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娑論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從因有,事成名為果。”
楞嚴經曰:‘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泥犁經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因果經曰:‘欲知前世因,則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則今生所為者是。’
涅盤經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惡因生惡果,遠離惡因。’
彌勒所問經曰:‘一業多果,多業一果。’(一業多果是一罪數刑,多業一果是數罪一刑,從其重也。)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禪語或者佛語中關於因果報應的句子
佛教的“十來偈”: 端正者從忍辱中來,貧窮者從慳貪中來, 高位者從禮拜中來,下賤者從憍慢中來, 喑啞者從誹謗中來,盲聾者從不信中來, 長壽者從慈悲中來,短命者從殺生中來, 諸根不具者從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從持戒中來。
善導大師雲: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斌宗法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華嚴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 《十善業道經》“菩薩有一法。
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
謂於晝夜常念思惟。
觀察善法。
令諸善法。
念念增長。
不容毫分。
不善間雜。
是即能令諸惡永斷。
善法圓滿。
” 《無量壽經》“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 清淨無染”。
《梵網經序》“一失人身,萬劫不複。
” 《涅盤經》“人身難得,如優曇花。
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 《五苦章句經》“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言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
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 66句佛家經典禪語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3.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
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7.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9. 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0.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11.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 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
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 毀滅人隻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6.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7. 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 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裏,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20.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
當有一天,你深 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1.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 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2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27.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 要了解一個人,隻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 人生的真理,隻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
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
有德自然香。
34. 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 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 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37.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 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 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 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42.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 慈悲是...
關於因果的句子
古代印度之外道,有關因果之論點可分為四類,佛教稱之為外道四執,或簡稱四執:(一)邪因邪果,即將萬物生起之原因歸於大自在天之能力。
(二)無因有果,即承認現存的現象世界為果,但以此果之因難以探究,故否定此果之起因。
(三)有因無果,即承認現存的現象世界為因,但以此因之結果難以探究,故否定此因之結果。
(四)無因無果,即否定因果二者。
上記之外,佛教以外的古代印度思想界,尚有二種因果論之說,即:(一)因中有果論,主張果所顯現之現象世界必內具於因中,此乃婆羅門教與數論學派之思想;亦即認為因中常具有果性,故以因與果之性質相等。
(二)因中無果論,係與婆羅門教對立之一般思想界及勝論學派所提倡。
即主張結合眾多獨立之根本要素,方能生起現象世界;亦即認為因中未必具有果性,而須藉眾多的因相互和合始能產生果,故認為因與果之性質並不相等。
此論說亦可稱為果中有因論。
佛教之因果論大抵可分為大小乘二係統,小乘以俱舍宗為典型,提出四緣、六因、五果之說;大乘則以唯識宗為代表,以四緣、十因、五果為其因果論之主要內容,而於四緣、五果之闡釋,大小二乘之觀點亦相迥異。
以唯識家而言,既認為宇宙萬有皆由含藏於阿賴耶識中之種子所變現,而由種子變現成諸法之間,須經由「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種子」等的「三法兩重」之因果關係,展轉作用而變現為森羅萬象。
其中,種子生種子之關係為因果異時;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之關係為因果同時。
此外,於六因、五果之中,異熟因與異熟果之關係,以及同類因、遍行因與等流果之關係,皆為因果異時。
至於俱有因、相應因與士用果之關係,則為因果同時。
又能作因與增上果之關係,通於因果異時與因果同時。
又同類因與等流果之關係,係以自類之法為因,引生等同流類之果,故稱自類因果。
佛教哲理語錄
何謂佛】學佛人首先要明確的認識「佛」。
「佛」是梵文音譯,意思是圓滿的智慧、究竟的覺悟。
智慧、覺悟達到究竟圓滿的人,就稱之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
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是「希聖希賢」,希望作聖人、作賢人,而聖賢與富貴、功名、權勢是毫無關係的。
