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道理,為什麼我踏入社會才明白
文/沉潛Nicole
最近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工作總結,回想自己的2016,果真是又成功地在這個熱鬧又冰冷的城市裏廝殺了一年,沒有退縮,沒有敗下陣來,對我來說就是成功。
想想沉潛剛畢業時還是初出茅廬的單純工科女,從無憂無慮的象牙塔到了到處是坑的社會,經曆了太多事,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也沒有什麼大的起落,沒有那麼多熱血的故事可講,隻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著。
但最讓我欣慰的是,我越來越在這險惡的社會裏遊刃有餘了。
這個遊刃有餘來自於快速的自我更新、無時不刻的學習,更來自於被社會教育了太多太多,各種價值、各種思維的大破大立。
很久以前看到一個問題說:“哪些道理你後悔沒有早些知道?”
當即覺得我能答出幾十條來。
從今天開始,我把我這些年來和過去完全不同的思想、價值觀整理了出來,並分成了三類——成長篇、職場篇、生活篇,在該解釋的地方做了說明。
那些道理沒有人告訴過我,隻希望你能早些明白。
成長篇
1、以前覺得隻要自己努力就可以過上想過的生活,我真信了那些陽春白雪的雞湯。
踏入社會我才明白,努力隻會增加成功和變好的可能性。
踏入社會,我開始清楚地明白,努力隻是一個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很多時候更需要客觀條件、人脈資源、家庭背景、思維方式、待人處事等等的加持。這些都是成功路上的重要籌碼。
但為什麼大多數人仍然喜歡願意努力的孩子呢?
因為其他的籌碼太難評估,太難改變,或者說某種意義上已經生而界定。
而努力幾乎是唯一一個未知變量,這微不足道的可能性,就足以讓我們普通人拚命去爭取了。
越往高的平台走,努力產生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
但是,不努力就真的沒有可能。
2、以前我覺得自己總是有好多的問題,我覺得好麻煩。
踏入社會我才發現,是這些問題讓我成為我,一個成年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什麼都要珍貴。
我從小就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毛病,同齡人都活得挺好,就我每天總會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煩惱,為什麼小朋友要上學?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我會選A,其他人都選了B?…小時候很多人連老師連父母都怕了我一見麵就有問題。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非常珍貴的習慣。
尤其是年輕人,對世界求知若渴的同時,非常有必要去對“自我”充滿好奇,腦海裏習慣性裝著一些所謂“偉大的思考”:
我要到底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價值觀?
我到底要如何去選擇我的人生道路?
我該如何處理隨著時間和閱曆的推移在漸漸變化和成熟的價值觀?
…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這句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最後一句演講背了很多遍,但卻在踏入社會後的某一天給了我新的啟發——任何時候,都不要覺得自己看透了什麼。
連精確的數學、物理問題都會在不同的定量、變量下有不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因此而來。
但當你真正開始引導自己思考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的時候,你才能看見自己內心深處一些真正的內核部分。
3、以前覺得做每一件事都要算好投入產出,看看值不值得。
現在發現一些核心的能力、認知,都是需要長期投入的,需要不計回報去做才能真的有回報。
以前在學校還是比較浮躁的,連進個學生會都要算好能拿到多少行為積分,最高能到什麼職位,能學到多少。
但看過我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大幅提高自身實力?》的小夥伴一定記得,我還是比較建議大家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要太過看重回報。
因為按照長期的眼光來看,你感興趣的、你熱愛的、你能不那麼痛苦堅持下來的事,反而是你真正的幸運,感興趣的就是有用的。
越是踏入社會,越要明白很多事情在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回報,但你還要去做,這是真正的成長。
尤其是類似於學習、讀書、培養習慣這些幾乎很難即時看到回報的投入,更是大多數人無法到達頂尖領域的障礙。
人生就是這樣矛盾。
越想賺到錢的人越是賺不到錢,越是想要成功走上人生巔峰的人越是容易失敗。
當一個人奔向太陽的時候,影子會跟著你。
當他追隨影子的時候,他將遠離太陽,遠離光明,最終失去影子。
不要再將眼光局限在幾年光陰裏。
踏入社會你會明白,無論是職業生涯、還是思想、認知和習慣,都應該放在10年的維度來思考了,而不是兩三年。
在這樣的時間維度上,再考慮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為什麼想成為這樣的人,你想做什麼事。
4、以前覺得自信來自於對自身的認識,空口喊“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現在我覺得自信這東西不要刻意去強求,還不如修煉一種狀態——從容。
其實我從小就是一個不知道“自信”為何物的人,天生自卑,骨子裏的。
就算再風光、再巔峰的時候,仍然時不時質疑自己,忽然抬頭望著天,懷疑自己的價值。
有段時間,我一直刻意的去追求自信這個東西,比如社交的時候刻意拉拉主key,麵試的時候能侃侃而談仿佛正在給一萬人演講。
後來那次麵試失敗了。那麵試官告訴我說,“你的狀態有些浮躁”。
這個浮躁來自於一種刻意和表演,那根本不是我。怪不了麵試官會錯意。
後來我才發現,不要刻意裝作自信,我們不是湯姆漢克斯,演不好的。
那麼自信從何而來?
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做一些事,並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結果,而是為了喜歡事情本身去做的話,自信就慢慢來自於:
誒,我做成了這件事;
我又做成了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也做成了…
漸漸的,你會有種從容的狀態,這種從容沒有參照物、沒有對比。就算看到初出茅廬的小白和高高在上的大牛你都會是同樣的狀態,不驚不喜,繼續認真做你想做的事,好好說你想說的話。
可能這才是真正的自信——你正在做你自己。
而且有就是有了,不可逆。
5、以前覺得成功是當上市公司CEO迎娶白富美過上上流社會生活走上人生巔峰。
踏入社會才知道,知道自己想要啥、用自己想過的方式過一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其實很容易會被某些普世價值所帶跑,看看被大家追捧的名人就知道,國民老公王思聰,人生贏家鄧文迪,川普大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如果有人說,但我就想回老家種地。馬上有人指指戳戳說你真不上進,就這麼點出息。
仿佛人這輩子沒逆襲過沒用過奢侈品沒在北上廣深有一套房子沒環遊過世界就是失敗的。其實擁有這種想法的人本身就是思維狹窄、自我設限。
對成功,對人生贏家的理解,本身就能反映一個人的思維開闊程度,對世界的理解程度。
有的人滿世界徒步旅行一路遇到數不清的困難,吃盡苦頭,但他喜歡環遊世界、用腳丈量世界,他是人生贏家。
有的人做了家庭主婦不出去工作,每天為丈夫孩子做好吃的,包攬家務,但她就是喜歡家庭喜歡小孩,她是人生贏家。
有的人做基層公務員,拿著微薄的收入,每天苦逼的下鄉往村裏跑,但他就是想為大夥兒做事做人民公仆,他就是人生贏家。
最怕左顧右盼、浮躁,一邊抱怨一邊畏首畏尾不敢向前走。
這個世界上,普世價值係統中的成功隻有1%的人能達到,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但如果你為了心之向往而活,隻要不是太懶,不是太笨,都可以達到,而且達到後的幸福程度遠高於普世價值的成功。
記得凡事多看,思因果,以及問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你正在朝你自己的路走,我先恭喜你。
如果你的目標遲遲達不到,不要急,不要怕,一切自有水到渠成時。(
- 碰過多少壁才明白的人生道理
- 28歲,走過很多彎路後懂得了這些道理
- 三道腦筋急轉彎題讓我明白的三個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