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火鍋的詩
常 問火鍋幾時有
來 此把酒問蒼天
火 紅木炭滾湯燒 鍋 內麻辣香飄飄
讚美火鍋的詩句
麻辣誘惑,讓你的舌頭跳舞。
有關一描吃火鍋的句子
篇一:吃火鍋
感謝上帝的恩賜,星期六我們去“蘇寧”買洗衣機時,“蘇寧”正在搞活動,於是,服務員將一隻小巧的電火鍋當作贈品送給了我們。從小就愛吃火鍋的我終於不花錢就隨時能吃上“火鍋大餐”了。
第二天早晨,我和爸爸媽媽去農貿市場買了粉絲、排骨、青菜、豆腐、金針菇,準備燒火鍋吃。
“火鍋好嘍!”我聽見了媽媽的呼喚,急忙放下心愛的書,直奔餐桌。
自己燒的火鍋就是不一樣!媽媽掀開了透明的玻璃蓋。“轟!”憋了許久的蒸汽一擁而出,餐廳裏頓時溢滿了火鍋的香味兒。
鍋盆裏用小火燒著,所以許多不起眼的小泡泡在“大雜燴”裏亂蹦。他們好象一個個嚴厲的警察,正在警告我們:很燙,吹了再吃,不然後果自負!可被香味熏得頻頻咽口水的我哪顧得上這些,用勺子撈起一塊豆腐就往嘴裏塞。“哎呦!啊——”我痛苦地呻吟著,隻覺得豆腐像一團火,硬是往腸裏鑽,過了一會兒,肚子才好受些。
“慢慢地吃,燙的吃下去腸子會溶化的!”爸爸像個大學者似的教導我,其實他自己也在狼吞虎咽地吃火鍋呢!
我接著又夾起一把粉絲,正欲往嘴裏放,隻聽“吱溜”一聲,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那粉絲早已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吸進肚子裏了。
爸爸媽媽也不甘示弱,一個使勁嚼青菜,一個拚命喝湯。我們一家人把形象、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剩下的,隻有圓圓的肚子、香香的氣味,噢,還有最親切,最溫馨的家庭氣息。
篇二:吃火鍋
看電視上介紹的重慶火鍋,真讓我垂涎三尺。今天媽媽要帶我去吃火鍋,我一聽,心花怒放,高興地跳了起來。
到了火鍋店,我一看,原來火鍋就是桌上有個圓洞,下麵放上灶頭,點上火,再把一大鍋湯放在上麵燒,鍋的四周放上各種各樣的時鮮蔬菜,等湯燒開後,把菜放到湯裏刷一刷就能吃了。我們要了一個牛肉火鍋,不大一會兒,鍋端上來了,隻見這鍋分兩部分,一邊火紅火紅的是辣鍋;一邊清涼清涼的,是鮮鍋。媽媽告訴我,這叫“鴛鴦”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湯麵上漸漸冒出熱氣,一股濃香撲避鼻而來,我不等鍋開,就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鍋巴,放到鮮鍋裏涮了起來,吃一口,啊,又鮮又香。我又夾了一片牛肉涮到辣鍋裏,再吃,啊,辣得我張開大嘴“哈、哈……”往外直吐氣,差點眼淚都被辣了下來,媽媽他們看見我這狼狽的樣子,都撐不住,笑得前仰後合。再看大人門,不怕辣的,狼吞虎咽;怕辣的“噓噓”直喘氣,卻也舍不得放下筷子。
我吃了一會兒,終於找到了竅門:先吃幾口鮮鍋,再吃一口辣鍋。啊,鮮香麻辣,美味四溢,那滋味真是妙極了!
火鍋真的很好吃,媽媽說下次還要帶我來吃,我心裏隻盼著下次“盛宴”早日到來,爸爸卻在一旁給我上起了“緊箍咒”:“火鍋雖然好吃,可不能貪吃,一定要注意衛生!小孩子,還是均衡營養最重要!”我聽了連連點頭,還是爸爸說得有道理呀!
