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最初始於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嚐百草,到戰國時代已很先進。扁鵲創造了望、聞、問、切的中醫四步診脈法。東漢末年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有膽量用外科手術治療曹操的偏頭痛,至於為關雲長刮骨療劍毒,那是眾所周知的佳話。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一批先賢將中醫學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給中國燦爛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筆。
中醫強調辯證施治,重視病人個體差異。雖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長短不同,通過辯證進行不同的治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驗去治‘大三陽’。氣滯血瘀者,當以祛邪為主;氣虛血滯者,當以扶正為先。”這些理論體現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看中醫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根據病人的體質、體征,結合天時、地理、病史等諸多社會因素確定症結和治療方案,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論“因人、因時、因地用藥”。
讚美中草藥的詩句
一、蟬:“四載孕育一暑鳴,解衣振翅春木行。
今秋隨風且歸去,尚留金縷退翳陰。
”蟬需要在黑暗的泥土中孕育四年才能出土脫殼飛上樹梢生活,四年磨礪換來的卻隻有短暫的一個盛夏的鳴叫,到了秋天漸漸地死去,隻留下樹旁土地上金色的蟬蛻入藥為世人明目退翳。
“春木行”是指蟬蛻主入肝經。
“今”音通“痙”,蟬蛻可以祛風止痙。
這樣蟬蛻的功效就都囊括在這首美麗的詩中了。
二、何首烏:“草木亦含天地靈,根能生藤精生神。
首烏補腎烏須發,夜交養心安神寧。
”何首烏的根和藤都可入藥,它的藤入藥稱作夜交藤,中醫學認為“精”可以生“神”,人精氣充沛就顯得氣色好,“有神”。
製何首烏可以益精補血,巧的是它生出的藤竟也可以養心安神,真是應了“精生神”的至理!腎主精,心主神,製首烏在地下,入腎屬水;夜交藤在地上,入心屬火。
雖草木也含有此天地陰陽至理,令人慨然歎之。
三、北柴胡:“生於半陰半陽坡,此物微苦性微寒。
疏散少陽經寒熱,春升萬化中氣添。
”柴胡入少陽經主半表半裏人人皆知,可它喜歡生長在半陰半陽坡上就不是眾人皆曉了,這絕非偶然巧合,這是有深刻的天地至理的。
藥物的功效和它們的生長環境密不可分。
這就像“道地藥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一樣。
...
讚美中醫的句子有哪些呢?
1、善言天者,必驗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
(唐 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習業》) 釋義:對天道理解很透徹的人,必定會對自己所理解的天道用在人道去驗證自己的理解。
2、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
(唐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養性》) 釋義:喜歡吃生食的人,沒有觸犯日月的禁忌,也不會失去當時年紀的和諧。
3、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漢 張機《金匱要略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釋義:人們的五種常態,由於風氣生長起來,風氣雖然能使萬物生長,也能殘害萬物,就如同水可以載船,也可以使船傾覆。
4、人是小乾坤,得陽則生,失陽則死。
(明 張介賓《類經附翼大寶論》) 釋義:人是一個小的天地,獲得陽氣則生長旺盛,失去陽氣則生命終結。
5、天地之理,有開必有合;用藥之機,有補必有瀉。
(清 程國彭《醫學心悟論補法》) 釋義:天地之間的道理,有開啟就一定有比和;用藥物的機密,有滋補就一定有泄露。
6、醫也者,順天之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
(清 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 釋義:醫治別人的醫生,順應天的時令,測量氣息的偏移,體察人們的常情,體貼萬物的根本。
7、精是吾神,氣是無道,藏精養氣,保守堅真。
(清 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釋義:精力是我的神韻,氣血是我的根本,儲藏精力養足去學,能夠保持強壯健康。
8、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鬱則秋。
(清 程杏軒《醫述醫學溯源》) 釋義:人生就像天地一般,溫暖和煦則生命旺盛如春天,慘淡陰鬱則生命衰竭如秋天。
9、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釋義:春天生長,夏天持久,秋天收攏,冬季躲藏。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釋義:經常生病的人,大多白天用腦過度,晚上不能安寢,早上增加負擔,夜裏更是如此。
...
讚美中草藥的詩句有哪些?
