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泰山步步難,
極目望至青峰顛。
泰山歸來再回首,
上山容易下山難。
描寫泰山景色的句子
1、在泰山山腳下向上望,隻見它連綿起伏,氣勢雄偉。
泰山樹木長得鬱鬱蔥蔥。
雪白的雲朵圍繞著山頂,像是給泰山戴上了雪白的絲巾。
2、在天街上往下望,爬山的人們就像一隻隻小螞蟻。
我終於看到泰山的所有的景色,白雲就在我的腳下,泰山真美啊!我仿佛自己就像一個美麗的仙女飛舞於白雲之間,真是令人引起無限遐想,心曠神怡!3、泰山那繼而天空的雲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奔馳,有的象神牛角鬥,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
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
浮扁耀金的海麵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蕩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
4、泰山的山真雄偉,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泰山的峰真險峻,俯視山穀,令你心驚膽寒;泰山的山穀真幽靜,身居其中,令人疲勞盡消,無限神往。
泰山的景真多,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
5、今日之泰山,正以其雄偉壯麗、莊嚴偉岸的豐姿,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卓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展示著文明古國的風采。
6在最近兩個的山峰之間,一棵泰山鬆威嚴地站立著,在透著寒意的山嵐中間一動不動.大山默默地聳立著,甚至聽不到鳥叫,這個時候的泰山屬於靜謐,屬於安詳。
7、東方的啟明星靜靜地掛在那裏,遠處的觀日峰仿佛泰山探出的點金指,和那造型美觀的的八角亭組成了一副絕佳的構圖。
8、、泰山日出泰山日出天色略顯昏暗,放眼望去,寂寥晨星下麵是一片靜止的山勢般起伏的雲海,在茫茫的夜色下,象極了遠處同樣黑魆魆的山峰。
9、泰山既有秀麗的麓區、靜謐的幽區、開闊的曠區,又有虛幻的妙區、深邃的奧區;還有旭日東升、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十大自然奇觀及石塢鬆濤、對鬆絕奇、桃園精舍、靈岩勝景等十大自然景觀,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人文景觀,其布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裏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
10、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
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
11、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築一個接一個,隨時進入你的眼簾。
從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紅日、萬仙樓,再向上是中天門、玉皇頂等名勝古跡,數不勝數。
愛好書法的文人看到曆代騷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戀不舍。
12、石梯兩邊的鬱鬱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
走到了沒有梯子的地方,我仰頭一看上麵寫著南天門三個大字。
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嶽獨尊四個大字真有帝王風範。
13、天已泛出白色,恍若有淡紅的朝霞徐徐升起,像滴在淡藍色布匹上的紅顏料,由濃漸淡,溫潤的暈散開來,像毛筆濃墨重彩的粗粗勾勒,又細膩柔美似仙女飄浮的輕紗水袖,漫灑在層層雲海之上,瑰麗而隨意地向天空射出萬丈紅光,染紅了我們爬過的座座山嶺,奇雄華美,天下獨絕。
14、絲絲縷縷的光線透過樹縫,地麵上有無數光斑在搖曳,周圍綠意盎然。
晶瑩的汗珠在青絲間悄然滑落,沉重的腳步終於邁過了最後一級石階,南天門三個大字在眼前印刻,已經偏過幾十度角的太陽微笑地望著勝利的我。
15、盤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雲梯展現在麵前,特別是十八盤直下,幾乎是90度。
上麵的人像站在頭上,下麵的人踩在腳下,路旁有野花萬紫千紅,各具特色,散發出醉人的芳香。
描寫泰山的詩句大全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甫《望嶽》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 杜甫《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 杜甫《望嶽》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 杜甫《望嶽》山映斜陽天接水。
—— 範仲淹《蘇幕遮·懷舊》扶搖九萬裏,未可誣齊諧。
—— 賈魯《登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屏禦道開。
—— 李白《遊泰山》對朝雲靉靆,暮雨霏微,亂峰相倚。
—— 黃庭堅《醉蓬萊》萬裏江山知何處。
—— 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製赴新州》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 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
—— 李白《從軍行》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曆曆。
—— 蘇軾《念奴嬌·中秋》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 李白《遊泰山》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轉關山月。
—— 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岱頂淩霄十八盤,中原蕭瑟思漫漫。
—— 徐文通《岱宗》願登太華山,上與鬆子遊。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
—— 劉過《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 李白《遊泰山》...
用一句話表達登上泰山後的心情
關於泰山的詩: 泰山--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牛喘四十裏,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遊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禦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穀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 水急鬆聲哀 北眺崿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 萬裏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雲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歎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台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淩曆 緬彼鶴上仙 去無雲中跡 長鬆入雲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於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鬆風歇 仙人遊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雲飛...
