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比如觀音菩薩手托淨瓶,慈祥寧靜,莊嚴華貴,令人肅然起敬。此外還有和善溫婉,端莊典雅,沉穩脫俗,雍容安詳,慈眉善目等詞語可以描述觀音菩薩神態。希望幫到你。
描寫觀音的詩句?????
1.行道觀音讚 【作者:釋智朋】 盡聞不住,業識忙忙。
空所空滅,遍界難藏。
特地經行往那方。
2.觀音讚 【作者:釋子益】 楊柳枝頭,琉璃瓶裏。
一滴渾無,千波競起。
步步金蓮襯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3.啞子觀音讚 【作者:釋子益】 讚者舌禿,畫者口啞。
籃裏錦鱗,愈增高價。
4.觀音讚二首 【作者:釋祖欽】 鼇翔海運,地迥天空。
一瓶淨水,五濁惡風。
安得眾生界具證圓通。
5.自在觀音讚 【作者:釋心月】 日高花影重,風暖鳥聲碎。
在在圓通門,門門觀自在。
寶陀峰頂較些些,片月分輝照滄海。
拓展資料: 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
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
描寫觀音菩薩的句子
楊柳觀音: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
是近現代最常見的圖塑形象。
在非正規殿堂與民間,幾乎取代聖觀音而成標準像。
《西遊記》第六回中,首次對觀音菩薩作了正麵的外貌描寫。
“眉如小月,眼似雙星。
玉麵天生喜,朱唇一點紅。
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
”在這裏,與其說觀音被描寫成一位法相莊嚴的女菩薩,還不如說作者是按照人世間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
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後流傳在民間的觀音傳說。
第十二回也有相應的描寫,著重強調了手裏托著“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掃開殘霧垂楊柳”,並指出這就是觀音菩薩的“救苦原身”。
魚籃觀音:手提竹籃,或反手提魚之像。
第四十九回寫:觀音菩薩早上扶欄看花時,不見池中金魚出來參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經人。
於是連梳妝打扮都不顧,在林中削篾編籃。
作者借孫悟空的眼光介紹她:“┉┉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
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
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
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
”因她沒有梳妝,便少了一些神聖的靈光,卻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與百姓的距離近了起來。
持蓮觀音:坐蓮葉上,手持蓮花,常為清麗的少女麵孔。
第四十二回:觀音菩薩令惠岸去李天王處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薩接在手中,拋將去,念個咒語,隻見那刀化作一座千葉蓮台,菩薩縱身上去,端坐在中間”,智擒了紅孩兒。
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騎觀音和第十四回裏“手攙孩兒”的觀音老母形象,寺廟的觀音造像中也時有出現。
...
形容觀音的詞語
大慈大悲、觀世音、觀自在、行慈運悲等詞語以下將對觀音尊者進行詳細介紹,其中包括名字的釋義由來觀世音菩薩(Avalokite?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
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尊號義釋觀世音菩薩(Avalokite?vara) 兩種最通用的譯法是: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是鳩摩羅什舊譯, 玄奘新譯為觀自在,這是同一梵語的不同傳譯。
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自修義:觀世音,是《楞嚴經》卷六所說這位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達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
佛教認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受外境例如讚歎或誹謗所動,所以生起煩惱並促成惡業,從而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而觀察分析世間音聲的虛妄不實,能不受所動,達到“如如不動”大解脫境。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說自己正是因為達到了“觀世音”的修行境界,被當時的如來所讚歎並賜名“觀世音”。
度他義:觀世音,指的是這位菩薩能觀察世間眾生的心聲並救拔其苦。
《法華經普門品》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隻要聽說有一位觀世音菩薩,而專心虔誠地稱念觀音聖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同時予以救濟,所以叫做觀世音。
《悲華經》中說,寶藏佛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功德,所以賜名為“觀世音”。
觀自在特指:Avalokite?vara,玄奘認為含“觀照縱任”之意,即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
Avalokita為“觀”,i?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所以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般若心經》。
太虛大師認為:因為觀世音菩薩有般若的智慧,洞徹世間“五蘊皆空”的真實相,而達到“觀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難。
平常人執五蘊為世界、為我,所以不能照見五蘊皆空。
而真正做到無人無我,則能以眾人苦難為苦難,這樣則成為無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發揮救苦救難的功用。
通指:觀自在菩薩,即般若觀慧已得自在的菩薩,不一定特指補怛落迦的觀世音菩薩。
菩薩依德立名,有某種特殊功德,即名為某某。
如《華嚴經》中便出現若幹同名同號的菩薩。
印順法師依此認為,誰有觀自在的功德,誰就可以名為觀自在。
觀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觀察,由此洞見人生的究竟。
自在指擺脫了有漏有取的蘊等係縛,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
佛經上說,八地以上的菩薩,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薩的觀自在者。
所以凡是菩薩登地,通達真理,斷我法執,度生死苦,即可名觀自在。
而《心經》開頭的“觀自在菩薩”,便是依此義而言的。
讀到這裏,你應該對觀音尊者有了更深層麵的了解,想必對大慈大悲、觀世音、觀自在、行慈運悲等詞語也很透徹了吧
關於觀音菩薩的詩句
根本沒法形容的,觀世音菩薩實在太漂亮了!我修觀世音菩薩心靈法門3年多了,去年開始夢見觀世音菩薩,而且夢見了3次!通過念觀世音菩薩的小房子,治好了我十幾年的抑鬱症和頸椎病!觀世音菩薩實在太好了,實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隻能好好學佛念經,一世修成,不要讓她難過就好了!...
