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幼衝政難建,幾度風雨幾度險。 早先輔臣肆意為,幸虧孝莊定河山。 螯拜自恃功蓋主,脅迫少帝弄專權。 依賴智慧和果斷,鏟除大患不手軟。 藩王營造小朝廷,割據南方野心顯。 權衡利弊撤三藩,吳兒借故終謀反。 盡譴清兵平叛亂,日麗風和一線。
關於康熙的名言
康熙名言名句1、遇有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得失俱可無愧。
2、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無知時就開始進行教育,八歲時就入小學,十五歲時入大學,目的是為了端正他稟性、習氣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質欲望所誘惑,開啟他的聰明才智,保持他的忠誠、有信,使他能時時處處不喪失這些品德。
即使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他追求真理的思想,也是永遠不息,有如不知自己的年紀已進4入老年。
所以,凡是有誌於聖人學問的人,他們選擇認為是好的就堅持不懈,約束自己使言行都符合禮教,恭順有序,勤懇不懈,中間沒有一絲一毫輕視和疏忽,才能每天都不斷地進步。
3、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
歡喜處自有一番吉樣景象。
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
是故古語雲“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此誠至理也夫!4、朕自幼登極,凡禮壇廟、禮神佛,必以誠敬存心。
5、凡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
6、凡人與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於未然,則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滅矣。
古人雲:心欲小而膽欲大。
遇事當如此處之。
7、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8、古人雲:“心欲小而膽欲大。
”遇事當如此處之。
9、誠以天下事繁,日有萬機,為君者一身處九重之內,所知豈能盡乎?時常看書,知古人事,庶可以寡過。
10、人心虛則所學進,盈則所學退。
11、人君以天下之耳目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為心思,何患聞天下不廣?12、即理事務、對諸大臣,總以實心相待,不務虛名。
13、庭訓格言:道理之載於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變萬化,其端無窮。
14、遇有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得失俱可無愧。
15、凡天下事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16、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17、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
見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
18、古人所謂防微杜漸者,以事雖小而不防之則必漸大。
19、朱子雲:“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
然後心靜理明,漸見意味。
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於學哉?”此言乃讀書之至要也。
人之讀書,本欲存諸心、體諸身,而求實得於己也,如不然,將書泛然讀之何用?凡讀書人皆宜奉此以為訓也。
20、訓曰:民生本務在勤,勤則不匱。
21、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
朕則不然。
於閑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
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
”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22、一事不謹,即貽四海之憂;一念不懂,即貽百年之患。
23、訓曰:讀書以明理為要。
理既明則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24、凡人盡孝道,欲得父母之歡心者,不在衣食之奉養也。
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歡心,斯可謂真孝者也。
25、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26、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飭家務,此古所謂“敬以直內”也。
27、人以改過為貴,能改過者,無論所犯事大小,皆不當罪也。
28、《易》雲:“日新之謂盛德。
”學者一日必進一步,方不虛度時日。
人苟能有決尼不移之誌,勇猛精迸而又貞常永固毫不退轉,則凡技藝焉有不成者哉?29、《荀子》雲:“身勞而心安者為之,利少而義多者為之。
”此二語簡而要。
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語行之,過差何由而生。
30、誌向的發展,無論多遠,沒有達不到的;誌之所向,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一個人如果立誌於道,那麼,他將以義理作為根本,使任何物質欲望都改變不了他的誌向。
從這點來看,一個人的誌向以德為依據,以仁為依托,又有良好的學術修養,自然不會失卻其先後、輕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應到,內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還可以從容不迫地深入領會一切。
達到這種境界,就已經自覺不自覺地進入了聖人的行列。
31、訓曰:聖賢之書所載,皆天地、古今、萬事、萬物之理,能因書以知理,則理有實用。
32、訓曰:吾自幼好看書,今雖年高,萬機之暇,猶手不釋卷。
33、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於長上,則不得罪於朋儕,則不召過,且於養身亦大有益。
34、為學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檢身則謹言慎行,居家則事親敬長,窮理則讀書講義。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35、訓曰:世之財物,天地所生,以養人者有限,人若節用,自可有餘;奢用則頃刻盡耳,何處得增益耶?36、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
37、讀書以明理為要。
38、吾人凡事惟當以誠,而無務虛名。
39、凡天下事,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40、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41、為人上者,用人雖宜信,然也不可急信。
在下者,常視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則下必投其所好以誘之。
朕於諸藝無所不能,爾等曾見我偏好一藝乎?是故凡藝皆不能溺我。
42、凡事暫時易,久則難。
43、現在的人們認為隻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齋了,豈不知古人持齋是和守戒...
