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天的風
一天午後,天氣格外炎熱,我割了大半天的稻子已累得腰酸背疼、頭暈目眩了,汗水早已濕透了衣服,黏乎乎地緊貼在身上,難受得幾乎令人窒息。
我直起腰來想喘口氣,忽然一陣清風習習地迎麵吹來,吹打著我的胸膛,叩擊著我的心扉,輕吻著我的麵頰,牽動著我的衣襟,滲透了每一個毛孔。好舒坦啊。我停止了勞作,伸展四肢一動不動地迎風挺立著,微閉著雙眼,任這不知從何而來的風一陣一陣地拂拭。
這撩人靈魂的風,是那樣溫柔,那樣善解人意。風力不大,但不遠處大道兩邊的白楊樹都被它鼓動起一派悅耳的颯颯聲。觸覺與聽覺相交融,越發令人陶醉。
忙碌了一天之後,我總愛獨自一人迎著風,或沿著田間的小路,或趟著淺淺的河水,漫無目的地踽踽而行。風,輕輕地撫摸著我,像收藏家撫摸自己心愛的陶罐。當它吹掠過樹葉和岩石的時候,也同撫摸我們的麵頰時一樣充滿愛意。它用好聽的聲音安慰我們,像一個守在搖籃邊的母親輕吟夜曲。
賞析 :
夏季的風給人帶來的愉悅。我覺得這是人們享受自然的經典之作。人們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洋溢在字裏行間。因為風而帶來的各種感覺,清爽中體會舒服,體貼中感受溫馨。
2、 風 聲
"貧窮而聽著風聲也是好的",美國詩人勃萊如是說。風聲是大自然內心的絮語,是大地的長笛和洞簫。想一想,這是怎樣神奇的吹奏呀,一個個音符仿佛是從一個個神秘的深淵似的胸腔發出,而整個世界就是它的樂器。它抓住簷下的風鈴,抓住樹木、大海和岩石,在每一件事物上吹出不同的樂音。每當這時,生活的重負,勞作的辛苦都在風中一一化解了。我似乎聽到了自己體內血液流動的聲音,聽到了時間在耳際的呼嘯奔走聲。
賞析:
人們聽到風聲時而展開的美好想象。作者通過我們熟悉的風聲,展開帶有藝術色彩的聯想,喚起人們對這一自然想象的青睞。
3、 逆 風
與推著人走的順風相比,我更喜歡逆風而行。逆著風走,身邊呼呼響,猶如軍號陣陣,會使人產生一種激越感,那是一種奮發向上、欲罷不能的快樂。
逆著風走,看那飛卷的雲頭,那翻滾的綠浪,那激動的波濤,那漫天的落葉;聽那森林的歡呼,那大海的咆哮,那高山的鳴響,那山雀的哀鳴,會啟人深思,促人奮發,惹人共鳴,引人向前。
不要怕逆風而行,強大的風吹走的是人的軟弱和慵懶,而鑄成的卻是堅韌的體魄,無畏的品格,豪暢的情懷,遠大的誌向。
賞析:
逆風中給人的啟迪。在這一段的描寫中,作者用了三組排比句式,使文章盡顯恢弘氣勢。
摘抄寫景的優美句子,進行賞析,並寫出可以用在什麼樣的文章中
又到草黃時節。
遍野的綠色斑駁著消失,隻有那幹枯的淺黃漸次布滿了人的視線,是生命終結時最柔韌的餘唱。
喜歡看落葉掉到枯草上的情景,紅的葉片,黃的草莖,很鮮明的美麗,看著它們,會想起夕陽一輪西下,緩緩下墜時那種有些淒涼的輝煌,會想起石階上風燭殘年的白發老人攜手而行,從容安然的那一抹溫馨,那一些些的感動。
寒冬的第一場風雪後,它們會在地麵消失,重新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裏安息。
等待,漫長的等待之後,第一聲春風輕柔的呼喚,就會將它們的子孫全部叫醒。
喜歡看草綠江南岸的亮麗,蕭索的冬季在它們的淺笑聲中逃遁,是怎樣柔嫩的一莖莖新綠哦,在石縫裏,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們的細腰,在乍暖還寒的冷風淒雨裏,一寸寸地成長,一點點把堤坡,大地湮染,藍天輕風下編織出讓人振奮的春衣。
萋萋芳草,踏之何忍,用手去輕輕地觸摸吧,仿佛嬰兒皮膚般細膩,一絲絲在手掌心滑過,若幹纖小的生命韻律從手傳遞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歎:如此細弱的植物竟然有這樣頑強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應春風,引來了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光明媚。
喜歡看盛夏裏的草長鶯飛,小草在熾熱的陽光愛撫下,將生命裏所有的美麗一起釋放,無邊無際的綠色原野,把各色怒放的花朵襯托得鮮豔欲滴,藍天在視野裏也變低了,似乎彎了腰屈尊來與小草親近。
這個時間裏的小草是最碩大最柔軟的新床,誘惑著我們把自己的身軀無比舒坦地交給她們,沒有了焦慮,沒有了煩惱,在青草的簇擁下,做一個最輕鬆的美夢。
