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這有些誇張,但讀書就應該如此,從無中讀出有,從一中讀出二,舉一反三。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好,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探讀論語。
我對經商沒多大研究,一個朋友的關於此種問題的解答還是蠻不錯的,原文轉載給你,看看喜不喜歡?
在下不才,原來是一個商人,現在改行跳槽,成為一名教書先生。大家不要感到驚奇,經商與為學可是一點也不矛盾,孔夫子的高徒子貢就是一位大商人呢。還在做商人的時候俺就非常喜歡讀《論語》,到現在當然還是總將“子曰”之類的話掛在嘴上。不過,曾經作為商人的俺解讀《論語》的方法跟純粹當教書先生的人們可不大一樣,俺基本上是把這本聖人的語錄當成經商秘訣來讀的。也許你覺得奇怪。《論語》上麵談求學、教學、為政的話語比較多,怎麼能當成經商秘籍來讀呢?其實俺是在經商的過程中逐步發現,孔聖人的許多話若是用在商業上,那是非常非常合適的。世間有俗語雲“半部《論語》治天下”。用來治天下都可以,用來經商也應該完全可以嘛!下麵俺就從經商的角度上對《論語》解讀一番。俺的解讀可能會讓您感到有些另類,也極有可能貽笑大方。俺甚至還準備挨板子,如果您認為俺玷辱了聖人的話。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經常不斷地了解新的產品信息,學習新的商業知識,不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嗎?有顧客或客戶從遠方來光臨小店,不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嗎?若有新顧客或新客戶對我的經營的產品還不了解或產生誤解,從而出現退貨投訴之類的事情,我不急不慍,依然熱情接待客戶並做耐心的解釋,不也是一種君子的風度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我每天要從三個方麵反躬自省:為顧客服務有不盡心盡力的時候嗎?與客戶打交道有不講誠信的時候嗎?學習了別人好的經營之道,有不融會貫通的時候嗎?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經商成功之道成百數千,但用一句最根本的話來概括,就是“經商的態度要端正,不搞邪的歪的。”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根據先前以及目前的市場行情,能預測出今後的新的市場走向,這樣的人可稱得上是經商大師了。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顧客和客戶不了解自己的經營理念,而擔心自己不了解顧客和客戶的需求。
6、——“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與新客戶打交道時,要仔細了解他所做過的事情,考察他所走過的道路,搞清他所思考的事情和追求的品位,這樣的話,還有什麼人不能了解呢?
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身為商人而不講誠信,那是根本不行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8、——“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賺錢了可以感到快樂,但不能無節製地花天酒地胡作非為;賠錢了當然會感到憂傷,但不能一蹶不振妄自菲薄。
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自己要熟悉自己所經營的商品,關鍵的商品知識要記住,學習商品知識永不滿足,為顧客服務解答商品知識永不疲倦。
1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誠實經營、奉公守法的商人永遠是胸懷坦蕩,心情愉快;而缺斤短兩、偷稅漏稅的奸商則常常是患得患失,精神鬱悶。
1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商品的實際價值雖好但外包裝不好,則商品看上去顯得粗陋,不會賣出好價錢;商品的實際價值不好但外包裝很華麗,則商品看上去顯得華而不實,不會吸引長久的主顧。隻有商品的實際價值與外包裝互相搭配,才能贏得顧客的滿意,才是長久生意之道。
1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商人的生存之道是做合法的道德的生意。當然也有靠歪門邪道發財的,那僅僅是僥幸免於懲罰罷了,並且也僅僅是一槌子買賣,不可能永續經營。
13、——“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成功的商人很少談及自己獲多少利,他們講得更多的是社會道德以及慈善事業。
1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經商的過程中對於市場行情不得主觀臆斷;對於當初製定的經商計劃不一定非要貫徹到底(要根據具體情況做調整);經營過程中行情變化了,不能再固執地實行原來的策略;與他人合作經營時,不要一味地強調自己的利益(要注意利益共享)。
15、——“小人之過也必文。”
——不法奸商違背了經營之道,被人抓住了把柄,很少有主動承認錯誤的,他們總是要文過飾非,找理由借口為自己辯解。
16、——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在經商過程中,大的事情上不能違背原則,而枝節小事上則不必太死板教條,要懂得靈活掌握.
