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台是種植葡萄的能手,他對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機事業從沒失敗過。講起理財的本領,葛朗台是隻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裏,把獵物打量個半天再撲上去,張開如同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在索漠城,人人都被他鋼鐵般的利爪幹淨利落地抓過一下。到1816年,有人估計他的財產大概有五六百萬。財產的劇增,給這個富翁的行為也鍍了金色,他的一舉一動都像是欽定的,到處行得通,他的說話、衣著、姿勢、瞪眼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盡管葛朗台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裏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隻有五六百法郎;至於仆人拿儂,一年的工薪隻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隻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表,那是她得到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裏。
在葛朗台身上,幾乎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以及作者對他的介紹,都使人們看到他的的貪婪吝嗇、虛偽狡詰,儼然一個守財奴的形象。人們不能不佩服巴爾紮克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他所選擇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都那麼微不足道,但卻又強烈集中地表現出葛郎台的性格特征,如當他聽到查裏因為喪父而哭泣時,他講了這樣一句話:“這孩子沒有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錢還重。”僅僅這一句話,就足以使人看到葛朗台靈魂的深處,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表現拜金主義在資產階級是如何完全窒息了自然人性。
文學形象是文學典型的高級形態之一,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應當來自性格顯示的一種生命的魅力。這種“生命的魅力”,首先在於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現的斑斕色彩,即性格側麵的豐富和多彩。文學典型呈現的精神是如何豐富,往往會令讀者歎為觀止。正如葛朗台這個露骨的吝嗇鬼,守財奴的形象表現出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在他身上揭示了一個金錢武裝的時代,一個醜惡虛偽的時代。
為了更生動地表現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當葛朗台想到要對女兒報告財產數目,要把不動產“拍賣”時,他說:“那簡直是在抹自己的脖子。”一句話充分暴露了葛朗台的專製、吝嗇、愛財如命的性格。“噢!是真金!金子!……這交易劃得來……”“得啦,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命啦……咱們兩訖了……”這是一個資產階級暴發戶的語言!這一段生動的語言描寫徹底地扯去了葛朗台臉上的遮羞布,露出了他的虛偽、狡詐、厚顏無恥的本質。小說還寫到葛朗台在搶到侄兒留下的梳妝匣時,著眼點是有“兩斤重”的金子,一連串的“金子”以驚歎的語氣衝口而出,語調急促,語言簡短,赤裸裸地表現其無恥而又無止境的貪欲。“ 這是什麼?真金,是金子!他叫了一聲。好重的金子,足有兩磅。啊!啊!原來查理使是用這個換走了你的寶貴的金幣。嗯,這交易劃得來,我的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兒,我承認。”“老頭兒想去拿把刀子撬下一塊金片”什麼純真的愛情?什麼父女之情?全抵不上“美麗的金子”。在葛朗台的眼中,隻有金子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語言極其切合人物身份,十分傳神,很具有個性特征。.