關於描寫泰山的名句有哪些?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譯文: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北宋蘇洵 《心術》 譯文:即使是泰山在自己麵前崩塌下來,臉色也不變。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 《望嶽》 譯文:大自然將神奇秀麗的風光集中在泰山,它的南北兩麵將昏暗和明亮分割得清清楚楚。
這兩句極寫泰山的雄偉和神奇,氣勢十分壯觀:它得天獨厚,集“神秀”於一身;它聳入雲霄,遮天蔽日,山南山北明暗色彩截然不同。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
——三國魏阮籍 《詠懷詩》 譯文:泰山變得磨石一樣小,黃河變得衣帶一樣細。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浪漲東海。
——唐 李白 《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譯文:早秋的泰山之頂仍然有夏天的白雲在繚繞,使人懷疑是東海漲潮,白浪漫上了山頂。
這兩句詩形容泰山的高峻。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軻孟子 《孟子·盡心上》 譯文: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也小了。
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
——東漢班固 《漢書·枝乘傳》 譯文:泰山上的小水流可以穿石,單股的細繩可以勒斷樹木。
天門一長嘯,萬裏清風來。
——唐 李白 譯文:在南天門一聲長嘯,感到萬裏清風都在呼應,一種居高臨下的遼闊心情。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元代 張養浩 譯文:終於看到了“齊煙九點”的古老奇觀,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壯麗美景。
六龍過萬壑,澗穀隨縈回。
——唐 李白《泰山吟》 譯文: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晉 張機《泰山吟》 譯文:泰山是多麼高啊,可直達遙遠的天宮。
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
——謝道韞《泰山吟》譯文: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東,與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遙相對峙,故有東嶽之稱。
山明月露白,夜靜鬆風歇。
——唐 李白《遊泰山》其六 譯文:月亮出山了,群山一片皎潔如玉,夜靜了,連古鬆也停止了嘯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唐 李白《遊泰山》其四 譯文:攀上日觀峰,憑欄望東海。
...
關於描寫泰山的詩句
關於泰山的詩: 泰山--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牛喘四十裏,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歡。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遊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禦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穀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 水急鬆聲哀 北眺崿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 萬裏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雲關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歎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 天雞已先鳴 銀台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淩曆 緬彼鶴上仙 去無雲中跡 長鬆入雲漢 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 於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鬆風歇 仙人遊碧峰 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雲飛
描寫泰山的詩句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曆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穀,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四十五裏,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裏出發,冒著風雪,經過齊河縣、長清縣,穿越泰山西北的山穀,跨過長城的城牆,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行走四十五裏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麵有三條山穀,當中那條山穀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水(中溪).我開始順著(中穀)進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峴xiàn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穀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穀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東邊的山穀,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在經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隻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麵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時,我和朱孝純坐在日觀亭上,等著看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麵打來.日觀亭東麵從腳底往下一片雲霧彌漫,依稀可見雲中幾十個小白點象“五木”骰子一樣立在那裏,都是遠山.天邊雲彩上有一線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朱砂一樣,下麵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有人說:“那就是東麵的海.”回首觀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又都象脊背彎曲的樣子. 日觀亭西麵有一座東嶽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東嶽大帝的女兒)廟.皇帝的行宮(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麵.這天我看見途中路兩旁刻寫的石碑.是從唐(高宗)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模糊或缺失了.至於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石碑,都沒來得及去看.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鬆樹,鬆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裏,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也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裏以內沒有什麼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桐城姚鼐記述.[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姚鼐,字姬傳,一字夢穀,室名惜抱軒,清代詩人,桐城人。
人稱惜抱先生,官至刑部郎中、記名禦史。
曆主江寧、揚州等地書院,凡四十年。
伯父姚範授以經文,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為“桐城派”主要作家。
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並以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
