也可以是讀,也可以試看,我們說的“練”應該在每一課的學習中必須有練,不管是什麼形式。“練”的點在哪?把握不好的話,就關注課後練習題,有的是學法訓練點,有的是基本功訓練點,請不要忽略了,它往往比課標中的階段目標更細化、更具體。(一)做一位有“學品”、有“文品”的語文教師,對於文學性文本教學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師要有“學品”。如果教師學科知識不夠,談什麼教學方法都白搭。要把教學當作一門專業,教師必須審視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否準確而豐富。衡量一堂課的好壞,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學科本位的價值獲得,二是教育學的含量。這兩者恰恰要靠教師的學科專業水準和教育教學能力來引導幫助學生完成,而前者是前提。在進行具體的教學中,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師在寫教案之前,一定要反複讀教材、讀文本,要讀進去。要進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達的情感中,與作者共同經曆、共同欣賞、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樂,忘乎所以。讀文本,要走出來。要品味文本的語言,找準理解、欣賞、積累語言的訓練點;要熟悉作者的語言風格,以便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還要揣摩寫法,找準讓學生了解、借鑒的重點。要細讀文本,反複讀文本,從中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和編者編寫意圖,讀出情感、情境、情趣,讀出語言風格、味道,讀出寫法的個性、精妙。要把感情、語言、寫法結合起來認真體會。細讀文本的過程,是與作者對話的過程,是自己被打動、被征服、對文本越來越喜歡的過程,是對文本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漸感悟的過程。對文本喜愛,進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有了這個前提,才談得上教學。語文教師要有“文品”。教師要盡心積澱於課堂後,有意識地自我修煉、積累經驗,特別要注意為自己的專業發展積澱來自根部的力量——文學素養的提升。例如,竇桂梅老師在清華附小帶領老師們開展“主題閱讀教學”研究,圍繞《三打白骨精》的教......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