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周處傳》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誌,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歎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裏,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裏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誌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誌好學,有文思,誌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
文言文中表示懊悔,想改過自新的字有那些
改過自新 (南朝宋)劉義慶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 ,為鄉裏所患,又義興水 中有蛟,山中有額虎,並皆暴犯 百姓,義興人謂 為“三橫 ”,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 冀 三橫唯餘其一。
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 或浮或沒,行數十裏,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 裏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
聞裏人相慶,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吳尋二陸 。
平 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 而年已蹉跎 ,終無所成。
”河曰:“古人貴朝聞夕 死,況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誌之不立,亦何憂令名 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改過自新的句子】作業幫
經常談論自己的人常受損.自責往往被人信以為真,自讚決不會受人相信. ——蒙田 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麵前才有路.——魯迅 提防別人不如提防自己,最可怕的敵人就藏在自己心中. ——斯帕克 隻有那些曉得控製他們的缺點,不讓這些缺點控製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巴爾紮克 自負是平庸性格的補償,蠢人自我止痛的麻醉劑. ——佚名 隻有生命神聖,但我拒絕為自己的生命而犧牲別人的生命. ——羅曼·羅蘭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隻有愚人才會執過不改. ——西塞羅 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才能磨煉自己. ——林肯 知過則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莎士比亞 人生下來不是為了抱著鎖鏈,而是為了解開雙翼;不要再有爬行的人類.我要幼蟲化成蝴蝶,我要蚯蚓變成活的花朵,而且飛舞起來. ——雨果 至於我,生來就是為公眾利益而勞動,從來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績,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們蜂巢裏,能夠看到自己的一滴蜜. ——克雷洛夫 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約翰·保羅 做你自己的,是你能給別人最好的建議. ——佚名
形容一個人改過自新,奮發圖強名句
閱讀下麵的文言文,完成6~9 題。
大義感人 洪邁 理義感人心,其究至於浹肌膚而淪骨髓,不過語言造次之間,初非有怪奇卓詭之事也。
楚昭王遭吳闔廬之禍,國滅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無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賢也!”相與從之,或奔走赴秦,號哭請救,竟以複國。
漢高祖入關,召諸縣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與秦吏行至縣鄉邑,告諭之,秦民大喜。
已而項羽所過殘滅,民大失望。
劉氏四百年基業定於是矣。
唐明皇避祿山亂,至扶風,士卒頗懷去就,流言不遜,召入諭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亂常,須遠避其鋒。
卿等倉卒從朕,不得別父母妻子,朕甚愧之。
今聽各還家,朕獨與子弟入蜀,今日與卿等訣。
歸見父母及長安父老,為朕致意。
”眾皆哭曰:“死生從陛下。
”自是流言遂息。
賊圍張巡於雍丘,大將勸巡降,巡設天子畫像,帥.將士朝之,人人皆泣。
巡引六將於前,責以大義而斬之,士心益勸。
河北四凶稱王,李抱真使賈林說王武俊,托為天子之語,曰:“朕前事誠誤,朋友失意,尚可謝.,況朕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從化。
及奉天詔下,武俊遣使謂田悅曰:“天子方在隱憂,以德綏我,何得不悔過而歸之?” 王庭湊盜據成德,韓愈宣慰,庭湊拔刃弦弓以逆.。
及館,羅甲士於廷。
愈為言安、史以來逆順禍福之理,庭湊恐眾心動,麾之使出,訖為藩臣。
凡此數端,皆異代而同符也。