又發展劉大?擬古主張,提倡從模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模擬其“神理氣味”。
所作多為書序、碑傳之屬,大抵以程朱理學為依歸。
所著有《惜抱軒全集》,並選有《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
清乾隆28年進士,曾參與編修《四庫全書》。
姚鼐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作品多為詩序,碑傳之類。
他的散文簡潔精練,溫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是桐城派中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於散文長做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
其創始人是方苞,劉大櫆和姚鼐繼承並發展了他的理論,三人並稱為“桐城三祖”。
桐城派的文章,內容多是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語言則力求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
他們的許多散文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桐城派”在清代文壇上影響極大。
時間從康熙時一直綿延到清末;地域超越桐城,遍及國內。
桐城派的“載道”思想和“義法”理論,適應了清朝統治者提倡程朱理學的需要,故得以常盛不衰。
他們在矯正明末清初“辭繁而蕪,句佻且稚"的文風,促進散文的發展方麵也起了一定作用。
此文是作者同友人泰安知府朱孝純遊覽泰山之後所寫的一篇遊記。
作者重點描述日觀峰日出的奇特景象。
通過對山,水,雪,霧,日光,城廓的描寫,勾畫出一幅壯麗,幽美的山水畫,創設了一個奇妙的藝術境界。
作者把對祖國山河讚美之情又擴展為對曆史的回顧,寫日觀峰附近的祠廟行宮,岱祠,碧霞元君祠,寥寥幾筆,給讀者以高山,景奇,勝跡多的印象。
此文脈絡清晰,繁簡適度,比喻巧妙,用詞確切。
具有桐城派散文“雅潔”的特點。
[編輯本段]重要詞解 其陰,濟水東流。
陰(山的北麵河的南麵)陽(山的南麵河的北麵) 當其南北分者 當(在,正在)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以(於,在) 自京師乘風雪 乘(趁著,引申為冒著) 越長城之限 限(界限,這裏指城牆) 是月丁末 丁末(丁末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道皆砌石為磴 為(作為)磴(石級) 其級七千有餘 餘(整數後表不定餘數) 酈道元所謂環水者 環水(泰安的護城河。
酈道元《水經注·汶水》:“又合環水,水出泰山南溪。
”) 餘始循以入 循以入(順著中穀進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崖限當道者 當(占著,擋著) 磴幾不可入 幾(幾乎的幾...
【描寫泰山的詩句】有關於泰山的古詩
杜甫的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吟 [晉] 陸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一遠,層雲鬱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裏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唐]李 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禦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穀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t,水急鬆聲哀。
北眺?製媯閶孿蚨′蕁6疵瘧帳齲氐仔巳ダ住?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萬裏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核。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去關。
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歎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首開去關,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去鬟。
歎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瘋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搖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淩厲。
緬彼鶴上仙,去無雲中跡。
長鬆入雲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闕。
獨把綠綺琴,夜行青山月。
山明日露白,夜靜鬆風歇。
仙人遊碧峰,處處笙歌發。
寂聽娛清暉,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飄搖龍門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去飛。
泰山吟 [晉]謝道韞 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
岩中間虛字,寂寞幽以玄。
非工複非匠,雲構歲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宕斯字,可以盡天年。
泰山吟 [晉] 陸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極周一遠,層雲鬱冥冥。
梁父亦有館,蒿裏亦有亭。
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泰山吟 [南朝] 謝靈運 泰宗秀維嶽,崔??刺雲天。
?????t,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描寫泰山風景的句子
在泰山頂上觀雲海玉盤簡直是一奇特仙境。
夏天,雨後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製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頂上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裏,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
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隻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近處遊人踏雲駕霧,仿佛來到了天外。
微風吹來,雲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
...
【描寫泰山的句子和詞語一定要句子,不是詩.還有描寫泰山的詞語.成...
(1).山名.在 山東省 中部.古稱東嶽,為五嶽之一.也稱 岱宗 、 岱山 、 岱嶽 、 泰岱 .主峰 玉皇頂 在 泰安市 北.古代帝王常在 泰山 舉行封禪大典.《詩·魯頌·閟宮》:“ 泰山 岩岩,魯 邦所詹.”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泰山 為東嶽,在 泰山 博縣 西北.岱宗 也,王者封禪於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曉登 泰山 道,行行入煙霏.” 劉白羽 《日出》:“登 泰山 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2).山名.即 沂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巨洋水》:“ 巨洋水 出 朱虛縣 泰山 …… 泰山 即 東小泰山 也.”(3).比喻重大的或有價值的事物.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 泰山 ,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漢 揚雄 《解嘲》:“夫 蕭 規 曹 隨,留侯 畫策,陳平 出奇,功若 泰山 ,響若坻頹.”《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我與你情似 泰山 ,恩同 東海 ,誓同生死.”如:有眼不識 泰山 .(4).比喻值得敬仰的人.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之在世,人豈驚奇,及其既沒,泣涕追思,泰山 喬嶽,忽然崩摧.”參見“ 泰山北鬥 ”、“ 泰山其頹 ”.(5).比喻安定穩固.漢 枚乘 《七發》:“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 泰山 .” 宋 蘇洵 《遠慮》:“蓋天下雖有 泰山 之勢,而聖人常以累卵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