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逸詩《交交鳴鷖》考論
曹建國
(首發)
內容摘要:楚簡逸詩《交交鳴》之“”乃“鷖”的假借字,是鳳凰之類的鳥。詩以“鷖”起興以喻君子,與楚人的鳳崇拜有關。《交交鳴(鷖)》是一首楚人創作的詩歌,但受到了《詩經》,尤其是《雅》詩的影響。
關鍵詞:楚簡逸詩;鳳崇拜;楚詩;《雅》詩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曹建國(1969-),安徽霍邱人,武漢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論研究。
上博四有兩首逸詩:《交交鳴》、《多薪》,學者對《交交鳴》予以了較多的關注。學者通常將“”釋讀為“烏”,但又不理解詩為何以“烏”起興,何以“烏”集於水渚。而我認為,簡文中的“”當為“鷖”的假借字,是屬於鳳凰之類的鳥。詩以“鷖”起興,與楚人的鳳崇拜習俗有關,如此則《交交鳴(鷖)》乃楚人之詩。
一
首先看逸詩,簡文殘缺頗甚:
□□□□□□□梁。愷俤君子,若玉若英。君子相好,以自為長。愷豫是好,□□□□。□□□□,皆華皆英。
交交鳴,集於中渚。愷俤君子,若豹若虎。君子□□,□□□□。愷豫是好,惟心是藇。間關司,皆上皆下。
交交鳴,集於中澫。愷□□□,□□□貝。君子相好,以自為衛。愷豫是好,惟心是萬。間關司,皆少皆大。
根據上下文,可以對缺文進行增補:
交交鳴,集於中梁。愷俤君子,若玉若英。君子相好,以自為長。愷豫是好,惟心是□。間關司,皆華皆英。
交交鳴,集於中渚。愷俤君子,若豹若虎。君子相好,以自為□。愷豫是好,惟心是藇。間關司,皆上皆下。
交交鳴,集於中澫。愷俤君子,若□若貝。君子相好,以自為衛。愷豫是好,惟心是萬。間關司,皆少皆大。
上博四出版後,廖名春、季旭升等作了補釋,[1]並對其中的殘文作了補字。第一節“惟心是□”,廖名春補“向”,季旭升補“匡”,秦樺林補“養”。但我認為參考第二節“惟心是藇”,藇,美貌,為一形容詞,則此處的殘文也應該補上一形容詞,比如“良”。第二節“以自為□”,我讚成季旭升說法,可以補上“禦”。一者合韻,二者與上下文相同位置的字意義也較吻合。第三節“若□若貝”,我同意秦樺林的意見,將“貝”釋為“錦文”,且將此句補為“若錦若貝”。
整首詩三節相對應位置的詩句意義相同或相類,這是我們首先應該注意的問題。詩曰“愷俤君子,若玉若英”,其中的“英”當為“瑛”的借字,意為“玉的光采”,詩中的“玉”也是取其潔白之義。“若玉若瑛”是說君子之德如玉如瑛,晶瑩有光采。詩曰“愷俤君子,若豹若虎”,此“虎豹”也取其有文飾之義,是說君子有文采。《論語·顏淵》:“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子貢之言,正可為簡文“若虎若豹”之注腳。詩曰“愷俤君子,若錦若貝”。錦乃是用彩色經緯絲織出各種圖案花紋的絲織品,貝則是錦上的貝形花紋,《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毛傳:“貝錦,錦文也。”可見,詩頌揚君子首先著眼於外在的文飾,稱讚其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態度。
詩接著稱頌君子“君子相好,以自為長”、“以自為禦”、“以自為衛”。長,做首領,為長官。《戰國策·楚策一》:“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敵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禦,治理,統領。《尚書·大禹謨》:“臨下以簡,禦眾以寬。”衛,衛護,防衛。承接上文稱讚君子之彬彬有禮的風度,詩又讚美君子能力。“君子相好”的“相”解為“一方對另一方的態度”,“相好”是說君子對百姓友善,且能力超群,能“為之長”、“為之禦”、“為之衛”,是眾人的保護神。
“愷豫是好,惟心是良”、“惟心是藇”、“惟心是萬”。良,善。藇,美。萬,馬承源先生讀為“勵”,勸勉義。但“勸勉”為動詞,與“惟心是藇”的“藇”詞性不一。所以我認為“萬”應讀為“亶”,忠厚、誠實之義。《書·盤庚》:“誕告用亶其有眾。”孔穎達疏:“用誠心於其所有之眾人。”《國語·周語下》:“於,緝熙!亶厥心肆其靖之。”韋昭注:“亶,厚也。……言二君能光明其德,厚其心,以固和天下也。”
“間關司,皆華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間關司”即“間關謀治”,間關,諸家囿於《小雅·車轄》“間關車之轄兮”,而曲為之說。實際上“間關”義同於“黽勉”,乃勉力、努力之義,《邶·穀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傳:“言黽勉者,思與君子同心也。”“司”當從季旭升說,讀為“謀治”。所以“間關司”即“黽勉謀治”,而“皆華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則是君子謀治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整首詩先讚美君子外在之美,接著讚美君子的超凡能力,善良的品性,勤勞政事,最後以和諧歡暢收尾。文脈十分清晰,且層層遞進,體現出較高的藝術技巧。