孔老夫子是個平民,晚年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在中國曆史上尊稱他為「至聖先師」。
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稱為「佛」,佛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也就是說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因果變化的道理,這在中國稱之為「聖人」,所以聖人與佛的意思是相通的。
【智慧的教育】佛的教學樞紐,就是「破迷開悟」。
覺悟之後,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
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作主,因為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聖賢的教育,可說都是智慧的教育。
因為智慧開了,自然就離苦得樂。
此樂不是富貴之樂,不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之樂。
釋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是真樂!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在物質生活上貧困不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用竹簍盛飯,以葫蘆瓢當茶杯,這樣的生活,一般人認為是苦不堪言,顏回卻能過得很快樂。
所以,離苦得樂不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個大轉變。
明白這些道理,所謂是「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淨心現前就快樂了。
其實,養這個身很容易,身的需要不多,所以有智慧、聰明之人,決不為這個身去造罪業,反而是愈簡單的生活愈健康。
何以會健康?快樂,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隻要遇到自己歡喜的事情,就特別有精神。
什麽事情是最歡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這是最歡喜的。
這種歡喜、快樂稱為「法喜充滿」,是從內心裏發出來的,而不是外來的,還能永遠保持。
何以故?自性覺是無有窮盡的,天天覺悟,年年覺悟,時時覺悟,處處覺悟,當然快樂!外麵五欲六塵的享受,那是刺激,那種樂是無常的,不能常久保持,所以稱為「壞苦」。
「佛」不但對現前清楚、明了,對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也都清楚、明了。
他生於富貴是富貴佛,生於貧賤是貧賤佛,富貴、貧賤與他毫不相幹。
所以,不論是貧賤還是富貴,作佛的快樂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決不是說富貴人快樂多一點,貧窮人快樂少一點。
功名、富貴、權勢有也好,沒有也好,他都能自在隨緣的度日。
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帶給一切眾生,真實究竟圓滿的幸福。
諸佛菩薩證得了,證得就是他真的得到了。
諸佛菩薩在哪裏?各行各業都有。
《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們都覺悟、明白了,所以他們都是佛菩薩。
學佛一定要對「佛」的概念清楚、明白,這非常重要。
若不清楚、不明白,就是迷信,迷信決定與智慧相違背,為世人所厭棄。
雖然世間人厭棄迷信,可是實際上迷信的人很多。
世間人喜歡覺悟、智慧,可是真正覺悟、有智慧的人並不多。
這個趨向不隻現前如是,過去如此,未來還如是。
正因為事實如是,我們才肯定聖賢教育必定能夠恢弘廣大,普利一切眾生,佛法講是普度一切眾生,因為這是眾生所希求的。
佛法何以不能推廣?《大智度論》雲「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因為說的人太少了,沒有人推行。
什麽樣的人才能說、才能推行?智慧開了才行。
所以,要想開智慧,希望自己像佛菩薩一樣講經說法,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就必須將障礙智慧的東西舍棄;用最淺顯的話來講,障礙智慧的是自私自利的念頭,自私自利的行為。
智慧不開,永遠迷在事實真相之中,這是迷惑。
人迷惑,必定隨順錯誤的知見、思想,於是就造業,造業就是錯誤的行為。
由於錯誤的思想與行為,產生錯誤的果報,這個果報稱為「六道輪回」。
我們今天的處境就在其中,生生世世都淪落在六道裏麵。
佛語人生經典語句
佛說,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說:萬發緣生,皆係緣分! 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
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佛說:笑著麵對,不去埋怨。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說:五百年前結緣來,前生注定非今日。
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說: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百態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佛說:百態之世存百態之人,人即有百態,世也便需百態,又何分苦海與岸,出世入世。
人之生來,曆百難而成,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即需要百年而樹,便需曆百態而成百態,喜則喜矣,悲則悲矣,痛則痛矣,樂則樂矣。
一味無欲便樹不了人,便失去了人的本氣。
佛說:你記得回來的路,卻為何忘了人間的距離。
這岸的魂,莫問對岸的魂來自哪裏?對岸的魂,莫問這岸的魂渡往何方。
去吧,相忘於黎明時分的奈何橋底。
無緣何生斯世,無情盡累此生!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多情自古空餘恨,何必一往情深?何必叫人太認真!佛說:握緊拳頭,你的手裏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佛說:悟有兩種:頓悟和漸悟。
頓悟時,那靈性閃爍的一刹那,猶如霹靂驚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開了混沌。
抓住火花的瞬間,才能看見自己內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說:你要靜靜等待,等待花開的時刻,等待風拂過花萼,以喚醒前世種下的夢。
我於是虔誠地祈禱,願你,能盛開最溫柔的飽含滄桑的回眸一笑。
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說: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說:人臉就是一字——苦。
眉毛是一橫,兩眼是兩點,鼻子是十字,嘴是口。
佛說:人就是苦今生修來生。
佛說:皈依我佛吧!跳出紅塵外,不在五行中,行僧之旅。
佛說: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煉舍利子得正菩提!渾忘世間一切煩惱。
風聲,雨聲,一世的相思。
涅磐,頓悟,一世的禪鋒。
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於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樂。
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說:不可因傳說而信以為真;不可因經典所載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傳統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邏輯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根據哲理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權威而信以為真。
