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雨霖鈴》,回答下列問題。
(1)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必反映人...
(1)作者想象孤舟獨行的情景。
酒醒後,唯有依依楊柳、淒淒曉風、淡淡殘月,景致淒涼清寂,使離人陷進痛入骨髓、不堪忍受的離別深情。
這一千古名句使全詞魅力倍增。
(2)①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寫一對戀人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場麵;下闋一落筆便流瀉出別後的痛苦。
②全詞圍繞詞眼“傷離別”而構思和展開情節-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氛圍;次寫離別時刻,重在刻畫情態;後寫別後想象,重在描摹心理。
這樣構思,便層層深入,步步推進,攝人心魂。
③詩人擅長將通俗的語言詩化和情化,且運用這詩化與情化的語言,移情於景,使情感明朗化,催生讀者的審美愉悅。
比如“月掛樹梢”本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柳永著一“殘”字,就將淒清冷落之感點化了出來。
(言之有理即可)(3)C
雨霖鈴每句的句子類型.
賞析《雨霖鈴》陣陣寒蟬,悠悠斜陽,浩浩煙波,淚眼對淚眼,無言應無言,淒惻委婉,愁腸百結.一片殘柳,一彎殘月,一葉扁舟,多情的遠行人,孤獨的異鄉客,深情脈脈,離恨悠悠.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愁煞多情人.時間定格在《雨霖鈴》上,成為永恒.……整首詞以“離別”為線索,條理井然,感人至深.第一句為離別前之景.起句便寫“寒蟬淒切”,蟬聲喑啞淒裂,為全詞定下了濃重悲苦的感情基調.日落西山,暮色蒼茫,驟雨初歇,秋風攜卷著絲絲涼意,在空氣中肆意蔓延……以哀景寫哀情,烘托出悲苦淒涼的氣氛.爾後,作者筆鋒一轉,由景入情.城帳外餞別,卻無暢飲之情,心係知己,眷戀不舍.無奈,船家催促,不允停留.兩人心連手牽,淚眼迷離,此時此刻,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如此樸實的句子,不含一絲嬌柔造作,卻能把作者的眷戀之情、無奈之心一筆囊括,不得不佩服耆卿技法之高妙.離別之後,舟已入江,前行中看到“千裏煙波”、“沉沉暮靄”、“廖闊楚天”,內心愈發惆悵.心中的愁緒如千裏煙波般綿長,如沉沉暮靄般濃重,如楚地天空般無邊無際.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成功地寫出漂泊無依的一葉行舟上孤寂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上篇實寫情人在長亭分別的不舍之情,下篇則著重用想象虛寫了離別後孤獨冷落的淒涼之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該句為全詞的主旨.古人重情,吟詠離別之作多感人肺腑.離別使人黯然銷魂,而作者融情與詞,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深.借酒澆愁,殊不知舉杯銷愁愁更愁.醉時尚無緒,醒後複何如?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詞人寓情與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缺透露離情別緒.婀娜柳枝道出別離時的柔情,清秋涼風恰和別離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暗合淒清冷落之感.心潮澎湃,霎時心中所有的空白都被愁緒填滿.想到年複一年,無知己相陪,良辰美景已然成為虛設,此後既有千般情意,也無人可訴.整首詞就這樣在淒冷的情景下開場,又在憂愁的氛圍中結束.賞析的僅為詩句,可那天下有情人難舍難分的眷戀,誰能一語道破?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多情自古傷離別,別離愁煞多情人.