古代描寫觀音大士的詩句有哪些
1、 《觀音大士讚》宋·釋師範 提起數珠呈伎倆,無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滿天,孤猿啼斷千峰上。
...2、 《禮觀音大士二首和湘靈》明·沈天孫 蓮花寶座百由旬,蓮表禪心不染塵。
大士儻容為侍者,此生願脫女人身。
...3、 《禮觀音大士(二首)》明·屠瑤瑟 水月觀音水月明,隻將慈眼視眾生。
眾生無量悲無量,應感如傳空穀聲。
...4、 《觀音大士讚》宋·釋道衝 一切音聲相,是人聽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聽。
非物以眼聽,六根...5、 《觀音大士讚》宋·釋慧遠 大哉觀世音,功德不思議。
來說是非人,是非人便是。
...6、 《觀音大士讚》宋·釋普濟 空如來藏,立大圓鏡。
水落石出,月明雲淨,瞻之仰之,群機普應。
...7、 《觀音大士讚》宋·釋普岩 草木丘陵,風雷雲氣。
具足妙相尊,證入三摩地。
萬象森羅從鼎沸。
...8、 《觀音大士讚》宋·釋紹曇 足下青蓮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輪珠。
普門真境難描邈,剛被人傳入畫圖。
...9、 《觀音大士讚》宋·釋原妙 大海波心,磐陀石上。
真觀淨觀,是相非相。
如月在天,無水不現。
水月...10、 《觀音大士讚》宋·釋智遇 寶瓶翠柳常隨手,又向青蓮葉上行。
五濁世中無垢染,不須慈眼視眾生。
...11、 《觀音大士讚》宋·釋宗杲 過去正法明,現前觀自在。
眼觀諸音聲,耳聽眾妙色。
二義俱寂滅,誰受...
急求關於觀音菩薩的詩句多謝
1、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彙流處岩壁上,雄居淩雲山棲鸞峰西壁。
這尊舉世無雙的唐代石刻彌勒佛坐像,依山鑿成,通高71米,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廣額豐頤,臨江端坐,溫文爾雅,雍容大度,慈祥端莊,神勢肅穆,令人肅然起敬,仰慕神往。
2、大佛,我知道進四川的路很難走。
我爺爺小的時候,就常常迷失在李白的《蜀道難》裏。
汶川地震的餘波,至今還在我的心弦上激蕩。
還有那氣勢磅礴的泥石流,又在不斷折磨我的憧憬。
我脆弱,弱不禁風嗬。
踏破千山萬水,隻有您的偉岸;您的慈祥,才是我心中可以做夢的一方淨土。
3、頻大渡河,倚青衣江,屛臨岷江,彙流三江,頭與山齊,雙手撫膝,體態勻稱,神態肅立,超凡脫俗,壯實雙膀,飽滿胸膛,尚肥時尚。
4、樂山大佛被世人稱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這句話形象地概括出了樂山大佛氣勢磅礴的特點。
尤為奇特的是遠眺大佛的時候,它又象一個臥佛,遊客從岷江對岸眺望,隻見巨佛身姿分明。
仰天長臥,其壯美堪稱天下一絕!5、首先去參觀了菩薩頂。
它位於五台山靈鷲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
創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清康熙年間改成黃廟,位居黃廟之首。
雄偉莊嚴的大雄寶殿,矗立在我的眼前,散發著古色古香的韻味。
它那紅牆金瓦、飛簷鬥拱、嫋嫋香煙、彩色的幡旗、慈祥的菩薩以及紅衣裸臂的喇嘛,都讓我倍感熟悉、親切。
佛法無邊,廣渡有緣人。
6、法門寺靈光萬丈,忽得黯淡了多少名山古刹,扶搖而升中天,顯赫得可以。
慶幸的是,此塔之倒塌,適逢國運昌盛,不僅袒裸之佛指舍利能得到恰當的嗬護,禮佛自在,信徒無慮,高山仰止。
而且供奉的大唐曠世稀珍得以展示,物華天寶,照顧有加,光宗耀祖,億眾同輝。
凡此種種,為錦鏽中華濃墨重彩、力透紙背地塗抹了如椽的一筆。
7、大佛,不知何時,那海鷗戀上了高爾基的海燕。
在一個無月的夜晚,私奔到茫茫的大海裏去了。
於是,我失去了心中的那一抹苦戀著的霞光,隻剩下一個孤獨的清影。
我在追尋。
追尋那枚剛剛消失的、收藏著我一片旖旎的紅月亮。
8、古刹悠悠,寶塔巍巍,法門寺在嫋嫋香煙和梵音中依舊散發著佛門特有的莊嚴和肅穆的氣息,聽著鍾鼓樓響亮的鍾罄之聲,心境或許會得到一種解脫,對紅塵的紛爭或許看的更深更透,似乎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詮釋了。