閉了雙目,陽光下喧騰的青草芳香就包圍了我們的嗅覺。
是怎麼樣溫馨而又好聞的一種清香啊,沒有各色花香的濃烈,沒有名牌香水的清雅,就是稻子成熟時的那種香味,是牛羊奶裏的那個香氣,是大自然的原香,是大地的味道,是自家母親懷抱的味道。
是啊,小草,你原就是牛馬羊們的主要食物,通過它們,你變身為潔白的乳汁,鮮美的肉食,溫暖的毛皮,奔騰的力量,托起了一個個民族和國家。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時光蒼茫處,仿佛見一代雄主成吉思汗,揚鞭策馬統領萬千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
小草,造就了前無古人的馬背英豪。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柔韌的小草,你究竟是什麼呢?是我們無數卑微弱小的生命吧?我們是平凡的草民,卻也可以描繪春天,為大地梳妝,弱小的生命聯合起來,還可以改變環境,創造世界。
那首熟悉的歌曲在我的心裏,婉轉悠揚地響起: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及天涯海角…… 參考資料:榕樹下 *寂寞的嚴冬裏,到處是單調的枯黃色.四處一片蕭瑟,連往日明淨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無神地躲在冰麵下懨懨欲睡。
有母女倆,在散發著絲絲暖意的陽光.下,母親在為女兒梳頭。
她溫和的把頭發理順.又輕柔的一縷縷編織著麻花辮。
她臉上寫滿笑意,似乎滿心的慈愛永遠裝不下,溢到嘴邊.流到眼角,紡織進長長的.麻花辮。
陽光親吻著長發,像散上了金粉,閃著飄忽的光輝。
女兒乖巧地依偎在母親懷裏,不停地說著什麼,不時把母親逗出會心的微笑,甜美的親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蕭索的冬景旋轉出春天的美麗。
*傍晚下起了雪,然後一夜未停。
雪花輕柔,落在一隻隻黑漆斑駁的蜂箱上。
蜜蜂正沉睡。
在精致的六角的蜂巢內,像被蠟封的秘函。
又像提煉完畢的純金顆粒,被一位豐富的君王所珍藏。
其實比金子更貴重,因為蜜蜂是活物,有生命。
天底下,它們的夢境最甜美,南方的紫雲英、油菜花,北方的槐花、棗花、山荊柯,一層謝了一層又開。
卻不知今夜繁華的夢鄉,是否能出現雪的蹤影。
如果有一隻可愛的蜜蜂在雪的拍打聲中悄然醒來,會聞到一縷來自蒼穹的清香,聖潔而神奇。
可惜沒有誰能幸運地複蘇,塵世的花朵,已經把它們累壞了。
*貧困的歲月裏,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記得添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坐在“戶定”(廳門的石階)前細細品味豬油拌飯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
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
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
在生命裏,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憂惱,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當愛像明媚的陽光一樣照徹寒冷的心房時,我們會發現,愛的本身就是一波震顫的弦音,一種花香的彌散,持久,熱烈,而又延己及人.從一雙手到另一雙手,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
這是從施愛者靈魂深處飄散出來的溫暖,它蘇醒著精神世界中一行疲憊的足跡、一顆受了冷漠的心靈,然後,得了愛的人會在自己的心田擦亮火柴般地用一份溫暖.去照耀另一顆心,盡管有時是那麼微弱。
*你如果隻是一滴水珠,但你折射出了太陽七彩的光芒,讓弦子們見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顏色。
對於孩子們來說,你是何等重要。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樣可以在屬於你的天地裏,譜寫生活的童話,創造生命的奇跡。
也許。
正是因為有了你,世界...
