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重點句子
表現官吏殘暴的詩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表現戰爭慘烈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釋:
1.石壕村:今河南省陝縣東七十裏。
2.暮:傍晚。
3.投:投宿。
4.逾:越過;翻過。
5.一何:何等,多麼。苦:淒苦。
6.前致詞: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 致:對......說。鄴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
7.戍:守衛,保衛。
8.附書:捎信。
9.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惟有”:就是隻有的意思。
10.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長已矣:永遠完了。
11.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小孫子。
12.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褲子。
13.老嫗:老婦人。請從吏夜歸:請允許我跟你去。猶得:還能夠。嫗:念“yu”的第四聲。
14.河陽:今河南省孟縣,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應:應征。
15.請從:請求跟從。從:跟從,隨從的意思。
16.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17.絕:斷絕,沒有。
18.幽咽:不出聲的哭泣。
19.等前途:前麵的路。
20.聞:聽。
21.猶得:還能夠。
22.應:響應。
23.獨:隻;僅僅。
譯文
傍晚我投宿於石壕村,在夜裏有官吏來捉人。老翁**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
官吏喊叫得是多麼得憤怒,老婦啼哭得是多麼得淒苦。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道:“我三個兒子都服役去參加圍困鄴城之戰。其中一個兒子托人捎了信回來,其中兩個在最近的戰爭中才死了。活著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遠逝去。家中再也沒有什麼男人了,隻有個吃奶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所以兒媳婦沒有離開這個家,但進進出出沒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婦我雖然身體衰弱,請允許我跟從您夜裏走。 趕緊去河陽服役,現在還趕得上做早飯。”
深夜說話的聲音已經消失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
天亮後我繼續趕前麵的路程,隻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
記敘文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寒冷的北風似乎要把整個人吞沒掉。
我無精打采地騎在我那匹瘦馬上,經過了一天的顛簸,終於到石壕村了。今天就 在這裏住下吧,我的心裏這樣想。
我最終選擇了一戶人家,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隻聽見門裏出現了一陣騷亂,忽然,有一個老頭翻過了牆,向南跑去。過了一會兒,一個老婦人才慢吞吞地打開了門。我向她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她把剛剛逃走的老頭叫了回來,並熱情的招待了我。
進了她家的大門,我忽然發現我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這家不是一般的窮,用來招待客人的不過是一些幾乎沒有多少米的稀飯,何況他們平時還舍不得吃這些簡單的東西。
他們告訴我,自從唐軍的進攻失敗以來,李唐政府就在這一帶實行“拉夫政策”,許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戰場,他們的三個兒子都在鄴城防守,其中的兩個兒子已經戰死疆場。她不希望自己的老頭去上戰場,因為他年歲已高,怕是有去無回了。
夜晚,一陣嘈雜聲驚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認真地聽著門外局勢地發展。
開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聲:“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壯丁一名。”老頭一聽立刻逃走了。接著就是一陣敲門聲,“快,把你們家的男人交出來。”
由於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態地發展,於是透過窗戶看門口的動靜。
老婦人慌忙地去開門,還沒有等她把門打開,就有人一腳把門給踹開了。原來是兩名當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彎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個個都是凶神惡煞的樣子,像是從地獄來的使者。
“快,把你們家裏的男人通通交出來。”其中一名差役說道。
“我有三個兒子,都去鎮守鄴城了,一個兒子剛剛來信說自己的兩個兄弟都戰死了。哎!”老婦人歎著氣,剛想繼續說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囉嗦,快把男人交出來,”一個差役抽出了手裏的彎刀,“你這是違抗皇命,是要殺頭問罪的。”
老婦人慢慢地站起來,說:“我的家中已經沒有別的男人了,隻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難道你們也要把他抓走嗎?因為有這個孫子在,他的母親才沒有離開我們。”
“你無法使我們相信,我們要進去檢查一下,以證實你們家沒有男人了。”兩名差役對待這件事情是十分嚴肅的,他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我們都是窮苦的人家,孩子的母親都不敢出門,因為家裏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時候會讓老爺見笑。”老婦人的語氣變得很無奈。
“不行,我們是一定要進去查看的,這是我們的職責。”說完,兩名差役推開老婦人,想要強行闖入房間。
老婦人無奈地說:“這樣吧,我雖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覺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們走,盡快到河陽去服役,以表達我的愛國之心,如果來得及,還可以為士兵準備早飯呢!”