但與此同時,大家在讀這首詩時又都有一個疑問:詩用來起興的句子“交交鳴,集於中梁(渚,澫)”讓人頗為不解。大多數學者都將詩中的“”釋為“烏”,也就是常見的“烏鴉”。從字音方麵考慮,讀“”為“烏”是沒有問題的,但詩用烏鴉起興卻讓人不解,一者是說到“烏”,大家很少有好印象,《管子·形勢解》也說:“與人交,多詐偽,無情實,偷取一切,謂之烏集之交。烏集之交,初雖相驩,後必相咄。故曰:‘烏集之交,雖親不善’”,這與下文歌頌君子的詩句明顯不相協調。另外說烏鴉“集於中梁”等也很少見。有學者引《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越王夫人乃據船哭,顧鳥鵲啄江渚之蝦,飛去複來,因哭而歌之曰:“仰飛鳥兮烏鳶,淩玄虛號翩翩。集洲渚兮優恣,啄蝦矯翮兮雲間。任厥兮往還。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譴天。颿颿獨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淚泫泫兮雙懸。”又哀今(吟)曰:“彼飛鳥兮鳶烏,已回翔兮翕蘇。心在專兮素蝦,何居食兮江湖。……
認為詩中的烏就是這種“通體幾乎純黑褐色……棲息於山穀溪流間,多成對活動,也見於大江沿岸……能在水中遊泳和潛水”屬河烏科的褐河烏。[2]
看起來似乎能夠自圓其說了,但這裏還是有幾個問題需要追問:首先是《吳越春秋》中的“烏鳶”是“鳶”而非“烏”,下文中“彼飛鳥兮鳶烏”本當為“彼飛鳥兮烏鳶”,文中之所以寫作“鳶烏”,隻不過為了押韻而已。其次,就算有這種褐河烏,但正如人們所疑惑的那樣,烏鴉不應該作為頌詠君子之詩的起興對象。相反,烏鴉常常與鳳凰相對,常被人們當作小人的象征。屈原《涉江》:“鸞鳥鳳皇,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再次,詩曰“交交鳴”,其中的“交交”當如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所釋:“交交,通作咬咬,謂鳥聲也。”而且形容鳥叫聲的“咬咬”還有悅耳、美好之義,如禰衡《鸚鵡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樂府詩集·長歌行·古辭》:“黃鳥飛相追,咬咬弄好音。”皆可證。但楚簡逸詩中的“”如果是烏鴉,實在難以與“咬咬”好音聯係起來。
也有學者不將詩中的“”釋為烏,比如在上揭廖名春的文章就是將這個字徑直讀為“鳥”。但這種回避的做法似乎也不妥。因為詩既然是“交交鳴”,則一定是指某種特定的鳥,具有某種特殊的含義,絕非泛指。否則就直接寫作“交交鳴鳥”好了,沒有必要牽出這個“”字。
我們認為,既不能將讀為“鳥”,也不能將其破讀為“烏”,而應該讀為“鷖”。《說文》:“鷖,鳧屬。從鳥,殹聲。”但在《楚辭》和《山海經》中,“鷖”都被當作了鳳凰,所以詩中的“鷖”當為鳳凰類的鳥。詩以鳳凰起興頌詠君子,與楚人鳳崇拜文化有關。
二
首先,從讀音上看,所從之“於”古屬影母魚部,則“”也當為影母魚部字。而“鷖”則為影母脂部字。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六:“鷖,烏兮反。”卷七:“鷖音於雞反,鳧屬也。”《龍龕手鑒》卷二:“鷖,於計反,鳥似鳯也。”可見“鷖”與“於”聲母完全相同,所以古人為“鷖”注音常用“於”和“烏”作反切上字。同時古書中還有“殹”、“於”通假的例子,《爾雅·釋地》:“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其中的“醫無閭”為山名,《楚辭·遠遊》引作“於微閭”。[3]可見,“”可通“鷖”,其中可能有方言因素。
其次,從意義上看,《大雅·鳧鷖》:“鳧鷖在涇。”毛傳:“鷖,鳧屬。”與《說文》同。郭璞注《爾雅》曰鳧“似鴨而小,長尾,背上有文,今江東亦呼為鸍”值得注意的是,鳧背上有文,那麼鳧屬的鷖背上亦當有文,這或許是古人將“鷖”當作鳳凰類神鳥的原因。屈原《離騷》:“駟玉虯以乘鷖兮,溘埃風餘上征。”王逸注:“鷖,鳳凰別名也。《山海經》雲:鷖身有五采,而文如鳳。鳳類也,以為車飾。”洪興祖補注:“鷖,於計、烏雞二切。《山海經》雲:九疑山有五彩之鳥,飛蔽一鄉。五彩之鳥,翳鳥也。又雲:蛇山有鳥,五色,飛蔽日,名鷖鳥。”司馬相如《上林賦》:“遒孔鸞,促鵕鸃。拂鷖鳥,捎鳳皇。”其將鷖鳥與孔鸞、鵕鸃、鳳皇相並列,顯然也是將鷖鳥當作鳳凰類神鳥。鳳在古人心目中是祥瑞象征,也常用來比擬君子,故與下文相協。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上引《楚辭》和《山海經》都是植根於楚文化的典籍。所以,把鷖鳥當作鳳凰,當與楚文化背景有關。