康熙著名語錄我比較喜歡康熙這位千古一帝,想了解一些他的著名語錄...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 失題 雨過風來緊,山塞花落遲。
亭遙先得月,樹密顯高枝。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康熙皇帝禦選頌讚耶穌基督詩詞三首 (一) 森森萬象眼輪中,須識由來是化工。
體一無終而無始,位三非寂亦非空。
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憑聖子通。
除去異端無忌憚,真儒若個不欽崇。
(二)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鳴。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動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三) 妙道玄玄何處尋,在茲帝監意森森。
群生蒙昧迷歧徑,世教衰微啟福音。
自古昭昭臨下土,由來赫赫顯人心。
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淚滿襟。
無題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穀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天寧寺 小艇沿流畫槳輕,鹿園鍾磐有餘清。
門前一帶邗溝水,脈脈常含萬古情。
澄海樓 危樓千尺壓洪荒,聘目雲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梯航。
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
登澄海樓觀海 朱欄畫棟最高樓,海色天容萬象收。
海底魚龍應變化,天中雲雨每蒸浮。
無波不具全潮勢,此日真成廣漢遊。
仙客釣鼇非我意,憑軒帷是羨安流。
無題 挽弓策馬論英雄,漫卷黃沙破帝宮。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譜墨林崇 康熙28歲平定三藩時所作: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難,捷書夜半到長安。
未衿幹羽三苗格,乍喜征輸六詔寬。
天末遠收金馬隘,軍中新解鐵衣寒。
回思幾載焦勞意,此日方同萬國歡。
康熙聞收複台灣時所作: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萬裏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
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所作: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
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
敢雲黃屋重,辛苦事親征。
康熙《恭挽大行皇後詩四首並序》 大行皇後秀鍾華閥,德備壺信,克孝克慈。
頃者正位翟愉,甫承冊命,遂嬰篤疾,莫挽徽音。
時屬新秋,候當闌暑,驚璿霄之月墜,傷碧落之星沈。
物在人亡,睹遺褂而雪涕;庭虛晝永,經垂幕以愴懷。
悲從中來,不能自己,握管言情,聊抒痛悼。
月掩椒宮歎別離,傷懷始覺夜蟲悲。
淚添雨點千行下,情割秋光百慮隨。
雁斷衡陽聲已絕,魚沉滄海信難期。
繁憂莫解衷腸夢,惆悵銷魂憶昔時。
交頤淚灑夕陽紅,徒把愁眉向鏡中。
露冷瑤階增寂寞,煙寒碧樹恨西東。
舊詩詠盡難回首,新月升來枉照空。
鸞影天涯無信息,斷弦聲在未央宮。
音容悲漸遠,涕淚為誰流? 女德光千禩,坤貞應九州。
涼風銷夜燭,人影散瓊摟。
歎此乎生苦,頻經無限愁。
淅瀝動秋聲,中心鬱不平。
離愁透葉落,別恨怨蛩鳴。
寂寂瑤齋閣,沈沈碧海橫。
玉琴哀響輟,宵殿痛殘更。
注:這四首挽詩乃康熙皇帝悼念他的第三位皇後(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佟國維之女,隆科多之姐,亦是雍正之養母。
)而作。
她是在病危之際被康熙立為皇後的,第二天(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乃亡,隻做了一天的皇後。
康熙在她的冊文中說“奉皇太後慈諭:皇貴妃佟氏孝敬性成,淑儀素著,鞠育眾子,備極恩勤,今忽爾遘疾,勢在頻危,予心深為軫惜,應即立為皇後,以示寵褒。
”
要康熙大帝中那句關於長城是空的的詩句就是有一集說康熙遊長城,...
