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文/張良計
年輕時如何避免走彎路?
問這個問題的人,從他們自己的描述來看大多都躊躇滿誌,準備在職場上大展拳腳一番。我猜他們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雲。
而這樣的問題我都拒絕回答。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踏實才是最快的方法。
沒有走過彎路永遠都不會知道直路應該是什麼樣子。就好像談戀愛時,你不遇過幾個渣男怎麼知道好男人到底好在哪裏。
互聯網行業經常用一個詞,叫“試錯”。不斷改進微小的錯誤,快速迭代更新,讓產品不斷趨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試錯”,尤其是20多歲精力旺盛,有的是時間。Nothing to lose.
可很多人把這個時間都用在懷疑人生,困惑未來,把本該拿去大把體驗不同人生經曆的時光,耗費在無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猶豫不決中。
我曾經的老板是一位女強人,她的人生經曆非常豐富,每次和她聊天我都獲益良多。有一次一名年輕人問她: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麼的呀?我今年20歲,第一份工作在書店實習,但是覺得沒有什麼價值,一直很害怕,對未來簡直不敢提。給我一點建議吧!
她的回複如下:
20歲幹嘛?20歲當然是念書之餘,打工賺學費啊!我20歲在星巴克打工,這有意義嗎?當然有啊,自己賦予它意義啊!餐廳裏洗盤子有意義嗎?有啊,你自己琢磨啊。難道隻有拯救地球才有意義嗎?等你想好決定什麼有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結束了也不必思考了。
我很讚同她的觀點。
20多歲的黃金年齡,本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考慮太多就像給自己無形中築起一道道圍牆,你還沒有跨出去過就被死死禁錮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無缺的人生方案。到頭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有風險,那個失敗了怎麼辦……花大把時間做分析,聽建議,可人生計劃永遠趕不上人生變化,而變化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
這就像創業一樣,等你把一切都想得周到縝密的時候,大勢浪潮早已過去,你想好的一切最後都變成一堆廢紙。
我20歲出頭的時候,工作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不再向家裏伸手要錢。
改變世界?我連世界是什麼樣的都沒完整看過。
活出自我?我連自己要什麼都沒想清楚。
職業生涯發展?我連初級職位的工作內容都沒有摸清楚,想那麼遠有用嗎?
那時老板丟給我什麼工作我都去做,找圖片,找新聞,搭PPT,跟訪談,旁聽會議。我從來沒想過這些對我未來的職業人生有什麼幫助,因為我壓根就想不出來。
直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熟練掌握了這些工作的套路和規則,懂得了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行業趨勢的分析等等。我的視野也隨著項目經驗的積累而更加廣闊,眼光開始更上一層樓,去思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恰好那時的中國,社交媒體剛剛興起。彼時微博的發展勢頭迅猛,各式新媒體平台遍地開花。
我深感這個領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於是義無反顧地決定降薪轉行,投入到更加紅火的數字營銷行業中來。
所謂經曆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生活給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人生不是規劃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勢”,如果你去花時間研究一下近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多涉獵相關的新聞、文章、書籍、觀點,跳出自己的圈子多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在發生著什麼,這些並不難掌握。
在大勢之下如何實現小我的能力增值,並融入到社會的發展浪潮中去,這是年輕時應該考慮的問題。當經曆足夠多,你會發現“順勢而為”比“按計劃走”更加明智。
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很少說英雄造時勢,就是這個道理。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試過的錯足夠多時,我們要學會“複盤”。
所謂複盤,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回顧過去的作為和得失,錯過的機會,做錯的決定,成功的經驗,以及對未來的參考和指引。
《教父》裏有一句話,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一定會對其中的槍殺,欺詐,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記憶深刻。
正是這些經曆讓初出茅廬乳臭未幹的麥克科裏昂,不斷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最終成長為一代教父。
試錯之後學會及時複盤,避免下次走同樣的彎路,這是過了年輕之後需要考慮的。
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被同學帶去做過傳銷。
那時候我對這個一點概念都沒有。隻覺得被帶去聽了幾次振奮人心的演講,看著那些靠傳銷發家致富的人,驚歎著那些年紀輕輕就當上全國銷售總監的人,我就覺得我也能行。
結果接下來兩個月裏我一個客戶都沒有找到,相反自己還倒貼了好幾千塊錢進去買“產品”。
幸好那時我警惕心起,及時止損,想辦法“體麵”地退出了團隊,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這算是我人生經曆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彎路”。事隔多年回憶起來,除了覺得當時自己年輕氣盛,把成功想得太簡單之外,我做出了幾點分析:
1、我的個性和能力不適合做銷售,完全不適合。
2、我非常不擅於八麵玲瓏的人際關係交往。
3、以金字塔模型建立起來的人際銷售網絡,利潤都來自最底層的下家。因此為了保證這個模型的正常運轉,需要不斷拓展下家的數量。
其中第三點尤其重要,後來我發現任何形式的傳銷究其本質都可以歸因到這個模型上來。並且,在如今互聯網盛行的時代還衍生出基於此的諸多變種,例如微商,例如新型的旁氏騙局等。
這段經曆對我後來的人生和職業選擇都產生了諸多影響,我及時避免了許多我不擅長的工作和公司。
再往後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複盤,記錄下自己犯過的錯誤,未考慮周全的細節等等,這些“彎路”帶給我的教訓和啟示遠比一帆風順帶來的成就要寶貴許多。
人生選擇的質量永遠是和你的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在年輕的時候能力有限,選擇自然也有限,抓住一個選擇不斷試錯是增加經驗和能力的唯一途徑。
到了30歲左右時,在行業內的人脈、經驗都積累到一個量級,這時你會發現眼前的選擇突然一下子變得很多,每條路似乎都是光明大道。
這個時候你已經沒有年輕時的精力再去試錯,而對過去經驗的複盤能讓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個人特性和願望,從而做出最佳的選擇。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年輕時找工作都是去求職網站上一個一個投簡曆,過了五六年以後找工作都是獵頭主動打電話聯係我。這裏買賣供求關係發生了顛倒,年輕時個人能力有限,供大於求,是買方市場;
後來個人能力增長了,供小於求,變成賣方市場。
這個時候,選擇才開始變得比努力重要。注意我說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選擇比努力重要。在你沒有資格去挑三揀四的時候,努力更重要。
當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你的野心時,選擇哪一條路都是彎路,都要磨練,都要吃苦。
既然這樣,不如趁年輕時去積極試錯,積累經曆,然後不斷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分析和複盤。這可比你聽任何的規劃建議道理都來得更切合實際。
我們誰都不是聖人,隻有體驗過“錯誤”所帶來的損失和懊悔,你才能明白“正確”的標準和意義。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