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關於勸學的名言
音序排列 B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僮巢慌?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
(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裏。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
(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國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
(《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王勃)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辛棄疾)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
關於勸學的名言警句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 愈《進學解》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5、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 甫《望嶽》 12、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誠廉》 16、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 軾《晁錯論》 19、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 原《離騷》 20、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 陸 遊《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曹 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2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羅大經《鶴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25、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出師表》 26、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 陸 遊 27、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29、堅誌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複害》 30、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 植《白馬篇》 3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32、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 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33、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鮑 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4、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後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呂 坤《呻吟語?應務》 3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擴展資料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生 通:性)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係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係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
《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關於勸學的名人名言
《勸學》 一個處在成長之中的人,最優秀的品格莫過於謙虛好學。
好學使人進步,謙虛讓人在進退之間遊刃有餘,加之必要的因緣際會,成功的果實也就觸手可及了。
但這對於一個藝術家的成長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
《景德傳燈錄》裏說,佛家證道時,有三重境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很多人注意到這個啞謎中人的認知能力發生的變化,卻往往忽略了其中微妙的內在紋路。
第一重和第三重境界之間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看似不同,實則一也。
人生於世間,通過學習理解了什麼叫山,在詩學中我們可以稱之為命名;懂得一些道理之後,對我們的存在本身發生了懷疑,於是就有了“見山不是山”;懷疑讓我們的存在無所適從,在尋找中得到了精神寄寓的所在,這就有了“見山還是山”,實際上是“信(仰)——懷疑——信(仰)”的一個過程。
這個看似徒勞的過程,其實包含了一個隱秘的變化:由最初無知的山到後來有知的山——最初的山是被他人命名的,而後來的山是被自我所重構。
然而問題的重點仍然不在於認知,是通過後來相對穩固的認知,達到進入存在的真實世界的可能。
藝術的原理也是一樣的。
我常聽到某某的文章風格是學習某某大家的,寫得幹淨漂亮,受到很多人的稱許和好評,這似乎也就不錯了,於是這些人就漸漸滿足於現狀,在原來的領域和文字風格上精益求精。
這些當然都是值得讚許的,但是對於一個藝術家的成長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設想一種擁有短暫生命的動物,棲居在大地之上,有什麼比認識他們自身更重要呢?“他隻證明他自己,他唯一的證明就是他自己,所有對手都能一下子戰勝他,但不是通過對他的反駁(他是不可反駁的),而是通過證明他們自己(卡夫卡《他》)”如果一個決定從事藝術的人,終其一生也不能真切意識到他自身的存在,不能盡量完整的表達出他的此生,有什麼還會比這更悲哀呢? 當你理解到藝術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認知世界、更重要的是認知你自身,那麼你就不會去輕易地去相信一件事物,不會莽撞地去學習一門技藝,也不會草率的認為被世界所認可的價值是值得嘉許的了。
在你的身上,懷疑、自嘲和反抗與日俱增,而在這一切之中,你會發現最不可信賴的,是你自己的意識、是你的判斷能力。
你看到這個扭曲的世界,看到自己陷入自身的泥淖之中無法自拔,你感到自身的可笑徒勞,甚至連可笑本身也變得可笑、連徒勞本身也變得徒勞。
總而言之,你感到認知是不可能的——當然確實是不可能的。
在這廣大的不可能中,你開始反抗,積極或消極的反抗:“這一切都是騙局:尋求欺騙的最低限度、停留於普遍的程度或尋求最高限度”。
在第一種情況下,當你去追求善,你的追求往往欺騙了善,這和莊子說的有什麼不同呢;在第三種情況下,你開始反抗,遠遠地避開善,這時你當然離善越來越遠了;唯一可取的是第二種情況,既不去主動追求,也不積極反抗,聽從你自己的經驗的需求和身體的自然力。
這就回到了佛家所說的第三重境界了,那就是順從自身的經驗和自然力。
但是藝術和佛家究竟是不同的,在佛家的第三重境界裏,作為主體的人,是以一種忘我的靜謐進入真實世界的,他們的我已經交給了他們內心的信仰;藝術家的不同在於他們沒有忘我,雖然也聽從自身的經驗和自然力,但是證明自身的存在總是他們的心頭大患,而存在總是迷霧重重,因此他們的反諷始終無法擺脫。
