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描寫對仗的句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海日生殘月,春風入舊年.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情月長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一姐不如二姐嬌,三寸金蓮四寸腰一丈長竿一寸鉤,一蓑一笠一扁舟,一天一地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江秋.一帆一漿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百尺樓前丈八溪,四聲羌笛六橋西.傳書望斷三春雁,倚枕愁聞五夜雞.七夕一逢牛女會,十年空說案眉齊.萬千心事腸回九,二月黃鸝向客啼....
求對仗的句子:將心比心,日久見人心。
【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
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
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
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
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
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麵要相對。
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
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麵對等。
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工對】:近體詩中用得很工整的對仗,稱為“工對”。
要做到對仗工整,一般必須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為對,如名詞中天文、地理、時令、器物、服飾等同一意義範疇的詞。
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對仗相當工整。
詩中的“兩個”對“一行”(數量結構對數量結構),“黃鸝”對“白鷺”(禽類名詞相對)、“翠”對“青”(顏色名詞相對)、“千”對“萬”(數詞相對)都是同類詞為對,非常工整。
【寬對】: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
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
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隻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
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為“寬對”。
寬對要比鄰對的要求再寬一些。
如一般以名詞對名詞、以形容詞對形容詞便可以。
如黃魯直《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便是寬對。
【鄰對】: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
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叫“鄰對”。
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數量等的關係。
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為對,就是鄰對。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兩句:“草青臨水地,頭白見花人”草與頭不同類,水與花不同類,地與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自對】:也叫當句對,對仗的一種,一句之中某些詞語自成對偶,叫作自對。
如洪邁《容齋隨筆》中引李義山詩:“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
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幹。
但覺遊蜂繞舞蝶,豈知孤鳳接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詩中多各相為對,如第二句的秦樓對漢宮,瓦對盤;第五句的遊蜂對舞蝶;第六句的孤鳳對離鸞等等。
【借對】:近體詩的一種對仗方式,或稱為假對。
它通過借義或借音等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
A:借義是利用詞的多義性,通過一個詞的某一種意義與相應的詞構成對仗,但詩裏所用的並不是這一種意義,而是另一種意義。
如杜甫《曲江》詩:“借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
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這裏用尋常來對數詞“七十”,用的是它本來具有的數量方麵的含義,而詩中用的卻是它副詞方麵的意義。
這就是“借義對”。
B:借音是利用字詞之間的同音關係,以甲詞(字)來表乙詞(字)。
例如對句用了甲字,對句本來應當使用與甲字意義相類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義上又不合適,於是就選用一個與甲字同音而又字義相關的丙字來結成對仗。
俞弁《逸老堂詩話》說:“洪覺範《天廚禁臠》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殘春紅藥在,終日子規啼,以紅對子(諧紫),如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以十對遷(諧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時之興,唐人多此格,何以穿鑿為哉。
”文中所舉就是“借音對”。
【扇麵對】:詩、詞、曲對仗的一種格式,即隔句相對。
一首詩中前聯與後聯形成對仗,便是扇麵對。
各聯中的出句和對句,本身不構成對仗。
就詩方麵說,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詩:“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萬重雲水思,令夜月明前。
”第一、三句為對,第二、四句為對。
詞中也使用扇麵對,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下片“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
”曲中的扇麵對,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軒,燕子來時簾未卷。
深庭小院,杜鵑啼處月空圓。
”“燕子”句與“杜鵑”句即為扇麵對。
也即是第二句與第四句隔句為對。
【錯綜對】:古代韻文對仗的一種方式,它不拘字詞的位置,相對的詞語處於錯綜交叉的情況。
如中唐詩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六幅”與“一段”結成對仗,“湘江”與“巫山”也結成對仗,但位置不同。
這便屬於錯綜對。
【流水對】:近體詩對仗的一種。
流水對是出句與對...
