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月山主人酒邊即事》
宋 黃庚
時序催人易白頭,端陽懷古客添愁。
朱符不寫湘累恨,角黍難包楚國羞。
記節何妨斟蟻酒,奪標無複見龍舟。
高歌思遠樓前路,掩雨珠簾今在不。
2.《競渡棹歌》
宋 黃公紹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鬥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3.《端午東湖觀競渡》
宋 黎廷瑞
記得當年年少時,蘭湯浴罷試新衣。
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
4.《湖亭觀競渡》
宋 樓鑰
涵虛歌舞擁邦君,兩兩龍舟來往頻。
閏月風光三月景,二分煙水八分人。
錦標贏得千人笑,畫鼓敲殘一半春。
薄暮遊船分散去,尚餘簫鼓繞湖濱。
5.《官塘競渡》
宋 鄭瀛
長江百裏濃於醅,天風吹作雲濤堆。
吾鄉好事重佳節,龍舟兩兩爭喧豗。
今人不識靈均意,祗作龍舟多競渡。
描寫賽龍舟的詩句
1、《發引》 年代: 宋 作者: 王珪 上林春晚,曾是奉宸遊。
水殿戲龍舟。
玉簫吹斷催仙馭,一去隔千秋。
遊人重到曲江頭。
事往涕難收。
空餘禦幄傳觴處,依舊水東流。
2、《點絳唇·紫霧香濃》 年代: 宋 作者: 舒亶 紫霧香濃,翠華風轉花隨輦。
洞天雲暖。
一片笙歌遠。
水展龍舟,憶侍瑤池宴。
閑庭院。
夢回春半。
雪鬢無人見。
3、《好事近·搖揚杏花風》 年代: 宋 作者: 曾覿 搖揚杏花風,遲日淡陰雙闕。
絲管緩隨檀板,看舞腰回雪。
龍舟閑艤畫橋邊,須趁好花折。
頻勸禦杯宜滿,正清歌初闋。
4、《楊柳枝》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萬裏長江一帶開,岸邊楊柳幾千栽。
錦帆未落西風起,惆悵龍舟去不回。
5、《頌證道歌·證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釋印肅 分別名相不知休,陽焰空花豈可求。
龍舟舊閣閑田地,一度贏來方始休。
...
關於“端午節”的句子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的句子有:1. 【唐】文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 【唐】盧肇《競渡詩》: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果然奪得錦標歸。
3. 【唐】李隆基《端午》: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4. 【宋】蘇軾《浣溪沙》: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5. 【宋】張耒《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6. 【宋】趙蕃的《端午三首》: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嚐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嗬。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鬥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7. 【宋】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8. 【元】貝瓊的《己酉端午》: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9. 【宋】陸遊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10. 【唐】殷堯藩的《同州端午》: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注釋:1. 1)端午: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
自:自從。
2)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
名平,字原。
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
楚敗於秦,郢都失陷後,自沉汨羅江。
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3)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4)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2. 1)發機:開始行動的時機。
2)鼙pí:古代軍中所用的一種小鼓,漢以後亦名騎鼓。
3)錦標:競渡(賽龍舟)的取勝標誌。
3. 1)鹽梅——鹽和梅子。
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
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
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2)曲糵——亦作“麴櫱”。
亦作“ 麴孽 ”。
亦作“曲櫱”。
指酒曲。
《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麴糵。
” 漢 王充 《論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
” 宋 蘇軾 《鹽官大悲閣記》:“秫稻以為酒,麴糵以作之。
”指酒。
《宋書·顏延之傳》:“交遊闒茸,沉迷麴糵。
”有時也指酒稅。
3)縷(lǚ)——凡指線狀物。
4)槿——木名,即木槿[rose of Sharon]。
錦葵科,落葉灌木。
夏秋開花,花有白、紫、紅諸色,朝開暮閉,栽培供觀賞,兼作綠籬。
花、皮可入藥。
莖的纖維可造紙“顏如花落槿,鬢似雪飄蓬。
”——五代·張正見《白頭吟》5)貽厥——貽:贈給;遺留。
厥,文言代詞、助詞或副詞,相當於“其”或“之”。
6)昆芳—— 昆,指後代、子孫。
昆芳,後代有美好的名聲。
4. 1)碧紈:綠色薄綢。
2)芳蘭:芳香的蘭花,這裏指婦女。
3)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
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4)這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