國家靖康、建炎之難極矣,不聞有此,何邪?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節) 6. 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其究至於浹.肌膚而淪骨髓 浹:浸透 B. 帥.將士朝之 帥:帶領 C. 朋友失意,尚可謝. 謝:道歉 D. 庭湊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 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 竟以.複國微以自文於君親 B. 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 C. 賊圍張巡於.雍丘 若亡鄭有益於.君 D. 召入諭之.曰 雖董之以嚴刑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 分) (1) 巡引六將於前,責以大義而斬之,士心益勸。
(2) 天子方在隱憂,以德綏我,何得不悔過而歸之? 9. 請簡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義”的幾種情形。
\6.D 【解析】逆,迎接。
7.D 【解析】A項中前“以”為介詞“因為/依靠”,後“以”為介詞“用來”;B項前“為”是“為了”,後“為”是動詞“作為”;C項前於為介詞“在”,後“於”為介詞“對”;D項均為第三人稱代詞“他們”。
8.(1) 張巡把(勸他投降的)六個大將帶到(皇帝畫像)前,用忠義大孝指責他們,然後把他們斬首,守城將士的抗敵決心更加受到鼓舞。
(“引”1分,“責以大義”句式1分,“勸”1分,句意通順1分。
共4分) (2) 皇帝正為了國家大事擔憂,用恩德安撫我們,我們怎麼能不改過自新,歸順朝廷呢?(“方”1分,“綏”1分,“何得”1分,句意通順1分。
共4分) 9.君主恤民,自省;臣子忠勇,明理。
【譯文】 理義的力量足以深深地打動人心,最終能夠穿越肌膚,深入骨髓,這隻不過是在言語瞬息間的事,原本沒有什麼特別的奇怪詭異之處。
楚昭王遭到吳王闔廬的猛攻,國家滅亡,自己也被迫出逃,楚國的父老們給他送行,楚昭王說:“父老們,請回去吧,何愁沒有國君呢?”父老們說:“哪裏有像大王這麼賢明的國君呢!”於是紛紛跟著楚昭王出逃。
有人(申包胥)忙趕往秦國號哭求救,楚國最終因此得以複國。
漢高祖劉邦進入關中後,召集各縣的豪傑說:“大家被秦朝苛酷的刑法所害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我統治關中,與父老們相約定下三條法律。
我之所以入關,是為了替父老兄弟們除去禍害,並不是為了侵犯和虐待老百姓,請大家不要擔心。
”又派人和秦朝官吏一起到各郡縣鄉邑,向老百姓宣傳政策,關中的百姓都很高興。
不久,項羽率大軍入關,所過之處,雞犬不寧,血流成河,人民對項羽大失所望。
於是劉氏四百年的江山基業就這樣奠定了。
唐明皇李隆基為了躲避安祿山的叛軍,逃到扶風(今陝西寶雞東)時,士兵中有許多人想逃走,而且謠言四起,對唐明皇出口不遜。
唐明皇召見將士們並對他們說:“我用人不當,以致胡人安祿山發動叛亂,現在必須長途跋涉以避開叛軍的鋒芒。
各位倉猝之間跟隨我出走,不能與父母、妻兒告別,對此我感到很慚愧,現在任憑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們前往四川,今天在此和大家訣別。
回去見到父母和長安的父老們,替我向他們致意問候。
”眾將士都哭著說:“無論是生是死,我們都跟隨皇帝陛下”。
於是謠言便自動消失了。
(安祿山的)叛軍圍困張巡駐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縣),大將們勸張巡投降,張巡設臵了皇帝的畫像,率領眾將士朝拜。
將士們都痛哭流涕,張巡把(勸他投降的)六個大將帶到(皇帝畫像)前,用忠義大孝指責他們,然後把他們斬首,守城將士的抗敵決心更加受到鼓舞。
(唐德宗時),河北有四人叛亂稱王。
李抱真派賈林勸說王武俊,並假托皇帝的話說:“朕以前的確把事情做錯了,朋友之間發生了誤會,尚且可以相互道歉,何況我身為天下君主呢?”王武俊於是就首先倡議其他稱王的人一同歸順...
【王烈文言文:王烈能使強盜改過自新的原因是什麼】作業幫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以義行稱.鄉裏有盜牛者,主得之.盜 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或問其故,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後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 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之於烈,或至塗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翻譯:王烈字彥方,太原人.青年時曾在陳門下學習,因為品德高尚,稱著鄉裏.有個盜牛 的被主人抓住,盜犯向牛主認罪,說:“判刑殺頭我都心甘情願,隻求不要讓王彥方知道這 件事.”王烈聽說後派人去看望他,還送給他半匹布.有人問這是為什麼 王烈說:“盜牛 人怕我知道他的過錯,說明他有羞恥之心.既然心懷羞恥,必然能夠改正錯誤,我這樣做正 是為了促使他改過.”後來有個老漢在路上丟了一把劍,一個過路人見到後就守候劍旁,直 到傍晚,老漢回來尋劍,得到了遺失的劍,驚奇地詢問他的姓名,並將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訪守劍人是誰,原來就是那個盜牛的人.鄉裏百姓,凡有爭訟曲直的事件,都去請求王烈排難解紛,斷定是非,由於王烈平素德教影響,有的走到半途,忽然願意放棄爭執,雙方和解而回來的,有的望見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慚愧,彼此相讓而回來的.可見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遠勝過刑罰的力量.後來遭逢世亂,王烈避居遼東,當地夷人,受他的教化,也都爭相敬奉他.曹操聞知,派人來征召王烈為官,王烈婉辭不去.一生高潔,享年七十八歲善終.