當他們懂得一切之後進入世界,雖然麵帶笑容其實心如刀絞,雖然浪蕩不羈實際卻比誰都放不開,他們追求安靜但是最終會自己放棄,他們熱愛幸福但是最終無法擺脫自己……他們一生都無法得到平靜和幸福,這幾乎是可以斷言的,但是也可以說他們在這樣悲傷的平衡裏,得到了一種奇異的平衡。
這平衡和眾人生活的平衡有什麼不同嗎?有什麼相同嗎? 當你真正明白自身尷尬而無法擺脫的處境,當你的生活已經已經逼得你走投無路,那麼就可以取舍了。
隻要保持內心的仁恕和愛,價值的判斷就不要在乎對錯。
在理想中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藝術家,對於短暫的生命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迫切的了,但是在強大的時代和生活壓力之下,真正成為的幾乎沒有一個。
我們該說什麼嗎?我們不該說什麼嗎? 學習這個詞展開來說,就是學而習之的意思。
包含了認知和模仿兩個過程。
所有和藝術和存在有關的知識,當你不能以良好的方式進入存在的世界之前,你的認知既然不可能,那麼你對它們的模仿難道值得稱讚嗎?我經常批評別人也批評自己,就是因為我們都很難真正進入自己的生活。
兩年來我經常為自己的狀態感到憂慮,也感到自卑。
孫文波回答白夜時說:“如果我到現在還不能以一種自己的語言方式來寫作,那麼肯定就是失敗的了。
”但他果真做到了嗎?我想也未必是這樣,存在本身是不確定的,自欺欺人是難免的,我們所能做的是自欺欺人的相對性、以及我們麵對存在證明自身的決心,當然,不能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一個藝術家總是處在在路上的狀態裏。
他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放棄。
他順從自己的自然力,但不能過於順從;他對一切事物抱...
勸學上進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荀子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
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誌》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鬆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8、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2、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B.富蘭克林 5、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隻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象。
-W.哈茲裏特 6、有些人為思想而讀書-罕見;有些人為寫作而讀書-常見;有些人為搜集談資而讀書,這些人占讀書人的大多數。
-C.C.科爾頓 7、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8、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9、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 10、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11、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12、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庫法耶夫 14、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15、]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
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
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
——雨果 16、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
——彌爾頓 17、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歌德 18、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
——赫爾岑 19、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麵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麵前停留一樣。
——愛默生 20、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培根 21、書是良藥——劉向(我國漢代大學者)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 22、書是麵包——高爾基說: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23、書是益友——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24、書是階梯——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25、書是源泉——高爾基說:“愛護書籍吧,它是知識的源泉。
” 26、書是船隻——凱勒說:“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 27、書是顧問——凱勃斯說:“書是隨時在你近旁的顧問,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複這個顧問的次數。
” 28、書是奇跡——高爾基說:“書,要算要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複雜最偉大的奇跡。
” 29、書是社會——皮羅果夫說:“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與氣質,使人高尚。
” 30、書是營養品——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 31、書是遺訓、忠告和命令——赫爾岑說:“書——這是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選,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的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
” 33、“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
”——惠普爾 34、“書籍是培育我們的良師,無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語和訓斥,不收學費,也不拘形式。
”——德伯裏 3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36、“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37、“優秀的書籍是撫育傑出人才的珍貴乳汁,它作為人類財富保存下來,並為人類生活的進一步發展服務。
”——彌爾頓 38、“書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
”——赫爾岑 中國古代讀書名言7則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2、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鬆齡《阿寶...
荀子勸學,詩句的理解性背誦默寫,越多越好,要題目和答案,最多...