最後,我們來看看鳳凰有沒有“集於中梁(中渚、中澫)”的可能。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鳥,鳳凰與龍、麟相類,也是集眾物而生。《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其既然有蛇、魚、龜的特征,自然與水脫不了幹係,而且鴻、鸛也都是喜歡在水邊生活的鳥。又《淮南子·覽冥訓》:“鳳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風雨不興,川穀不澹,草木不揺,而燕雀佼之,以為不能與之爭於宇宙之間。還至其曾逝萬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之疏圃,飲砥柱之湍瀨,邅回蒙汜之渚,尚佯冀州之際,徑躡都廣,入日抑節,羽翼弱水,暮宿風穴。”據王念孫考證,“羽翼弱水”為“濯羽弱水”之誤,說明鳳凰嬉戲弱水。而“飲砥柱之湍瀨”也類於《交交鳴》之“集於中澫”,[4]“邅回蒙汜之渚”類於“集於中渚”。再看鷖,鷖有雙重的身份,一方麵是鳧屬的水鳥,另一方麵又是鳳屬神鳥。我猜想,鷖本為水鳥,因為身上有五彩文,故被神化為鳳凰。就如同鷟,《說文》:“鸑,鸑鷟,鳳屬神鳥也。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段玉裁注:“此言江中鸑鷟,別是一物,非神鳥也。”不是神鳥自毋庸多言,但事實上可能因為此鳥“赤目斑嘴,毛紫紺色,如鵁鶄色”,讓人誤以為其即是鸑鷟(紫鳳)。同樣的還有焦明,焦明也是一種鳳凰,李善注司馬相如《上林賦》:“張揖曰:焦明,似鳯,西方之鳥也。《樂汁圖》:焦明,狀似鳳皇。宋衷曰:水鳥也。”[5]看來,鳳凰與水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不僅鷖鳥、鸑鷟之類的鳳屬神鳥源自水鳥,焦明也被人解釋成了水鳥。既然這樣,詩以鷖鳥起興,且寫其“集於中梁(中渚、中澫)”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又因為“鷖”是鳳凰,叫出“咬咬”好音,也在情理之中。《荀子·解蔽》引詩曰“鳳凰秋秋”,“秋秋”即“交交”。
詩以鳳凰起興,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關於楚文化的本源,學術界一直歧異紛紛,迄今並無定論。但楚文化中,鳳具有無比尊崇的地位則是大家都承認的,因為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考古新發現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有學者旁征博引,從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諸多方麵,列舉了楚人尊鳳崇鳳的種種表現。[6]可以說在中原文化區,龍是主宰;而在楚人的心目中,鳳則是當然的王者,甚至於為之而貶龍賤虎。[7]正因為如此,一切美好的事物以至賢德君子,楚人常喻之以鳳。《論語·微子》記載楚狂接輿以鳳喻孔子,《太平禦覽》卷九百一五記載老子見到孔子,也將孔子喻為鳳凰。同樣意義的讚美,孔子卻把老子比作龍,這就是鮮明的地域文化差異。從最具楚文化色彩的楚辭尤其能體會楚人對鳳的尊崇。據薑亮夫先生統計,《楚辭》中“鳳”凡二十四見,此外尚有皇(凰)、鸞、鷖、孔鸞、孔雀(楚辭中孔雀類於鳳凰,亦為神俊之鳥,如《大招》“孔雀盈園,畜鸞皇隻”)、孔鳥、鵕鸃等。[8]這些鳳凰神鳥,多被比喻為聖賢君子,如《離騷》之“鳳凰既受詒兮”,《涉江》之“鸞鳥鳳凰,日以遠兮”,《懷沙》之“鳳凰在笯”,《九辯》之“鳳獨遑遑”,等等。但對於龍,楚辭中雖然常見,但並不見君子賢人意義上的龍,而多為駕車工具或裝飾圖案,與鳳的內涵截然不同。
不僅如此,在楚文化中,鳳凰甚至還充當了保護神的角色,這在其他文化類型中是很少看見的。與向外擴張的楚國相抗衡的國家,無論是中原諸侯國還是吳、越等國,都是崇信龍的。於是以鳳龍鬥為題的圖案畫,便出現在楚人的藝術作品中。江陵馬山一號墓出土二十一件楚國刺繡品中有八件龍、鳳互鬥的紋樣,其中鳳進龍退、鳳勝龍敗的五幅,勢均力敵的三幅。龍、鳳對抗中,鳳處於明顯的優勢。[9]與之相類,生活在楚國西南的巴人以虎為圖騰,巴人與楚人時而交好,時而交惡。所以在楚人藝術世界中,虎也成了鳳打擊的對象。虎座立鳳木雕在湖北楚墓,尤其以接近巴人的江陵地區楚墓中多有出土。人們在讚歎其製作工藝之精美的同時,對其寓意也予以關注。故有學者認為木雕中的虎象征巴人,鳳象征楚人,神氣活現的鳳踏在虎背上寓意楚人戰勝巴人。[10]不僅如此,甚至在出土的楚繡中還出現鳳能降龍伏虎的圖案。在江陵馬山一號墓出土的一件繡羅單衣上,其單元刺繡紋樣為一鳳鬥二龍一虎。鳳一足攫一龍之頸,一翅擊打另一龍之腰,另一翅擊中一虎之腰,於是龍、虎作哀號逃遁狀。[11]
從發生學的角度看,詩的產生與原始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詩歌之興尤其具有宗教的意義和色彩,“從總的根源上說,興的起源植根於原始宗教生活的土壤中,並以對客觀世界的神化為基礎和前提。”[12]正因為如此,興不僅具有實在的觀念意義,且具有鮮明的民族品格和地域特征。鳳有五彩斑斕的羽毛,而在楚簡逸詩《交交鳴》中,君子同樣也有“若玉若英”、“若虎若豹”、“若錦若貝”的外在儀表;鳳凰是楚人觀念世界中的保護神,而友善的君子同樣能夠“以自為長”、“以自為禦”、“以自為衛”;鳳凰是祥瑞之物,見之則天下太平,而君子同樣能“皆華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帶來祥和安寧。所以,楚簡逸詩《交交鳴》以鳳凰起興,譬喻君子,正建立在楚文化的基壤中。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交交鳴》當是一首楚人創作的詩歌。[13]同時上文說過,“”、“鷖”聲通,以及將“鷖”當作鳳凰,都有濃厚的楚文化氣息,這也有利於證明《交交鳴》是一首楚詩。