篇三:吃火鍋
傍晚,爸爸帶我和媽媽去小肥羊火鍋店吃火鍋。
到了火鍋店門前,隻見人山人海,連一樓大廳都擠滿了人。我們上了二樓,在二樓也是人滿為患,座無虛席。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就看見服務員走過來說:“先生,這個桌子是有人定下的,他們說再過十分鍾來。”我們等了二十分鍾才找到位子。
我們開始點餐,過了一會兒,服務員把菜拿過來。把食物堆成了小山似的。有新鮮可口的羊肉,又大又圓的貢丸,魚丸還有香菇和老油條。
過了一會兒,水開了,我急忙把我愛吃的羊肉、貢丸、魚丸,還有老油條都放點進去。過了一會兒,我打開蓋子,迫不急待地夾起我的最愛,然後在火鍋調料裏蘸了一下,就馬上吞了下支。啊,鮮極也!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餘下全文>>
關於火鍋的句子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清代進士嚴辰吟
“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
1、譬如那冷了火的鍋底兩番燒
清
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
2、洗鍋吹火煮油蔥
宋
陳藻
《仲秋過盧北山子俞嚐新醞作》
關於讚賞火鍋的詩句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清代進士嚴辰吟
“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
形容火鍋的句子
一鍋紅豔,火遍大江南北。三鍋營養藏三寶,粥底、菌湯、清油好
描述火鍋的句子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清代進士嚴辰吟
“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長
描寫火鍋色香味是句子 50分
紅裏帶金,十裏飄香,香辣俱備
描寫重慶火鍋的好段
代表重慶飲食文化特色的重慶火鍋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吃法,正宗川味的辣香味濃、燙菜的鮮香嫩脆、味美可口而聞名遐邇,香飄四方。來重慶旅遊觀光的遊客,隻要走上街頭,就可以看到各類鋪麵、各色招牌的火鍋館遍及大街小巷。僅方圓不足9公裏的渝中區,就有火鍋館近3000家之多,重慶被譽為“火鍋之城”,實在是名不虛傳。
(一) 重慶火鍋的起源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民間,曆史悠久。今日火鍋的容器、製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曆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鍾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曆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遊五夷山,訪師道,在雪地裏得一兔子,無廚師烹製。“師雲,山間隻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後(等湯開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歎。
麻辣火鍋發源於重慶。大約是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毛肚火鍋。毛肚火鍋的起源和由來,說法不一,它的由來和淵源,值得探討。據老街坊說:毛肚火鍋起源於清末民初,重慶碼頭和街邊下力人吃的廉價實惠的街頭大眾飲食攤上的“水八塊”。水八塊全是牛的下雜(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擺在幾個菜品不同的碟子裏,食攤泥爐上砂鍋裏煮起麻辣牛油的鹵汁,食者自備酒,自選一格,站在攤前,拈起碟裏的生片,且燙且吃。吃後按空碟子計價。價格低廉,經濟實惠,吃得方便熱烙,所以受到碼頭力夫、販夫走卒和城市貧民的歡迎。至於純粹地道的毛肚火鍋,據老重慶們回憶,出現於民國十五年前後,發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紀門的宰房街(現長江大橋橋坎下)。當年牛販子多從川黔大路趕運菜牛來渝,在南岸過夜,翌日早過江,將牛趕到宰房街宰殺。有馬氏兄弟廉價收購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開了一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塊”的製作和吃法的紅湯毛肚火鍋館。將毛肚漂白洗淨,去梗,外加一碟隻是芝麻醬和蒜泥的調和。據說,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和得名。直到抗戰時期,較場口街邊仍有一馬姓老嫗開一家專供應毛肚的正宗毛肚火鍋,碟中的牛毛肚按匹論價(每匹二分錢)。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鍋,毛肚的鮮嫩脆香,味道比其他牛豬的下雜遠勝一籌,贏得食客讚揚。
(二) 著名作家李劼人的考證
四川著名作家李(吉加力)人1947年在成都出版的《風土雜誌》上發表文章,對重慶火鍋做了可信的考證。文中說:“吃水牛的毛肚火鍋,發源於重慶對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擔子零賣販子將水牛內髒買得,洗淨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洋鐵盆一隻,盆內翻倒滾著一種又辣又麻又鹹的鹵汁。於是河邊、橋頭的一般勞力朋友,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幹塊,算若幹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把它高尚化了,從擔頭移至桌上,泥爐依然,隻是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