作者還善於捕捉生動的人物動作,讓葛朗台進行充分、淋漓盡致的表演,從而揭露出極其貪婪、極其吝嗇的性格特點。小說在寫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給女兒的那個金匣子時,他的“身子一縱,撲向梳妝匣,好似一隻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這一“縱”一“撲”強烈地輻射著一股占有欲。在寫葛朗台騙女兒的繼承權並要女兒簽字時,作者這樣寫道:“葛朗台老頭的眼光從文書轉到女兒,從女兒轉到文書,緊張得腦門上盡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著。”這裏的“轉”和“抹”深刻地揭示出葛朗台貪婪、自私、緊張不安、焦慮的心理,反映出他愛財如命的本質。
小說不僅運用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十分成功,而且運用豐富而逼真的細節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同樣十分成功。作者把葛朗台盯著金路易的眼神比喻成“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呆望著同一件東西。”這充分說明葛朗台對金子的專注、貪婪。作者寫到葛朗台在患了風癱守密室的時候,花了大量的筆墨寫了他的一係列行為:“他一動不動地呆在那兒,極不放心地把看他的人和裝了鐵皮的門輪流瞧著……監督她親自把一袋袋的錢秘密地堆好,把門關嚴……”葛朗台在病中仍然關注著金子,貪婪執著的特點在這一細節得充分表現。他的臨終遺言是讓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他瘋狂地追求金錢,占有金錢,最後還竭力呼喚著金錢走向墳墓的一生。文章最生動的一個細節描寫是寫葛朗台在做臨終法事時手抓法器而送命的那一驚人動作與神態的描寫,它表現了葛朗台愛財如命的本性至死不變,也嘲諷了守財奴可笑的貪婪行為更是體現葛朗台人性的可悲。
歐也妮葛朗台5個細節點評
《歐也妮·葛朗台》故事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其悲慘的程度並不亞於傳統的悲劇,我們隻能帶著“含淚的微笑”來品味這段簡單卻深刻的傷痛。
細節是小說中細小的環節或情節。
許多細節,對於刻畫人物性格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甚至是點睛之筆。
在欣賞人物形象和品味故事情節時,要特別咀嚼那些能充分表現人物性格的精彩細節。
《歐也妮?葛朗台》中就有許多有趣而傳神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刻畫大為增色。
一、場景細節描寫。
“葛朗台太太給苦惱磨折得比疾病還難受,盡管禱告也沒法把父女倆勸和,終於在暮春時節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隱痛告訴了兩位克羅旭。
” 在暮春這樣一個萬物複蘇,生機勃勃的時節,葛朗台太太卻要承受著疾病與苦惱的雙重折磨,消極的心理與積極的環境是相互矛盾的,作者利用這樣的強烈對比,襯托出葛朗台太太的難受,另一方麵,作者利用這樣的對比,合理的引出了故事的發展。
禱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堅信的,也是她在這樣一個艱難處境下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來禱告是具有無窮的威力的,但現在連“禱告也無法把父女倆勸和”了,這樣一個場景的細節描寫,不僅承接了上文父女之間發生激烈衝突,點出葛朗台太太患病的最終原因。
由於老葛朗台的吝嗇與貪婪,他不允許任何人把他的錢送人,甚至他的女兒,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父女倆的衝突達到極致,這也從側麵揭示了老葛朗台對錢的瘋狂的占有欲,即使是屬於女兒的錢想要占為己有。
同時,也為他為了不付給歐也妮應得的財產而假裝講和這一個情節埋下了伏筆。
“要是他起身繼續散步,她便湊趣的坐在窗前瞧著圍牆,牆上掛著最美麗的花,裂縫中間透出仙女蘿,晝顏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黃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爾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見的植物。
” 這一個長著野花的舊牆,在裂縫中頑強生長的肥肥的的野草,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但這對於歐也妮來說卻異常的不平常。
因為這裏有她曾經的愛情,有戀人純美的山盟海誓。
在忍受著父親冷酷的壓迫的同時,這裏為她構建了一個心靈中的愛情天堂,成為她支持下去的動力。