【我們學的古詩文中,有許多對仗的句子.請為下麵的句子補寫出與其對...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不願做神仙 願做桂林人---陳毅 我到過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沒有一個像桂林這麼美麗的-- 尼克鬆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千峰環野立 一水抱城流 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城景交融 漓江春水綠悠悠 細雨昊天結伴遊 兩岸奇峰看不盡 碧蓮峰下泊行舟 ------**1959年遊陽朔作 水如羅帶山如屏 奇秀蓮峰古有名 東嶺朝霞新麵貌 錦繡河山壽陽城 -----美術家帥礎堅1960年 古代碧蓮峰又稱壽陽山,因此陽朔又稱壽陽 陶潛彭澤五株柳 潘嶽河陽一縣花 兩處怎如陽朔好 碧蓮峰裏住人家 ----唐代校書郎 尚書郎沈彬 桂林山水甲天下 陽朔堪稱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 無水無山不入神 -----愛國誌士吳邁1935年 帶字石刻為清朝陽朔知縣王元仁於道光甲午年(公元1834年) 王元仁相傳為王羲之後裔 帶字高5。
73米 寬近3米 “一帶河山 舉世無雙 少年努力 萬古流芳” 九馬畫山 自古山如畫 而今畫如山 馬圖呈九首 奇物在人間 -----清人徐雲 蓮峰釣石開詩境 漁火朝霞入畫圖 古寺重光千載梵音流逸韻 碧蓮疊翠一江清景展新圖 畫窗八景: 鑒寺遺蹤 朔城佳境 雙峰鎖江 古榕藏貓 東嶺朝霞 白沙漁火 南厄古道 碧蓮疊翠 西郎何事麵西方 欲會東郎隔大江 自古良朋時一遇 東郎未會恨斜陽 鳥語君行早 花香客去遲 爭道桂林好 豈知陽朔奇 無山不如畫 到處總相宜 陽朔風景甲天下 天下風景數興坪 人家都在畫圖中 風景盡在西街中 天下風光數桂林 豈知陽朔更怡情 荔鄉山水幾清幽 山外青山樓外樓 虎吞金釵落碧水 大光亭下月移舟
對偶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無名氏《畫》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
——崔顥《黃鶴樓》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杜甫《曲江對酒》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閣》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詩詞最講究對仗。
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沁園春·雪》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水調歌頭·遊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西江月·井岡山》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肅鬼唱歌。
——《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七律·登廬山》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長征》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菩薩蠻·黃鶴樓》...
什麼是對仗
對仗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
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麵。
對仗多用於駢體文. 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之一。
對仗又稱對偶、隊仗、排偶。
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
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
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
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麵要相對。
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
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麵對等。
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
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
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對偶又是甚麼呢?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例如“抗美援朝”,“抗美”與“援朝”形成對偶。
對偶可以句中自對,又可以兩句相對。
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兩句相對。
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對偶的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例:“抗”、“援”、“保”、“衛”都是動詞相對,“美”、“朝”、“家”、“國”都是名詞相對。
實際上,名詞對可以細分為若幹類,同類名詞相對被認為是工整的對偶,簡稱“工對”。
這裏“美”與“朝”都是專名,而且都是簡稱,所以是工對;“家”與“國”都是人的集體,所以也是工對。
“保家衛國”對“抗美援朝”也算工對,因為句中自對工整了,兩句相對就不要求同樣工整了。
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
漢語的特點特別適宜於對偶,因為漢語單音詞較多,即使是複音詞,其中詞素也有相當的獨立性,容易造成對偶。
對偶既然是修辭手段,那麼,散文與詩都用得著它。
例如《易經》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易·乾文言》) ,《詩經》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這些對仗都是適應修辭的需要的。
但是,律詩中的對仗還有它的規則,而不是像《詩經》那樣隨便的。
這個規則是: (1)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 (2)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複[2]。
因此,像上麵所舉《易經》和《詩經》 的例子還不合於律詩對仗的標準。
上麵所舉**《長征》詩中的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才是合於律詩對仗的標準的。
對聯(對子)是從律詩演化出來的,所以也要適合上述的兩個標準。
例如**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所舉的一副對子: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裏上聯(出句)的字和下聯(對句)的字不相重複,而它們的平仄則是相對立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3]。
就修辭方麵說,這副對子也是對得很工整的。
“牆上”是名詞帶方位詞,所對的“山間”也是名詞帶方位詞。
“根底”是名詞帶方位詞[4],所對的“腹中”也是名詞帶方位詞。
“頭”對“嘴”,“腳”對“皮”,都是名詞對名詞。
“重”對“尖”,“輕”對“厚”,都是形容詞對形容詞。
“頭重”對“腳輕”,“嘴尖”對“皮厚”,都是句中自對。
這樣句中自對而又兩句相對,更顯得特別工整了。
[2]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複。
例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對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複。
[3]字外有圓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結構。
寫作“根底”仍是平行結構。
我們說是名詞帶方位詞,是因為這裏確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詞這一事實來構成對仗的。
跪求關於夢想和目標的句子,一定要是小句子像春聯那樣,對仗,字數...