翻譯古文:妾切痛死者不可複生而刑者不可複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
張養浩閱讀下麵文言文,完成20~22題。
(8分)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
幼有行義,嚐出,遇人有遺楮幣①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
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
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
及選授堂邑縣尹,罷舊盜之朔望參者②,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③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
”眾盜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
”有李虎者,嚐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
養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選自《元史》有刪改)【注釋】①楮(chǔ)幣:紙幣。
②罷舊盜之朔望參者: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定。
③目:名詞作動詞,看待。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有遺楮幣於途者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B.讀書不輟 輟耕之壟上C.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D.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 臣之客欲有求於臣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麵句子的意思。
(3分)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
22.細讀選文,說說張養浩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3分)參考答案:20、(共2分)B2l、(共3分)既然已經處分過了,現在仍舊把他們看成強盜,這是斷絕他們悔過自新的道路啊!(“猶”“絕”各1分,句意基本正確1分)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學苦讀、寬容大度、執法公正、不畏強暴等。
(意近即可,至少寫出3點,每一點1分)參考:91中考網參考譯文:張養浩,字希孟,是濟南人。
幼有行義,嚐出,遇人有遺楮幣①於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
年方十歲,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
山東按察使焦遂聽說這事,就舉薦他做了東平府學正。
等到後來被選拔授予堂邑縣尹,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定,說:“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萬不得已才做了強盜,已經用刑法處罰了他們,還把它們當強盜看待,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
”所有過去做了強盜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勸誡說:“不要辜負了張公。
”有一個叫李虎的人,曾經殺過人,他和他的同黨凶狠殘暴,為害一方,老百姓實在不能忍受他們的胡作非為而告發他們,以前的縣尹不敢過問。
養浩任職後,把他們全部依法處治了,老百姓為此拍手稱快。
養浩離開這個地方十年後,老百姓仍然立碑頌揚他。
附錄:2006年高考重慶卷《元史·張養浩傳》原文及譯文:【原文】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
從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小心把楮幣丟失在路上,那人已離開,他追上去,把楮幣歸還給失者。
他學習刻苦勤奮,從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記誦,晚上關上門窗,點上燈悄悄地讀書。
授堂邑縣尹。
首毀淫祠三十餘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
”眾盜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
”有李虎者,嚐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
養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
英宗即位,命參議中書省事。
會元夕,帝欲於內庭張燈為鼇山,即上疏於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諫,其略曰:“世祖臨禦三十餘年,每值元夕,閭閻之間,燈火亦禁;況闕庭之嚴,宮掖之邃,尤當戒慎。
今燈山之構,臣以為所玩者小,所係者大;所樂者淺,所患者深。
伏願以崇儉慮遠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
”帝大怒,既覽而喜曰:“非張希孟不敢言。
”即罷之,仍賜尚服金織幣一、帛二,以旌其直。
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台中丞。
既聞命,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裏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之,死者剛葬之。
時鬥米直十三緡,民持鈔出糶,稍昏即不用,詣庫換易,則豪猾黨蔽,易十與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檢庫中未毀昏鈔可驗者,得一千八十五萬五千餘緡,悉以印記其背,又刻十貫、伍貫為券,給散貧乏,命米商視印記出糶,詣庫驗數以易之,於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糶,因上章請行納粟補官之令。
聞民間有殺子以奉母者,為之大慟,出私錢以濟之。
到官四月,未嚐家居,止宿公署,終日無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六十二》【譯文】張養浩,字希孟,濟南人。
從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小心把楮幣丟失在路上,那人已離開,他追上去,把楮幣歸還給失者。
他學習刻苦勤奮,從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記誦,晚上關上門窗,點上燈悄悄地讀書。
任堂邑縣尹時,首先毀掉了淫祠三十多所,罷免了在朔日和望日專門對過去做了強盜的人進行彈劾的官吏,並說道:“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萬不得已才做了強盜,已經用刑法處罰了他們,還把它們當強盜看待,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
”所有過去做了強盜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勸誡說:“不要辜負了張公。
”有一個叫李虎的人,曾經殺過人,他和他的同黨凶狠殘暴,為害一方,老百姓實在不能忍受他們的胡作非為而告發他們,以前的縣尹不敢...
周處這篇文言文促使周處改過自新的原因是什麼
《周處》這篇文言文,促使周處改過自新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就是:竟殺蛟而出,聞裏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周處殺死蛟龍後,從家鄉人慶祝他已死的舉動中,才明白自己被鄉人討厭,又受到了陸雲的指導,因此下決心改正錯誤,後來成為了一名忠臣。
古文周處 傷仲永翻譯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
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
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拚殺後隻剩下一個。
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
蛟龍在水裏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遊了幾十裏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鬥。
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
他聽說鄉裏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於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雲兩位有修養的名人。
當時陸機不在,隻見到了陸雲,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於沒有什麼成就。
”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
再說人就怕立不下誌向,隻要能立誌,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後就改過自新,終於成為一名忠臣。
金溪人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
仲永五歲時,從未見過書寫的工具,(有一天,仲永)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
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借鄰居家的給他,(仲永)立即書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詩把贍養父母、團結民族當做主要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這首詩。
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仲永能)立即完成,他的詩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驚奇,漸漸以賓客之禮(款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仲永)這樣做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周處譯文】急求《周處改過自新》譯文文言文翻譯。
參考書目:《新...
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悍,打架鬥歐,為當地一大禍害。
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並稱為“三害”,三害當中屬周處最為厲害。
於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麼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拚,最後隻剩下一個。
周處聽後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十裏遠。
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並死了,紛紛出來慶祝。
結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腦袋從岸邊爬起。
聞聽鄉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麵淚流,萌生悔改之意。
遂往吳郡尋找陸機、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
恰巧陸機不在,隻見到陸雲。
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並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麼成就可言。
”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誌向,隻要能立誌並努力去做,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聽後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