這一些野花野草,是“在索漠和都爾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見的植物”,正如親情、愛情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平常的感情一樣。
歐也妮缺少親情、渴望愛情,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歐也妮卻都得不到滿足。
她隻有通過“瞧”來惦記她曾經擁有的愛情,感受現實殘酷中僅存的一絲溫馨。
歐也妮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的時候,“牆上掛著最美麗的花,裂縫中間透出仙女蘿,晝顏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黃又白的景天草”,暮春時分的春意盎然,一方麵是展現了歐也妮樂觀善良的個性,另一方麵為下文,她付出全部的愛情,換回來的隻有一個徹底的負心漢,而她與丈夫也隻能保持永遠的友誼這一情節埋下伏筆。
二、語言細節描寫 在葛朗台身上,幾乎他的每一句話以及作者對他的介紹,都使人們看到他的的貪婪吝嗇、虛偽狡詰,儼然一個守財奴的形象。
作者選擇的每一個語言細節都那麼微不足道,但卻又強烈集中地表現出葛郎台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如當克羅旭讓他請裴日冷先生來替葛朗台太太治病時,他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咄,咄,咄,咄!你知道我女人鬧什麼病呀。
那些醫生一朝踏進了你大門,一天會來五六次。
”僅僅這一句話,從他對於克羅旭先生提起錢時連續發出四個“咄”可以看出老葛朗台對於錢的緊張,為了“那些醫生一朝踏進了你大門,一天會來五六次”這樣一個不必要的理由,竟把自己妻子的性命視如雜草從這一個側麵可以表現出老葛朗台的極端的吝嗇。
同時,他通過這樣一個不輕不重的借口來掩飾自己的吝嗇,這也表現了他的狡猾。
當克羅旭威嚇老葛朗台時,他說“爺爺的揪子!”這樣一句充滿葛朗台色彩的話語,充分展現了葛朗台因要分財產而害怕了,由於驚嚇而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賦有葛朗台個性的語言。
從驚嚇中清醒的葛朗台說:“人生殘酷,太痛苦了”,他將應盡的義務比作痛苦,他認為要分錢的人生是殘酷的,這一句話就充分暴露了葛朗台強烈的拜金主義思想。
懷著遲疑的態度,葛朗台問:“克羅旭,你不會騙我吧,你得發誓剛才你說的那一套都是根據法律的。
把民法給我看,我要看民法。
”這一句通過“發誓”看出葛朗台對人是極端的不信任的,胸中城府極深,而且狡詐善謀。
任何關於錢的事,他都要自己親自處理,“把民法給我看,我要看民法”這兩個意思相同形式不同的句子,凸顯了葛朗台的狡猾,由請克羅旭把民法給他看到他要看,本質上有一個飛躍,從這一個飛躍刻畫了葛朗台那令人歎為觀止的醜惡嘴臉。
“噢,是真金!金子!這麼多的金子!有兩斤重。
啊!啊!查理把這個跟你換了美麗的金洋,是不是?為什麼不早告訴我?這交易花得來,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兒,我明白了。
”這一段生動的語言細節描寫徹底展現了他的虛偽、狡詐、厚顏無恥的本質。
一捧就知道金子是有“兩斤重...
跪求歐也妮葛朗台感悟!
人的一生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東西:真理,知識,聲望,名譽等等等等,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充其量就是一堆紙和一堆鋼塊罷了,可是就是有許多人以一生的代價去追求它,本書就無情地抨擊了這種“拜金主義”。
《歐也妮·葛朗台》以吝嗇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剝削活動為主線,以歐也妮的愛情和婚姻悲劇為中心,層層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惡發家史和泯滅人性的“拜金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冷酷無情的金錢關係。
葛朗台這個外省的箍桶匠,在大革命的動蕩年代中混入了資產階級共和黨,通過各種機敏狡詐的手段,搜刮了大量的錢財。
他賄賂產業拍賣標價監督官,低價買進了逃亡貴族的葡萄園、修道院和幾塊田地,在土地上撈錢;用盡心計地放高利貸,在銀錢上獲息;大搞商品投機,牟取暴利;他蓄意藏酒,哄抬酒價,肆意拋售黃金,金價貶值,在別人瀕臨破產之時,大撈一筆。
他哈通過娶木板富商的女兒為妻,從而得到大宗配嫁,同時又通過拒絕一切向女兒求婚的小夥子們來防止家產外流,為了懲罰女兒將私房錢送給自己的堂弟兼情人的忤逆行為,竟發展到取消女兒對財產的繼承權的地步,將女兒軟禁起來,從而造成了女兒的愛情悲劇,當女兒被迫放棄了對葛朗台財產的繼承權時,他既是“感恩”,又是“開導”地說:“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不過這是你把欠我的還了我,我們兩訖了。