天對地,雨對風。
大陸對長空。
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蒙蒙。
日下對天中。
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
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河對漢,綠對紅。
雨伯對雷公。
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
雲靉靆,日曈朦。
臘屐對漁蓬。
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
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風。
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 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
四嶽對三公。
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
清暑殿,廣寒宮。
拾翠對題紅。
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
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
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 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二 冬 晨對午,夏對冬。
下晌對高舂。
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鬆。
垂釣客,荷鋤翁。
仙鶴對神龍。
鳳冠珠閃爍,螭帶玉玲瓏。
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
花萼樓前,仙李盤根調國脈;沉 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
清對淡,薄對濃。
暮鼓對晨鍾。
山茶對石菊,煙鎖對雲封。
金菡萏,玉芙蓉。
綠綺對青鋒。
早湯先宿酒,晚食繼朝饔。
唐庫金錢能化蝶,延津寶劍會成龍。
巫峽浪傳,雲雨荒唐神女廟;岱 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繁對簡,疊對重。
意懶對心慵。
仙翁對釋伴,道範對儒宗。
花灼灼,草葺葺。
浪蝶對狂蜂。
數竿君子竹,五樹大夫鬆。
高皇滅項憑三傑,虞帝承堯殛四凶。
內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邊 關過客,連天煙草憾無窮。
三 江 奇對偶,隻對雙。
大海對長江。
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釭。
朱漆檻,碧紗窗。
舞調對歌腔。
漢興推馬武,夏諫著尨逄。
四收列國群王服,三築高城眾敵降。
跨鳳登台,瀟灑仙姬秦月玉;斬 蛇當道,英雄天子漢劉邦。
顏對貌,像對龐。
步輦對徒杠。
停針對擱竺,意懶對心降。
燈閃閃,月幢幢。
攬轡對飛艎。
柳堤馳駿馬,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熏瓊杳頰,香塵沒印玉蓮雙。
詩寫丹楓,韓夫幽懷流節水;淚 彈斑竹,舜妃遺憾積湡江。
四 支 泉對石,幹對枝。
吹竹對彈絲。
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
五色筆,十香詞。
潑墨對傳卮。
神奇韓幹畫,雄渾李陵詩。
幾處花街新奪錦,有人香徑淡凝脂。
萬裏烽煙,戰士邊頭爭寶塞;一 犁膏雨,農夫村外盡乘時。
俎對醢,賦對詩。
點漆對描脂。
瑤簪對珠履,劍客對琴師。
沽酒價,買山資。
國色對仙姿。
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
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
紫蓋黃旗,天象預占江左地;青 袍白馬,童謠終應壽陽兒。
箴對讚,缶對卮。
螢炤對蠶絲。
輕裾對長袖,瑞草對靈芝。
流涕策,斷腸詩。
喉舌對腰肢。
雲中熊虎將,天上鳳凰兒。
禹廟千年垂桔柚,堯階三尺覆茅茨。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 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
爭對讓,望對思。
野葛對山梔。
仙風對道骨,天造對人為。
專諸劍,博浪椎。
經緯對幹支。
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師。
