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是什麼都略懂,卻沒有一樣精通
文/卡西
微博有個讀者私信我說,她報了好幾個班想充實自己,有攝影,有會計培訓,還有導遊證,可是她非常的迷茫,每項知識都學到了一些皮毛,但很累,不知道學了這些有什麼用,甚至於她近期的工作中出了些紕漏,她覺得,她最初的目的是想讓自己越來越好,而這些東西非但沒有幫到她,還起了推波助瀾的副作用。
我問她從事什麼工作,她說,她在一家中學生培訓機構做實習老師,教數學。
這個問題,我想了挺久的,不太敢貿然回答她,因為我一向敬畏老師,我覺得,既然為人師表,想必各方麵資質過硬,找我問問題,我有些惶恐。
上個星期,我與一個朋友小聚,聊起這個話題,朋友說,其實很簡單,她迷茫是因為學的太多,而能用到的太少。工作中需要的沒學,卻學了很多工作之外的,難免有些困惑,即使作為愛好來說,也太廣泛,每個東西都學一點,不如學好其中之一。
你的問題是什麼都略懂,卻沒有一樣精通
接著,他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假如,你是一名人事經理,需要為所在的廣告公司市場部招一名推廣人員,現在有兩份簡曆擺在你麵前。
一份是這樣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愛好是烘焙,旅行,會彈吉他,會做簡單的html,對於市場推廣唯一的接觸就是大學時候兼職發過傳單。
另外一份是這樣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曾在一家網絡公司實習,做推廣專員,與媒體打過交道,熟悉線上推廣策略和線下具體操作,愛好欄裏隻有一個:上手能力快。
那麼你會對哪個更感興趣?
後者對嗎?
為什麼?專業。
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不會一邊給你發工資,一邊還從頭給你培訓,如果能夠最大程度的節約成本和時間,最大限度的利用你的經驗和技能,那麼,它一定不會優先錄用看似會很多技能卻都用不上的人。
這樣,那個讀者的問題,就很好回答了,她之所以覺得學習到的東西成了拖累,是因為她對這些知識博而不精,沒有一樣成為專長,也沒有一樣在工作中用的上。
你作為程序員被公司錄用,那麼你的攝影技術隻是作為個人魅力的體現,說明了你多才多藝,但你的主業仍舊是費盡心思敲代碼,修複bug,這兩者的主次不能顛倒。
作為一個繪畫藝術生去考試,你的數學考了滿分,繪畫卻是不及格,對於你的藝術生涯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你是坐辦公室的文員,那你就要對Word、Excel、PPT非常的了解並且熟練應用;你是開咖啡廳的,卻告訴別人奶茶是你店裏的招牌,這恐怕是本末倒置了。
主業之外的東西,略懂好,精通更好,但前提,是你的主業已經達到很高的層次。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為自己的小聰明而感到沾沾自喜,這種小聰明體現在,不論你談的是國家大事,還是家長裏短,是詩情畫意,還是柴米油鹽,除了股票和世界杯,其他的任何突發性事件或者常規性事件,我都能跟你聊上幾句。
你要正兒八經我亦能嚴肅以待,你要嬉皮笑臉我也分分鍾變成逗比配合你,基本上,很多話題到我這都不會冷場。
我還跟秦先生說,這應該也算一種優點吧,畢竟有些場合隻是點頭之交,剛開始的聊得來也還是蠻重要的。
秦先生說,非也。
所有的點頭之交都不走心,一旦走心,深交都是需要互相了解的,博而不精容易將相見恨晚變成大失所望,這種概念會讓人覺得,你原來,也不過如此。
撇開人際關係不談,在一些涉及到工作、學習、專業的時候,你的略懂最終會敗給精通,畢竟精通代表能力,而前者,則隻意味著表麵。
秦先生說,在無謂的方麵略懂,在專業的領域精通,略懂需要有,精通也需要有。
我當時是不以為然的,我覺得知識嘛,夠用就好,不一定要像學生時代一樣刻苦鑽研,事事一馬當先也是很累人的。
直到有一次,有個朋友約我打台球。
嗯,我有一個不怎麼靠譜的小愛好,打台球,說起來,我的台球技能真是業餘的不能再業餘了。
到什麼地步呢,就是認識這個朋友之後,他知道我會台球,很高興的跟我說終於找到對手了,哪天想玩了給他打電話,殺幾局,我居然好心虛。
我這點水平哪配對手這個詞呢?我想著對方如果知道我其實半斤八兩的球技,就算不會嘲笑我,沒準也不以為然吧。
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敢應約,實在是怕丟人。
雖然我未必要通過台球達到一些目的,比如賺錢啊,交友啊之類的,但我居然連一個挑戰都無法應對,我想,這大概是略懂卻不精通的典型。
哪怕作為一個愛好來說,沒有專業技能作支撐,也是很沒底氣的。
表麵略懂的東西,也很少能夠給你帶來深入的正麵影響,因為一旦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那些皮毛都成了空架子,徒有其表,卻無法立足。
我曾看到過一篇Medium 首席執行官 Evan Williams關於互聯網公司價值該如何衡量與評判的看法的文章。
他提到,現如今那些報導、投資、建立消費者網絡服務的人總是用單一標準來評價網絡公司的成敗,其實是不準確的。
你不會因為Instagram 用戶數量超過 Twitter,就認為Instagram是一家比Twitter 更大的公司,對吧?因為兩家的內容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私密,以用戶發布照片為主,後者更加公開,以用戶想法和思想為重。對初創公司來說,成長軌跡尤為重要。
專業領域不對稱,無從比較,各有千秋,各有所長,那麼它們,其實都是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和方向去發展。
這就能夠很好的說明,術業有專攻,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公司品牌戰略尚且如此,何況個人的品牌形象樹立。
學習知識是為了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為了能夠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遠,你要學的夠精致,才能做到更臻美,而愛好作為附屬品,是可以選擇的。
專業技能更是如此,你可以會很多,你可以學很多東西,但一定要記得,你的主攻方向是什麼,愛好可以衍生,主業卻是長期發展的根本,如果對主業都是略懂,那麼長遠的人生規劃,就顯得相當迷茫。
秦先生跟我說,有些公司之所以能夠做大,不是因為它每一個產品都做的完美,而是它有代表性的品牌。
就好比我要買電子產品,一般會選擇JD而不是某寶,買衣服,則會反過來,我要看哪個網站在我需要買的東西這方麵更專業,對吧?
再或者,我們讀書的時候,中文係的一般對文學名著詩詞歌賦涉獵較多,而心理學方麵的就會去看對人性、人格方麵的與心理有關的書籍,都是要先從自己對口的方麵入手,是不是?
雖然人要有愛好,要多學技能,要博聞強識,但盲目而過於廣泛的愛好,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卻達不到預期效果。
有一些額外的技能是重要的,對很多常識熟知是重要的,跟得上時代信息的潮流也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還是你要懂得分清主次和先後,分清主業和副業,讓自己的軌跡形成一個精通的,專業的,不容易被替代的發展之路。
如果你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盡量別讓自己隻停留在略懂的層麵,去參悟它,研究它,深入了解它,吃透它,讓它為你所用,這才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規劃,或學業,或職業,或人生。(
- 你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都是因為懶
- 史上最難回答的30個問題,看過大悟
- 看完這六個問題,你還敢再迷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