三
雖是一首楚人創作的詩歌,但《交交鳴》明顯表現出受到《詩經》的影響,尤其是《雅》詩。首先看其語句。《交交鳴》詩句大量模仿《詩經》,尤其是《雅》詩。“愷俤君子”是《詩經》中常見的成說,如《大雅·旱麓》。“若玉若英”也是《詩經》常見的句型,很多學者都指出了《衛風·淇澳》“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而“皆大皆小”之類的“×A×B”也是《詩經》慣用的構句方式。“交交鳴”類於“雝雝鳴雁”(《邶風·匏有苦葉》),“集於中梁”等類於“集於中澤”(《小雅·鴻雁》)。“交交”見於《秦風·黃鳥》和《小雅·桑扈》,“間關”見於《小雅·車轄》,“相好”見於《邶風·日月》和《小雅·斯幹》。
其次,詩以“交交鳴,集於中梁”、“集於中渚”、“集於中澫”為線索展開,這與《大雅·鳧鷖》之“鳧鷖在涇”、“鳧鷖在沙”、“鳧鷖在渚”、“鳧鷖在潨”、“鳧鷖在亶”等相類,二者思路基本重合。此外,像《唐風·鴇羽》之“肅肅鴇羽,集於苞栩”、“肅肅鴇羽,集於苞棘”、“肅肅鴇羽,集於苞桑”更能看出與《交交鳴》之間的關係。
總之,無論是從它的語言中的隱喻,它的用語,還是它的句法結構模式,一言以蔽之,它的文體特征都呈露出《雅》詩的印跡。讀這樣的一首詩,我們就如同在讀一首典麗雅致的《雅》詩,它所呈現出的雍容華貴氣息與那種以輕盈別致見長的民歌體詩歌截然不同。
同出還有一首詩叫《多薪》,廖名春認為也是一首楚詩。同樣《多薪》歌頌兄弟情誼,尤其是同父母兄弟,內容及情感非常接近《唐風·杕杜》和《小雅·常棣》。“兄及弟斯,鮮我二人”,句式同於《小雅·斯幹》“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也類於《鄭風·揚之水》“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可見,《多薪》受到了《詩經》的影響,文體上也接近《雅》詩。
湯漳平先生在《從兩周金文看楚文學之淵源》一文中,選取王孫遺者鍾、王孫誥鍾、王子午鼎升鼎、下寺M1鈕鍾、鍾、楚王酓鐈鼎、我阝陵君鑒等七件青銅器的銘文來考證楚文學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他認為這七件青銅器銘文句式整齊且有韻,可視為楚詩。而且七件青銅器的詩化銘文與《詩經》關係密切,具體表現為:一、采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二、符合《詩經》的用韻。三、化用或襲用《詩經》的語法和表達方式。[14]湯先生的論證很有啟發意義,但結論可以再細化。準確地說,楚係青銅器詩化銘文主要接受《雅》詩的影響,尤其在化用或襲用《詩經》語法和表達方式方麵。以王孫誥編鍾銘為例:
惟正月初吉丁亥,王孫誥擇其吉金自作龢鍾,中翰且揚,元鳴孔韹,有嚴穆穆,敬事楚王。餘不畏不差,惠於政德,淑於威儀,圅恭屖,畏忌趩趩,肅哲臧武,聞於四國,恭厥盟祀,永受其福,武於戎功,誨猷不飤,闌闌龢鍾,用匽以喜,以樂楚王、諸侯、嘉賓及我父兄、諸士。鍠鍠熙熙,萬年無期,永保鼓之。
銘文中“中翰且揚”當仿《小雅·伐木》“終和且平”,“有嚴穆穆”當即《小雅·六月》“有嚴有翼”,“不畏不差,惠於政德,淑於威儀”當仿自《大雅·抑》“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為則”,“畏忌趩趩”即《大雅·大明》“小心翼翼”,“聞於四國”見於《大雅·崧高》,“武於戎功”之“戎功”同於《大雅·江漢》“肇敏戎公”,“闌闌龢鍾”之“闌闌”即《商頌·那》“奏鼓簡簡”之“簡簡”,“鍠鍠熙熙”見於《周頌·執競》“鍾鼓喤喤”、《有瞽》“喤喤厥聲”。
不僅如此,屈原的賦也主要《雅》詩的影響。葛曉音先生分析《離騷》的比興主要由香草、道路、求女、繩墨這四組喻象組成,且都可以在《小雅》中找到端倪。所以她認為人們雖然常“風騷”並舉,但實際上《雅》詩對屈賦的影響更直接。比較雅、騷就會發現,無論是抒情的基調還是比興的思路,雅、騷都有更直接的傳承關係。[15]
考古發現證明,楚係青銅器的形態,以及楚墓葬禮尤其是用鼎製度等方麵都表明楚人非常強烈地維護周禮。而楚人對《詩》的接受也是如此。《左傳》、《國語》記載楚人引詩、賦詩皆出自《雅》、《頌》,而楚人創作的詩歌主要為《雅》體詩,這主要因為《詩經》中最能代表周文化的還應該是《雅》、《頌》。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Lost poem“Jiao Jiao Ming Wu”in Chu slips
Cao jianguo
Abstract:“Wu”of the Lost poem“Jiao Jiao Ming Wu”in Chu slips is a phonetic loan character of“Zhuo”,and“Zhuo”is a kind of phoenix’s name. It relates to phoenix worship of Chu nation that gentleman is linked to phoenix.“Jiao Jiao Ming Wu”is a poem of Chu nation, but it is affected by the Book of Songs,especially by Ya Shi.