雨霖鈴中最婉約的句子
雨霖鈴 ·柳永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我認為最婉約的該是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
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
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
”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
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穀。
”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麵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類銳!這裏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於是後麵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
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
這裏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裏”以下而一氣流貫。
“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裏修遠。
“千裏”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
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裏”,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
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麵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
“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
“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
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
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隻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整個畫麵充滿了淒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麵之中。
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
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麵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
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複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隻能徒增煩惱。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
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
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麵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麵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雨霖鈴全詞,雨霖鈴是一首什麼詞,分析柳永詞雨霖鈴
雨霖鈴·寒蟬淒切宋代: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景 一作:美景)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麵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裏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麵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注釋①長亭: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裏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裏長亭”。
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
②淒切:淒涼急促。
③驟雨:急猛的陣雨。
④都門:國都之門。
這裏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⑤帳飲:在郊外設帳餞行。
⑥無緒:沒有情緒。
⑦蘭舟:古代傳說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這裏用做對船的美稱。
⑧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⑨去去:重複“去”字,表示行程遙遠。
⑩暮靄:傍晚的雲霧。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靄沈沈(沉沉)楚天闊:傍晚的雲霧籠罩著南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今宵:今夜。
?經年:年複一年。
?縱:即使。
風情:情意。
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賞析佚名《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
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餞行時難舍難分的惜別場麵,抒發離情別緒。
起首“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境,點出別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
通過這些景物描寫,融情入景,點染氣氛,準確地將戀人分別時淒涼的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淒涼傷感的調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
“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
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
“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
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
正在難分難舍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
透露了現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是不得不別的情景。
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
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
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寫別後思念的預想。
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塗上了陰影。
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麵寫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
這二字用得極好,不願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淒楚。
隻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裏,最後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
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於言表。
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後的淒楚情景。
開頭作者先宕開一筆,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多情自古傷離別”。
意謂自古以來多情者都會因離別傷心。
“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
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
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
“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後難圓之意。
這幾句景語,將離人淒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
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此後長遠設想:“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
此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於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
柳永的雨霖鈴的原文解釋和重點詞的注釋
《雨霖鈴》① [編輯本段] 宋 柳永 【原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②都門帳飲無緒,③留戀處,④蘭舟催發。
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⑥念去去、千裏煙波,⑦暮靄沉沉楚天闊。
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⑨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
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
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
又名《雨霖鈴慢》。
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
後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
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後越來越遠。
⑧暮靄:傍晚的雲氣。
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南天。
古時長江下遊地區屬楚國,故稱。
⑨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譯文】 秋後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淒涼悲切,麵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篷裏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裏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淒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鑒賞】 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
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
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麵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
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
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
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
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
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係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淒清冷落的懷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裏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複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
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
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柳 永·《雨霖鈴》評解及賞析 [編輯本段] ★評解 寒蟬淒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②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 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③。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 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④。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⑤, 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
在北 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 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
他能自製新曲,音律諧婉。
他的詞,鋪敘展 衍,不事雕飾。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
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
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①淒切:淒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複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雨霖鈴》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本篇《雨霖鈴》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
柳永生卒年不詳,字耆卿,初名三變,排行第七,故稱柳七,福建崇安人。
因他的一首《鶴衝天》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詞句。
仁宗知道後認為柳永過於狂妄,不準錄取,而招致他屢試不第。
一生窮困潦倒,仕途坎坷,以致頹廢放縱。
晚年才考取進士,做過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小官,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時代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人。
他通曉音律,熟悉舊調,並善於吸收民間語言,明白曉暢,流傳甚廣。
...
【雨霖鈴中用工筆清麗的語言寫景抒情、點燃離愁的句子是】作業幫
主旨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原文: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麵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裏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麵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賞析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
由於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製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製。
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雞漫誌》卷五雲:“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
”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
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淒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
”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
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淒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