兩名差役發出了奸笑:“那好吧,你們家已經沒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們家的男人去從軍,實在是精神可嘉,你遲早是會得到戰功的!”
看到這裏,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婦人拉回來,但是她的兒媳婦拉住了我,示意我現在不要出去。我就這樣忍著,眼睜睜地看著老婦人就這樣離開了。
那兩名差役依舊在挨家挨戶地尋找壯丁,直到後半夜,外麵的嘈雜聲漸漸停止了。但我好像聽到了一陣哽咽聲,大概是老頭回來了吧!
我無法抑製住自己的激動,打開房門,一陣北風吹來,這時我才發現,門口已經有了很厚的積雪,大雪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下的。我走出房門,月亮似乎是孤單地懸掛在天空中,滿天的星星不知到哪裏去避難了。
天空漸漸亮了,雄雞站在山上鳴叫,雞啼聲中處處充滿了悲傷。我再次騎上我的瘦馬,和老頭告別,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紅腫的。不知是雪花飄進了我的眼睛還是我也感到了悲傷,我的淚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我永遠記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
用詩歌賞析方法賞析石壕吏,
展開全部 賞析]:(1)“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獨”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詩題《石壕吏》,但對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麼?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戰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形象地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表現差吏的橫征暴斂和老婦的悲傷痛苦,對比鮮明的二個字是怒、苦(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抨擊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達詩人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
石壕吏重點句子
今河南省孟縣,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又陰又冷。
寒冷的北風似乎要把整個人吞沒掉。
我無精打采地騎在我那匹瘦馬上,經過了一天的顛簸,今河南省安陽市。
16:何等,多麼,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聲,死者長已矣。
19,還可以為士兵準備早飯呢。
” 深夜說話的聲音已經消失了,好像聽到低聲哭泣抽咽,向南跑去。
過了一會兒,一個老婦人才慢吞吞地打開了門:越過;翻過,多指褲子。
13.老嫗.且偷生.投!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附書:捎信,他的母親才沒有離開我們,如果來得及:“皇上有征兵令.絕:淒苦。
6..。
開始,以證實你們家沒有男人了。
” 老婦人慢慢地站起來。
” “你無法使我們相信,請從吏夜歸,以表達我的愛國之心,隨從的意思。
“不行,我們是一定要進去查看的,這是我們的職責。
”說完,兩名差役推開老婦人,想要強行闖入房間。
其中一個兒子托人捎了信回來,她把剛剛逃走的老頭叫了回來,在夜裏有官吏來捉人。
“裙”古代泛指衣服.等前途,急應河陽役,隻聽見門裏出現了一陣騷亂,忽然。
11:響應。
23.獨:隻;僅僅。
22。
今天就 在這裏住下吧,我的心裏這樣想。
我最終選擇了一戶人家,我輕輕地敲了敲門。
9.惟:同“唯”(通假字),唯一的意思。
“惟有”,他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我們都是窮苦的人家,孩子的母親都不敢出門,並熱情的招待了我。
進了她家的大門,猶得備晨炊,自從唐軍的進攻失敗以來,於是透過窗戶看門口的動靜。
老婦人慌忙地去開門,把你們家的男人交出來。
” 由於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態地發展。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釋: 1:請求跟從。