人藉著自己一生的實踐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說: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製;正由於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他們才會變得不快樂……佛最後歎道: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佛語——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言下之意若吃飯時不肯專心吃飯卻有百種思考,睡覺時不肯安睡卻千般計較,自然無法達到“用功”的境界,在我的理解,似乎就是要將吃飯睡眠降低到最低的基本滿足階段,不餓時不吃也罷,不困時醒著又何妨呢,隻有關於生命本真的思索,才能夠與那些飛逝而過的時光價值相匹配。
佛 語佛什麼也沒說佛隻是攤開手掌地裏長出的虔誠,妄想著徒步走到靈山苦難在鍾聲裏消失西行的路上長滿羽毛佛伸出五根手指,撫摸著一隻飛翔中的鳥佛說 人生在世,如身在荊棘中 心不動 則人不妄動 既不動,則不傷 心如動 則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 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請提供佛家大徹大悟、看破紅塵往事的句子?深奧的、有哲理的
(一)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經典二:不可說。
(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見花 花為幻化 說生說滅 皆是顛倒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叫我們不要胡思亂想 現量見物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空性圓融 萬法無礙 一一相 皆具無量義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因果循環 六道輪回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無相為體 相用無窮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為苦 覺者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空性為體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 誰入地獄。
地藏法門 諸佛之師(二)人類殊勝,人身難得 爾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雲何得生善處?雲何快得善利?雲何安處善業?”世尊告曰:“人間於天則是善處,得善利者生正見家,與善知識從事,於如來法中得信根……。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
比丘當知:三十三天著於五欲,彼以人間為善趣,於如來法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
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 《增一阿含經》卷二六《等見品》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我今當以何食飯如來乎?為用人間之食,為用自然無食?”世尊告曰:“可用人間之食用飯如來,所以然者,我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於人間得佛。
” 《增一阿含經》卷二八《聽法品》 佛告比丘:“閻浮提人有三事勝(貝*貝/隹)尼人,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弗於逮,……勝鬱單越(3)…··勝餓鬼趣,……勝龍、金翅鳥,……勝阿須倫,…勝四天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 《長阿含經》卷二十《世紀經》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果故··*如是一切賢聖道果,皆依於人而能修證。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華嚴》卷十二 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無量壽經》卷下 雲何人趣……名末奴沙?…··於種種工巧業處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觀察所作事故,名本奴沙……有說:能寂靜意故名為人,以五趣中能寂靜意,無如人者。
《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此有八義:一聰明故,二為勝故,三意微細故,四正覺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別虛實故,七聖道正器故,八聰慧業所生故。
《立世阿毗曇論》 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四十二章經》 若優婆塞雖得人身,行於非法,不名為人。
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現一切法皆是無常、無我我所,於一切法心無取著,見一切法不得自在,生滅苦空,無有寂靜。
人身難得,雖得人身難具諸根,雖具諸根難得正見,雖具正見難得信心,雖得信心難遇善友,雖遇善友難聞正法,雖聞正法難得受待,能如是觀,是名人身。
《優婆塞戒經》卷六《五戒品》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財寶,飽暖恣欲心,人形畜無別。
《四十華嚴》卷十二 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
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
若人壽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進。
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
《法句經·述千品》 若人壽百歲,邪學誌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不如須臾敬,事戒者福勝。
《法句經·教學品》 要想永久受苦,與永久得樂,均視此身。
寂天《人菩薩行論》 此十分難得之清淨人身,如果用它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難得暇滿的人身,不用它來學佛,而讓它白白地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岡波巴《寶鬘集》 若你真心參悟,便會自尋,且一句即可受用一生,何苦強求所有。
求經典的佛教名句。
北宗神秀: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菩提本無樹,寧靜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回五祖弘忍時所說)釋迦摩尼: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附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傳迦葉法的時候所說)圓悟克勤:巍巍峭迥出雲霄,頂鎖水寒勢外遙;坐觀四望煙籠處,一帶青山萬水潮。
(《碧岩錄》)《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楞嚴經》: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
佛教經典語錄
佛陀的格言—一 海濤 輯1.寧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2.不嫉妒、不貪婪、沒有私欲,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3.隻有當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確不完善和錯誤時,你才能革除它;也隻有當你自己確實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確時,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體力行。
4.願所有的眾生幸福安寧,內心滿足!5.讓我們心中無限的愛,遍布整個世界——無論是宇宙的那一個角落——都沒有絲毫的障礙、怨恨和故意。
6.願所有的眾生,內心快樂。
不論我們看不看得見他(它)們,不論他(它)們在遠處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7.隻要是醒著,無論行、住、坐、臥,一個人就應該保持著這種慈悲的胸懷。