寫景語段賞析
一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一望無邊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握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魯迅《故鄉》)賞析這幅畫是少年閏土月夜瓜地刺猹圖。
通過“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及“一望無邊的的碧綠的西瓜”的景物描寫烘托出一個英俊、活潑的少年閏土。
二在無邊的暗夜裏,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
在風雨,在爛泥裏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裏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王願堅《七根火柴》)賞析這段環境描寫很好地烘托紅軍戰士生起篝火後的歡樂情緒,說明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部隊給同誌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從而讚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品質,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三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麵前。
四圍的山把這山穀包圍得像一口井。
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誌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
除此以外,就是寂靜。
耳朵裏以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也是極近的,極洪大的也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跪求寫景的句子與賞析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
2、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3、有水有船,蕩悠悠的,夜晚的風吹得長期發燒的臉也清爽多了 4、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
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
一輪紅日當天,水麵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隻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麵歇涼去了。
7、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種句子可以用在描寫秋天傍晚的景色的文章中。
但是用在其他地方就很不合適。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兩段文字加起來也不過七十餘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鬱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製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讚。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
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裏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寫雪後美景,以春花喻冬雪。
“忽”字不僅顯出邊塞氣象變幻的神奇,而且還傳遞出詩人賞雪時非常驚喜的心聲。
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動人。
詩人把一個銀白的世界變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美麗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後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這幾句寫早春景象,已可見早春禽事,但還不多,隻不多幾處,也不知誰家,形形色色的花,漸漸就要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
已是綠草如茵,但草還不夠長,剛剛能沒過馬蹄。
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詩人寫葉寫花都著眼於顏色,而且都 是靜態的,不作細致描繪,在讀者麵前展開一幅天空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圖畫,令人心曠神怡。
4,“日落鬆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這首詩以還家為線索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落日、鬆風、草露、雲光、山翠這些分散的景物,有機地聯綴成一幅有聲有色、動靜相宜的藝術畫麵。
著墨不多,極富神韻。
5,“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晚,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鬆如蓋。
山泉清洌,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這是多麼幽清寧靜的自然美啊!