望切不妨人去遠,心忙無奈馬行遲。
金屋閉來,賦乞茂林題柱筆;玉 樓成後,記須昌穀負囊詞。
五 微 賢對聖,是對非。
覺奧對參微。
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
雞曉唱,雉朝飛。
紅瘦對綠肥。
舉杯邀月飲,騎馬踏花歸。
黃蓋能成赤壁捷,陳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書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 明祀廟,老柏參天四十圍。
戈對甲,幄對幃。
蕩蕩對巍巍。
嚴灘對邵圃,靖菊對夷薇。
占鴻漸,采鳳飛。
虎榜對龍旗。
心中羅錦繡,口內吐珠璣。
寬宏豁達高皇量,叱吒暗啞霸主威。
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連 吳拒魏,貔貅屯處臥龍歸。
衰對盛,密對稀。
祭服對朝衣。
雞窗對雁塔,秋榜對春闈。
烏衣巷,燕子磯。
久別對初歸。
天姿真窈窕,聖德實光輝。
蟠桃紫闕來金母,嶺荔紅塵進玉妃。
霸主軍營,亞父丹心撞玉鬥;長 安酒市,謫仙狂興換銀龜。
六 魚 羹對飯,柳對榆。
短袖對長裾。
雞冠對鳳尾,芍藥對芙蕖。
周有若,漢相如。
玉屋對匡廬。
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 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
吾對汝,爾對餘。
選授對升除。
書籍對藥櫃,耒耜對耰鋤。
參雖魯,回不愚。
閥閱對閻閭。
諸侯知乘國,命婦七香車。
穿雲采藥聞仙犬,踏雪尋梅策蹇驢。
玉兔金烏,二氣精靈為日月;洛 龜河馬,五行生克在圖書。
欹對正,密對疏。
囊橐對苞苴。
羅浮對壺嶠,水曲對山紆。
驂鶴駕,待鸞輿。
傑溺對長沮。
搏虎卞莊子,當熊馮婕妤。
南陽高土吟梁婦,西蜀才人賦子虛。
三徑風光,白石黃花供杖履;五 湖煙景,青山綠水在樵漁。
七 虞 紅對白,有對無。
布穀對提壺。
毛椎對羽扇,天闕對皇都。
謝蝴蝶,鄭鷓鴣。
蹈海對歸湖。
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
麥飯豆麋終創漢,尊羹臚膾竟歸吳。
琴調輕彈,楊柳月中潛去聽;酒 旗斜掛,杏花村裏共來沽。
羅對綺,茗對蔬。
柏秀對鬆枯。
中元對上巳,返璧對還珠。
雲夢澤,洞庭湖。
玉燭對冰壺。
蒼頭犀角帶,綠鬢象牙梳。
鬆陰白鶴聲相應,鏡裏青鸞影不孤。
竹戶半開,對牖不知人在否?柴 門深閉,停車還有客來無。
賓對主,婢對奴。
寶鴨對金鳧。
升堂對入室,鼓瑟對投壺。
硯合璧,頌聯珠。
提饔對當壚。
仰高紅日盡,望遠白雲孤。
歆向秘書窺二酉,機雲芳譽動三吳。
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 田五畝...
對偶與對仗的區別
對偶與對仗是兩個概念,是兩種語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
它是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這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
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並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
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格,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
例如: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嶽陽樓記》) ——隻對偶,不對仗。
(2)春天繁花開遍峽穀,秋天果實壓滿山腰。
(碧野《天山景物記》) ——隻對偶,不對仗。
(3)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隻對偶,不對仗。
(4)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既對偶,又對仗。
(5)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對偶,又對仗。
(6)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改造我們的學習》) ——既對偶,又對仗。
(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既對偶,又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