這才叫做公平交易。
人生就是一場交易。
”在他即將停止呼吸時,還不讓人把油燈點得太亮,叫人把金子擺在他的麵前,讓他好好看看,並給女兒留下遺言:“好好照料這一切,將來在冥世裏再向我交代吧。
”吝嗇是葛朗台的絕對情欲,貪婪是他血淋淋的本質,金元哲學是他們人生的準則。
書中葛朗台老頭的吝嗇和對金錢的癡狂隨處可見:“至於仆人拿儂,一年的工薪隻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隻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
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
”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愛,下定決心,做了一件好像是件要他的命,扒他的批,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決定——送給拿儂一隻舊表。
雖然是一隻舊表,但是拿儂還是很感動,說明了除葛朗台老頭從沒有過對她如此的“恩賜”除此之外,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裏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隻有五六百法郎,還一個勁地說吧錢都給女兒;”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靜地死去。
太太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繼承權,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隻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簽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
”自己的妻子還才安息,他卻為了遺產到處奔波。
“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
”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質在此表顯得無疑。
葛朗台老頭正是十八世紀新興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
為了錢,可以不要親情,為了錢可以沒有信仰,活著的每一分鍾都是為了“把別人口袋裏的錢想方設法弄到自己的倉庫裏來”。
死後也交待女兒要好生保管黃金,以便“將來向自己交帳”。
作者的文才構思,讓人拍案稱絕。
與父親相比歐也妮表現得十分慈愛,善良。
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小學和一所圖書館。
但是歐也妮這一天真純樸的少女成為資本家聚財富的工具。
她縱有萬貫家私,卻無法擁有真正的幸福:最愛自己的母親因一次金錢病故;自己所愛的人貪戀富貴娶了一位“永遠不會愛上”的醜太太;自己的丈夫整日窺伺著她的財富,巴不得歐也妮“快些死才好”。
但就是這樣一個丈夫,也不能長久地在歐也妮身邊,終先於她死去了。
作者語言詼諧,注重寫景及細節描寫。
那小花園中野生的草莓與遠處高大的菩提樹貫穿了全文,多次襯托了歐也妮的情感。
歐也妮從被壓迫到愛情初萌到離別的無奈,被拋棄的絕望與堅決,這些富有濃鬱感情色彩的句子大多是通過異國的景物描寫向讀者傳遞的,感染力極強。
請幫忙找出《家》和《歐也妮葛朗台》中的主要情節和人物評價
巴金(1904—2005)是一位幾乎貫穿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整個曆程的作家,他以數量巨大、特點鮮明的創作豐富了五四新文學的精神長河,並以自己的求索、奮進的人生實踐為後人留下了不盡的思考。
巴金本名李堯棠,字芾甘,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有著眾多長輩和不少仆人的大家庭中,並在這裏度過了人生的十九個春秋。
當他回憶自己的少年生活時,認為有三位“先生”對他的成長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們分別是曾經給巴金無私的母愛,並教他要愛別人的母親;對他說過“火要空心,人要忠心”教他要“忠實”(公道)的轎夫老周;信奉“勞動是神聖的事” 的朋友吳先憂,在巴金最初參加社會活動時,這位朋友言行一致、自我犧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 。