寫景段落+賞析
一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一望無邊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握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魯迅《故鄉》) 賞析 這幅畫是少年閏土月夜瓜地刺猹圖。
通過“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及“一望無邊的的碧綠的西瓜”的景物描寫烘托出一個英俊、活潑的少年閏土。
二 在無邊的暗夜裏,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
在風雨,在爛泥裏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裏的野菜“嗞—嗞”地響著…… (王願堅《七根火柴》) 賞析 這段環境描寫很好地烘托紅軍戰士生起篝火後的歡樂情緒,說明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部隊給同誌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從而讚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品質,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三 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麵前。
四圍的山把這山穀包圍得像一口井。
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誌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
除此以外,就是寂靜。
耳朵裏以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也是極近的,極洪大的也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陸定一《老山界》) 賞析 先寫所見,三種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樣矗立在麵前”,山穀比作“一口井”。
接著寫所聞,聲響難以模寫,用比喻才顯得形象直覺:“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麼呢?為了烘托出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
四 走過木橋,越過避兵洞,迎麵而來的是群猴觀景峰。
四周奇峰似姿態各異的猴子,或憨或頑,或刁或怒,似在歡迎遠來的遊客。
他們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韻,遮陽山原始情趣的哲學遺稿。
——據載,張三豐隱居後在此度過。
張三豐可謂道教之仙,在此有許多遺跡。
如他在絕壁上飛身用手指鏤刻下的詩句,青石上踩過的腳印以及升仙之所。
——退出藏經洞,穿過茫茫林海,抬頭仰望,遠處一線天依稀可見,不禁使人懷疑天外是否還有天。
(任寶劍《遮陽山紀行》) 賞析 作者以景點轉移為線索,以遊蹤為序,把遮陽山的佳景古跡串連起來,對眾多景點進行恰當的詳略取舍,有的濃墨重彩,有的一筆帶過。
並加入傳說,增添情趣。
五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鬱達夫《故都的秋》) 賞析 這好似一幅風景畫。
最突出特點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
無論細描“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還是詳繪“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都形象鮮明,逼真如畫,渲染了寂靜的氣氛,達到一種微妙的意境。
六 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的積雪高插雲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於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豔麗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記》) 賞析 這是一幅遠看圖。
作者用“珠冠”“孔雀開屏”兩個比喻從色彩和形狀上點明了天山的特點。
在加上“銀光閃閃”“豔麗迷人”等詞語的形容,整個畫麵洋溢著幸福安祥的氣氛。
七 北麵,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南麵,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萬裏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衝下來,一頭紮進了渤海岸邊。
(峻青《雄關賦》) 賞析 作者由北向南、由遠而近從地勢和氣勢上寫了山海關的雄偉險要,表達了自己登關眺望時的感受。
八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隻見那正陽門兩側,如同春筍般地拔地而起的幾十幢大廈,給這古城增添了嶄新氣派;向東望去,一切在陽光裏更顯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瓊島上的白塔,經曆了地球震動的一場小小劫難,又昂首藍天,而且素潔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樓和它身後的鍾樓,如今雖默默據守在那裏,卻難免讓人聯想到幾百年間那晨鍾暮鼓是怎樣標誌著孤獨每天的生活節奏的;而鍾鼓樓背後,那橫臥天際的燕山餘脈,藍瑩瑩的,宛如這古城的一帶屏障。
(韓少華《萬春亭遠眺》) 賞析 作者立足於萬春亭,向四方的觀察方位的轉換,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遠近。
此外寫鍾鼓樓背後的燕山餘脈,由遠而近,景物的組合錯落有致,層次清晰。
九 雨落大了,粗重的點子打在三把紅油紙傘上,發出的熱鬧的繁密的脆響,跟小溪裏、越口裏的流水的嘩聲相應和。
從傘下望,雨裏的山邊,映山紅開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裏,翠綠的小樹邊,這一叢叢茂盛的野花紅得象火焰,背著北風的秧田裏,稠密的秧苗象一鋪編織均勻的深綠的絨毯,風一刮,把嫩秧子往一邊翻倒,秧田又變成了淺綠色的顫顫...
