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你說的重點是什麼意思,所以下麵就列出了幾句我們老師強調的幾句:1論述的話題:古之學者必有師2教師的職責: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3從師學習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4擇師的標準: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5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的結論: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子,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另外,要注意,默寫時,若前提是“出自師說的”——三人行,則必有我師;若前提是“出自論語·述而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師說 馬說 愛蓮說 情景詩默寫
1.韓愈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不是指啟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從多個方麵進行對比,抨擊“恥學於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並用一個反問句推斷聖人更聖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3.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4.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6.《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馬說》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2、《馬說》中千裏馬的悲慘遭遇是: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馬說》中千裏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
4、《馬說》中千裏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馬說 》中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馬說 》中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7、《馬說 》中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裏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8、《馬說》中表明作者對千裏馬被埋沒的感歎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馬說》中能表明千裏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馬說》中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1、美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裏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12、《馬說》中點明伯樂對千裏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展開全部
名句默寫(1) ,孰能無惑?(韓愈《師說》)(2) &n...
展開全部 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1)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無 ...
高考語文理解性默寫
展開全部 (1)《勸學》1、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學不可以已”。
在後麵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並在後來形成一句常用成語的句子是:“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韓愈在《師說》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這與《荀子·勸學》篇中指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的觀點是相同的。
3、隻要堅持就會成功。
正如《荀子·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2)《逍遙遊》1、莊子在《逍遙遊》一文中,借助“大鵬直上”表達了自己的誌向,其中“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一句後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扶搖直上”2、承上啟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幾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遙遊?就是: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3)《師說》1、《荀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這與韓愈《師說》中“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是相同的。
2、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4、《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4)《阿房宮賦》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
杜牧《阿房宮賦》:“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
2、通過阿房宮的興毀提示秦王曆史教訓,文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3、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5)《赤壁賦》1、形容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這都是通過音樂引起想像,運用一係列比喻描寫聽者的感受。
2、蘇軾《赤壁賦》中的“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
“哀吾生之須臾,”的詩句,發出了人生短暫的浩歎。
(6)《氓》1、女子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的句子:“於嗟女兮,無與士耽!”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決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表明文中女子熱情、溫柔的句子:既見複關,載笑載言(7)《離騷》1、屈原在《離騷》中以飽蘸激情的筆墨,發出了長聲歎息而掩麵流淚,哀傷人民生活多災多難的感歎,這兩句詩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2、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貴的句子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包含父親對自己美好期望並給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3、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內在品質和才能的句子是“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這也強調自己才能修養不同於一般人。
4、我們可以從《離騷》中“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兩個句子看出,屈原特別注重提高自己的修養,可以說隻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學習。
5、屈原在《離騷》中,表明時不我待,要珍惜時間的句子是“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寫時間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這些句子都表明了詩人自己非常焦慮,擔心時光如流水逝去,卻沒有機會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楚國。
6、兼具“內美”與“修能”的詩人報國盡忠心切,唯恐時不我待:“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7、在《離騷》中,寫屈原看到時光易逝,擔心國君易老、昏聵誤國、保守落後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8、《離騷》一文中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9、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當仁不讓,有強烈的道德覺醒意識(自我意識)的句子是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10、在《離騷》中,表現屈原心憂百姓的句子是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表現屈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11、表現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所賜的: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12、作者美好的品格則是自己注重修養的結果: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13、屈原在《離騷》中,運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來寫自己精勤修德,踐行忠善長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14、詩人借堅貞芳香的植物表現自己“精勤修德,踐行忠善長久之道”:“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注:木蘭去皮不死;宿莽經冬不枯。
)15、詩人感歎歲月無情,來日無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16、“內美”“修能”兼備,報國之心可鑒,詩人當仁不讓,自薦充當楚國政治(楚王)的引路人: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17、在《離騷》中表明時不我待,要珍惜時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師說》裏的五句重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