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在現代社會,要想做一名成功的高效能人士,創造卓越的企業文化,就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入手。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人性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不僅能消極選擇反應,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環境。采取主動並不表示要強求、惹人厭或具侵略性,隻是不逃避為自己開創前途的責任。
我經常勸導有意更上一層樓的人,加倍積極進取,不妨做愛好和能力的測驗,研究適合從事的行業。甚至設法打聽試圖加入的機構正麵臨何種難題,然後以有效的表達方式,向對方證明自己能夠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有天壤之別,尤其再配合聰明才智,差距就更遠了。想要生命的產能與產出平衡,進而追求圓滿人生,主動精神實在不可缺少。
任何團體,包括企業、社會團體及家庭,都可以彙集各個成員的聰明才智,對環境主動出擊,以達成群體的共同目標,建立積極主動的企業文化。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太多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我因為主持一項研討會而住進一家旅館,由於到得太遲,已無餐點可用。前台人員卻主動表示,可以到廚房跑一趟,還殷切詢問:“您要不要先看看會議廳?有沒有需要我效勞的地方?您還需要其他東西嗎?”當時並沒有主管在旁邊監督。
第二天研討會開始,我發現所帶的色筆不夠,便趁空抓住一名服務員,說明困難。他瞥了我的名片一眼,然後說:“柯維先生,我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他並沒有推脫:“叫我到哪兒去找。”或者:“請你問前台。”他一口承擔下來,而且表現出為服務深感榮幸的樣子。
事後我請教經理秘訣,他拿出了要求所有員工遵守的兩份宣言。這兩份宣言代表整個旅館的中心思想,無怪乎營運成績斐然。它既有助於
員工與顧客、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也決定了主管的領導方式,甚至影響到人員的招募、訓練與薪資福利。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製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它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有效的個人管理可分為四個步驟:
確定角色——寫下個人認為重要的角色。假若以往不曾認真考慮這個問題,就把這時閃過腦際的角色逐一寫下。
選擇目標——為每個角色確定未來一周欲達成的2至3個重要成果。
安排進度——根據上麵所列目標,安排未來7天的行程。
逐日調整——每天早晨依據行事曆,安排一天的大小事務。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做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蒙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襟,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培養這方麵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並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
想達到利人利己,須從自身的“品德”著手,建立起互利“關係”,進而獲得兩全其美的“協議”。協議則有賴合理的“製度”配合,經由正確的“流程”來完成。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係方麵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同理心傾聽的出發點是為了理解而非為了回應,也就是透過言談明了一個人的觀念、感受與內在世界。同理心和同情有些差別,同情摻雜了價值判斷與認同。有時人際關係的確需要多一份同情,但卻易養成對方的依賴心。同理心也不代表讚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對方的感情與理智世界。
同理心傾聽不隻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一成通過語言來進行,三成取決於語調與聲音,其餘六成則得靠肢體語言。所以在同理心傾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統合綜效的觀念源自一種自然現象: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有些不同種的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互相纏繞,土質因而改善,植物也比單獨生長時更為茂盛。兩塊木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個別承受力的總和,兩種藥物並用的療效也可能大於分開使用之和。這說明1+1等於3,甚至更多。
創造性合作不僅對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對個人也十分重要。凡擅長語言、邏輯,即左腦較為發達的人終會發現,有些需要創造力來解決的問題,理性是無能為力的。惟有運用久已閑置的右腦,使右腦主司的直覺與創造力與左腦相配合,共同運作,才能解決更多的難題。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他人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假使看到一名伐木工人,為了砍一棵樹已辛苦工作了5個小時,筋疲力竭卻進展有限,你當然會建議他:“為什麼不暫停幾分鍾,把鋸子磨得更鋒利?”
在這裏我必須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觀念,習慣七的主旨就是磨練自己,從身體、精神、心智、社會情感等四個方麵,增進個人產能,累積其他修養的本錢。這種修養功夫完全得靠自己,旁人無法越俎代庖,它屬於重要而不緊急的事。
上述七個習慣之間,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愈是積極主動,就愈能掌握人生方向,有效管理人生。能夠不斷砥礪自己的人,方懂得如何了解別人,尋求圓滿的解決之道。同理,一個人愈獨立,就愈善於與人相處。磨練自己,則可以提升前六個習慣的境界。
如果我們每日堅持由內而外的修身功夫,就一定會帶來成果。在播種、除草、培植幼苗的過程中,定能感受到成長的激動,並最終嚐到和諧圓滿生活結出的鮮美碩果。
通過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正確的原則上,在辦事和增強辦事能力之間平衡,我們就能獲得能力,創造圓滿平靜的生活。
如果您喜歡《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