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邊塞秋天的奇異景色的詩句是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
範仲淹的邊塞詩中描寫奇異風光的句子
高中語文課上的。
以下是全文內容。
漁家傲 秋思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全文很明顯體現邊塞秋季奇異獨特的風景,渲染蕭條蕭殺氣氛的句子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嶽陽樓記 範仲淹借鳥歡魚躍描繪洞庭湖晴明景色的句子是什麼
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何謂邊塞詩: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
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
一、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一)概況: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征人思婦的相思苦。
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
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往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裏。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
作書於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不獨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住。
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間。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詩人分別以旁觀者的口吻,邊疆戰士的口吻,家中思婦的口吻,真實的訴說了邊塞征戰之苦。
語言素樸,構思獨特。
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邊塞詩風格。
二、隋代的邊塞詩(一)概況:邊塞題材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
詩歌體裁既有歌行體又有近體絕句。
雖數量不多,也無一流作家,但促進了邊塞詩的發展。
代表作品有:盧思道《從軍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從軍行》簡析:該詩為七言歌行體。
詩中把塞外肅殺的氣氛和征人懷鄉,思婦閨怨的情思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意境優美,語言清麗流暢,對偶工整和諧。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裏。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原間。
關山萬裏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君行萬裏出龍庭。
單於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原間。
關山萬裏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燕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君行萬裏出龍庭。
單於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三、唐代的邊塞詩(一)概況:1、邊塞詩和邊塞詩派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曆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曆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
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
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
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麵題材開闊,內容包括:A、邊塞風光; B、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C、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D、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
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
此後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
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七言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
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後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如王昌齡有《出塞》、《從軍行》,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
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
此後中晚唐並沒有出現邊塞詩的大家,但題材有所擴展。
2、初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一方麵在於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麵在於建功立業的壯誌和“入幕製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
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岑參詩句“功名隻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邊塞詩的特點,在於以下四個方麵:(1)題材廣闊:一方麵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誌,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麵,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麵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麵。
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
(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3)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4)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
《嶽陽樓記》中,範仲淹借鳥歡魚躍描繪洞庭湖晴明景色的句子是什麼...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美麗的魚)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到了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遊,時而潛遊;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鬱,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裏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
根據提示默寫。
(1)《嶽陽樓記》中,範仲淹借鳥歡魚躍描繪洞庭湖晴明...
《漁家傲·秋思》描寫邊塞特有聲音的句子::四麵邊聲連角起 原文: 漁家傲·秋思 宋代: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
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
層巒疊嶂裏,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裏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
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
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
這首詞作於北宋與西夏戰爭對峙時期。
宋仁宗年間,範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線,承擔起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
賞析: 範仲淹是當時的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
他了解民間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主張革除積弊,但因統治集團內部守舊派的反對,沒能實現。
他也是著名的文學家。
這首《漁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親身經曆的邊塞生活。
古代把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
這首詞所說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陝北一帶。
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
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
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
“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
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
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
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幹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
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勳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
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
思歸不是因為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
而是邊防淒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
更奈何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致。
寫景是為了抒情。
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裏也暗喻心情重濁。
因為思歸又不能歸以致心情重濁。
“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
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裏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複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不是令人消沉鬥誌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誌保衛祖國的真情。
範仲淹曾在《嶽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
詞中的白發老將軍,正是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
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隻此兩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雖然彼此取材不同。
偉大的詩人杜甫曾寫過“孤城早閉門”的佳句,但氣勢的雄渾似不及範詞。
那是人煙稀少的邊塞,光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
太陽還沒有收起它金色的餘暉,遠遠望去,山腰裏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門關閉。
這就像一幅中世紀邊塞景象的藝術攝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邊塞圖畫。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這樣的“邊塞情緒”,往往當人物置身特定場景之後,自然流露出來;此時才明白,長煙落日的邊塞,對於生命個體而言,並不僅僅是“戍邊苦”,還會產生極大的心理滿足。
詞是範仲淹守邊願望和複雜心態的真實袒露。
詞中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和詞人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願,同時還表現出外患未除、功業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鄉等複雜矛盾的心情。
在有著濃鬱思鄉情緒的將士們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寬廣的氣魄、歡愉的氣氛,畫麵上籠罩著一種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氣氛。
在邊塞熬白黑發,滴盡思鄉淚,卻又不能拋開國事不顧,將士們的心理是矛盾複雜的。
範仲淹雖然守邊頗見成效,然而,當時在北宋與西夏的軍事力量對比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範仲淹《漁家傲》中表明邊塞秋天的奇異景色的詩句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