5. 該詩詞無注釋6. 1)謾說:猶休說。
2)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戲稱。
3)艾人:端午節,有的用艾束為人形,稱為“艾人”。
4)沉死:沉江而死。
5)星鬥羅:星星一樣永垂不朽。
6)風兼雨:下雨刮風。
7)陳昔冤:喊冤陳情。
8)舍:房屋。
7. 1)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
2)故人:古人,死者。
3)新知:新結交的知己。
4)丹心: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5)夙昔:指昔時,往日。
6)靈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
在這裏指屈原。
6)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或蒸湘),合稱“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一帶。
8. 1)端陽:端午節。
2)晦冥:昏暗;陰沉,昏暗氣象,出自《史記.龜策列傳》。
3)汨羅:汨羅江。
4)吊:憑吊,吊祭。
5)英靈:指屈原。
6)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傳自海外,故名。
7)淵明:指陶淵明,東晉詩人。
8)獨:獨自。
9)醒:清醒。
9. 1)乙卯:指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
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
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2)棕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
古時又稱角黍。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
”最早粽子是黍米蒸製而成。
到了宋朝,粽裏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
3)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據說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於帽子上。
危冠:高冠。
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一詩雲:“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雲之崔鬼。
”4)儲藥:古人把五月視...
關於端午節的相關詞語、文化習俗、傳說、對聯、詩句
端午節的傳說 1.源於紀念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麵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製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2.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
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
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曆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
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
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
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在數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1.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愈,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2.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3.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4.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5.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6.遊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7.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
端午節有關的英語單詞或句子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曆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係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Duanwu Festival (端午節, Duānwū Jié)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hel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Double Fifth.