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前三句通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穀。
”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麵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
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
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銳!林逋《相思令》雲:“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
”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舍。
劉克莊《長相思》雲:“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撓,舟人頻報潮。
”雖較明顯,但仍未脫出林詞窠臼。
可是這裏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於是後麵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
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煉有力。
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詞是一種依附於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
這裏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
清人萬樹《詞律發凡》雲:“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
……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
”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裏”以下而一氣流貫。
“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裏修遠。
“千裏”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
既日“煙波”,又日“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裏”,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裏,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上片正麵話別,到此結束;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
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
“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
據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
【《雨霖鈴》這首詩中,表現主題的詩句是
《雨霖鈴》這首詩中,表現主題的詩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一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雨霖鈴》賞析【原文】 雨霖鈴——[宋]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注釋】 雨霖鈴: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淒切:淒涼急促. 驟雨:陣雨. 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 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即是“凝咽”. 去去:分手後越來越遠. 暮靄:傍晚的雲氣.沉沉:深厚的樣子. 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遊地區屬楚國,故稱.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 風情:男女戀情【翻譯】 秋後的傍晚,剛剛下過一陣急雨,在黃昏時的長亭外,知了叫得是那樣地淒涼悲切.在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裏喝著酒,一點心緒也沒有,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人已催著出發.緊握著雙手,互相看著滿眼的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裏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淒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同誰去訴說呢?【賞析】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製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衍,不事雕飾.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表現話別的場麵.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寒蟬淒切”可見時間大約在深秋.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無緒”,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麵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銳!這裏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眼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在喉的就是“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內心獨白.這裏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 “千裏”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裏修遠.“千裏”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曰“千裏”,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闕正麵話別,下闕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經典之筆,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隻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
《雨霖鈴》中表現詞人想象分別之後旅途中夜晚醒來孤寂淒涼的句子是...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但卻將詞人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劃的極為生動。
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提升為普遍?楊柳岸,在刻劃心理。
“今宵酒醒何處,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留”諧音。
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後的淒楚情景。
開頭作者先宕開一筆,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多情自古傷離別”。
意謂自古以來多情者都會因離別傷心,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傷感之意刻劃到了細致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
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寫此後難圓之意、廣泛的現象,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譯文,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好風景,將離人淒楚惆悵。
這一去長年相別。
“柳”,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
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寫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太低沉,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
握著手互相瞧著,麵對著長亭,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
“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成為名句。
再從此後長遠設想,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刻,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
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盡情描繪,情景交融。
念去去,千裏迢迢,一片煙波,表現得十分充分,也等於虛設。
江淹在《別賦》中說,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留戀處,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擴大了詞的意義,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
此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挨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
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
難怪它為人稱道,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後照應。
不論勾勒環境,描寫情態,創造出新意,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麵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
這幾句景語、孤獨憂傷的感情,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
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竟無語凝噎: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也如同虛設:“此去經年,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寒蟬淒切》宋代
雨霖鈴的全文及賞析
《雨霖鈴》為詞牌名,以此詞牌填詞的文人不勝枚舉,不知道樓主要的是哪篇《雨霖鈴》的賞析,這裏就為樓主獻上篇柳永的《雨霖鈴》以及賞析,希望能對樓主有幫助。
雨霖鈴 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一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目錄清晰。
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
以淒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清秋節令的“寒蟬”,襯托著“淒切”悲涼秋景。
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
惜別的長亭,淒涼的深秋。
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這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都門”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
設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之極。
“蘭舟”,相傳魯班刻木蘭樹為舟(見〈〈述異記〉〉),後用蘭舟作船的美稱。
“執手”兩句,將惜別推向高潮。
手拉著手麵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對著淚眼,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氣塞而一句也說不出來。
這是分別時的情景。
對照蘇東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能更好地理解。
以上三小節極盡了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
“念去去”兩句,則承上啟下,筆隨意轉,有如浩瀚長江,一瀉千裏。
千裏煙波,楚天空闊,設想到別後的道路遙遠而漫長。
就此一別,人各東西,對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煙波,伴隨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起承上下文。
人間最苦是情種,“離別”是導致“最苦”的直接原因。
“更那堪”在“冷落清秋節”之時。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入愁腸愁更愁,詞人因“無緒”而飲的悶酒極易使人沉醉。
設想一下,詞人追隨載著情人的蘭舟,沿著栽滿楊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殘月西沉,曉風漸起,才吹醒癡情的詞人。
楊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別之物,故汴水兩岸廣栽楊柳。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
宋代俞文豹《吹劍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士詞〈指蘇東坡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這段話說明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
“此去經年”由今夕推及經年,由眼前的“無語凝咽”設想到“暮藹沉沉楚天闊”,更推及“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一波三歎,想象別後相思的苦況,更深一層。
“淒、苦、慘、悲、痛、恨、愁”貫穿始終,令人不忍再讀。
這首詞寫來極有層次、曲折回環,以千種風情襯盡了羈旅愁苦,人間別恨。
真可謂想見難,別更難。
《雨霖鈴》抒寫柳永在汴京同戀人分手時的離愁別恨,藝術手法相當高。
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廣用白描。
如“寒蟬淒切”“驟雨初歇”“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本詞白描手法相當好。
刻畫人物神態,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臨別時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
幾筆勾勒,傳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時那一刹那,內心世界相當豐富。
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托物言情,展現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將曉的情景;楊柳岸使人聯想到折柳贈別的習俗,依依楊柳,綿綿別情。
二、點綴渲染,恰到好處。
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點綴)、有染(渲染)。
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點染之間,不得有它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亦。
此意乃是以畫法論詞,從中可看出柳詞中有畫,反複渲染。
既精雕細刻,又大膽潑墨,前後照應,委婉自如。
柳詞的點染技巧,確實達到很高的成就。
柳詞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
但也應看到柳詞有的句子過於平俗,尚欠文雅。
賞析二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
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
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
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
《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
”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
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穀。
”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麵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雨霖鈴哪些句子是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