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明.海瑞《令箴》
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3、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序及按語》
5、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棵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6、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明.薛宣《讀書錄》
7、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8、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明.薛宣《讀書錄》
9、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10、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宋.範促淹《嶽陽樓記》
關於不要貪圖眼前小利的名言警句
1、不以譽喜,不以毀怒.明.海瑞《令箴》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3、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序及按語》5、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棵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這《誡子書》6、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明.薛宣《讀書錄》7、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8、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明.薛宣《讀書錄》9、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10、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宋.範促淹《嶽陽樓記》...
關於貪圖私利的名言
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這兩句大意是:人總是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見其中的危害;魚總是隻看見釣鉤上的食物,而看不見釣鉤。
人世間許多事情都是利害相連,禍福相關的,而見利忘害,謀福忘禍,以致因利致害,求福得禍,這也是常見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警惕。
這兩句以魚見食而忘鉤比喻人見利而忘害,...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貪圖小利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愛鶴失眾 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魏,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餘焉能戰?’” 愛勢貪財 愛慕權勢,貪圖錢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 變貪厲薄 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出處:《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宋·孫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千載聞之,猶有感激。
” 發屋求狸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貓。
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發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桀蹠之徒,君子不與。
” 顧小失大 因貪圖小利而損失大利。
出處:漢·焦贛《易林·賁之蒙》:“戴盆望天,不見星辰,顧小失大,福逃牆外。
” 好佚惡勞 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同“好逸惡勞”。
出處: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要而論之,此三類者,均由學士大夫,好佚惡勞,憚著書之苦,複欲博著書之名,故單辭隻義,軼事遺聞,鹹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
” 好逸惡勞 逸:安逸;惡:討厭、憎恨。
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處:《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 急公近利 近:眼前的。
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 急功好利 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同“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 功:成功;近:眼前的。
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 急功近名 急於求成,貪圖虛名。
據圖刎首 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出處:《文子·上義》:“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為,身貴於天下也。
” 掘室求鼠 挖壞房子捉老鼠。
比喻因小失大。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壞塘以取龜,發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桀蹠之徒,君子不與。
” 君子三戒 戒:戒規。
君子有三條戒規: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鬥;老年時戒貪圖。
勞思逸淫 逸:安逸。
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
出處:《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 利令誌惛 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麼都忘了。
同“利令智昏”。
出處:《鏡花緣》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謂‘利令誌惛’能不浩歎!” 利令智昏 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智不清。
因貪圖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麼都忘了。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鄙諺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趙勝)負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 駑馬戀棧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棧:指馬棚。
劣馬惦著的隻是馬棚裏的飼料。
比喻無能的人隻貪圖安逸,無遠大誌向。
出處:《晉書·宣帝紀》:“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 裘馬聲色 衣輕裘,乘肥馬,醉心歌舞,迷戀女色。
謂貪圖享受,生活糜爛。
出處:明·歸有光《宋史論讚·諸王總論》:“宋諸王鹹以文雅自飭,工筆劄,喜《詩》《書》,不專溺於裘馬聲色之間,蓋其風流自上被之也。
” 殺雞取蛋 比喻貪圖眼前微小的好處而損害長久的利益。
亦作“殺雞取卵”。
殺雞取卵 卵:蛋。
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
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出處:《伊索寓言》 貪財好色 貪圖私利,喜好女色。
出處:《漢書·高帝紀》:“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
” 貪名逐利 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
亦作“貪名圖利”。
貪求無厭 貪圖利益,無滿足的時候。
貪求無已 貪圖利益,無滿足的時候。
同“貪求無厭”。
貪天之功 貪:貪圖。
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
現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貪小失大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
比喻隻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呂氏春秋·權勳》:“達子……使人請金於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
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
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痰迷心竅 指中風昏迷。
也形容一心貪圖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低頭一想:‘明白了,一定是今天趙家孩子中了舉,東家見了眼饞,又勾起那痰迷心竅老毛病來了。
’” 玩日愒時 猶言玩時愒日。
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
出處:清·譚嗣同《興算學議·瀏陽興算學記》附錄《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其質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時並無門徑,應避賢路,兼重既稟,若是者去;規避不與者,亦即開缺。
” 玩時愒日 指貪圖安...
