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嶽》。
全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飛來峰 表現詩人滿懷豪情,淩雲壯誌的詩句是?
初中古詩名句賞析集 七年級上冊 1、《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你的心情。
以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時的樂,虛實相生,情景相融,餘味無窮。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隻要四海之內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鄰。
勉勵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現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
一洗以往送別詩的酸楚情調,豁達樂觀,意境開闊。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幹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沉船側畔有幹帆競發,病樹前頭有萬木逢春。
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表達了作者以達觀的態度來麵對世變,勸誡友人不必為自己的境遇而憂傷,表現了詩人振作的精神。
蘊含了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引用典故,描寫了闊別歸來人事全非,表現了詩人無限悵惘的心情。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突發奇想,將明月擬人化,借月傳情。
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裏可共,詩人想到: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給這皎潔生輝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寄托詩人思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5、《登飛來峰》:“不畏浮雲望眼,隻身在最高層。
”蘊含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6、《望嶽》:“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願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
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淩雲壯誌之豪情自然地溶為一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表現詩人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運用擬人寫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7、《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互文) 全詩的高潮。
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大膽的誇張進行虛寫,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
表達了詩人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
七年級下冊 8、《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
“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一體了。
9、《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為曆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
“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
“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
10、《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後兩句運用對比表現對早春的喜愛。
11、《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以“黑雲”比喻敵軍來勢洶洶,“甲光”與“黑雲”相對色彩鮮明中顯示了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引用典故表達了將士誓死報國的決心。
12、《天淨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隻有18個字卻接連出現了九個名詞,九種景物,體現了“斷腸人”對於這些景物的獨特感受,用筆簡略,意象鮮明。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遊子之悲。
13、《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互文見義,以樂景寫哀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
觸景生情,感時傷世,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1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這兩句詩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想象豐富奇特,從塞北的嚴酷環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氣氛熱烈,色彩奇麗。
八年級 1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 這三句詩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其中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詞,聲音洪亮,節奏鏗鏘,境界開闊,恰當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
表達了詩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懷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樂業的美好理想。
16、《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
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
17、《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 深刻展示了戍邊戰士的內心世界。
一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裏的鄉愁呢?但不能因為思鄉忘了為國分憂。
又引用典故寫出了邊防將士以國事為重,勇敢保衛邊疆的高度責任感。
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宋朝“安內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以及功業未就、壯誌難酬的憤懣心情。
18、《浣溪沙》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
“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
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
《沁園春·長沙》中“同學少年”這一形象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分類標簽:戰爭詩 初中 豪放詩 壯誌難酬作品賞析【注釋】: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
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複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
結句抒發壯誌不酬的悲憤心情。
[創作背景]這首詞約作於1188年。
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江西帶湖。
布衣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
」辛、陳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複國的誌士,慷慨悲歌的詞人。
1188年,辛、陳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為詞壇佳話。
這首詞寫於鵝湖之會分手之後。
[內容評析]滿懷家國之愁,壯誌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鬥的情境。
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
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
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麵,火熱的戰鬥激情卻自然噴湧而出。
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
「八百裏」、「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片以兩個特寫鏡頭開始:駿馬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
馬與箭兩個具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曆曆如畫。
這一切都是為了「了卻」洗雪國恥,恢複中原的「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生前身後名」!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麵,斬將擎旗的英雄戰士,「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赤膽忠心,無一不躍然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生」!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現實的深淵。
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
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
更令人感慨與尋思。
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難詞注釋]①陳同甫:陳亮(1143-1194),字同甫,辛棄疾的好友。
富有才華,堅持抗金,終生未仕。
為南宋豪放詞派的重要詞人。
②麾下:指部下。
麾,軍旗。
炙:烤熟的肉。
③的盧:一種烈性快馬。
傳說劉備在荊州遭遇危險,騎的盧「一躍三丈」而脫險。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
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
宮女好花滿春殿,隻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布局方麵又有相似之處。
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
第一句,隻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 ,意味無窮。
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 ”?“挑”亮了“燈 ”,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隻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
“此時無聲勝有聲”。
用什麼樣的“說明”還能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呢?“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
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湧,無法入睡,隻好獨自吃酒。
吃“醉”之後 ,仍然不能平靜 ,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
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
而剛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 。
“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 ”。
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
這號角聲,多麼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
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裏 ”、“夢裏”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 ,詞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裏恰恰相反。
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 。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齊的隊伍。
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
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 ”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 ,《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
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聯係 ,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製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
“...