[citation(引用;引證) needed] It has since been celebrated, in various ways, in other parts of East Asia as well. In the West, it's commonly known as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exact origins of Duan Wu are unclear, but one traditional view holds that the festival memorializes the Chinese poet Qu Yuan (c. 340 BC-278 BC)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because he was disgusted by the corruption of the Chu government. The local people, knowing him to be a good man, decided to throw food into the river to feed the fish so they would not eat Qu's body. They also sat on long, narrow paddle boats called dragon boats, and tried to scare the fish away by the thundering sound of drums aboard the boat and the fierce looking carved dragon head on the boat's prow(船頭).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Duan Wu was also celebrated as "Poets' Day," due to Qu Yuan's status as China's first poet of personal renown(名聲名望). Today, people eat bamboo-wrapped steamed glutinous(粘的) rice dumplings called zongzi (the food originally intended to feed the fish) and race dragon boats in memory of Qu's dramatic death.
關於傳統文化的詞或句子
它揮灑在詩人們的妙筆中,閃耀在美麗繽紛的書紙中,跳動在才子佳人們的思維中,詩香滿園,在書法唯美的意境裏 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門燈火夜如年。
一簾春色門垂柳; 萬斛珠光地湧蓮。
九華燈炬雲中掛; 五彩鼇山海上移。
三五星橋連月闕; 萬千燈火徹天衢。
三千世界笙歌裏; 十二都城錦繡中。
萬戶春燈報元夜; 一天瑞雪兆豐年。
萬戶管弦歌盛世; 滿天焰火耀春光。
萬裏陽和春有腳; 一年光景月當頭。
萬家燈火同秋月; 大地光明不夜天。
萬裏河山鋪錦繡; 滿城笙管樂太平。
及時大放光明夜; 與物同遊浩蕩天。
飛龍舞鳳成夜市; 擊鼓踏歌皆春聲。
天空明月三千界; 人醉春風十二樓。
天空明月一輪滿; 人醉春風萬裏明。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樂團圓。
五夜星橋連月殿; 六街燈火步天台。
火樹光騰城不夜; 銀花焰吐景長春。
火樹銀花家家曉; 淑氣鴻禧處處春。
光騰月殿流蟾魄; 花燦星橋吐鳳文。
鳳盤雙闕壺天外; 鼇駕三山陸海中。
鳳舒五彩龍銜燭; 鼇駕三山蜃結樓。
玉燭長調千門樂; 花燈遍照萬戶明。
玉宇無塵一輪月; 銀花有豔萬點燈。
玉宇無塵千頃碧; 銀花有焰萬家春。
匝地樓台春富貴; 喧天歌舞夜風流。
樂同萬戶金吾馳; 夜是三元玉漏停。
華燈燦爛逢盛世; 鑼鼓鏗鏘頌豐年。
燈火交輝元夜裏; 笙歌簇擁月明中。
燈同月色連天照; 花怯春寒傍月開。
輪影暫移花樹下; 鏡光如掛玉樓頭。
金市燈光遊子月; 珠簾香襲美人風。
明燭送來千樹玉; 彩雲移下一天星。
明月皎皎千門秀; 華燈盞盞萬戶春。
銀花火樹開佳節; 紫氣丹光擁玉台。
雪月梅柳開春景; 花燈龍鼓鬧元宵。
笙歌聲拂長春地; 星月光映不夜天。
淑氣鴻喜家家樂; 彩燈春花處處新。
寒笳送走人間臘; 曉角吹回雪裏春。
晴空一鏡懸明月; 夜市千燈照碧雲。
街頭燈影逐花影; 村中梅香伴酒香。
賞月極樂繁華地; 秉燈同遊不夜天。
溶溶月色連燈市; 靄靄春色滿夜城。
蜃樓海市落星雨; 火樹銀花不夜天。
碧樹銀台萬種色; 野花啼鳥一般春。
舞鳳飛龍成夜市; 踏歌擊鼓助春聲。
耀眼宏圖燈映月; 動人春色畫中詩。
萬點春燈,銀花有色; 一輪皓月,玉宇無塵。
玉宇無塵,碧波萬頃; 銀光有焰,喜氣盈庭。
燈火良宵,魚龍百戲; 琉璃世界,錦繡三春。
燈火萬家,良宵美景; 笙歌一曲,盛世元音。
明月一輪,天開清淑; 春燈萬盞,人樂太平。
美好前景,春色美好; 火紅年代,華燈火紅。
遠景近景,良宵美景; 燈花禮花,火樹銀花。
千門掛紅燈,燈火迎佳節; 萬樹綻銀花,花團鬧元宵。
不夜燈光,便是玲瓏世界; 通宵月色,無非圓滿乾坤。
燈月交輝,慶三元而開極; 花樹並茂,賀六合以同春。
放出花燈,天上銀河失色; 聽來簫鼓,人間茅屋生春。
複旦重賡,已被薰風之化; 分陽可惜,何須秉燭而遊。
三五良宵,花燈吐豔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
太白清狂,好對金樽邀月飲; 更生勤讀,自有藜杖照書來。
火樹銀花,今夜元宵竟不夜; 碧桃春水,洞天此處別有天。
玉宇無塵,月明碧玉三千界; 銀河有影,人醉春風十二樓。
玉樹銀花,萬戶當門觀瑞雪; 歡歌笑靨,千家把酒賞花燈。
龍燭鳳燈,灼灼光開全盛世; 玉簫金管,雍雍齊唱太平春。
樂事逢春,裝成錦繡輝元夜; 歌聲徹曉,引得嫦娥動春心。
樂事無邊,萬戶春燈傳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豐。
地樂天樂,地天共樂元宵夜; 燈輝月輝,燈月交輝太平春。
光耀銀花,一刻千金春對酒; 清傳玉漏,五更三點月留人。
燈月交輝,佇聽笙歌歡四野; 雨暘時若,式觀豐阜樂群黎。
時際上元,玉燭長調千古樂; 月當五夜,花燈遍照萬家春。
皓月滿輪,玉宇無塵千頃碧; 紫簫一曲,銀燈有焰萬裏春。
寶燭散春輝,挹清光於燈月; 金吾開夜禁,同樂事於鈞天。
春夜燈花,幾處笙歌騰朗月; 良宵美景,萬家簫管樂豐年。
春色無邊,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林漢帖翰林書 上海航船行海上 鄉下大米大廈香 公一豌婆一豌 姑姑嫂嫂合一豌 新三年舊三年 補補衲衲又三年 書生書生問先生 先生先生 步快步快追馬快 馬快馬快 一人 ,猜一個字 答案是:大 一人一張口,口下長隻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一人在內,猜一字 答案是:肉 一人挑兩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夾 一人腰上掛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個字 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猜一字 答案是: 交 一大二小,猜一個字 答案是:奈 一鬥米,猜一個字 答案是:料 一月七日,猜一個字 答案是:脂 一加一,猜一字 答案是: 王 一半兒,猜一個字 答案是:臼 一字十三點,難在如何點 ,猜一個字 答案是:汁 一百減一 ,猜一個字 答案是:白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 答案是:多 一個人搬兩個土 ,猜一個字 答案是:佳 一個禮拜 ,猜一個字 答案是:旨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 答案是:吉 一家有七口,種田種一畝,自己吃不夠,還養一條狗 ,猜一個字 答案是:獸 一根木棍,吊個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猜一個字 答案是:麵 一隻牛,猜一個字 答案是:生 一隻狗四個口,猜一個字 答案是:器 一一箭穿心,猜一字 答案是:必 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有個人,隻有一寸長,猜一個字 答案是:府 一邊是水,一邊是山,猜一個字 答案是:汕 一邊是...