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黃庭堅) 虎剝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禍作。
藥材根氐罹斸掘,蜜蟲奪房抱饑渴。
有心無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龜曳尾。
衛平哆口無南箕,鬥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無女甘獨宿。
虛名挽人受實禍,累棋既危安處我。
室中凝塵散發坐,四壁矗矗見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澤,婁豬艾豭彼何擇。
傾腸倒胃得相知,貫日食昴終不疑。
古來畢命黃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沒參橫惜相違,秋風金井梧桐落。
故人過半在鬼錄,柳枝贈君當馬策。
歲晏星回觀盛德,張弓射雉武且力。
白鷗之翼沒江波,抽弦去軫君謂何。
秋興(陸遊) 巢燕無情不更回,門庭日日落楸槐。
新涼漸喜償碑債,多病還憂欠藥材。
社近家方篘濁酒,客來身自掃蒼苔。
道心已熟機心盡,寄語鸕鷷莫苦猜。
書喜(陸遊) 莫謂家貧厭舊醅,一尊聊對桂花開。
天菑已過無蝗孽,海舶初通有藥材。
剩借涼風吹醉頰,況逢急雨洗浮埃。
入秋腰腳增強健,山麓從今日日來。
...
關於中醫的詩句,讚美中醫名人的七言絕句也可以,急求。
1、《卜算子·芍藥打團紅》宋代:洪谘夔 芍藥打團紅,萱草成窩綠。
簾卷疏風燕子歸,依舊盧仝屋。
貧放麹生疏,閑到青奴熟。
掃地焚香伴老仙,人勝連環玉。
2、《定風波·用藥名招婺源馬荀仲遊雨岩馬善醫》宋代:辛棄疾 山路風來草木香。
雨餘涼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
提防風月費遍章。
孤負尋常山簡醉。
獨自。
故應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
誰伴。
隻甘鬆竹共淒涼。
3、《春日》宋代: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4、《藥性歌括四百味》明代:龔廷賢 蘇子味辛,驅痰降氣,止咳定喘,更潤心肺。
5、《藥性歌括四百味》明代:龔廷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
讚美藥品很好的詩句有哪些?
《滿庭芳》辛棄疾“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
離情抑鬱,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
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 詞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藥名,活龍活現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
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了她怨恨戰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 洪皓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1] ,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今濟南市曆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
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
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
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複為誌,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誌難酬。
但他恢複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2] 。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關於中藥的詩詞
中藥詩文彙集 《水調歌頭 湯頭拾趣》 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
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
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
陽和桃花笑,碧雲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
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榮,回春還少年。
四海疏鬱罷,常山浴湧泉。
注:詞內含湯頭三十個,依次為:竹葉柳蒡湯、泰山磐石散、龜鹿二仙膠、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三子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玉女煎、天仙藤散、陽和湯、桃花湯、碧雲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飲、八珍湯、白頭翁湯、何人飲、醒消丸、涼膈散、葛花解酲湯、保元湯、人參養榮湯、回春丹、還少丹、四海疏鬱湯、常山飲、湧泉散。
紅娘子。
歎一聲。
受盡了檳榔的氣。
你有遠誌。
做了隨風子。
不想當歸是何時。
續斷再得甜如蜜。
金銀花都費盡了。
相思病沒藥醫。
待他有日的茴薌也。
我就把玄胡索兒縛住了你。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
隻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
因此黃連心苦苦裏為伊擔悶。
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
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
你果是半夏的當歸也。
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你說我。
負了心。
無憑枳實。
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
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
細辛將奴想。
厚樸你自知。
莫把我情書也。
當做破故紙。
相傳古代有一對夫婦就是用中藥名寫的“兩地書。
”妻子的信是這樣寫的:“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視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雲:豆寇不消心頭恨,丁香空結雨中愁。
奈何!奈何! 這封信每一句話都嵌入一味藥名,抒發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後,揮筆答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苑。
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蓯蓉耳。
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還鄉。
至時金銀相贈也”。