求助 寫景的句子 50字左右 有賞析 有出處 謝謝!!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 》晏殊——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灸人口的篇章,此一聯工巧而渾成 、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歎傳神方麵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 。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隻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係,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隻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隻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於情中有思。
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
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浣溪沙》秦觀——此句的奇,可以分兩層說。
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 。
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幹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
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
??但詞人在這裏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
”確如此言 ,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此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品 。
作者善於借助於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展現人物複雜、細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讀者通過環境和心靈的契合,情與景的交融,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3、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
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點絳唇》秦觀——這兩句勾勒出一幅“斜陽外 ,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一般的黃昏景象。
“千裏”、“茫茫”尤給人天涯飄泊之感 。
緊接一句“山無數 ”,與“煙水茫茫”呼應,構成“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在的聯絡 ,上下片意脈不斷 。
值此迷惘之際 ,忽然風起茫落 ,隻見“亂紅如雨”。
一句一景,蟬聯而下,音節急促,恰狀出人情之危苦 。
合起來,這幾句又造成一個山重水複、風起花落 、春歸酒醒、日暮途遠的渾成完整的意境。
雖然沒有明寫欲歸之字,而欲歸之意在在皆是。
結句卻又出人意外轉折出欲歸不得之意 :“不記來時路。
”隻說“不記”,卻使人感到其情蘊深,因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4、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寄人》張泌——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裏,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
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裏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後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
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
“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5、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銅仙人辭漢歌 》李賀 ——城外的“鹹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
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隻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
“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
蘭花之所以衰枯,不隻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
這裏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
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
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
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
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淒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6、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春殘》翁宏——既是春殘,自然落花無數,而無數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們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之感。
現在,這位女子,正當芳齡,卻獨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歡娛難為繼,她的命運和這春殘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樣嗎!作者將落花與思婦互相映襯,倍覺淒然。
暮春天氣,微雨蒙蒙,給人的感覺本是抑鬱沉悶的,何況是心事重重、愁思鬱積的女...
寫景片段賞析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裏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麵,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隻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裏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麵,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隻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裏也辨得出。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隻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裏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裏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
梁元帝《采蓮賦》裏說得好: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裏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隻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賞析: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