Key words: the Lost poem in Chu slips; phoenix worship; poem of Chu nation;Ya Shi.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06年11月22日。)
--------------------------------------------------------------------------------
*本文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03JZD0010)資助。
[1]廖名春:《楚簡〈逸詩·交交鳴鳥〉補釋》,簡帛研究網2005/02/12。季旭升:《〈上博四·逸詩·交交鳴烏〉補釋》,簡帛研究網2005/02/15。秦樺林:《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簡帛研究網2006/02/20。董珊《讀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四)雜記》,簡帛研究網2006/02/20。下引諸文不再出注。
[2]李銳:《讀上博四劄記(一)》,簡帛研究網2005/02/20。
[3]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第487頁。
[4]孟蓬生《上博竹簡(四)閑詁》認為“集於中澫”的“澫”即“瀨”的借字,簡帛研究網2005/02/15。
[5]《文選》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73頁。
[6]宋公文,張君:《楚國風俗誌》,頁480-504,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7]張正明:《楚文化史》,頁176-17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8]薑亮夫:《楚辭通故》(三),頁678-685,齊魯書社,1985年。
[9]張正明:《楚文化史》,頁178,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張正明等:《鳳鬥龍虎圖像考釋》,《江漢考古》1984年第1期。
[11]張正明:《楚文化史》,頁17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圖案見同書182頁。
[12]趙沛霖:《興的源起》,頁24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13]廖名春認為《多薪》也是一首楚詩。廖名春:《楚簡“逸詩”〈多薪〉補釋》,《文史哲》2006年第2期。
[14]湯漳平:《從兩周金文看楚文學之淵源》,《中州學刊》2000年第5期。
[15]葛曉音:《屈賦比興的性質及其作用的轉化——兼論“雅”與“騷”的關係》,《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有關於瑛琪兩個字的詩句
展開全部 讚美林黛玉的句子有: 1、尺幅鮫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曹雪芹《紅樓夢》 2、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曹雪芹《紅樓夢》 3、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曹雪芹《紅樓夢》 4、兩彎似蹙非蹙眷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曹雪芹《紅樓夢 第三回》 5、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曹雪芹《紅樓夢》 人物介紹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之首,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真身,榮府四千金賈敏與巡鹽禦史林如海之獨生女,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
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
外祖母賈母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
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隻是近親,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後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
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
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裏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誌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發展成愛情。
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並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思想上的忠叛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 。
無奈在封建禮教壓迫下,林黛玉受盡“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最後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林黛玉書中評價正冊判詞(釵黛合一) 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曲-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花名簽上麵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麵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
詩詞《葬花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葬花詞》: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問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桃花行》: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自評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之人罷了。
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
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
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他評賈雨村: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
賈母:我這老冤家,是那一世裏孽障?偏遇見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
林丫頭那孩子倒罷了,隻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狠結實了。
要賭靈性兒,也和寶丫頭不差什麼;要賭寬厚待人裏頭,卻不濟他寶姐姐有耽待、有盡讓了。
賈寶玉: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
[18] 妙玉: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嚐不出來。
薛寶釵: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
虧他想的倒也快。
鳳姐:(林丫頭)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
興兒:(林黛玉)麵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隻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
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自己不敢出氣,是生怕這氣大了,吹倒了姓林的。
林黛玉評點者評價塗瀛:人而不為時輩所推,其人可知矣。
林黛玉人品才情,為《石頭記》最,物色有在矣。
乃不得於姊妹,不得於舅母,並不得於外祖母,所謂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語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其勢然也。
”於是乎黛玉死矣。
