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上說:“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句話最重要,
李煜虞美人的名句
李煜虞美人的名句: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隻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
這裏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裏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虞美人重點句子
虞美人⑴春花秋月何時了⑵,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⑶!雕欄玉砌應猶在⑷,隻是朱顏改⑸。
問君能有幾多愁⑹?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句注釋⑴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
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了:了結,完結。
⑶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階。
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⑸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裏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⑹君: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
[2-3] 白話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隻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
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的名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作者: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麵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虞美人 李煜 表現詩人惆悵與絕望的句子
李煜 《虞美人》賞析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者簡介】李煜(937~978),字重光,他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麵的文藝才能,但最大的成就是他的詞,在五代時期的詞人當中首屈一指,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著作導讀】前人吊李後主詩雲:“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麼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後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
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篇。
相傳後主於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
所以,這首《虞美人》,可說是後主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以高亢快速的調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的心理活動。
對“春花秋月”的吟詠歌唱,在古典文學中屢見不鮮,但論起悲涼深沉,則莫過於李煜。
他劈頭怨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然而,從後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
後主麵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歎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
於是轉而向人發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到社會現實中來了。
“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
他深深歎惋人生之短暫無常。
“小樓昨夜又東風”,縮筆吞咽。
“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後又過一年。
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
感慨什麼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聲深沉的浩歎。
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欄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淒楚之情,湧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出後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他遙望南國慨歎,“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隻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複當年的神韻風采了。
“隻是”二字的歎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於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尊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家國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反複咀嚼。
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複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
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
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第二句“往事知多少”。
下麵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如此回環往複,一唱三歎,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後,悲慨之情如衝出峽穀、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
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
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後以兩個平聲字作結,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並茂。
這最後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後呼應,流走自如的地步。
顯然,這首詞是經過精心構思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合成和諧的藝術整體。
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構藝術方麵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
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
有篇有句,惟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人間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成就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還是王國維說得好:“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這首《虞美人》充滿悲恨淒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衝決而出之勢。
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
李煜詞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於“赤子...
李煜的虞美人裏麵一句“雕欄玉砌應猶在”還是“雕欄玉砌今猶在”
虞美人 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是全詞題眼,也是千古絕句,廣為流傳。
李煜的愁隻能自問自答,因為實在無人與他“對泣新亭”,足見作者的孤寂。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不是周星馳《大話西遊》中的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也不是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
”周星馳那叫俗文化,像可樂一樣隻有那麼一股子氣,後來啥也沒有。
蘇軾此時“故國神遊”“雄姿英發”,這一江之水也充滿豪氣。
李清照是個婦道人家,隻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
李煜的通感用得絕佳。
“春水 ”帶點花瓣,有形有聲有色,把“愁”字立體化了。
一個“向東流”,最近的聯想是《長歌行》中“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但“向東流”含義更深了,東流之水可理解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會成“眼淚彙入長江”之意,可謂“千古一愁”。
1.李煜的虞美人中表達了物是人非之感,傳達無限悵恨之歎的句子是哪...
1、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2、春花秋月是李煜生活的主旋律,也是他躲避統治煩惱的生活方式.後被趙匡胤掠到開封,但春花秋月的夢常懷胸中,並沒有因此而遺忘.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家國情懷之大,甚至在他這個囚徒的心中也沒有放棄分毫.這使宋太宗趙光義誅心懾服的目的徹底失敗,讓他氣極敗壞,更怕他這種情緒傳染開去.於是誅心不成就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