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本巨大的史書,悠長而璀璨。
像一汪清泉,滋潤心靈,澆灌我們成長。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曆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係。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補充句子
像一本巨大的史書,悠長而璀璨。
像一汪清泉,滋潤心靈,澆灌我們成長。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曆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係。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補充句子
展開全部 像一本巨大的史書,悠長而璀璨。
像一汪清泉,滋潤心靈,澆灌我們成長。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曆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係。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句子
1.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曆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
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2. 西湖龍井,鐵觀音,中國的茶香就是清;女兒紅、老白幹,中國的酒就是醇。
中國文化五千年,傳統美德萬裏傳。
3. 太極清影武當山,少林神功少室練,峨眉剛勁柔中顯,南來聖地佛山,功夫盛名遠傳。
留戀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
功夫中華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4. 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宋揚名,一朵青花綻放,元瓷從此名久遠。
鬥彩五彩明漸起,惹一方妖豔。
清法郎色彩鮮,名揚中外瓷中冠。
無色傳奇彌漫,中華瓷器名遠。
5.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三分魏蜀吳,一統秦兩漢。
華夏上下五千年,曆朝曆代都是奇跡的曆史印記。
6. 國粹京劇美名揚,生旦淨末各方長,抑揚頓挫聲貌聚,小小舞台現滄桑。
中華戲曲一絕創,各地曲目更多樣,人生猶如戲中人,你方唱罷我登場。
7. 中國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為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
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國瓷器人人誇。
8. 中醫在我國古代起源,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記載著國人同疾病做鬥爭的經驗,承載著人類醫學發展的優良關念,願中醫發揚光大,淵源流長。
9. 古往今來我不怕,孔子文化傳天下,全球掀起國學熱,孔子學院中外建,國學精髓世界揚。
10. 中華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即漢族文化,漢文化。
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圈”。
11. 要說民族文化,必說琴棋書畫;妙在收心養性,培養獨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證,追求脫俗意境;民族傳統之鏡,折射博大精深。
12. 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先後傳到西方後,對於促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漠北荒涼戰場,英雄兒女久傳揚,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
馬蹄行舟萬裏遊,一方嘶鳴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華,淵源流長幾多秋。
14. 幹勁強勁勁非勁,到處共處處非處。
強壯強迫非倔強,勿將長大念為長。
逮捕不是逮老鼠,地殼更非雞蛋殼。
瞠木結舌不念堂,中華文化永無疆。
15.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其實,傳統文化的氣息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得到。
16. 中國傳統節目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
17.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18.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
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
19.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
20.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長了知識,又讓我們和祖國的緣分更近一點!21. 漢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據漢服仿製;日本刀是由唐刀演化而來,日本的音樂、建築保留了大量漢族的古曲和建築樣式(特別是唐代)。
22. 民族文化源於實踐,曆史記錄延續表現,民間基礎特色流源,經濟全麵社會發展,文化熔鑄民族活力,維係國家和平統一,融合文化政治經濟,提升強大綜合國力。
23. 道家無為清淨,墨家非攻兼愛,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禮德操守,韓非兵家論道,戰國風雲洶湧,百家爭鳴,思想勃發,傳一代英雄兒女情。
24. 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等國。
25. 中華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隨處見,春秋戰國有孔孟,百花爭鳴巨人間,漢賦唐詩廣流傳,宋詞元曲非等閑,明清小說人知曉,現代文藝領風騷!26. 華夏文明何其多,四大發明最偉大,辨別方向指南針,人工活字印刷術,不忘造紙與火藥,造福人類促發展!27.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據主導地位,她兼收並蓄,發展至今,可見其魅力所在。
28.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達成的共識。
29. 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擺幾本線裝書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漢服或唐裝,更不是風水、堪輿、預測之學。
通過去蕪存菁,國學中的精華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30. 多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多看點國學,能滋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
31. 中國傳統文化中春節時家人團聚,強化了親緣關係和孝道倫理等因素,每年有這麼一個機會一家人歡歡喜喜辭舊迎新,總結過去的一年,為新一年積蓄力量和做精神準備。
32. 中國傳統文化中俯拾即是的為人之要、處世之道、治理之策,當是領導幹部修齊治平的優秀教材。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33. 中國傳統文化國學之大美,美不盡言,美不勝收,美輪美奐,然大美無聲,非虛妄淺薄者可聞,國學典籍含英咀華,默而無言,與你遙遙相對,無聲的召喚令你心馳神往,當你懷一顆赤子之心走近國學,感悟國學,體味國學,踐行國學多時,你會驀然發現,國學大美,其實已在你心裏。
34. 中國作為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其內容極為豐富,涉及麵也極為廣泛,儒學這...