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
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
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
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
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隻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
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
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曆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
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
好句摘抄,最好是寫景或議論的句子。
加上賞析。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製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讚。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
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裏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散步寫景句子賞析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兩段文字加起來也不過七十餘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鬱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製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讚。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
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裏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兩段餘秋雨寫景的句子 賞析200字 急! 謝啦
以《都江堰》的第一部分為例。
在這一部分裏,作家把長城和都江堰進行了美輪美奐地對比。
對比之前,餘秋雨匠心獨運,不僅沒有貶低長城,反而把長城歌頌到了一個至高至上的境地。
“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裏屏障”,長城,已不能從地域上來界定了,它不隻屬於中國,它是世界文明的象征。
說長城“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誌力的驕傲”,古老的長城,還是曆史的見證。
中華民族所有的屈辱與苦難、成就與輝煌,它都曆曆在目。
沒有了長城,到哪裏去找這樣公正剛直的巍巍證人。
先褒後比,難度增加了,但惟有這樣跌宕回環的文勢,才越能顯示作家機敏的才華,獨特的感悟和非凡的技巧。
你看他不慌不忙地來一個“但是”,引出下文氣勢非凡地對比。
首先從時間上對比。
“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這跟後文的“一查履曆,長城還是它的後輩”遙相呼應。
形象地印證了都江堰領先於長城。
其次從規模上對比。
“長城宏大”,都江堰“造福千年”,“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都江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
兩者比較,不相上下。
第三從社會功用上對比。
長城因“早已廢弛”應該自歎弗如,而都江堰“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使“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
”又“沉著地”為“有了重大災難”的我們民族提供庇護和濡養”惟其這樣,“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李白、杜甫、陸遊的川行華章”,“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
都江堰,實實在在地是“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啊。
功勳卓著、流芳千古的都江堰,豈是長城比得了的?最後從意義價值上對比。
都江堰是“細細浸潤、節節延伸”,是“靈動的生活”的文明,它“卑處一隅”“絕不炫耀、毫無所求”,有鄉間母親般的胸襟。
哪像半是排場半是膽怯的長城擺出一副“僵硬的雕塑”的姿態,等著人們的修繕呢。
都江堰,一個鮮活的流動的隻知奉獻、不知索取的精靈,長城,能比得了嗎? 長城和都江堰都是我國兩個著名的工程,本來毫無人氣、靈氣可言,但作家卓爾不群的文化感悟加上反複地對比,使得都江堰盡顯了古老而又年輕的颯爽英姿、風流本色。
其實,《文化苦旅》中每篇精美散文都有這樣的感悟,諸如《洞庭一角》裏的貶官文化,《莫高窟》聖潔、玄秘的底蘊,《貴州儺》裏令人神往的儺祭儺戲等等,連人們司空見慣的夜雨在作家的筆下也顯出了恢弘的蘊涵和無限的魅力。
(見《文化苦旅·夜雨詩意》)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顯示了作家鮮明的情感體驗。
讀者看散文,除了能看到作家的文化感悟外,還可以透過作品看出作家的情感體驗。
書中這樣的對比並不鮮見。
《風雨天一閣》中藏書家範欽和其侄子範大澈的對比,範欽跟書法大師豐坊的比較,就表露出餘秋雨對範欽的發自肺腑的敬佩與驚歎;《西湖夢》裏有一段圍繞著生命主題美的對比,“蘇東坡把美衍化成了詩文和長堤,林和靖把美寄托於梅花和白鶴,而蘇小小,則一直把美熨貼著自己的本體生命”,這兒流淌的是作家對三位古人由衷的讚美。
《華語情結》中一個又一個叫得出姓名跟叫不出姓名的華裔後人的描寫,也無一不是傾注著作家飽滿真誠的摯愛和欽敬。
《道士塔》中,通過對比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更多的情感體驗應該是對民族屈辱曆史的感歎,對祖國輝煌燦爛文化的被毀的切膚痛心。
我們還是把目光退回到1900年5月26日清晨。
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早起清除積沙,突然,他發現了滿滿實實一洞的寶物。
當時中國的官員是如何對待這些絕世珍寶的呢?“王道士撿了幾個經卷給縣長看,順便說說這樁奇事。
縣長稍稍掂出了分量。
甘肅學台、金石學家的葉熾昌建議藩台把文物運到省城保管,但是運費不低,官僚們又猶豫了。
”當中國官員的客廳裏“茶香縷縷”的時候, “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卻不遠萬裏,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
他們願意變賣掉自己的全部財產,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
他們願意吃苦,願意冒著葬身沙漠的危險,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朝這個剛剛打開的洞窟趕來。
” 珍藏的寶物,精明的外國人趨之若鶩,而中國官員全然不當一回事,沒能形成一張最最基本的保護網。
於是,“一箱子,又一箱子。
一大車,又一大車,都裝好了,紮緊了。
籲—一車隊出發了。
”“……運到倫敦,運到巴黎,運到彼得堡,運到東京。
”更可恨的是那該死的“王道士頻頻點頭,深深鞠躬,還送出一程。
” 強烈地對比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不僅是讀者,隻要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會拍案而起,餘秋雨先生寫到這兒,當然憤慨了,激怒了,他痛心疾首、義憤填膺:“諾大的中國,競存不下幾卷經文。
”但事實已經發生,作家隻得無奈地悲愴:“我好恨”。
“我好恨”,三個字單獨成行,力透紙背。
作家恨什麼?恨王道士為了幾塊銀元而拱手送寶,恨中國官員目光短淺,恨外國冒險家廉價掠奪我國珍藏,恨自己未能早生幾百年……雖然恨的內容作家並沒有直接寫出,但作家鮮明的個體愛憎,讀者是能透徹地體悟到的。
這,就是對比藝術的效果。
自己...