以不該貪圖小利為主題的作文該取什麼題目
大家都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吧?有一個人希望自己田裏的禾苗早點成熟,於是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把禾苗拔高了許多,他以為這樣禾苗會長得快,沒想到第二天一看,禾苗全死了,他們家隻能借親戚的錢過冬…那第二年他是否很勤快了呢?我來告訴大家吧。
第二年播種的季節,他可憐兮兮地的向鄰居家借錢買了種子。
他邊播種邊想:我一定要記住上次的教訓,千萬不能再做傻事了。
可誰知,他種完地往回走的時候,妻子迎麵跑來興致勃勃地對他說:“商人小吳聽說了你去年的事。
他對我說‘我有一個辦法,你隻要拿十兩紋銀買我這個肥料,保證你今年可以早早地豐收’。
這不,我買了一包。
”說完,妻子興衝衝的拿出一包肥料給他。
那人看了一眼就還給了妻子,並說,“這化肥咱不能用,你忘了去年的教訓了嗎?再說,用這種高科技種出的水稻口感也不會好。
不能用!” 精明的妻子心裏卻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哼,走著瞧!為了早點豐收,早點賺到錢,我一定要把肥料撒到田裏!” 夜幕降臨了,妻子等丈夫睡著後 ,躡手躡腳地起床,偷偷地跑到田裏。
貪婪的妻子邊撒肥料邊盤算著能收獲多少莊稼,能賣多少錢? 第二天,那人到達田地時,總感覺田裏有變化,可也看不出個所以然,於是,他隻好頂著烈日,繼續埋頭勞作。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他的禾苗在期盼中發芽了。
可誰知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禾苗卻漸漸地變黃,漸漸地枯萎了…種田人心想:“這次我要靜觀其變,不能再拔了,等吧。
”可等待也沒能給他帶來好結果,他的禾苗最終還是枯萎了。
看著鄰居田裏一望無際的碧綠,想著鄰居家中金黃色的秋,他嚎啕大哭“老天哪!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啊!”為什麼呢?天知,地知,貪婪的妻子知,唯獨他不知。
都是肥料惹的禍啊。
寒冬到了,他們又向親戚家借錢,可親戚再也不借給他們了。
理由是: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借錢,我們家裏的錢也會沒的。
唉!他們吃了個閉門羹,隻好灰溜溜地回來了,他們變賣了家裏的一些東西,好不容易才熬過了寒冬。
又是一個播種的季節,他們用變賣家產剩下的錢再次買來了種子,倆人齊心協力地把種子種在了田裏。
這次他們(包括妻子)都非常認真,一日三澆水,每天都是汗滴禾下土,認真地鋤地,也不再埋怨禾苗長得慢了。
禾苗越長越高,到秋天的時候,他們終於獲得了大豐收,妻子欣慰地說,“我明白了,貪圖利益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理解有關時間的名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苟有恒,...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文意:孔子說:不要隻求速成,不要隻見小利.求速成,必定缺乏考慮草率從事,事必難成;隻見小利沒有遠見,貪圖小利將因小失大,成就不了大 事.苟有恒**的一副讀書聯,此聯正是**刻苦攻讀,持之以恒,並注重科學學習方法的經驗總結.此副蘊涵人生哲理的格言聯,被人們廣泛用於自勉或饋贈,激勵人們讀書立誌成才.
關於“貪圖私利”的名言有哪些?
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2、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貝爾奈 3、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劉鶚 4、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 呂坤 5、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 ** 6、人人都是自私的。
——普勞圖斯 7、自私是永遠存在的。
——伏爾泰 8、自私是萬物之源泉。
——騷塞 9、自私是平靜的,它是自然力量,你可以說,樹也是自私的。
——羅·路·史蒂文森 10、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欲常常被誤解為一個人投身人類事業的神聖熱忱。
——埃·哈伯特...
有形容不貪圖名利不虛榮的詩句嗎??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至遠 竹直心虛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師! 彈琴把酒賞山湖花色,醉臥當歌品箏簫之聲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安能折腰催眉事權貴,使硪不得開心顏 陶淵明的《飲酒》共有二十首。
如果你問的是最有名的那首(其五),則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附:陶淵明 《飲酒》 二十首 序 餘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
顧影獨盡,忽焉複醉。
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
紙墨遂多,辭無詮次。
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複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複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鬆,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複得此生。
其八∶ 青鬆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複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絏塵羈。
其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簷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十一∶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十三∶ 長公曾一仕,壯節忽失時; 杜門不複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複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餘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鬆下,數斟已複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十七∶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十八∶ 子雲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嚐失顯默。
十九∶ 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
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誌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裏, 冉冉星氣流,亭亭複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二十∶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複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複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複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因貪圖小利而失大事的例子
你說的這個人是孔子的大弟子 子路子路救了一個小孩,小孩的父親送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有人說子路做好事要回報,不君子但孔子表揚他,說:這樣以後會有更多的人做好事。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隻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複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
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從此以後,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可以用兩個材料做一個對比。
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
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
孔子曰:“賜失之矣。
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
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複贖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呂氏春秋》注:魯國法律規定,如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出錢贖回來,事後可由國家報銷贖金。
孔子的學生中有個叫子貢的,是商界成功人士,一次他到國外商務旅行,順便響應國家號召,贖了一個同胞回來,事後卻拒絕了國家支付的贖金。
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子路救了一個落水者,人家送一頭牛謝他,他老實不客氣地收下了。
子貢贖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應得的獎金,孔子說:唉,從此不會再有人替魯國人贖身了。
子路救人後欣然接受了別人送給他的牛,孔子知道後很高興,說:從此這樣的救人的事情會更多。
孔子的故事話說孔子東遊,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麵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
”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雖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
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
”說罷拿起筆寫了一個“真”字。
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認識了!”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
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過。
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
”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
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
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
顏回不懂問道:“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一些事是認不得‘真’的啊。
”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國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
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國人被賣為奴隸了,他就把他贖出來。
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
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從魯國人被贖出來。
這個人回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國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
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
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人掉到水裏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
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
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去做地方官。
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 "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
可是,隻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後,又再三囑咐說: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
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隻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什麼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後來,"欲速則不達"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常用來說明過於性急圖快,反...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說:“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貪圖小利。
一味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擴展資料出自《論語·子路》,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欲速則不達”;“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
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
孔子稱讚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
”初仕魯,後事衛。
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
衛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弑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
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
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係好帽纓,從容就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不要貪圖眼前小利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