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圖窮匕首見【歇後語】
圖窮匕見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示例】:不意先生乃蓄別抱,~,爰有斯言。
◎葉聖陶《一個青年》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荊軻刺秦王》中的重點句子及句子翻譯
1、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解釋】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於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2、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意思】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
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買將軍的首級,您將怎麼辦?3、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將軍豈有意乎?【意思】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接見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
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
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4、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 淬之。
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乃為裝遣荊軻。
【意思】於是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到匕首上。
用人來做實驗,血沾濕衣褸,沒有不立即死亡的。
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5、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意思】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複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是因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意思】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7、北蠻夷之鄙人,未嚐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意思】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麵前完成他的使命。
8、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拔劍,劍長,操其室。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意思】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
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
當時秦王心裏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9、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複擊軻,被八創。
【意思】荊軻倒下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
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10、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意思】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荊軻刺秦王重點翻譯句子有哪些?
1. 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翻譯: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麼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麼能夠做得到呢?2.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翻譯: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
假如空手而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
3.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翻譯: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於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4.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翻譯: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
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
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買將軍的首級,您將怎麼辦?5. 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翻譯: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隻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
6.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翻譯: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
7.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複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翻譯: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8. 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
翻譯: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
9.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翻譯: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
10.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翻譯: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鬥。
11.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翻譯: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出自《荊軻刺秦王》的成語,名句
《荊軻刺秦王》一、相關成語危在旦夕——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怒發衝冠、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
形容極度憤怒。
本文“士皆目真目,發盡上指冠”暗引此語。
圖窮匕現——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一去不複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
後亦稱人或者已成陳跡。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悲歌擊築——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徵,古代五聲之一,讀zhǐ。
二、名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荊軻刺秦王》帶以字句子的解釋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嚐/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 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拔劍,劍長,操其室。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易水訣別一段常考哪些句子?
第一冊一 沁園春長沙二 燭之武退秦師三 荊軻刺秦王四 鴻門宴第二冊一 《詩經》兩首氓采薇二 離騷三 孔雀東南飛並序四 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五 蘭亭集序六 赤壁賦七 遊褒禪山記第三冊一 蜀道難二 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三 琵琶行並序四 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其二)五 寡人之於國也六 勸學七 過秦論八 師說第四冊一 竇娥冤二 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三 蘇軾詞兩首念怒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四 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五 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六 廉頗藺相如列傳七 蘇武傳八 張衡傳第五冊一 歸去來兮辭並序二 滕王閣序三 逍遙遊四 陳情表附錄一 常見文言虛詞用法二 常見文言句式三 詞類活用四 常見古今異義詞集釋五 常見通假字集釋六 常見偏義複詞集錄七 古代漢語的幾種特殊修辭八 文言文的斷句九 文言文的翻譯 中考必考篇目:(古詩)(七上)1.論語2.曹操《觀滄海》3.王灣《次北固山下》4.白居易《錢塘湖春行》5.辛棄疾《西江月》6.馬致遠《天淨沙·秋思》7.孟浩然《過故人莊》8.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9.李商隱《夜雨寄北》10.杜牧《泊秦淮》(七下)11.木蘭詩(八上)12.杜甫《望嶽》13.杜甫《春望》14.王維《使至塞上》15.陸遊《遊山西村》16.崔顥《黃鶴樓》17.蘇軾《浣溪沙》(八下)18.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9.杜牧《赤壁》20.文天祥《過零丁洋》21.蘇軾《水調歌頭》22.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23.陶淵明《飲酒·其五》24.李白《行路難·其一》25.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6.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7.龔自珍《已亥雜詩》2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30.李商隱《無題》31.李煜《相見歡》32.王安石《登飛來峰》(九上)33.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34.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35.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36.白居易《觀刈麥》(九下)37.《詩經·蒹葭》38.《詩經·關雎》39.李賀《雁門太守行》媽呀,打得手酸死了。
這些詩你最好在上完初二之前背完,那上初三改動了就可以背新的啦!這些詩都是我們老師給的哦。
你要初幾嘛
求《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中重要句子的斷句...
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采納,做任務中,謝謝)第一篇譯文《翻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出亡過鄭時,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他)並且依附於晉的同時又依附於楚。
(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
)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泛水的南麵。
( 燭之武退秦師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
”鄭伯同意了。
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幹什麼了。
”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
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的手下了。
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
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
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裏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
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
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
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麵)代替整齊(的局麵),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第一段:文章開篇就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秦晉兩大國聯合起來圍攻鄭國,戰爭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為下文燭之武臨危受命埋下伏筆。
·第二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
他在鄭伯一番誠意和透徹的分析下,拋開個人感傷和利益,承擔起關係國生死存亡的重任,體現燭之武的深明大義。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體,也是說退秦師的關鍵。
分四個層次:一是燭之武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說話,引起對方好感;二是說明亡鄭隻對晉國有利,對秦國有害無益;三是陳述保存鄭國,對秦國有好處;四是從秦、晉兩國的曆史關係,說明晉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並分析晉國貪得無厭,從而使秦穆公意識到晉強會危秦,於是與鄭國訂立了盟約,乃至幫助鄭國。
·第四段:本段記晉師撤離鄭國,同時體現一代霸主晉文公的政治遠見。
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因為鄭國先於晉國結盟,但後於晉國的敵國楚國結盟,被視為不敬。
故秦、晉圍之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
《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
《左傳》) ⑤再,重複。
(例: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
(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國以鄙遠” 【注】:本文的鄙用作動詞, 把....作為邊邑。
)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 3、許 ①準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
”、“許君焦、瑕……”) ③讚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本文:闕秦) 5、微 ① 沒有 ②細小,輕微(同現義) ③衰敗 國勢衰微。
④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⑥隱蔽,不顯露。
見微知著(成語) ⑦假如沒有。
(例:《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來,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朝濟而夕設版...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荊軻刺秦王後一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