薛寶釵善柔,黛玉善剛;薛寶釵用屈,黛玉用直;薛寶釵徇情,黛玉任性;薛寶釵做麵子,黛玉絕塵埃;薛寶釵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王希廉:黛玉一味癡情,心地褊窄,德固不美,隻有文墨之才。
黛玉《哭花詞》極歎紅顏薄命,是黛玉一生因果,與《紅樓夢曲》遙相關照。
黛玉之哭隻哭得自己,賈寶玉之慟直慟到一家,深淺不同,是兩人分別處關鍵。
姚燮:還淚之說甚奇。
然天下之情,至不可解...
閱讀答案
1、文章以“我的老師”為題,實則描寫的是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可見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老師。
文中反複出現“他真該做我的老師”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2、文中劃線的文字(小眼睛翻著白,鼻翼一扇一扇的)描寫十分精彩,請簡析它的作用和表達效果。
3、文中結尾“我的老師也該不會隻有我一個學生吧?”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1.答:寫出了這個老師的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年紀不大,但視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憐憫,愛惜和尊重;不顧個人安危敢於挺身而出,顯得十分神勇,一點不假;無視權威,不瞧臉色,不轉彎拐角,說話直奔事物的根本,沒有絲毫的虛偽和做作,大大方方,自自然然,這些都使大人們無地自容,更突出他的特點。
2.答:用肖像描寫寫出了,小老師的自然不做作,諷刺了那些虛偽的人。
3.答:這句話寫出了,小老師並不能教給我們知識,但他卻能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盡管他還是個孩子。
1.請從第②段中找出與畫線句“藍天上,一架架風箏在同白雲戲耍”的修辭方法相同的句子:“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裏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
”或“迎春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春天吹奏著生命之歌。
”2.第③段畫線詞語“情不自盡”中的錯別字是 盡 ,其正確的寫法是 禁 。
3.閱讀④—⑦段,完成下表。
劉老師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 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或反應 劉老師的品質特點劉老師笑談殘腿。
學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樂觀劉老師跳躍旋轉幾百次為我們生動地講課 學生沉浸其中,時而激動,時而悲痛。
工作認真負責劉老師讚賞、鼓勵學生。
學生受到鼓舞,感到親切。
循循善誘4.為什麼劉老師放風箏的情景留給“我”的印象最深?答: 因為劉老師並不因身體殘疾而對人生悲觀,他對生活有著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這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印象最深。
5.將第⑩段與下麵一段文字作比較。
你認為哪一段作為文章的結尾更好?為什麼?(70字左右)離開他已經近三十年了,倘使他還健在,一定退休了。
也許,他這時候仍在放風箏……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複一年地被斷腿釘在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
我希望劉老師不至於如此,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經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不,他不會的。
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飛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
那些給了我數不清的幻夢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答: 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讚美文字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文字,似靜幽的蓮花,清麗而芬芳,若輕輕碰觸,暗香便由指間漾溢上心頭。
靜靜徜徉於文字天地,可以領略到遠離塵囂、遠離名利紛爭的世外桃源的極美風光,可以聆聽到來自雲水深處的曼妙梵音,聆聽到來自曠遠、來自塵世外的嫋嫋天籟。
晨鍾暮鼓裏,於鬧市中沉澱出一份寧靜,於紛雜中梳理出一份詩意,今生,我願攬日月之清輝,掬水為墨,折柳作筆,一心在摯愛的文字裏永久皈依。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風中往來,不問路途近遠,不道紅塵恩怨,不管花開花謝,守住初心,禪意入墨,在塵世煙火裏做一個安靜如蓮的女子,在文字墨香的熏染中嫣然莞爾,默然歡喜。
“一書一世界,一語一天堂”,任風雲來去、烽煙過境,我願守一方純淨,對文字呢喃,和文字纏綿,與文字共舞,弄墨香滿衣,舞一段春暖花開,舞一番風花雪月,舞一程雲水禪心,舞一片雲淡風輕。
或許,我偶爾還會為殘紅落葉掉淚,偶爾還會為孤雁單蝶傷懷,但,隻要有文字的溫潤,即使未來塵滿麵,鬢如霜,每一程山水,我都有明媚入眼,有溫暖入心。
縱然生活如繭,我也能破繭成蝶,在塵世的每一個處輕舞飛揚,把流動的畫麵鐫刻在經年的卷軸上,留給歲月一段唯美絕唱,留給世界一份清雅醇香。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為載體,字為心聲,於我而言,與文字相逢,是最美麗的遇見。
我不喜歡華彩禮服、豪華別墅;我不喜歡燈紅酒綠、夜夜笙歌,我隻喜歡臨水而居,在青燈木屋裏,或在古意幽靜處,任心在文字裏遊走,任思緒在文字中放飛。
我踏歌,乘文字之翅翼,穿梭於文風詞雨,用文字之眸去尋覓秦淮河波光豔影裏的驚鴻,尋覓杏花村裏杜枚把酒的身影,尋覓馬嵬坡上楊玉環不死的香魂,尋覓樓蘭古國中樓蘭姑娘飄飄的衣袂,尋覓西湖斷橋邊雷峰塔依依的倒影……我拈花,踏文字之幽徑,流連於箏音琴語,用靈魂去觸摸南唐後主李煜的雕欄和玉砌,觸摸唐朝青蓮居士李白的酒壺和搖扇,觸摸宋代易安居士李清照的珠簾和紗幔,去觸摸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座椅和詞卷……我斟酒,搖文字之櫓槳,泛舟於古往今來,用心去尋訪古戰場上的金戈鐵馬,尋訪大漠裏飛舞的戰刀、雕弓和牙旗,尋訪傳說中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尋訪那牛郎與織女、許仙與白素貞、梁山伯與祝英台、萬喜良與孟薑女的恩愛纏綿……文字之花盛開在我的世界,豐盈了我人生的每一個季節,染香了我生命中的歲歲年年。
麵對文字,有時我正襟危坐,有時我半臥斜倚,在清風滿袖的時光裏,我總展袂與文字共舞,弄墨香滿衣,那些與文字一起走過的日子,一直在我的記憶深處流光溢彩、暗香浮動。
攜七分悠然詩意三分落寞閑愁在文字裏安靜來去,從懵懂無知到胸有點墨,從迷茫無助到從容淡定,文字已成了我戀戀不舍的牽掛。
有了文字的吟唱,有了文字的輕舞,此生,我不再孤單,不再寂寞。
有了文字,不管我望向何方,我的眼神都不會是空洞、無神,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個日子都不會是空白、虛度,今後,我心中流水落花的心事也將隨文字翩翩起舞,隻要詩卷在握,每日每夜我都能枕著安然、快樂入眠。
因了文字的閃耀燈塔,在蒼茫無際的海洋中、煙雨迷蒙的道徑上,人才不會惶恐不安、迷失方向;因了文字的一路牽引,人無論經曆多少風雨、經曆多少滄桑,心中才會擁有不滅的希望,眼中才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毋庸置疑,文字,是開在人世間最美的花朵,是輪回中不朽的華章。
讚美漢字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有如下句子:漢字之美,美在真情,讚美中國漢字的句子。
漢字之美,美在精髓。
漢字之美,美在風骨。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
漢字構造精巧,行美旨遠,正如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含蓄謙遜,包容豁達。
漢字是老祖先倉頡根據動物的足跡造出來的。
後來經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這麼多環節才演變而來。
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與馳騁。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
傳播文明,蓋世無雙。
麵對著科學的飛躍,人們在慨歎中國技術的落後,想在困惑中尋求擺脫這種象形文字帶來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發出了實行漢字拚音化的震撼靈魂的呐喊。