與此同時,大家庭的長輩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腐化墮落的生活麵目,也在年幼的巴金內心中留下了沉重陰影,尤其是在母親和父親相繼亡故後,大家庭的壓力和人世的冷暖也讓這個異常敏感的少年有種孤苦無依,同時又對外界環境強烈反抗的情緒。
在他的成長中,此時又與中國現代文化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五四新文化運動相遇。
1917年,巴金已經開始跟隨表哥學習英文,後來又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
這一期間《新青年》《新潮》等新文化的刊物成為這個封閉的大家庭中青年人爭搶的讀物,那些強調個性解放、追求個人自由的西方思潮,頓時使得巴金獲得了精神的資源,他一再說自己是“五四運動的產兒” ,不僅昭示了五四思潮帶給他精神的啟蒙和震撼,而且也決定了他今後人生的方向,終其一生,雖然也有過徘徊和迷茫,但巴金始終相信有一個光明的目標在前方,始終以一個五四之子的青春激情和精神活力在追逐著這個目標。
二十世紀初年,各種西方思潮都湧入中國,其中強調反對專製和壓迫,要求個人絕對自由的無政府主義曾在中國風行一時,通過閱讀北京和上海等地出版的書刊,並與四川的無政府主義者的具體接觸,巴金也確立了自己的無政府主義信仰,在五四之後的十多年間,他就中國的社會現實寫下了大量的文字虔誠甚至狂熱地宣傳著無政府主義的理論,並譯介了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麵包略取》等無政府主義的經典著作,參與了一些無政府主義刊物的編輯工作,與世界各地的無政府主義者進行了廣泛的聯係,是這一時期中國極其活躍的無政府主義理論的宣傳者。
巴金曾經宣稱:“無政府主義是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假若我一生中有一點安慰,這就是我至愛的無政府主義。
在我的痛苦與絕望的生活中,在這殘酷的世界裏,鼓勵著我的勇氣使我不時向前進的,也是我所至愛的、能夠體現出無政府主義之美的無政府主義的先驅們。
” 可見無政府主義在巴金的思想成長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影響,貫穿在巴金以後的作品中,那種強烈的反對專製壓迫的精神,那種熱誠的奉獻力量,高尚而且純淨的道德倫理等信念都有著早期思想信仰的底色。
在他的《滅亡》和《愛情的三部曲》等作品中,所描寫的革命者形象裏也有時常能夠尋找到與他有著共同信仰的很多朋友的身影。
巴金的文學創作道路是從法國開始的 。
1927年,他懷著對信仰的追求,到法國留學。
在最初到達巴黎的一些日子裏,他心懷憂傷、思念故國;後來又正逢西方民主陣營營救薩珂和凡宰地的熱潮 ,他也毫不猶豫地加入其中,還曾與獄中的凡宰地通過長信。
在雖然願意為信仰獻身,但他的信仰卻得不到更多人理解的情況下,巴金把內心的苦悶變成了一些文字片斷。
1928年夏天,他在法國的一個小城將這些片斷連綴成長篇小說,這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
正是在這部小說上,他第一次署上了“巴金”的名字 。
本來打算自費出版的這部小說卻在1929年中國最著名的創作雜誌《小說月報》上開始連載,使得巴金意想不到地成為當年最受矚目的文壇新人之一。
《滅亡》寫了一個叫杜大心的青年革命者,目睹了社會的種種黑暗現實,將內心中“愛”的種子深深隱藏起來,而以“憎”的麵目來為人處世,直到遇見溫柔賢淑的女青年李靜淑,在她的愛的感化下又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但是他的情感一直徘徊在愛與憎、信仰與個人感情之間,直到一個工友被殺害後強烈地刺激了他,他毅然決定拋開戀人去刺殺軍閥,結果沒有成功,自己卻犧牲了。
這樣一個充滿熱情、萌動不安的青年革命者,是那個革命時代裏熱血青年心中最動人的形象,小說得到當時讀者的關注是可想而知的。
1928年年底回國後,巴金盡管也創作了一些中短篇小說,但在一段時期內,他的主要精力仍然在信仰的宣傳上,而不是文學創作上。
直到1930年7月,寫完短篇小說《洛伯爾先生》後的那個清晨,他的文學創作意識才有了相當的自覺,從此迎來了一個創作高峰。
“每天每夜熱情在我的身體內燃燒起來,好像一條鞭子抽著那心發痛,寂寞咬著我的頭腦,眼前是許多慘痛的圖畫,大多數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們使我的手顫動著,拿了筆在白紙上寫黑字。
我不住地寫,忘了健康,忘了疲倦地寫,日也寫,夜也寫,好像我的生命就在這些白紙上麵。
” 在以後的幾年內他筆走龍蛇,創作不停,到抗戰以前,他的小說創作已經有了極其豐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幫找《歐也妮葛朗台》中的10句描寫性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