以下是納蘭性德關於愛情的經典詩句1、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 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2、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
—— 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3、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 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4、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
—— 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5、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蕭。
—— 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6、自與東君作別,剗地無聊。
—— 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7、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8、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 納蘭性德《采桑子》9、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
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 納蘭性德《菩薩蠻》10、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
欲眠還展舊時書。
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燈孤。
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 納蘭性德《臨江仙》納蘭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
大學士明珠的兒子。
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
他的詩詞在清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納蘭詞”光采奪目。
滿漢融合時期,貴族家庭興衰關聯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侍從帝王卻向往平淡的經曆,構成特殊的環境與背景。
個人超逸才華,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征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複本名納蘭成德。
號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詞人。
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
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
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
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
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
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拜徐乾學為師。
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誌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
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
著有《通誌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歎,而後一病不起。
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
康熙來了經典語錄有哪些感人肺腑情感至深
展開全部 蔡康永經典語錄 :1、也許你不喜歡他,但就是有些不喜歡的人卻說著讓你非常認同或受用的話。
2、世界上,唯一在退貨的時候,雙方會搶著認錯的,是愛情的退貨吧?……一方說:[我不夠好,你該找一個比我更好的人!],另一方說:[我不要別人,我隻要你!]……哭了……因為就算答應退貨……也無從得到賠償了……3、[我愛你,與你何幹?]……這句話,好可愛,好可悲,好可貴,好可憐。
4、別急著覺得自己失敗,很可能,你隻是還沒找到你會成功的那塊領土而已。
古斯巴達社會,討厭算術,認為學算術就是想賺錢,很可恥。
如果你很會算術,在那裏一定覺得自己很失敗。
換成現在,算術好絕對被當優點了。
世界很大,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在找到你的戰場之前,別輕易說自己是失敗者。
5、因為全心愛一個人,而感覺到自己正在活著,這就是我們從愛情上,得到的最大回報了。
至於對方,能回報我們多少愛,因此可以不是最重要的了……6、遇到比你有錢的人,請不要自動的卑躬屈膝,除非……他有要把他的錢給你……而通常有錢人,並不會把錢送給隨便就對他們卑躬屈膝的人,所以,何必呢?7、這個世界,偶爾會出現這麼柔和,這麼寵愛的片刻,總是讓我們難以相信:天地,其實並沒有能力在乎我們的存亡……8、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隻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隻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9、很多傑出的人,很早就停止上學了,(自己選擇,或,想上但沒得上),但這些人可沒停止學習,他們立刻改去更廣大的社會學校,向更厲害的人學習了,你若有這種膽識,也盡可如此。
但請不要誤以為這些人,是因為早早停止上學,而變傑出的,這就好像以為拿破侖是因為個子矮才傑出一樣。
...
還是黃廖本裏的一個問題有一個句子我不太明白。
康熙皇帝對當時西方...
康熙一生勤政愛民,但是老百姓的日子還是非常苦,正好康熙的年號拆開一個是康(糠),一個是熙(稀),老百姓可能做打油詩一類的,建立這個詞不過,正史內沒有記載.記得好像在一個枕頭中找到了糠,然後讓大臣們享用,大臣們都享用不了這種粗糧,然後康熙大發雷霆。
展開全部...
康熙十架頌詩句的解釋是什麼意恩
展開全部 康熙用“十字頌”紀念耶穌《基督死》功成十架血半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康熙皇帝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十架上, 曾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 名曰《基督死》, 人稱《康熙十字歌》。
雖然用七律隻有八句五十六個字,但卻將耶穌從被捕到釘死在十字架的一幕幕,描繪得淋漓盡致。
如果一麵讀詩、一麵默想基督苦難經曆的那一幕幕悲痛的場麵,必會曆曆在目,催入淚下。
...