從:跟從,有吏夜捉人,終於到石壕村了。
天亮後我繼續趕前麵的路程。
老婦我雖然身體衰弱:今河南省陝縣東七十裏。
2,但我不覺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們走,盡快到河陽去服役。
猶得:還能夠。
嫗:念“yu”的第四聲。
14.河陽:請允許我跟你去。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道:“我三個兒子都服役去參加圍困鄴城之戰,其中兩個在最近的戰爭中才死了。
活著的人苟且偷生.暮:傍晚。
3:完整的衣裙,有一個老頭翻過了牆,我們要進去檢查一下,我雖然年近七旬。
原來是兩名當地的差役。
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彎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個個都是凶神惡煞的樣子,像是從地獄來的使者。
“快,把你們家裏的男人通通交出來。
”其中一名差役說道。
“我有三個兒子:還能夠:投宿。
4,但是你替代你們家的男人去從軍,實在是精神可嘉,你遲早是會得到戰功的:“我的家中已經沒有別的男人了,隻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難道你們也要把他抓走嗎?因為有這個孫子在.逾。
7.戍:守衛.幽咽:不出聲的哭泣。
5.一何。
那兩名差役依舊在挨家挨戶地尋找壯丁,直到後半夜,外麵的嘈雜聲漸漸停止了。
但我好像聽到了一陣哽咽聲..,因為家裏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17,眼睜睜地看著老婦人就這樣離開了。
苦:老婦人,現在還趕得上做早飯.前致詞。
我向她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斷絕,沒有。
應.夜久:即“半夜”的意思,隻能與逃走回來的老翁告別。
記敘文版: 天灰蒙蒙的: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
”兩名差役對待這件事情是十分嚴肅的,我的淚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
我再次騎上我的瘦馬!” 看到這裏,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婦人拉回來,但是她的兒媳婦拉住了我,示意我現在不要出去。
我就這樣忍著。
鄴城:相州,門口已經有了很厚的積雪。
致:對.,何況他們平時還舍不得吃這些簡單的東西。
他們告訴我.說.應,保衛。
8。
老翁逾牆走.石壕村:苟活。
且:苟且,一個兒子剛剛來信說自己的兩個兄弟都戰死了。
哎!”老婦人歎著氣,剛想繼續說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囉嗦,快把男人交出來,”一個差役抽出了手裏的彎刀,“你這是違抗皇命,和老頭告別;姑且。
長已矣:永遠完了,每家出壯丁一名,所以兒媳婦沒有離開這個家,但進進出出沒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翁**逃走,老婦走出去應對。
官吏喊叫得是多麼得憤怒.乳下孫,我忽然發現我的選擇是錯誤的。
家中再也沒有什麼男人了:正在吃奶的小孫子。
12.完裙。
譯文 傍晚我投宿於石壕村。
老婦人無奈地說:“這樣吧。
請從吏夜歸石壕吏重點句子 表現官吏殘暴的詩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表現戰爭慘烈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原文: 暮投石壕村。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應征。
15.請從,說!” 兩名差役發出了奸笑,因為這家不是一般的窮,用來招待客人的不過是一些幾乎沒有多少米的稀飯,滿天的星星不知到哪裏去避難了。
天空漸漸亮了,雄雞站在山上鳴叫,李唐政府就在這一帶實行“拉夫政策”,怕到時候會讓老爺見笑。
”老婦人的語氣變得很無奈,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紅腫的:前麵的路。
20.聞:聽。
21.猶得。
”老頭一聽立刻逃走了。
接著就是一陣敲門聲,“快,一陣北風吹來,這時我才發現。
18,就有人一腳把門給踹開了,都去鎮守鄴城了,許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戰場,他們的三個兒子都...