17、——“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對於尚未出現的新的商機,能憑著先天的素質和自己的經驗來感知的,這是先知先覺的商人,將賺大錢;商機剛一出現就通過了解和學習而把握的,這是後知後覺的商人,稍遜一籌,但仍可賺錢;機會出現很久了,甚至自己都處在商機的包圍中了才去了解去學習,這是晚知晚覺的商人,更遜一籌,也沒多少錢可賺了;而眼睜睜看著商業機會擺在麵前卻根本不去了解不去學習的,這是不知不覺的商人,永遠賺不了錢,也不具備商人的素質。
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有哪些?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第一》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隻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製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2、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第七》譯文: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十三》譯文: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隻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4、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第十六》譯文:財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沒有貧窮;上下和睦,就不必擔心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5、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論語·子張第十九》譯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話表現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話表現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
論語中有關終身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5、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冶長>6、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8、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論語·雍也>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關於學習的句子。
——<;論語·學而>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憲問>
l論語中的關於學習方法的句子
1.子①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②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論語?學而》。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①《論語》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說(yuè) ]通“悅”。
③[慍(yùn) ]惱恨。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論語?學而》。
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 出自《論語?學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①,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②。
” 出自《論語?為政》。
①[耳順]一聽見別人的言語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規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出自《論語?為政》。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
” 出自《論語?為政》。
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
9.子曰:“默而識①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出自《論語?述而》。
①[識(zhì)]記住。
10.子曰:“不憤①不啟,不悱②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出自《論語?述而》。
①[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來。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出自《論語?述而》。
一共這11個。
關於論語中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論語·憲問》7、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10、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衛靈公》11、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論語·子路》1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裏仁》1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1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自《論語·子路》16、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論語·述而》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18、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1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2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論語中有關於“義”的句子有哪些?
1.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2.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就在其中了!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貴,對我來說,(那些富貴)就象(天上的)浮雲。
”3. 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子路問怎樣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
”又說:“現在的完人又何必這樣呢,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見到國家有危難時,願付出生命;長期處於貧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諾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
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樊遲問怎樣才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於(倡導)人民應該遵從的仁義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不可沉迷於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
”又問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就算仁了。
”5. 子曰:“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孔子說:“真正的通達是:品質正直,懂禮義;善於觀察別人講話的臉色;常考慮如何謙恭待人。
”6.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說:“講信用要符合於義,(符合於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於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語句有哪些?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交往沒有做到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的學業沒有經常複習嗎?” 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譯文)孔子說:“治理一個大國,要嚴肅認真地處理政事,講究信用,節省財用,愛護臣下,根據農事的忙閑合理使用民力。
” 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譯文)孔子說:“年輕弟子,在家孝順父母,出門敬重兄長,言語謹慎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人。
做到這些後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文化典籍。
” 四、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譯文)子夏說:“對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獻出生命;與朋友交往,說話守信用。
(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經過學習,我必定說他學習過了。
” 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已者。
過,則勿憚改。
”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從事學習,學業就不會鞏固。
要把忠誠和信實作為(待人處事的)主導思想。
不跟與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錯誤,要不怕改正。
” 六、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 (譯文)有子說:“諾言符合義的原則,才可以實踐諾言。
恭敬符合禮的原則,才可 以免遭恥辱。
依靠自己的親族,也就可靠了。
” -------以上出自《學而篇》 七、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篇》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麼做人哩!(就像)大車少了輗,小車少了軏,車子還怎麼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譯文)孔子從四個方麵教育學生:古代文獻,行為規範,對人忠心,誠實守信。
九、子張問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誠不以富,亦隻以異。
’” ------------《顏淵篇》 (譯文)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辨清昏惑。
孔子說:“注重忠信,遵從道義,就能提高道德。
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著,厭惡他,就巴望他死掉。
既希望他活著,又巴望他死掉,這樣(好惡無常)便是昏惑。
(《詩經》上說:)‘肯定不會困此得到好處,隻會收到相反的結果。
’”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 -----------《子路篇》 (譯文)孔子說:“說話一定兌現,做事一定果決。
這是(不懂變通的)固執的小人呀!不過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 十一、子張問行。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
”子張書諸紳。
-----------《衛靈公篇》 (譯文)子張問怎樣(使自己)行得通。
孔子說:“說話真誠守信,做事厚道謹慎,那麼即使到了落後野蠻的國家也能行得通。
如果說話不真誠守信,做事不厚道謹慎,那麼即使在本鄉本土,難道能行得通嗎?站著時,似乎就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在自己麵前,坐車時,似乎就看見這幾個字刻在車轅的橫木上,做到這樣就處處行得通了。
”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自己的衣帶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季氏篇》 (譯文)孔子說:“三種朋友是有益的,三種朋友是有害的。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益。
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麵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 十三、子張問仁於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陽貨篇》 (譯文)子張問孔子,怎樣做可以稱仁。
孔子說:“能將五種品德施行於天下,就可以稱仁了。
”子張說:“請問哪五種。
”孔子說:“恭敬,寬厚,信實,勤勉,(給人)恩惠。
恭敬就不會招來侮辱,寬厚就能得到眾人擁護,信實就會得到別人任用,勤勉就會有成績,(給人)恩惠就足以使喚人。
”
論語之中關於友誼的句子
展開全部 1.友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擇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論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交友:“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
《論語》中關於“智”的句子有哪些?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仁矣。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巧言令色,鮮矣仁。
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居,吾語女。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