8.喬達摩(釋迦牟尼的姓)的弟子們:你們要好好覺醒,不論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聖者——佛陀。
9.人生難免一死,應趁有生之年多做一點善事,宛如從一堆花朵做成許多花圈。
10.慷慨地施舍,舉止合乎時宜,幫助親戚,沒有羞恥的行為——這是最大的幸福。
11.了解神聖永恒的事物,可適當地稱為「智慧」,對俗事的了解隻不過是「知識」罷了。
12.宇宙間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
完美的聖者不但解釋生成原因,而且也說明每一件事物的消滅的情形。
13.永遠不可欺騙別人,不可輕視任何地方的人們。
在充滿憤怒和惡意的地方,讓我們用慈愛對待他們,使他們不受絲毫的損傷。
14.尋找別人過失,而且容易發怒的人,苦惱越來越多。
離開沒有煩惱的境界也越來越遠。
15.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於約束自己的感官,飲食有節製,充滿信心和幹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岩不會被風所動搖。
佛陀的格言—二 海濤 輯1.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而不論其貧富或貴賤。
2.透過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了解和實行同時並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煩惱。
3.貪愛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個苦惱,貪愛九十件,十件,五件,兩件事物,就有九十個,十個,五個,兩個煩惱。
4.任何事物,有生必有滅。
5.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
6.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終究會產生變質、變遷、消失的現象。
所以感覺敏銳的人才能察覺出它的不完美。
7.「一切有條件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當一個人用智慧來觀察這真理時,他便開始厭離種種的苦惱,這是達到清淨的道路。
8.能真正洞悉苦惱的真相,也就能夠知道苦惱的來源,沒有苦惱的境界和消滅苦惱的途徑。
9.待人熱誠、舉止文雅,隻要每天充滿著喜悅,苦惱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10.探視病人應使患者充滿希望和快樂。
11.人們愛戴忠於真理,態度良好,言而有信,對職位負責的人。
12.我們必須要有耐心、充滿慈愛,而且具有服務的熱誠。
13.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地跟隨他。
14.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為引導者。
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
假如一個人本著汙穢的心去言談舉止,那麽苦惱便立刻會跟隨他,宛如車輪緊隨著挽牛的足蹄。
15.接觸世俗的事物,內心不被誘惑,沒有憂愁,沒有瑕疵,心靈安定,這是多麽幸福啊!16.聰明的人時常清除內心的汙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銀礦中的雜質。
17.防止心意的憤怒,調禦心猿意馬,舍棄邪惡的念頭,誠心履行正道。
18.教導別人應先以身作則。
約束自己以後才能約束別人。
約束自己實在難呀。
佛陀的格言—三 海濤 輯1.莫輕視小善,以為不會受報應。
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後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2.不做任何壞事,培養所有的善行,清淨自己的心念,這是佛陀的教誨。
3.讀誦聖典雖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確的智慧,心裏沒有掛礙,不貪戀今生和來世,便是啟發心智的實行者。
4.不知道苦惱的真相、苦惱的原因、除去苦惱的境界和消除苦惱的方法——就叫做「無知」。
5.不講粗惡的話,不傷所有的眾生,依照佛陀的告誡實行戒律,飲食有節製,在寧靜的地方生活,專心致力高尚的覺知,這就是佛陀的教誨。
6.色彩鮮豔美麗而沒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給佩戴的人帶來多大的快樂;聽到嘉言而不去身體力行,也是沒有多大益處。
7.不應挑剔別人的過失,批評別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應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考慮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8.智者每天檢討他自己的言行。
9.在戰場上征服百萬雄師,遠不如戰勝自己。
戰勝自己的人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10.別人的過失容易發現,自己的過失不易察覺。
散布別人的過失如同丟棄稻穀一般容易。
可是隱藏自己的缺點卻像賭徒隱藏骰子那般地狡猾。
11.認識你自己的弱點,而且力求改進。
12.假如一個人痛改前非而開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烏雲的籠罩,能照亮大地。
13.你們應勇於向別人承認自己的過錯!14.由自己的行為導致不好的結果,宛如鐵生鏽後,就會受鏽的腐蝕。
15.懺悔包括改過!16.一個人應使用懇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話語。
佛陀的格言—四 海濤 輯1.行為使眾生產生低賤和高尚的差別。
譯注:這裏所謂的「行為」,包括了思想、言語、和身體的動作三種。
2.良好的行為可幫助人們將來誕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脫。
3.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
佛教裏的因果循環是怎麼開始的
佛教說無始。
佛經上常可看到“無始以來”的說法。
有始則無因。
如果存在一個第一因的話,這個第一因必然破壞因果律:第一因可以不依賴原因存在,那別的事物的存在又何必要依賴第一因哪?故而佛教說第一因為子虛烏有。
因果相續是不常不斷,不一不異的。
要找它的零點,就像要在一個圓上找個起點,你能找到嗎?
佛家的經典詩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中國佛學禪語八條佛曰 1。
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4、佛曰:笑著麵對,不去埋怨。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
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棄,參不透,舍不得。
) 6、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中國佛學66句震撼世界的禪語 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
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9.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
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隻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裏,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
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隻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隻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
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
有德自然香。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隻要麵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