滕王閣序賞析幾個寫景的句子。
一、作者簡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隋末王通(號:文中子)之孫.祖父王通,號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學者,著作甚多.從祖王績,則是隋末唐初對唐代詩歌有開創之功的著名詩人,他的詩風直接影響了王勃的詩作.父親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風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詩文為人稱道.六歲能文,未冠應幽素舉,對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員外郎皇甫常伯的賞識,授朝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一次,適逢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剛剛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毀於一旦,漫遊蜀中,客於劍南,後補虢州參軍.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參軍任上與同僚的關係搞得很僵.當時有官奴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什麼卻把他藏到自己府內.後來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達殺了.事情很快被發現,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獄.後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事而從雍州司戶參軍的位置上被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從龍門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一路經洛陽、揚州、江寧,九月初到了洪州.在這裏王勃留下了《滕王閣序》這一傳世名篇.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驚而死.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詩今存8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王勃的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多為駢體,其中亦不乏佳作.其駢文繪章絺句,對仗精工.在“四傑”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詩文集早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關於《滕王閣序》的寫作,還有一段頗為生動的故事.滕王閣新修完畢,府帥閻伯嶼於重陽節在滕王閣宴請賓僚,八方人士,濟濟一堂.閻公有女婿名叫吳子章,文章寫得頗好.閻公有意在此盛會上顯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讓吳子章寫就了一篇《滕王閣序》,待到宴會上亮出來,以為即席賦就.宴會上,閻公果真拿出筆墨,送到一個個賓客麵前,請在座的寫《滕王閣序》.眾賓客在都督閻公麵前豈敢放肆,都一一辭謝.唯有王勃,接過紙筆,慨然應允.閻公的目的是為了顯耀自己女婿的才華,而並非誠心請賓客為序,王勃少年氣盛,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滿,並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情.遂令侍從看著王勃下筆.開始,閻公聽到“豫章(一說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搖頭誚言道“此亦老生常談”,接著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便默然沉吟起來,開始領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公十分震驚,大呼曰:“斯不朽矣!”並盛讚王勃,贈錦緞百匹.這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一時傳為佳話,後世還將這個故事敷衍成話本、雜劇,留傳至今. 二、《滕王閣序》逐句翻譯賞析: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 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ōu)越. 翻譯:豫章原為舊時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設的都府.分野(正對應著)翼星、軫星,地域緊接著衡州、江州;以三江為衣襟,把五湖作束帶,(上)控著荊楚(下)連著甌越. 講“分野”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宿分別對應著地麵上的一些區域,比如現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漢時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對應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軫星,那麼,翼星和軫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軫二宿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最末二星宿.“襟”和“帶”在都活用為意動用法了,意為“以……為衣襟”“以……為束帶”.“控”“引”本義都和拉弓有關,有控製之意,但對於地理位置來講,隻能是連著,不可能是真的控製,這裏用這兩個字,是為了強調滕王閣所處位置的重要. 鑒賞:這是扣著題目中的“洪府”介紹滕王閣所在的地方.一連三組,分別從曆史、地理、政治三個方麵描述了滕王閣所在地的重要,言辭之間的曆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猶然怦然心動,洪州的地勢之雄可謂寫得淋漓盡致. 原文: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翻譯:物品具有光華,天空顯示寶氣,龍泉劍光直射向鬥、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傑出才能,山川顯現出靈秀之氣,(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雄偉的州郡像雲霧一樣(從大地上)湧起,傑出的人才如流星一樣(在夜空裏)飛馳.城池雄踞於蠻夷與中原相交之處,(在座的)賓主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 講“華”、“寶”、“傑”、“靈”都是描述狀態的動詞,分別翻譯為“具有光華”、“顯示寶氣”、“具有傑出成就”、“顯示靈秀之氣”.“下”為使動,如果直譯為“使陳蕃之榻放下”,不雅,所以意譯為“(高士)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霧”、“星”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意為“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鑒賞:這是介紹洪州的人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兩個成語由此而來,“龍光”句與“星分”句遙相呼應,“徐孺”與起句豫章故郡遙遙相接;追溯漢代曆史人物為下文的時人出場作好了鋪墊.寫時人又先寫“雄州霧列”,寫地勢與上一層含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