《勸學》理解性默寫 1.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又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勸學》中提出 “ 學不可以已 ” 的觀點,繼承並發展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頭經過烘烤後發生變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複原了,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的語句是: 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 。
3. 有時作者又采用對比的方法,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以增強文字的說服力。
例如,在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恒,用劣馬與好馬進行對比以說理的句子是: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說“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荀子在《勸學》中說“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
”5. “ 君子生非異也, ”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 善假於物也。
” 。
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專一,如果不專一,便會像螃蟹一樣,一無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鼇,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7.《論語》中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述了學習和思考的關係,在荀子的《勸學》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學與思的關係的句子是: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
8.以雕刻為喻,強調學習應當堅持,說明隻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9.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並且從正麵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10.荀子《勸學》說:“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
”劉禹錫詩雲:“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都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者後人可以超過前人的思想 求采納!!!...
急須古今勸學的格言和勤奮苦讀的典型事例
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成才故事總是為我們後人所津津樂道,他自幼家貧,卻刻苦勤奮,他不畏世俗和現實的壓迫,執著地用他現實之筆寫出了《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不朽的戲劇大作。
後人稱讚他的劇作為“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
我們從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故事中,理解了勤奮的價值。
與莎士比亞的成才故事一樣,許多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名人,他們的成才故事總是能給我們後人帶來很多的思考和啟迪。
歌曲之王舒伯特天資聰穎,壓製不住的音樂天賦和執著的音樂創作成就了歌曲之王的美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從小刻苦勤奮,對繪畫的學習和創作能持之以恒,終成一代國畫大師;醫學家華佗自小立誌醫學,對醫學難題不斷地思索與實踐,終成一代醫學名家。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
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
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
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間,讀過八百多種典籍。
在研讀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並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藥工、樵夫、漁夫等人請教,終於鑒別考證了曆代記載的一千多種藥物,為它們重新做出了科學結論。
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以科學家竺可楨為事實論據)為了研究氣象學,每天總是步行上班,並繞道公園,以便觀察動植物的活動情況。
不管三伏天還是三九天,總是如此,(幾個詞語點明了竺可楨為研究氣象學,堅持不懈的精神)這對他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勸學的詩句
[漢樂府民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東晉]陶淵明《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日月擲人去,有誌不獲聘,”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韓愈《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唐]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北宋]汪洙《神童詩》:少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北宋]《神童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北宋]古人早詩雲:“曾記童年騎竹馬,轉眼便是白頭翁,”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宋]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詩.” [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讀書有感》: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宋]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宋]朱熹《觀書有感》:“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宋]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宋]劉過《書院》:“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撚時. [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明]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詩:“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宋應星《憐愚詩》:“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明]楊繼盛《言誌詩》:“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明]於謙《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明]於謙《禾冕》:“好親燈火研經史”、“莫負青春取自慚”. [明]文嘉《今日歌》:“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文嘉《明日歌》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日歌》:“今日複明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明]佚名《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明]楊繼盛《言誌詩》:“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讀書》:“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清]錢泳《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清]潘際雲《廠橋》:“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
(3)請你再收集一些勸學的格言名句或勤奮苦讀的典型事例與你的同學進...
勸學 1.《勸學》 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木 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 繩則直,金就礫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穀〕,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 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於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 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 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係之葦苕。
風至苕折, 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係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 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
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異體“修”加三點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 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
無〔忄昏〕〔 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
□(“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
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故君子 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 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
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蠕而動,一可 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 犢。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口讚〕。
傲,非也;〔口讚〕,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
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誌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 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問也。
說苦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
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
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
千裏跬步不至,不足謂善禦。
倫類不通,仁義不一, 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蹠也。
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
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 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德操然後能定。
能定然後能應。
能定能應...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句是什麼
荀子在《勸學》中表達“君子需要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句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已。
原文:“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對自己檢查反省,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詞語解釋:君子:這裏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參省(xǐng)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
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詞,相當於“於”,對。
知:通“智”,智慧機智。
古今異義: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
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參 古義:驗,檢查。
今義:參加,參考。
特殊句式:“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是狀語(介賓短語或介詞結構)後置句,正常語序是:君子博學而日乎己參省。
譯為: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