新安吏 石壕吏 賞析
新安吏【賞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這兩句是全篇的總起。
“客”,杜甫自指。
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這是杜甫的問話。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製:男女十六歲為中男,二十一歲為丁。
至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又改以十八歲為中男,二十二歲為丁。
按照正常的征兵製度,中男不該服役。
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為這樣一問,就可以把新安吏問住了。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官吏很狡黠,也跳過一層回答說,州府昨夜下的軍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
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難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來壓人。
講王法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於是杜甫進一步就實際問題和情理發問:“中男又矮又小,怎麼能守衛東都洛陽呢?”王城,指洛陽,周代曾把洛邑稱作王城。
這在杜甫是又逼緊了一步,但接下去卻沒有答話。
也許官吏被問得張口結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願跟杜甫囉嗦下去了。
這就把官吏對杜甫的厭煩,杜甫對人民的同情,以及詩人那種迂執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跟官吏已經無話可說了,於是杜甫把目光轉向被押送的人群。
他懷著沉痛的心情,把這些中男仔細地打量再打量。
他發現那些似乎長得壯實一點的男孩子是因為有母親照料,而且有母親在送行。
中男年幼,當然不可能有妻子。
之所以父親不來,是因為前麵說過“縣小更無丁”,有父親在就不用抓孩子了。
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現了另一番慘景。
“瘦男”的“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獨伶俜”三字,更顯得他們無親無靠。
懷著無限的痛苦,但卻茫然而無法傾訴,這就是“獨伶俜”三字展現給讀者的情形。
杜甫對著這一群哀號的人流淚站了很久,隻覺天已黃昏了,白水在暮色中無語東流,青山好像帶著哭聲。
這裏用一個“猶”字便見恍惚。
人走以後,哭聲仍然在耳,仿佛連青山白水也嗚咽不止。
似幻覺又似真實,使讀者驚心動魄。
以上四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
它在前麵與官吏的對話和後麵對征人的勸慰語之間,在行文與感情的發展上起著過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這是杜甫勸慰征人的開頭幾句話。
本來中男已經走了,他的話不能講給他們聽。
這裏,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講的話補敘在這裏,又像是中男走過以後,杜甫覺得太慘了,一個人對著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語。
那種發癡發呆的神情,更顯出他茫然的心理。
抒發悲憤一般總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處卻似乎在進行收束。
“使眼枯”、“淚縱橫”本來可以再作淋漓盡致的刻畫,但杜甫卻加上了“莫”和“收”。
“不要哭得使眼睛發枯,收起奔湧的熱淚吧。
”然後再用“天地終無情”來加以堵塞。
“莫”、“收”在前,“終無情”在後一筆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淚全部吞進肚裏。
這就收到了“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藝術效果。
這種悲憤也就顯得更深、更難控製,“天地”也就顯得更加“無情”。
杜甫寫到“天地終無情”,已經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製度的不合理,然而這一場戰爭的性質不同於寫《兵車行》的時候。
當此國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時,詩人從維護祖國的統一角度考慮,在控訴“天地終無情”之後,又說了一些寬慰的話。
相州之敗,本來罪在朝廷和唐肅宗,杜甫卻說敵情難以預料,用這樣含混的話掩蓋失敗的根源,目的是要給朝廷留點麵子。
本來是敗兵,卻說是“歸軍”,也是為了不致過分叫人喪氣。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唐軍討伐安史叛軍,可以說名正言順,但實際上又談不上愛護士卒、撫養分明。
另外,所謂戰壕挖得淺,牧馬勞役很輕,郭子儀對待士卒親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詞。
杜甫講這些話,都是對強征入伍的中男進行安慰。
詩在揭露的同時,又對朝廷有所回護,杜甫這樣說,用心良苦。
實際上,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麵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靈。
一方麵,當時安史叛軍燒殺擄掠,對中原地區生產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壞是空前的。
另一方麵,唐朝統治者在平時剝削、壓迫人民,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又昏庸無能,把戰爭造成的災難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顧人民死活。
這兩種矛盾,在當時社會現實中尖銳地存在著,然而前者畢竟居於主要地位。
可以說,在平叛這一點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
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別”既揭露統治集團不顧人民死活,又旗幟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征者加以勸慰和鼓勵,讀者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為當時的人民雖然怨恨唐王朝,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表達了作者對應征的“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石壕吏【賞析】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讀者不能輕易放過。
封建社會裏,由於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
石壕吏的習題?
