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處及原句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二、翻譯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上善若水下一句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湧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
做人如水,能適應任何環境,就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的純靜。
...
關於上善若水的名句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作為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這兩句話曆來成為誌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由於出處年代久遠,加之古人的話一個字概括多種意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致使人們理解不同,說法不一。
我們在正確理解古人說話的含義時,必須將前後相關的話語、省略語句、引伸意思聯係起來理解,才能領悟古人說話的真實含義。
..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是天地萬物遵循的自然法則,“幾於道”的“幾”是“非常接近、達到、合符”...
大愛無疆,上善若水,下一句
1、“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2、“大愛無疆”是化用了我國古聖先賢老子《道德經》裏麵“大象無形、大息無聲”而來; 3、這句話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樣,真正的愛是沒有地域的界限的。
4、出處: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上善若水的上一句
上善若水沒有前一句,後一句是“水利萬物而不爭”。
這是老子《道德經》第8章的第一句。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出 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在上一章第七章中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後,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來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
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認為水德是近於道的。
而理想中的"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他的言行有類於水。
為什麼說水德近於道呢?王夫之解釋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
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
"以不爭爭,以無私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性。
水滋潤萬物而無取於萬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窪、最潮濕的地方。
在此後的七個並列排比句中,都具有關水德的寫狀,同時也是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老子並列舉出七個"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啟發。
最後的結論是: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
也就是說,寧處別人之所惡也不去與人爭利,所以別人也沒有什麼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滅,王子朝逃往楚國,用今天的話說55歲的老子失業了,回到了家鄉(可能是務農吧,這一段沒看仔細)。
這時比老子小20歲的孔子曾拜訪過老子,向老子請教學問,典故“孔子問李”就是這樣來的。
孔子將老子比做“龍”,來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測、難以著磨。
二人見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說:“逝者如斯乎”,老子卻說:“上善若水”。
信奉“禮教仁義”的孔子與一心想“回歸自然”的老子兩位聖人之間的交流,為後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鋪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記載了孔子答第子子貢問水的一段對話:"孔子觀於東流之水。
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
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
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而仞之穀不懼,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
淖約微達,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
其萬折也必東,似誌。
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在此處,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備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這裏涉及到德、義、道、勇、法、正、察、誌以及善化等道德範疇。
這其中的觀點與道家有顯而易見的區別,但也有某些相似之處。
上善若水詩詞句
好詞 琤琤琮琮飛花濺玉飛流直下如煙如霧水花飛濺水平如鏡 清澈見底波光粼粼金粼閃爍九曲回腸深不可測水流湍急 一瀉千裏翻騰怒吼奔流不息江水茫茫滾滾東流高山流水 千山萬水流水落花水落石出 好句 ★一江綠水,隔著東窗把人麵、台布、新換的淡色衣服……都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綠影。
★湖畔全是草土,由於湖水的滋潤,益發顯得鮮豔。
★湖水清澈,風平浪靜,老遠就可看到礁石在水下閃閃發亮,晶瑩斑斕。
★泉的四周是一片短短的、天鵝絨似的青草地,太陽的光線幾乎從來不曾照到它的清涼的銀色的水麵。
★那時崩渤大作,震耳欲聾,玉花飛濺,蒙目如眯,我全身濡濕,衣履俱透。
原來我們正站在美國瀑布的下麵。
★當涼風習習低拂過水麵的時候,水上頓時會出現一條瞬間即逝的狹長的銀色薄箔。
★清水從博格達峰飛瀉而下,滾滾地流到天山腳下,大渠像一枝箭似的直射向大地。
好段 ★沿河兩岸連山皆深碧一色,山頭常戴了點白雪,河水則清明如玉。
在這樣一條河水裏旅行,望著水光山色,體會水手們在工作上與飲食上的勇敢處,使我在寂寞裏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沈從文《湘行散記》 ★一江秋水,依舊是澄藍澈底。
兩岸的秋山,依舊在嫋娜迎人。
蒼江幾曲,就有幾簇葦叢,幾彎村落,在那裏點綴。
你坐在輪船艙裏,隻須抬一抬頭,劈麵就有江岸烏桕樹的紅葉和去天不遠的青山向你招呼。
——鬱達夫《煙影》 ★水流雖然比起上遊來已經從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當湍急,因此頗有放縱不羈之概,河麵相當遼闊,每每有大小的洲嶼,戴著新生的雜木。
春夏雖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為疏落的寒林。
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紅色之外,是濃厚的天青。
遠近的灘聲不斷地唱和著。
——郭沫若《峨眉山下》 ★湖的周圍是連綿不斷的山峰。
湖水碧綠,清澈見底。
無風的時候,水平如鏡,朵朵白雲,青青山影倒映於湖麵,山光水色,融為一體。
大大小小的魚兒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雲之間遊動,使人仿佛置身於仙境。
——邊巴紮西《神秘的錯高湖》
寫一段關於水的句子
江河湖海浪淘沙波濤洶湧(記得是一個絕對的上聯,全是三點水部首)個人最喜愛的關於水的句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出處: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做人能如此水,結了冰的死水,亦可撼山動地。
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下一句是什麼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 “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至於厚德載物,什麼是“德”,其實很簡單。
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
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幫助,而你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補充:厚德載物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基本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
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是什麼?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原句出自《諸子喻山水》,原文如下: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曆心於山海而國家富。
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
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
《韓非子·大體》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
《管子·形勢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論語·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孟子·盡心上》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 而製勝。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譯文: 麵如果不是有遼闊的天,就不能覆蓋整個世界;心胸如果沒有大地那樣寬廣,就不能負載萬物。
泰山對土石沒有好惡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夠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對細流不加選擇,所以能夠形成它的浩瀚。
所以君主的氣魄要像天地那樣宏大使萬物齊備,心胸要像山海那樣寬廣使國家富強。
君主沒有因忿怒而對臣民的殘害,臣民沒有因積怨造成對君主的禍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歸真,以道為歸宿。
所以長遠的利益積聚了,巨大的功業建立了,名望樹立於生前,恩德流傳於後世,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絕各種各樣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絕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聳;開明的君主不滿足於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眾多人才;學者不滿足於學習,所以他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孔子說:“聰明的人愛好水,有仁心的人愛好山;聰明的人好動,有仁心的人喜靜;聰明的人快樂,有仁心的人長壽。
”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從早到晚不停止 。
” 徐子問:“孔子屢次稱讚水,說‘水啊!水啊!’,從水中得到什麼呢?” 孟子說:“有本源的水滾滾而來,從早到晚不停止,注滿窪地再往前流,到達了大海。
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取這一點罷了。
如果沒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時的雨水,一時也能注滿溝渠;但是它幹涸的時間很短暫。
所以做學問若是名過其實,真正的君子都認為是可恥的事。
” 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
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
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這東西,不流滿窪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誌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 最高的善像水。
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於道理。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善於保持沉靜,存心要像水一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善於講究仁義,說話要像水一樣,善於遵守信用,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
正因為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過失。
江海能夠成河流彙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川彙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它。
這是因為水柔弱得沒有什麼能代替它。
弱勝過強,柔勝過剛,全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作戰的方式有點像水,水運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向下奔流,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而製約它奔流的方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
所以作戰沒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
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啟示 第一則(譬如為山) 事情成敗關鍵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誌是否堅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誌 第二則(上不天則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氣魄,寬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國家 ,喻治世 第三則(海不辭水) 治國治學要有兼容並包的宏大氣勢,喻為學治世 第四則 (子曰)仁者穩...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上善若水的句子完整的 和上善若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