9、遊走在佛殿裏,那些精湛的雕像,禪寂的色彩,蘊藏了內斂而靈逸的佛文化。
立佛、臥佛、坐佛,穹頂圓身的印度佛殿,宮殿樣式的中國佛殿,尖頂方身的泰國佛殿,沉浸在氤氳的煙雨中與縹緲的香火裏,和著山水風月、詩詞書畫、戲曲評彈,禪機仙氣……寺院仿佛永遠都是這樣,就連屋頂的青瓦都澄澈明朗。
微翹的簷角,孤傲地眺望遠方,不是將誰等待,亦不是為誰送別。
10、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樂山大佛。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雄偉、壯觀的佛,通高有七十一米,肩膀的寬度是二十四米,頭的直徑是約十米,耳朵有七米長,嘴巴和眼睛的長度大約是三點三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五點六米,頸高有三米,指長八點三米,從膝蓋到腳背有二十八米,腳的寬度是八點五米,頭上的發髻有一千二百一十個。
樂山大佛雄偉壯觀,人們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11、世人癡心向佛,真正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幾個?讓沉思引領著步履去追尋另一處情境,登上了清涼台。
清涼台是中國佛經的起始的端點。
細碎的陽光從禪房兩兩相望的瓦簷遺漏下來,像是陡落一束束經年的舊事。
尋覓清涼台,亦是尋覓普照在廟宇間的佛法,還有沉沒於流光中的古韻。
12、淩雲石刻佛彌勒,鑿壁臨江鬼斧工,風雨千年侵蝕久,巍然屹立笑江風,腳踏江沿勢穩平,自然靠壁顯神靈,助民慎過三江口,飛躍灘頭化險情,赤縣古佛呈異彩,為民福祿送光明,平息水患三江靜,護佑千年享太平。
13、長方形院落的白馬寺,紅牆黛瓦,古色古香,尤有齊雲塔的映襯,更顯得莊嚴古樸。
寺內,主要有天王殿、大佛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四大殿堂。
在諸殿眾多佛像中,大佛殿上的釋迦牟尼尤為凸顯,連觀音菩薩也在其後;天王殿上的笑佛彌勒,無拘無束,袒胸露腹,滿麵堆笑,那笑,是一種智者的笑,是看穿一切的笑,笑世人的滿腹心思,笑這世上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切紛爭。
麵對笑佛彌勒,使人想到了大漠揚沙,不覺溢出幾份禪意,一聲歎息之後,頓時便感到輕鬆了許多。
14、大佛的正前麵是岷江,微風吹來,讓人神清氣爽。
岷江的水真綠啊,綠得象一塊碧玉 ;岷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象一麵鏡子,把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樹林都倒映出來了,太陽光照到水麵上,水麵依舊是風平浪靜的、紋絲不動的,陽光又反射到大佛的身上,大佛就象披著一件閃閃發光的袈裟。
近看大佛,隻見大佛頷首低眉、若有所思。
它的眼睛慈祥地凝視著遠方,好象在乞求上天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15、觀世音尊菩薩即正法明如來佛主,在人世間的尊望與影響大眾是有目共睹的。
他作為古佛,對地球人類有著特別的因緣,不僅時時刻刻在為眾生的幸福快樂而努力,還不畏艱難困苦為了眾生一再轉世到人間,作為一名普通人與大眾一起感受修行的艱難曆程,自度度人,引導世人脫離苦海。
...
讚美觀音菩薩的詩詞
描寫的句子如下; 你看他們時而如鳳凰展翅,時而如孔雀開屏,時而如利箭出鞘,時而如蛟龍翻滾。
他們一招一式幹淨利索,動作協調配合得很默契,跟一個人在表演一樣。
正是這些在無聲世界裏生活的孩子,用自己的手臂為我們帶來了強烈的藝術震撼。
這群來自無聲世界的聾人,靜穆純淨的眼神,嫻靜端莊的氣質,婀娜柔媚的千手,金碧輝煌的色彩,脫俗超凡的樂曲……美得令人窒息,炫得讓人陶醉。
光與影,夢與手綻放出層層疊疊的佛光普照,博愛四射的神聖之美。
無聲天使的舞姿,令現實中的一切汙穢頓失。
那是一種美與文化的結合,那美來自內心與凡世的安寧,那美來自靈魂和精神的升騰。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形容觀音菩薩神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