端午節日記50字有麼很多好詞好句
篇一: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
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更是熱鬧非凡。
可惜我不能到現場觀看。
那種鑼鼓震天、人山人海的熱鬧場麵隻能在電視裏看到了。
聽說今年的龍舟比賽更好看,隻可惜我家的電視看不到了。
篇二: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大家都想好怎麼過端午了嗎? 篇三:端午節 今天是星期六,它然我想起了端午節。
那天下午,有位阿姨到我家來,叫我們幫他們包粽子,我那熱情的媽媽好不猶豫的到她家,她們買的粽葉小,而我隻用一張,包得很好。
這就是端午節。
篇四: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
我和媽媽去菜市場買粽子,買粽子的人特別多,人山人海。
我看見粽子有豬肉的,有蜜棗的,還有板栗的……我從熱氣騰騰的粽子裏選了八個。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剝開,咬了一口,又香又糯,我一口氣就吃了兩個。
篇五:我家鄉的端午節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
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
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篇六:端午節的早晨 看著那東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
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煉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
關於水上運動的詞語有哪些,就像“遊泳”這一類的詞語
端午節的對聯1、千載招魂悲楚仕萬人撫卷歎離騷2、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尊賢吊古,萬人江岸喝龍舟3、汨羅沉沒一流恨湘楚長懷千古羞4、難得鍾情兩遭流放離騷賦惟懷義膽一佐報國厄運橫5、義報祖國放逐難泯詩人誌魂牽桑梓情愛唯傾荊楚山6、包粽子,舉國歡宴聚親友賽龍舟,把酒吟詩慰聖賢7、我為他哭屈落水他為我輩壯升天8、不畏汨羅河水深甘冒東海浪濤激9、時逢端午思屈子每見龍舟想汩羅10、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莫賦閑詩撒怨氣歎屈公11、報國遭讒兩放逐,癡心不改九章出。
汨羅滾滾萬人淚,惟有離騷千古流。
12、念故人,萬戶千家包粽子慶佳節,敲鑼打鼓賽龍舟13、芳草美人屈子賦冰心潔玉大夫詩14、賽龍奪錦鼓聲催發健兒奮;端日弄波漿拍浩湯舟隊威。
15、箬葉飄香,一粽嚐來千古事;龍舟逐水,百橈劃出四時情。
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詩句
我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下麵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2日)。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幹幹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描寫除夕的詩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3日)。
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描寫春節的詩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17日)。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曆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三(公曆4月5日)。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係列風俗體育活動。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6日)。
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係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6日)。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七夕【唐】羅隱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鬆的歡娛。
“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5日)。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聯係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
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曆計算,所以公曆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描寫賽龍舟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