把下麵的句子補充完整。
中華傳統文化像
1、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浩瀚曆史長河中經曆過血與火的熔煉,凝聚著華夏兒女的無窮智慧。
在9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上展現給世人的是絢麗多姿的人文風情與風格恫異的宗教信仰不斷碰撞、交融、演變後的一部曆史巨卷,中國悠久的曆史猶如一窖烈酒,經曆了數千年的曆史沉積後,迸溢出縷縷幽香,味淡而綿長,清洌卻醉人。
2、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曆史是值得我們驕傲和引以自豪的,然而我們一談到五千年華夏文明時,往往是“勤勞”、“勇敢”一類的詞藻,一說到中國文化時,無不產生“博大精深”的敬仰,其實這種枝離破碎的民族美德抑或是民族傳統顯然不能與中國文化劃上等號。
3、雲南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天也藍,孕育子民有靈氣,26個民族齊聚居,勤勞樸實愛唱歌。
最喜苗家服飾有特色,藝術造型顯智慧;最愛傣族潑水節,潑水狂歡幸福多。
4、胡同巷子四合院,閣樓天井馬頭牆。
土坯深深窯洞藏,平頂隔牆睡土炕。
飛簷方柱宮殿走廊,園林書閣小亭高樓,青磚紅瓦石柱佛房。
中華文明在樓房,百式白樣各顯精良5、封建文明兩千年,儒家文化占主導,儒家經典有六經,《詩經》《尚書》與《儀禮》、《樂經》《周易》與《春秋》世人皆尊孔孟道,仁愛思想廣流傳,中華文明源不斷!5、最迷古代小青樓,巨樹旁栽攀閣樓,樓下緊鄰小湖水,潺潺細聲潤無憂。
青磚紅瓦養心靜,四麵碧草濾心情,這種感受它地無,惟我中國盛此景!6、中國文化如長河,經典四書指引多,四大名著世代傳,四大愛情美名說。
四大君子屬戰國,四大才子在明擇,四大曲家有元代,四大俊傑初唐多。
7、中國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涵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
9、我們國家的文化成果燦爛輝煌,對於這些我們都應該有所了解,例如孔子、老子、屈原、李白、曹雪芹。
他們都是文化名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詩人。
他們所編的書籍以及做的詩句,都是有深遠的意義的,其中的寓意以及想表達的情感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孔子語錄裏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句子,比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禮之用,和為貴',都指明了我們的學習態度和做人的基本禮數。
10、傳承國學這個無價之寶,讓國學這中國的靈魂繼續傳承下去,讓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我們心裏永存!11、大哉,堯之為君也。
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
12、集古人智慧,創當代精英。
13、傳播東方智慧,文化潤澤心靈。
14、傳播東方智慧,重塑中國精神。
15、傳播東方智慧,輝映卓越人生。
16、傳播東方智慧,點睛中國商戰。
17、傳華夏文化,通古今未來。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曆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曆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目錄 概述 文化特征 曆史沿革 文化傳承 國際影響 傳統文化縱覽1、簡介 2、諸子百家 3、琴棋書畫 4、傳統文學 5、傳統節日 6、中華詩詞 7、中國戲劇 8、中國建築 9、漢字漢語 10、傳統中醫 11、宗教哲學 12、民間工藝 13、中華武術 14、地域文化 15、民風民俗 16、衣冠服飾 17、四大雅戲 18、動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飲食廚藝 21、傳說神話 22、神妖鬼怪 23、傳統音樂 24、中國對聯 概述 文化特征 曆史沿革 文化傳承 國際影響 傳統文化縱覽 1、簡介 2、諸子百家 3、琴棋書畫 4、傳統文學 5、傳統節日 6、中華詩詞 7、中國戲劇 8、中國建築 9、漢字漢語 10、傳統中醫 11、宗教哲學 12、民間工藝 13、中華武術 14、地域文化 15、民風民俗 16、衣冠服飾 17、四大雅戲 18、動物植物 19、古玩器物 20、飲食廚藝 21、傳說神話 22、神妖鬼怪 23、傳統音樂 24、中國對聯 展開 編輯本段概述 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獵的人可能感歎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並蓄,和而不同。
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曾李的洋務運動、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從動刀動槍、師夷製夷、公車上書、毀除科舉,再到武裝起義,直至滿清王朝的覆滅,其間既有暴風驟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風細雨般的變革,但最後都殊途同歸——目的隻有一個:維係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並推動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這不能不歸功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會說:在現今時代,傳統文化已經過時。
人類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隻有中國文化作為文化主體保留至今。
以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存在了長達五千年,對比在曆史上強盛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早已不複存在。
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製和廢棄。
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
北京大學一位著名教授曾感歎到,現在人的行為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
編輯本段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曆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時代特征。
在曆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裏,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識形態領域占據著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可以說,儒學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創始人為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
孔子思想裏,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禮”。
所謂的“禮”隻是綱常名教化的政治、社會秩序。
2.什麼是道家?所謂道家,最初見於漢代司馬談《論六家要旨》。
司馬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知變,因變,應變”可謂道家之特長。
3.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在中國的曆史條件下,開始生根、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
佛教是一種倫理道德色彩相當濃厚的宗教。
佛教以人生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脫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惡從善的理論學說和倫理道德準則,形成了有關宗教倫理道德的思想體係。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曆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這個思想體係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係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係;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係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製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麵對日益動蕩不安的社會局勢,有識之士無不在努力尋求救世的良方。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有哪些 歡迎補充