沁園春長沙裏的好詞好句好段
沁園春·長沙朝代:現代 | 作者:**原文: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譯文及注釋譯文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裏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裏輕快地遊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麵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裏遊玩。
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誌,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飛奔而來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遊泳?注釋沁園春:詞牌名,“沁園”為東漢明帝為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據《後漢書 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後之勢,竟強奪公主園林,後人感歎其事,多在詩中詠之,漸成“沁園春”這一詞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陵川縣南的海洋山,長1752裏,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說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說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一個狹長小島,西麵靠近嶽麓山。
南北長約11裏,東西最寬處約一裏。
**七律《答友人》中所謂長島,指此。
自唐代以來,就是遊覽勝地。
以上三句是說:在寒秋季節,獨立在橘子洲頭目送著湘江水汩汩北流。
萬山:指湘江西岸嶽麓山和附近許多山峰。
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
漫江:滿江。
漫:滿,遍。
舸(gě):大船。
這裏泛指船隻。
爭流:爭著行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鷹在廣闊的天空裏飛,魚在清澈的水裏遊。
擊,搏 擊。
這裏形容飛得矯健有力。
翔,本指鳥盤旋飛翔,這裏形容魚遊得輕快自由。
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
萬類: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悵寥廓(chàng liáo kuò):麵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
悵:原意是失意,這裏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激昂慷慨的心緒。
寥廓(liáo kuò):廣遠空闊,這裏用來描寫宇宙之大。
蒼茫:曠遠迷茫。
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沒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長,這裏指興衰。
由上文的俯看遊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
這句問話在這裏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百侶:很多的伴侶。
侶,這裏指同學(也指戰友)。
崢嶸(zhēng róng)歲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崢嶸:山勢高峻,這裏是不平凡,不尋常的意思。
稠:多。
恰:適逢,正趕上。
同學少年:**於1913年至1918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
1918年**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
書生:讀書人,這裏指青年學生。
意氣:意誌和氣概。
揮斥方遒(qiú):揮斥,奔放。
《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
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
”遒,強勁有力。
方:正。
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評論國家大事,用文字來抨擊醜惡的現象,讚揚美好的事物。
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
指點,評論。
江山,指國家。
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善良的。
糞土當年萬戶侯:把當時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
糞土,作動詞用,視……如糞土。
萬戶侯,漢代設置的最高一級侯爵,享有萬戶農民的賦稅。
此借指大軍閥,大官僚。
萬戶,指侯爵封地內的戶口,要向受封者繳納租稅,服勞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擊水:作者自注:“擊水:遊泳。
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
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隻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
”這裏引用祖逖(tì)的“中流擊楫”典故。
(祖逖因為國家政權傾覆,時刻懷著振興光複的心誌。
元帝就讓他擔任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供給他一千人的軍糧,三千匹布,但不給戰衣和兵器,讓他自行招募士眾。
祖逖仍就率領隨自己流亡的部屬一百多家,渡過長江,到江心時他扣擊船槳發誓說:“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並再次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長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辭激昂神色悲壯,眾人都為他的誓言感慨讚歎。
)這裏指遊泳。
遏(è):阻止。
沁園春·長沙押OU(IU)韻。
韻腳為:秋、頭、透、流、由、遊、稠、遒、侯、否、舟。
創作背景 《沁園...
詠物的古詩詞名言名句
1.《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 ①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
②離離:形容野草茂盛,長長下垂的葉子隨風搖擺的樣子。
③枯:枯萎。
④榮:繁榮茂盛。
⑤遠芳:蔓延到遠方的野草。
⑥侵:侵占,覆蓋。
⑦晴翠:晴朗的陽光下的一片野草。
⑧荒城:荒涼、破損的城鎮。
⑨王孫:貴族子孫、公子,這裏指作者的朋友。
⑩萋萋:野草茂盛的樣子,形容野草連綿。
[3]【譯文】 草原上的野草長得很旺,每年都會經曆枯萎和繁榮的過程。
野火也無法將它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長了出來。
芳香在古老的道路上彌漫,陽光下,翠綠的野草通向那荒涼的城鎮。
又送走了親密的好朋友,這繁茂的草兒也充滿著離別之情。
2.《感遇》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韻譯】: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潔清新。
蘭桂欣欣生機勃發, 春秋自成佳節良辰。
誰能領悟山中隱士, 聞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為天性, 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3.《楊柳枝》唐.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南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 4.《蟬》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釋: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清露:純淨的露水。
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響:指接連不斷的蟬鳴叫的聲音。
藉 :憑借。
5.《水龍吟》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1. 這首詞大約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
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
章質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
當時正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經常和蘇軾詩詞酬唱。
他的《水龍吟·詠楊花》原文如下:“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 2. 從教:任憑。
3.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
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這裏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
4. 縈:縈繞、牽念。
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 5. 困酣:困倦之極。
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
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6. “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 7. 落紅:落花。
綴:連結。
8. 萍碎:相傳楊花入水化為浮萍。
蘇軾《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楊花著水萬浮萍”。
自注雲:“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
[譯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無人憐惜任憑它衰零墜地,它拋離家鄉倚路旁,細思量仿佛無情,卻是含有深情。
受傷的柔腸婉曲,困倦的嬌眼昏迷,欲開又閉。
夢魂隨風飄萬裏,追對情郎去自動了又被黃鶯兒叫起。
不恨此花飄飛落盡,卻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舊枝重綴。
清晨淋過陳雨,何處有落花遺蹤?它飄入池中,化成一池細碎浮萍。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
旨看來,那不是楊花嗬,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
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豔的色彩。
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隻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賞析】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鬥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征。
墨梅,指隻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
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
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賞析】這是一首托物言誌詩。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古詩今譯] 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若等閑。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隻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
關於堅持的詩句
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僂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陸遊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中國諺語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隻怕一日曝十日寒。
-----** 一日一錢,十日十錢。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 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 在接近目標時,不要回頭. 你要是爬山,就爬到頂,一摔倒,就會跌到深淵裏...