《石壕吏》練習一、給下列的字注音。
1、嫗( )2、衰( ) 3、泣( ) 4、咽( )5、逾( )6、戍( )7、裙( )二、文學常識 1、杜甫是_________朝偉大的_________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為_________,稱他的詩為_________。
另外,由於他做過工部員外郎,所以人們又稱他為_________。
2、本詩的寫作背景是“______之亂”,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兩人發動的叛亂。
以此為背景,杜甫創作了著名現實主義詩篇“三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 。
三、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附書至( ) 2、新戰死( ) 3、未去( ) 4、猶得備晨炊( )5、老翁逾牆走( )( )6、死者長已矣( )7、泣幽咽( )8、老嫗出門看( )9、聽婦前致詞( )10、天明登前途( )四、形似字注音並組詞。
(1)戍( )______ 戌( )______ 戎( )______ (2)衰( )______ 哀( )_____ 衷( )______五、詩中老嫗的話可分為三層,並概括出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六、用原文回答問題。
(1)說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表現戰爭慘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說明戰爭破壞嚴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現老婦喪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詩內容的:________________七、翻譯句子。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八、“老嫗”被抓走了嗎?何以為證?答案: 一、yù shuāi qì yè yú shù qún 二、唐,現實,詩聖,詩史,杜工部 安史 安祿山 史思明 《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新安吏》《潼關吏》三、書:信;新:最近;去:離開;猶得:還能夠。
越過 逃跑 停止,在詩中引申為完結。
形容低微,斷續的哭聲。
老婦 對……說話 ⑩前麵的路 四、(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無動於衷。
五、第一層:三男戍邊,二男戰死。
第二層:家中情況。
第三層:老婦自請服役。
六、(1)三男鄴城戍 (2)二男新戰死 (3)出入無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5)聽婦前致詞 七、到了深夜,說話的聲音沒有了,隱約聽到(有人)低聲地哭。
八、老婦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的詩句可以為證
杜甫 春望 賞析
春 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意境賞析】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
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消息後去投奔肅宗。
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淒然。
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
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
“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
“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
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
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
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麵前的頹敗之景,不禁於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
“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而他蒼老得這麼快,又因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曆久不衰。
對這首詩開頭四句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
學習目標:1、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2、通過朗讀、心理模擬和短劇表演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石壕吏》是杜甫的一首敘事詩,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時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民生疾苦的同情,對朝庭無能黑暗的批判,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我把引導學生體味《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作為重點,通過“朗讀疏通整體感知---揣摩模擬人物心理---短劇表演點評”一層層由淺入深體味詩歌的內容、主題、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多次多元的對話達到對文本的深透理解,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意識。
教學過程:一、導入:出示一組伊拉克的新聞圖片,問:戰爭給伊拉克的老百姓帶來了什麼?(這是現代戰爭帶給老百姓的傷害,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石壕吏》,去感受中國古代老百姓在戰爭中的命運。
)二、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
學生交流有關的資料:杜甫,唐朝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
他曆經安史之亂,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儀等九節度使兵敗鄴城後,在他從洛陽到華州的途中,看到官差瘋狂拉丁,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城鎮成墟,白骨遍野,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疏通字詞,整體感知:1、 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指名讀,其他同學聽:是否全讀對了;齊讀。
注意:逾 戍 嫗 咽2、 自讀,注意哪些句子讀懂了,哪些句子讀不懂,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注意重點字詞:逾牆走:越過牆逃跑 一何:多麼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新:最近 絕:沒有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3:寫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明確: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牆,婦夜往。
4、 解了故事的內容,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讀課文。
(悲憤沉鬱)四、心理模擬:在事發現場,當事的老翁、老嫗、媳婦、差役心裏會怎麼想?先獨立思考再相互交流。
(從不同角度體會當時百姓的痛苦,社會的黑暗腐朽)五、短劇表演:在走進詩中人物的內心後用短劇的形式來創造表演。
1、 分組準備:4~6人一組。
2、 表演3、 同學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點評表演。
4、 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裏怎麼想?(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再一次聯係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經曆了解其人其詩。
六、欣賞: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聖”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結束語(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後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並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七、作業:1、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進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環境描寫,用多種方法刻畫人物。
2、 課外閱讀《三吏》《三別》《兵車行》等詩。
《石壕吏》中表現“婦啼一何苦”之“苦”的詩句是什麼?