展開全部 何謂“十才子書”?所謂“十才子書”,指的是這樣十部作品:一、《三國演義》;二、《好逑傳》;三、《玉嬌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滸傳》;六、《西廂記》;七、《琵琶記》;八、《花箋記》;九、《斬鬼記》;十、《三合劍》。
它們中有小說、傳奇和戲曲。
有第一流的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優秀的戲曲《西廂記》、《琵琶記》;但也有濫竽充數的,如《三合劍》。
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傳》、名稱第三的《玉嬌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箋記》,也由於格調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說的俗套,在中國文壇的影響也極微。
因此,所謂“十才子書”的選擇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
有人說此出自金聖歎,恐怕不確。
古籍名稱的由來初涉古籍的人,往往為古籍的名稱所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其實,古人著作集名的由來,也是有規律可尋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詩人杜審言的詩集稱《杜審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別號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貫作集名,如唐代張九齡為曲江(今屬廣東)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經居住過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別墅在樊川,集名即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銜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銜作集名,有的則以作者詩文創作較多或成名時的官銜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時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
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集名《杜工部詩集》。
以作者的封、諡作集名,如南北朝時謝靈運襲封康樂公,集名即為《謝康樂集》;北宋司馬光封溫國公,諡文正,集名《溫國文正司馬公集》。
以作者的堂名、室名等作集名,古代士大夫除了住室之外,還有專為進行讀書、藏書的處所,多以堂、室、齋、居、軒、亭、庵、館為名,講究點兒的稱樓稱閣,便以此給自己的文集取名。
如明代湯顯祖家有玉茗堂,集名《玉茗堂全集》;清代袁枚居處築有隨園,集名《隨園詩話》。
以成書年代作集名,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詩文集編於穆宗長慶年間,集名《白氏長慶集》、《元氏長慶集》。
以上幾種命名方法,有時交互使用,這就造成了同書異名的現象。
中國史學八大家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著有《左傳》,編年體史書創始人。
司馬遷西漢人,作《史記》,首創正史紀傳體。
班固東漢人,著《漢書》,開創斷代史體例。
劉知幾唐代人,編著《史通》,我國第一個史學批評家。
杜佑唐代人,著有《通典》,為我國第一個記敘典章製度的通史。
司馬光北宋人,編成《資治通鑒》,為編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樞宋代人,著《通鑒紀事本末》,創立了紀事本末的體裁。
顧炎武明清學者,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竹林七賢”是那些人?“竹林七賢”指魏晉期間的七個文人名士。
即: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
《魏氏春秋》說,這七個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為“七賢”。
“竹林七賢”中,值得注意的作家是嵇康、阮籍。
其他五人,隻有山濤、向秀、劉伶有作品留至現今,而且數量很少,成就遠不及嵇、阮。
嵇康、阮籍兩入神交契合。
他們在思想領域和文學領域上的業績,都與對司馬氏的政治鬥爭密切關聯。
嵇康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他的著名散文之一。
阮籍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歌。
他有《詠懷詩》82首。
嵇、阮在作品中,著意宣揚老莊的虛無思想。
“筆”之十八種提筆撰文叫“命筆”;自己寫的文字叫“親筆”;寫作中斷叫“輟筆”;別人口授寫成的文字叫“代筆”;集體討論,一個或幾個人起草的文字叫“執筆”;練習性的寫作叫“練筆”;特別精采的文字叫“妙筆”;體現文章筆法、寫作技巧的叫“文筆”;文章中預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後呼應的叫“伏筆”;寓意含蓄不便直敘的文字叫“曲筆”;寫的與題無關的文字叫“閑筆”;特別細致的描繪叫“工筆”;使文章臃,腫的文字叫“贅筆”;作品中寫得不好的地方叫“敗筆”;寫作造諧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筆”;無拘無束地寫作叫“信筆”;對某些方麵有所感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隨筆”;正文結束後的補充性文字叫“餘筆”。
詩人的五個別稱詩仙唐代詩人李白詩風雄奇豪放,人稱“詩仙”。
詩聖明清文人把杜甫稱為“詩聖”。
葉燮的《原詩》中有詩名“詩聖推杜甫”。
詩豪指詩人中的英豪。
《新唐書劉禹錫傳》曰:“素善詩,晚節尤精,與白居易酬複頗多。
居易以詩自名者,嚐推為詩豪。
詩魔指酷愛做詩的人好像著了魔一般;也指做詩的癖好、興致。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曾說:“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
”詩囚指苦吟的詩人。
元好問在《放言》詩中寫道:“長沙一湘累,郊島兩詩囚”。
郊,指孟郊;島,指賈島。
中華傳統文化的格言警句
展開全部 中國傳統文化名言警句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
——《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
——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
——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
——《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
——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朱熹《答鞏仲至》 52.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2.記己有恥。
——《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醜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
——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龔自珍《明良論二》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
——《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
——《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中國傳統文化像什麼補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