康熙為耶酥寫的詩
展開全部 基 督死》 功成十架血半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清康熙帝禦撰頌讚基督詩詞》 森森萬象眼輪中,須識由來造化功。
體一無終而無紿,位三非寂亦非空。
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憑聖子通。
除卻異端無忌憚,真儒偌個不欽崇。
功由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動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妙道玄玄何處尋,在茲帝監意森森。
群生蒙昧迷歧徑,世教衰微啟福音。
自古昭昭臨下士,由來赫赫顯人心。
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淚滿襟。
《讚 詞》 立天地之主宰,造人物之根宗。
推之於前無始,引之於後無終。
彌六合兮無間,造庶類兮靡同。
本無形之可擬,乃降生之遺容。
宣仁愛以博化,理微妙而難窮。
康熙皇帝佳作《基督死》賞析 清朝康熙皇帝(1662-1722)篤信基督。
他熱心追求基督真道,在國事紛繁之際,不僅利用時間學習聖經和屬靈的書籍,還常和那些遠涉重洋而來的外國傳教士談道。
由於他熟悉聖經和教會曆史,在世曾寫過許多教會時事題材的對聯和詩歌。
現今基督教流傳的《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義至仁慈》的名聯,就是康熙皇帝的傑作。
康熙皇帝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十架上,曾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律詩,名曰《基督死》,人稱《康熙十字歌》,這是一篇體會基督受難即景的佳作。
它告訴我們,康熙皇帝曾熟讀四福音書,他非常了解耶穌被釘前夕受審的經過;承認十字架之血是“百丈恩流”,特別領受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話,故有“七言一畢萬靈啼”的感述。
今將《基督死》原文抄錄於下,以饗眾弟兄姐妹。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 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垓驚九品, 七言一畢萬靈啼。
康熙皇帝精通古詩韻律,用“八齊”寫這首詩,押韻嚴謹。
這首七律雖隻有八句五十六個字,但卻將耶穌從被捕到殞命的主要情節,描繪得淋漓盡致。
奔放的詩名和整齊的韻律相結合,使人讀來鏗鏘有力,意味無窮。
如果一麵讀詩,一麵默想基督苦難的經曆中那些悲痛場麵。
必會曆曆在目,催人淚下。
然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這巧妙的詩句,絕非輕易信手撚來,如沒有熟讀聖經,深刻理解耶穌釘死十架的意義,及勤操筆墨,反複推敲,素含深邃語言工底和豐富的想象力,是絕不會雕琢出如此佳美的詩句來。
另外,這首詩還有一個獨特有趣之處,就是他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半、兩、百、千、萬,這十五個數字和分、寸、尺、丈,這四種度量全部巧妙地貫穿其內,給讀者以量大、鏡明之感。
同時又顯得裏外和諧,縱橫呼應,恰到好處,毫無牽強之意。
對此詩熟讀之餘,趣味盎然,故不揣冒昧,試作粗淺分析,供弟兄姐妹欣賞納取。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功成十字血成溪”,用開門見山的手法向人們揭示:頂天立地的救贖大功,乃是藉著耶穌基督悲慘地釘死在十字架上才得以完成。
他在受難的過程中,從橄欖山祈禱通體血汗(路22:44),到身懸十字架被長矛剌透肋旁所流出的血和水(約19:34),確實可彙集而涓流。
至於用“溪”字來作比喻,可聯想“溪”緊連於“泉”,那血就必然有噴湧之勢,分流之廣,聖潔之美,渴慕之眾,剌心之痛,功效之巨。
再者耶穌基督在普世全球世世代代的聚會領取的聖餐中的流血死亡,那“血成溪”就不是過分誇張,而是更確切地指出基督流血程度之深,救恩之大。
詩的第二句“百丈恩流分自西”告訴我們,因著救世工程的完成,正如救主耶穌他高深莫測不可估量的恩寵,才源源不斷地向四麵八方流向人間,充滿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普世萬民,當然也包括中國人民,賴著這恢複生命寶貴活泉,方可獲得救恩的分施和永生的希望。
“分自西”指中國萬民救恩來自西域,耶穌釘死在西域的耶路撒冷,而我們中國在西域的東部。
從作者角度談到“分”,那時對耶穌聖血的感恩,分明道出,救恩輪到作者自己,乃至自己的國家。
第三句“身裂四衙半夜路”,是指耶穌被捕後,先被押送到亞那府內,“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嶽父”(約18:13)。
該亞法和那些祭司長、文士,以及百姓的尊長早就想謀殺耶穌(路19:47,22:2),但因為“沒有殺人的權柄”(約18:31),等到淩晨,又把耶穌送進彼拉多總督衙內(約 18:28)。
彼拉多見事情棘手,為了推卸責任,便又來個一推六二五,將耶穌送到希律王那裏(路23:7)。
希律聽說耶穌顯過許多神跡,早就想看看他,如今一見便仔細地盤問起來,但耶穌對待他這個衣冠禽獸始終是一言不發,希律無可奈何,隻得又把耶穌送回彼拉多那裏(路23:8-12)。
如此推來送去的折騰,耶穌不得不用半夜的工夫跟著惡眾來往奔波,預表世界黑暗如夜,耶穌來得正是時候。
“徒方三背丙番雞”是詩的第四句,門徒四處逃散(可14:50)唯獨彼得暗隨耶穌後麵,進入大祭司該亞法庭院,想看個究竟(太26:58)。
但因為 “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可14:38),僅在幾個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