是的,這種呼喚曾經攪動得熱血沸騰,但卻有點唐?吉訶德攻打風車的憨態。
我的使用漢字的同胞們、朋友們,請去發展它、豐富它吧!曆史和文明正向我們投來新的目光!真的,中國的方塊字能消化各種外來的新創造,因為它擁有一個單字的海洋。
在人們熟悉這種文字後,可尋求的新的組合和創造的天地是那樣的寬廣而簡便。
漢字在中國不斷強大的過程中錦上添花。
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曆,世代佳人都寫詩讚美道。
它是中華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中國的無價之寶!據說,國外許多人都開始學起我們的漢字來,這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啊!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擁有這麼豐富的書法瑰寶?漢字如詩,方塊中寓無限詩意;漢字如謎,筆劃間藏百道謎題。
漢字如音樂,一橫一豎奏美妙樂章;漢字如圖畫,間架結構繪斑斕畫卷。
漢字是係統,元素間結合有序;漢字是宇宙,混沌中變化無窮!我寫著寫著,常常為我麵前這一個個方塊字而動情。
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這時我真不忍將它們框在方格裏,真想叫它們離開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歡樂。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國的漢字確乎是異乎尋常的。
它的創造契機顯示出中國人與世不同的文明傳統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但它是強有力的、自成係統的,它用一個個方塊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維係了一個統一的大國的存在,不管這塊東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種不同的語言,講著多少互相聽不懂的方言,但這漢字的魅力卻成了交響樂隊的總指揮! 中國的漢字是高強度悟性的結晶,必能訓練出人的悟性。
我愛你,漢字,我從小對漢字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我看到這一個個體態優美的漢字,就愛上了它們。
它們個個都像一位充滿靈氣的小精靈,在紙上跳躍著歡快的舞蹈,姿態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迷人。
我每次都會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之中。
別看每個字都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其實它們都深藏不露,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思想。
補充:漢字生動地像跳躍的水,沁人心脾,而又靈動婉轉。
在指尖,在墨跡中歡騰醞釀。
漢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正如中國人的做人秉性,頂天立地,堂堂正正。
漢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正如中國人的文化特質,陰陽互補,和諧統一。
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篆書隸書,古色古香。
行書流暢,正楷端莊。
漢字中的藝術可大著呢,有時,漢字像一顆顆閃爍的星星,照耀著你的靈感;有時,漢字像一隻隻可愛的小動物,依偎在你身旁;有時,漢字又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書中跳舞。
隻要我們認真去探索漢字的奧秘,一定能感受到它們無窮的魅力。
左右工整,能簡能詳。
即便言誌,又供觀賞。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積澱,醞釀成了今天字正腔圓、鏗鏘有力的中國話,醞釀成了橫平豎直、堂堂正正的中華漢字!隻有中國的漢字、幾萬個不同的字形、幾十萬、幾百萬種奇妙的組合,足以產生遣使文字的快樂,甚至能在語義以外,尋求那種文字對人類思維和感官的想象力!這些有影無形的圖畫,這些橫豎勾勒的奇妙組合,同人的氣質多麼相近。
它們在瞬間走進想象,然後又從想象流出,隻在記憶中留下無窮的回味。
漢字!做為華夏大地五千年來最偉大的結晶,造就了如今強盛的中國!四四方方是你的本貌,正氣凜然剛正不阿是你的原性,外潤內圓標誌著你的美感,博大精深注定讓你包羅萬象。
漢字,你不僅字形美觀,生動形象,字音有趣,而且有悠久的曆史。
讚美“漢字”的句子有哪些?
1.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讚美中國漢字的句子。
漢字之美,美在精髓。
漢字之美,美在風骨。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
2. 漢字構造精巧,行美旨遠,正如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含蓄謙遜,包容豁達。
3. 漢字是老祖先倉頡根據動物的足跡造出來的。
後來經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這麼多環節才演變而來。
4. 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與馳騁。
5.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
傳播文明,蓋世無雙。
6. 麵對著科學的飛躍,人們在慨歎中國技術的落後,想在困惑中尋求擺脫這種象形文字帶來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發出了實行漢字拚音化的震撼靈魂的呐喊。
是的,這種呼喚曾經攪動得熱血沸騰,但卻有點唐?吉訶德攻打風車的憨態。
7. 我的使用漢字的同胞們、朋友們,請去發展它、豐富它吧!曆史和文明正向我們投來新的目光!8. 真的,中國的方塊字能消化各種外來的新創造,因為它擁有一個單字的海洋。
在人們熟悉這種文字後,可尋求的新的組合和創造的天地是那樣的寬廣而簡便。
9. 漢字在中國不斷強大的過程中錦上添花。
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曆,世代佳人都寫詩讚美道。
它是中華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中國的無價之寶!據說,國外許多人都開始學起我們的漢字來,這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啊!10. 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擁有這麼豐富的書法瑰寶?11. 俄-國的羅蒙諾索夫不是用詩的語言讚美過俄羅斯語言嗎?但我不是傳統的盲目的維護者,我隻崇尚人類文明的創造。
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學後,我是越來越驚歎中國漢字的無與倫比的創造了。
12. 中華民族的漢字曆史悠久,獨樹一幟!它融合了視覺藝術與圖形的藝術!13. 看著這些單個的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詞,怎能不誘發你調動這些語言的情緒嗬!西方現在有少數詩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們怎麼能從26個字母的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14. 中國文化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靈魂!15. 漢字生動地像跳躍的水,沁人心脾,而又靈動婉轉。
在指尖,在墨跡中歡騰醞釀。
漢字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出現在方格中。
中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在書法家筆下,那些有著生命似的漢字更能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
有的挺拔如峰,有的清亮如溪,有的浩瀚如海,有的凝滑如脂,令欣賞的人歎為觀止。
眾這個字,就像一個人站在兩個人肩上,如果下麵的人倒了,那麼,眾這個字也就不再挺立了,所以這個字告訴了我要團結。
讚美吳世勳的句子
光潔白皙的臉龐,透著棱角分明的冷俊;烏黑深邃的眼眸,泛著迷人的色澤;那濃密的眉,高挺的鼻,絕美的唇形,無一不在張揚著高貴與優雅,他很真實,不會虛偽做作,這也是我們最愛他的地方。
他可以很帥,也可以很萌。
他駕馭得了狼奔,也完全適合順毛。
他叫吳世勳,今年22歲。
他的爸爸是吳亦凡,他的麻麻是金俊勉,他的愛人是鹿晗。
吳世勳這三個字 看起來太獨特 讀起來太驕傲 念起來太激動 聽起來太熟悉 寫起來太順手 夢起來太美好 迷起來太簡單 見起來太瘋狂 說起來太英俊 想起來太心疼 忘記是不可能 愛上是不遺憾。
他的缺點就像星星一樣,但他的優點卻像太陽一樣。
因為太陽一出來,星星就不見了呀。
吳世勳,你的笑,便是世上最美的風景。
吳世勳,我願做一朵向日葵,因為你是太陽;吳世勳,我願作北極星,因為你是地球;吳世勳,我願做星星,因為你是月亮。
...