求杜甫草堂導遊詞,3分鍾,不要那麼文縐縐的最好平易近人點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
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
在這裏,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
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對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心與憂慮,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
因此憂國憂民的詩歌作品,仍然是他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寫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恨別》、《病桔》-、《枯棕》等著名詩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現實主義不朽之作。
正因為杜甫在成都的詩歌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後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門 我們來到草堂的正門,就看見一條波光翻翻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就是杜甫詩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說到“浣花溪”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
相傳唐時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
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來一位渾身瘡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遠遠的,唯有這位任姑娘不避讓。
於是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
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卻早已不知去向。
人們十分驚異,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
其實,浣花溪的得名與任氏無關。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因為當時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紙為業,他們取溪水來製十色彩箋,“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
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杜甫的一首《絕句》作了生動的描繪:“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西麵為岷山山脈,古代空氣澄淨,能遠眺雪山),門泊東吳萬裏船(浣花溪屬長江水係,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東吳)。
正門匾額“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親王所書。
“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這副對聯,是杜甫《懷錦水居止》詩中的句子,它點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萬裏橋”就在現在的南門大橋,史載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送費韋出使東吳,在此設宴餞別,諸葛亮深感費韋此行路途遙遠,聯吳抗魏任務艱巨,故說道:“萬裏之行始於此。
”橋因此而得名。
草堂正在橋的西邊;“百花潭”是浣花溪上遊現名“龍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說是因為這裏水淺灘急,翻湧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開放;又有人說是因當時浣花溪畔花樹繁茂,“二十裏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陸遊詩)花飛花謝,滿潭溢香。
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麵。
而不是成都現在的百花潭公園,現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黃雲鵠尋訪古百花潭舊址時,聽信當地人隨口所言而樹碑誤定的。
步入正門,我們看到整個庭園竹樹成蔭,綠水縈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這正體現出杜甫的詩意:“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
由於杜甫曾做過左拾遺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出於尊崇,就把這處建築作了如此命名。
廳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的傑作。
這尊銅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較為抽象和誇張的藝術造型,來表現詩人飽經憂患的一生和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我們在此駐足凝視,似乎感到時光已經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詩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頭,手撫詩卷,頭部微仰,雙眉緊蹙,仿佛正向蒼天發出“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沉重慨歎。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公元712年出生於河南鞏縣,770年因貧病交困,死於湖南湘江的一條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經曆了玄宗、肅宗、代宗王朝。
由於他具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顛沛流離,飽經憂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體驗到下層百姓生活的艱辛和困苦,並用詩歌把這一切反映了出來。
他傳世的1400多首詩,大都是這種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不朽作品。
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因為杜甫有著深沉而博大的思君、憂國、愛民的情懷,還因為他的詩歌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後世把他尊為“詩聖”。
**元帥曾撰書對聯評價說杜甫寫詩,筆鋒直指社會弊端與逆臣賊子,他的愛國憂民情懷與日月同輝而長存天地間。
這正是對杜甫的思想及其詩歌創作的極高評價。
大廨東西兩壁還懸掛有一副清代學者顧複初的名聯。
上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意思是:我(作者)與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試問這人傑地靈的神州河山,古往今來,在眾多詩人墨客中,能有幾個像你我這樣才華橫溢、立誌報國?但卻不能為世所重,隻能如蜷龍臥虎,不得伸展淩雲壯誌! 下聯“...
寫出幾句你知道的關於秋的詩句,並簡單的加以點評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表達詩人淩雲壯誌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