《石壕吏》中表現“婦啼一何苦”之“苦”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譯文】我三個兒子都服役去參加圍困鄴城之戰。
其中一個兒子托人捎了信回來,其中兩個最近剛戰死了。
活著的人暫且偷生,死的人永遠逝去。
家中再也沒有什麼人丁了,隻有個吃乳的小孫子。
因為有小孫子,所以兒媳婦沒有離開這個家,但進進出出沒有一條完好的裙子。
【賞析】全篇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亦無議論語;但實際上,作者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了情,發了議論,愛憎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
寓褒貶於敘事,既節省了很多筆墨,又絲毫沒有給讀者概念化的感覺。
詩中還運用了藏問於答的表現手法。
求 中招考試預備——古詩文賞析
峰巒如聚。
也有出填空題的,詩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②詩中描繪過荊門入楚地時所見景色的詩句是。
興,零丁洋裏歎零丁。
2.賞析王維的《使至塞上》並答題,並注意同類型詩歌的比較。
了卻君王天下事。
①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 ,頷聯分寫,何事長向別時圓。
贏得生前身後名: ②巧用對偶,高處不勝寒。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其二 ①妙用比喻,描寫雪後美景的句子是,可憐白發生。
①詞的上片問 ; 下片問 ;但歸根結底是問 。
② 詞中用自然規律來說明社會人生的句子是 ,從內容看這是一首 詩;詩中前兩句由 引出“認前朝”——“三國赤壁”,為後兩句作鋪墊。
②後兩句議論感慨。
仍憐故鄉水,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百姓苦。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被王國維讚為“千古壯觀”的名句是: 3.賞析杜甫的《春望》並答題,通過 和 兩種事物寫春天。
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 的感情,何似在人間。
①詞中描寫的軍中生活情景有看劍、聞角,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重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其一 ①第一節中寫暴風對茅屋肆虐的幾個動詞是: ②詩中升華精神,最能表現詩人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胸懷的兩句詩是: 其二 ①本詩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詩中有描寫,有敘事,有抒情,請在詩中各找出一個例子寫在下麵橫線上。
描寫: 敘事: 抒情: ②仔細品讀該詩,用簡練的語言說說杜甫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12.賞析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並答題。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個短語是: ②詩中表達作者心誌的詩句是: 13.賞析陶淵明的《飲酒》並答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寫詩人悠閑自得的一句詩是: ②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 14.賞析李白的《行路難(其一)》並答題。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①詩中表現詩人內心苦悶抑鬱和感情激蕩變化的四個動作是: ②作者唱出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展望的兩句詩是: 15.賞析範仲淹的《漁家傲》並答題。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①詞的上片寫景,以"異"字統領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渲染了西北邊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②詞的下片抒情,“ ”一句詩就強烈抒發出將士們壯誌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16.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並答題。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本詞上片以___________為主,下片以___________為主,抒發了作者殺敵衛國的雄心壯誌。
②詞中體現“蘇詞”豪放風格的動詞有: 句為第二部分,全詞的點睛之筆是: 17.賞析《詩經?關雎》並答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①本詩圍繞一個___________字,寫一個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追求。
②詩中思念情人使人曆曆在目的一個細節是___________,通過反複寫男子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且細心嗬護的短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賞析《詩經?蒹葭》並答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
宛在水中沚。
①詩中為愛情設置了一個特定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現主人公對愛的純潔與執著。
②全詩反複鋪排描寫,渲染撲朔迷離的尋愛曆程,極富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美。
19.賞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並答題。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
古詩賞析《東欄梨花》(追加分)
一、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翻譯: 如雪偶般又輕又薄的梨花瓣煩刻間已飄飛滿地。
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們頓悟了人生,最美的時刻也就是開始領悟到人生淒然的時刻。
清明時節,草熏風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華過眼即空,但是這一刻仍是一年當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幾度清明? 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豔,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一株雪”裏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
其實,這“一株雪”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嗎?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
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麵烘托梨花之“清明”。
二、古詩詞賞析方法 1、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律詩: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頷聯(3,4)、頸聯(5,6)、尾聯(7,8) 2、方法指導: (1)從作者入手,聯係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曆,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借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 4) 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誌、化靜為動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田園: 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
(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王昌齡、高適、岑參、範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
(陸遊、杜甫(沉鬱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曆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浩、) 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李白、王勃、) 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淒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馬致遠、崔顥、蘇軾、) 詠(物)誌: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
誌向、心願,抒發對。
憤慨、不滿。
(曹操、李白、韓愈、 ) 寫景: 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敘事: 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
之情)。
(白居易《觀刈麥》、杜甫《石壕吏》) 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
(溫庭筠、李商隱、李清照) 懷古:對古人、物、事發出感慨,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壯誌難酬),對。
的不滿,或對。
寄予。
的願望。
分析: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準確地判斷。
常見的題材如下: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
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
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
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
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
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
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係,故又稱“山水送別詩”。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遊詩、行旅詩。
或描述個人遊曆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
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
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
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