讚美古文字的語句
展開全部優美的古文句子 換你一世迷離1、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2、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
斜倚雲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3、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歎。
4、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5、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6、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7、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塚。
8、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9、蝴蝶很美,終究蝴蝶飛不過滄海。
10、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1、既不回頭,何必不忘。
既然無緣,何須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2、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唯美的句子請關注:古風唯美愛情詩句 優美的愛情語句優美的古文句子 換你一世迷離(2)13、經流年夢回曲水邊看煙花綻出月圓。
14、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15、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16、舉杯獨醉,飲罷飛雪,茫然又一年歲。
17、看那天地日月,恒靜無言;青山長河,世代綿延;就像在我心中,你從未離去,也從未改變。
18、人生若隻如初見,當時隻道是尋常。
19、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回甘墮。
20、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21、山河拱手,為君一笑。
2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23、生生的兩端,我們彼此站成了岸。
2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唯美的句子請關注:古風唯美愛情詩句 優美的愛情語句優美的古文句子 換你一世迷離25、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26、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27、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28、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
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
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29、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30、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31、霧散,夢醒,我終於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
3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33、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
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34、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
讚美漢字的排比句
展開全部 漢字如詩,方塊中寓無限詩意;漢字如謎,筆劃間藏百道謎題。
漢字如音樂,一橫一豎奏美妙樂章;漢字如圖畫,間架結構繪斑斕畫卷。
漢字是係統,元素間結合有序;漢字是宇宙,混沌中變化無窮! 漢字仿佛是一個個小精靈,被束縛在田字格裏,時時刻刻都想跑出來;漢字好像是個見識多廣的旅遊者告訴我們他們去過的地方。
語文是一陣宛轉悠揚的羌笛聲,讓人心曠神怡;語文是一幅墨跡斑斕的水墨畫,讓人賞心悅目;語文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讓人流連忘返;語文是一壇香醇陳年的老酒,讓人意猶未盡。
漢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正如中國人的做人秉性,頂天立地,堂堂正正。
漢字構造精巧,行美旨遠,正如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含蓄謙遜,包容豁達。
漢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正如中國人的文化特質,陰陽互補,和諧統一。
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
有時候兩個句子或以上的並列句子也可以稱為排比句。
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氣勢更為強烈;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
讚美“漢字”的句子有哪些?
展開全部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讚美中國漢字的句子。
漢字之美,美在精髓。
漢字之美,美在風骨。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
漢字構造精巧,行美旨遠,正如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含蓄謙遜,包容豁達。
漢字是老祖先倉頡根據動物的足跡造出來的。
後來經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這麼多環節才演變而來。
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與馳騁。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
傳播文明,蓋世無雙。
麵對著科學的飛躍,人們在慨歎中國技術的落後,想在困惑中尋求擺脫這種象形文字帶來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發出了實行漢字拚音化的震撼靈魂的呐喊。
是的,這種呼喚曾經攪動得熱血沸騰,但卻有點唐?吉訶德攻打風車的憨態。
我的使用漢字的同胞們、朋友們,請去發展它、豐富它吧!曆史和文明正向我們投來新的目光!真的,中國的方塊字能消化各種外來的新創造,因為它擁有一個單字的海洋。
在人們熟悉這種文字後,可尋求的新的組合和創造的天地是那樣的寬廣而簡便。
漢字在中國不斷強大的過程中錦上添花。
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曆,世代佳人都寫詩讚美道。
它是中華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我們中國的無價之寶!據說,國外許多人都開始學起我們的漢字來,這是一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啊!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有哪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擁有這麼豐富的書法瑰寶?俄-國的羅蒙諾索夫不是用詩的語言讚美過俄羅斯語言嗎?但我不是傳統的盲目的維護者,我隻崇尚人類文明的創造。
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學後,我是越來越驚歎中國漢字的無與倫比的創造了。
中華民族的漢字曆史悠久,獨樹一幟!它融合了視覺藝術與圖形的藝術!看著這些單個的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詞,怎能不誘發你調動這些語言的情緒嗬!西方現在有少數詩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們怎麼能從26個字母的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中國文化之瑰寶!中華民族之靈魂!漢字生動地像跳躍的水,沁人心脾,而又靈動婉轉。
在指尖,在墨跡中歡騰醞釀。
漢字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出現在方格中。
中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在書法家筆下,那些有著生命似的漢字更能生出無窮無盡的變化。
有的挺拔如峰,有的清亮如溪,有的浩瀚如海,有的凝滑如脂,令欣賞的人歎為觀止。
眾這個字,就像一個人站在兩個人肩上,如果下麵的人倒了,那麼,眾這個字也就不再挺立了,所以這個字告訴了我要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