回信也是藥名的聯句,將思念,艱辛,歸期和允諾躍然紙上。
讀罷趣味無窮。
血蠍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
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
鶯宿全朝當白芷,馬牙何日熟黃精。
蛇床蟬腿漸陽起,芎藥枝頭萬斛情。
國老不能和百藥,將軍無計掃餘殃。
黃連何為連身苦,龍骨應知骨自香。
吐露清愁情已闕,金花在目興應忙。
蛇床獨活相思子,此德當歸續命湯。
三宿而出畫。
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
獨活。
曾晰死。
苦參。
吾當之小於狂簡。
當歸。
裨諶草創之。
槁本。
出三日。
肉從容。
居其所眾星拱之。
天南星。
七八月之間旱。
半夏。
小人之德草。
隨風子。
舟車所至。
木通。
以正不行。
繼之以怒。
苛子。
孩提之童。
乳香。
興滅國。
繼絕世。
續斷。
若決江河。
澤瀉。
亡之命矣夫。
沒藥。
楚狂接與歌而過孔子。
車前子。
桃之夭夭。
紅花。
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蟬脫。
夫人幼而學之。
遠誌。
婦產房(生地) 焊接(續斷) 老驥伏櫪(遠誌)。
一令又一令(千張紙),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獨活)。
酣睡(安息香), 條條大道無阻擋(路路通), 讀書好處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備(防已) 家喻戶曉(貫眾)。
天女撒花(降香) 千裏駒(馬寶) , 枯木逄春(蘇木), 低頭思故鄉(懷熟地) 。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幣(川貝)。
一鬥(畝合) 非同凡響(神曲)。
初產絕育(杜仲)。
破屋更遭連夜夜雨(漏蘆), 月經來潮(月月紅)。
牧童(牽牛子),四通八達(路路通), 壽比南山不老鬆(千年鍵)。
飛騎穿楊(走馬箭),盾(衛矛), 浪子回頭(金不換), 帶兵的人(將軍一即大黃)。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罷宴(冰硼散) , 兩廂的傳柬人(紅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趙雲的故鄉(常山) 。
瀝血將盡(血竭)。
不薄不奢(厚樸) , 意誌不堅(鬆節), 孔明懷著赤誠心,〔臥龍丹〕。
日中煮茗(午時茶) 開綠燈(路路通) 千年裘(陳皮)。
讀罷群書增見識(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鹹(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鬥(滑石) 離鄉背井(生地), 倉庫潮潤(穀芽)。
嶺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說家鄉好(熟地)。
台灣同胞盼統一(當掃)。
飛行員關機倉蓋(防風), 三九時節(天冬), 哄堂大笑(合歡)。
偷梁換柱(木賊),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獨活),故鄉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婦女節前一天(三七)。
金鏈接銅鏈(黃連), 瀑布(澤瀉), 戈壁林帶(防風),出外之人思故鄉(當歸) 。
光榮標誌(紅花), 是草長年不發育(甘草), 暑季自萎黃(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後快(急性子一見喜), 茅塞頓開(腦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
萬物齊眠(全竭), 故鄉(熟地),相思病(沒藥)。
短笛無腔信口吹(雌黃), 實而不華(無花果),塵滿麵,鬢如霜(白頭翁) 。
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遠誌), 天仙奏樂傳人間(神曲)。
全家樂(合歡), 崇高的理想(遠誌), 古籍殘卷(破故紙)。
吉慶有餘(禹餘糧), 非同凡人(天仙子),牧童(牽牛子)。
不勞而獲(寄生), 千裏駒(馬寶), 名門閨秀...
《詩經》中有關"中藥”的句子有哪些?
1.《詩經·王風·采葛》全文為:“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 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該詩用誇張的比喻,生動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采集葛、蕭、艾三種植物,而這三種植物都是中藥。
2.《詩經》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 好也。
” 它來自《衛風·木瓜》。
在詩中,木瓜是用來作為一種愛情的信物,傳遞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還是一種中藥。
木瓜屬薔薇科,味甘、酸,性溫,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等 功效。
3.《國風·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 一段,恐怕也是《詩經》中普及率相當高的名句。
詩人用春天桃花的豔麗嬌美來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華,詩中描述出一幅“人麵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園風光,使人產生無比美好的 遐想。
所以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觀賞植物,有關桃花的詩文可以說汗牛充棟。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開後結的果實卻是藥。
4.《國風·王風》中的《中穀有蓷》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這樣 寫的:“中穀有蓷,暵其乾矣。
有女仳離,嘅其歎矣。
嘅其歎矣,遇人之艱難矣!” 整篇意思不難理解,隻是其中那個“蓷”字有點艱澀。
這個字讀“推(tui)”,就是一種中 藥——益母草的古稱。
益母草可謂是“婦科聖藥”,是一種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幹燥的地 上部分入藥,味辛、苦,性涼,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之功效。
5.《國風·鄭風》中的《東門之墠》,第一段是:“東門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則邇,其人 甚遠。
”這又是一首情詩,大意是:“東門有片廣場,茹藘在山坡上生長。
她家離我近在 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
” 其實最關鍵的是那“茹藘”,其發音“如驢(rulü)”,那是一種叫“茜草”的植物。
它屬 於茜草科,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須根均為紅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種活血袪瘀的中藥。
其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等功效。
常用於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