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那個隨便辭職的年輕人,後來活成了什麼樣?
文/謝可慧
前些天,一個讀者問我:
辭了職,現在後悔了,又回不去了,該怎麼辦?
“老實說,當時把辭職後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出來之後才知道,一切從頭開始,而尋找這個開始的感覺,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我隻給了他一個建議:學一項本事,越精通越好。
我說,我想梳理一篇文章,給許多希望辭職的年輕人,他說,你可以以我的例子開始。
大概是因為大家知道,我是從體製裏出來的,目前看上去活得還不錯。這裏,我要重點劃一下,是“看上去”。
所以,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後台問我: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辭職,我該怎樣過上想過的日子?
我不知道做什麼,就是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我不知道該怎樣努力,但我又不喜歡當下。
我覺得在這裏,大多數人有一個錯誤的概念,就是辭了職,就有可能過上你喜歡的日子;不辭職,你可能永遠過不上你喜歡的日子。
但你要知道,取決你過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不是你的職業,而是你的能力。
一、如果你什麼都不會,不要隨便放棄你現在的工作
你至少要學一項技能,學滿七分,並且有能力超過你當下的工作,再來思考辭職這件事。
現在有一種雞湯學是,年輕,一定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所以,哪怕一無所有,也一定要去追求。
有一個小男孩來找我,二十六七歲,辭了體製內的活。他說,我怎麼感覺一點都不開心呢,沒錢沒工作還沒自由。
我問他,你會幹什麼,你大學學什麼專業。
他說,大學的知識早就忘記了,畢業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考進了體製。不太適應,覺得太無聊了,就出來了。現在呢,好像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
“你有什麼樣的能力,才有可能匹配什麼樣的工作。你考進體製,說明你在某些方麵並不比同齡人差,也非常適合機關工作。但你盲目出來,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不要隨便辭職,年輕人不要把辭職當兒戲。
你不知道做什麼,也不會做任何事的時候,你想讓這個社會如何接納你呢?
那些本是平凡人,想一躍而上,手無寸鐵,卻成為落魄小王子的故事,一點都不感人,甚至聽上去特別無知無能無本事。
二、不要讓情緒左右你的選擇
我從來不讚同衝動型辭職,而大多數人辭職,就是因為情緒不對,所以帶著情緒,放棄一份工作。
有一種叫風險成本。
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勇氣,但你要懂得,把風險成本控製到最低的時候,再去辭職,會大大提高你的抗風險能力,和降低你的風險成本。
“我在這裏工作不開心,所以我辭職。我在這裏感覺鬱悶,所以我辭職。我被上級批評,被同事排擠,我辭職。”
我覺得,比辭職更重要的是,你更需要知道:你為什麼工作不開心,為什麼鬱悶,為什麼會被上級批評,同事排擠。
以及說到底,為什麼這個人是你,不是別人。
你沒有分析出原因而辭職,在進入下一份工作之後,90%可能進入同樣的死局。因為,在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你選擇了逃避,而不是先找到答案。
三、別人的路對你來說複製性不強,你要知道你的核心競爭力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很流行,辭職後浪跡天涯,看世界。關鍵是,那些所謂的“浪跡天涯”看上去都是有錢有閑,還人美活好。
於是,所有年輕人都做起了一個夢。辭職,去旅行,然後寫書,然後成名,然後發大財,貼上“自由自在”的標簽。
我寫過一篇文章寫的是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她當時太羨慕這樣的生活了,辭了職去旅行,幻想著有朝一日“朝九晚五中,也浪跡天涯”。
確實,因為這段經曆,有一段時間,有人找她寫稿,也有一點收入來源。
然而,漸漸地,她發現,入不敷出,積蓄在減少,收入並不能支付開銷,甚至不敢問家裏要錢。
一旦生存造成問題的時候,或者說長期沒有經濟收入的時候,很多人是會產生自我懷疑的。她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就說了一句話,還是回來吧。
你辭職去旅行,其實是想辭職獲得生存。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是否真的合適。
因為你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這裏,你卻一意孤行。全憑運氣做事,往往顯得很被動。
所以,我在回答讀者的問題時,經常會問他一句話:你會做什麼。
那些你想走誰的路的人,你有沒有想過,你是否有他的核心競爭力。
人的路不可複製,就像人的經曆也不可複製一樣,所以很多時候,隻有殊途同歸,少有先因後果。
我不鼓勵年輕人隨便辭職,但我也鼓勵那些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年輕人,看看外麵的世界。
辭職不是一概而論的事,你要有穿越山川湖海的本事,才能跳出原來的江湖來闖。
世界,那麼大,我們是該去看看,但首先是活下來,其次是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