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講稿(一)
馬化騰親自撰文談互聯網
最近讀了兩本克萊舍基(ClayShirky)的書。第一本是《未來是濕的》,《認知盈餘》是第二本。克萊舍基不愧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他對互聯網給人類所帶來的行為舉止以及文化變遷洞若觀火。
這兩本著作一脈相承,它們所探討的是這樣幾個問題:隨著全球用戶接觸互聯網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互聯網用戶數量變得更加龐大,他們將形成什麼樣的社會形態?我們又該如何順應這種變化?而作為互聯網的從業者,該如何從中尋找自己的機會?
克萊舍基應該是一個堅定的“分享主義倡導者。如果說《未來是濕的》告訴我們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帶來的“紅利;那麼《認知盈餘》是在進一步闡述我們得以分享的資源稟賦。
任何時候,人們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為什麼克萊舍基會把它作為一個重點問題來研究?這得益於互聯網所帶來的技術革命,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
首先是天時。互聯網的高速運算、處理能力,讓每個業者得以能高效、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意味著,每個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時間。
其次是地利。通訊成本的下降、帶寬的增加,讓用戶接觸互聯網的成本變得更加低廉,網絡不再是少數精英群體的專利,它像水和電一樣,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最後是人和。接觸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聯網用戶呈現爆發式增長,網民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群,二者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正如克萊舍基所言,“對網絡的傳統看法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空間,一個有別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虛擬信息空間的整個概念都在退化。
網絡世界越來越接近於現實世界,意味著基於這個概念建立起來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將要重新架構。
我曾經說過,不管已經出現了多少大公司,人類依然處於互聯網時代的黎明時分,微微的晨光還照不亮太遠的路。在這個行當裏,不管一家公司的贏利狀況有多麼喜人,也都隨時麵臨著被甩出發展潮流的風險。
發展潮流的漩渦正在席卷我們,網絡正在發生演變。過去,我們可以把網絡解讀為一種精英享用的新興工具,它向用戶提供的是接觸傳統精英文化的一個更加便捷的通道,也就是說互聯網是內容的傳遞者而不是生產者。現在則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生產者,互聯網作為一個社會形態的元素,正在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出新的內容、製造新的話題。
“認知盈餘是新時代網民賦予互聯網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對“認知盈餘,克萊舍基給出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受過教育並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欲望。可以說,Facebook、推特以及維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認知盈餘的功勞。在中國,微博的興起,同樣有賴於它。
參與分享的網民數量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強大,互聯網產業也隨之迎來“核聚變,原來我們所熟知的商業模式,隨時可能成為泡影。每一個從業者必須認識到,如果你不能學會主動迎接,不對這種網民自由參與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會被炸得粉碎。
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這將是一個鼓勵分享、平台崛起的時代。靠單一產品贏得用戶的時代已過去,渠道為王的傳統思維不再吃香,在新的時代,如果還背著這些包袱,那就等於給波音787裝了一個拖拉機的馬達,想飛也飛不起來。如何鑄造一個供更多合作夥伴共同創造、供用戶自由選擇的平台,才是互聯網新時代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個新時代,不再信奉傳統的弱肉強食般的“叢林法則,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則。
所謂“天高任鳥飛,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維度並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鷹也有老鷹的天空。決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發現需求、主動創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將是內容的主導者、分享的提供者。每個用戶的知識貢獻、內容分享,是這個平台賴以成功、賴以繁榮的重要保障“少數人使用廉價的工具,投入很少時間和金錢,就能在社會中開拓出足夠的集體善意,創造出5年前沒人能夠想象的資源。任何有意打破這個保障的行為,都將受到市場的懲罰。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將騰訊打造成一個供更多合作夥伴自由創業、供更多用戶自由分享的開放平台。這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它需要騰訊內外都改變心態,用更加開放的大腦去迎接變革。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已經擁有了一些經驗,也總結了很多教訓。無論如何,我相信,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也相信,堅持走下去,互聯網新時代的晨光就在不遠的前方。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感慨是:互聯網真是個神奇的東西。最近在一部科幻小說中,我看到一段對於“四維世界的描寫,僅在熟知的三維世界上疊加了一個維度,整個宇宙立即變得無比遼闊、無比美妙。克萊舍基的每一次發現,其實都是在提示我們未來人類世界的一個全新發展維度。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整個人類社會都變成了一個妙趣無窮的實驗室。我們這一代人,每個人都是這個偉大實驗的設計師和參與者。這個實驗,值得我們屏氣凝神、心懷敬畏、全情投入。
名人演講稿(二)
田樸珺關於女性和愛情的勵誌演講稿
我曾經認為,為人愛侶應該甜美、溫柔、小鳥依人、會做飯、會疼人、會帶娃。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作為女友的我,簡直糟糕透頂。
這樣的認知要從很久以前說起。二十歲時,我談過一次戀愛。我當時有一個去外地拍戲的機會,但我很猶豫,因為“心有所屬,我設定的生活是為心愛的人居家做飯。
被朋友勸說不要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因為也有賺房租的壓力,猶豫再三,我幾乎是哭著到了片場,感覺自己是個“不合格女友。戲還沒拍完,這段感情就戛然而止。後來思考,我不怨人家絕情,而是我沒有讓別人離不開我的絕對優勢。如果現在的我認識十年前的我,我會對當時的我說:“你是個腦殘!
不是因為不夠愛,而是明白了愛一個人,不等於失去自我,愛一個人,先要讓自己擺脫“愛的束縛,如果你不能擺脫,就不會收到真正的愛。
和閨密聊天,發現那句古老的名言,“如果想綁住對方的心,就先綁住對方的胃。事實上,90%的個案都不成立。事後,我檢驗了一下自己下廚房的能力,不是切破食指就是切破大拇指,弄得廚房裏血光四濺。
那麼,既然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就不再苛求,你是喜歡我還是喜歡我為你做菜?這個問題,是對方應該想清楚的,也確立了我作為女友的原則:不為了愛誰而強求自己去改變。
由這個原則繼續衍生,我逐漸明白了做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女友該有的行為準則:我應該不會專程去探你,也不會小鳥依人地膩在你身邊,更不會沒事就打電話問你和誰在一起,監督你的行蹤,而且工作永遠比男友或老公重要。
人和人的關係中,難保不生變故,而工作,是付出多少必會得到多少的。回報完全由自己掌控。我喜歡掌控自己,不依附他人的感覺,這會讓我非常有安全感。當然,作為女性,有時候難免會有小嫉妒、小猜疑,這很正常。在複雜的情感世界,我沒有萬能鑰匙。但是,我知道,與其想要抓住誰不如抓住自己。
此外,我不懂如何向男友伸手要錢、要禮物,不知道“把你的工資卡交給我這句話怎麼開口。我的一個女朋友,認為老公最大的優點是每月都會按時上交工資,雖然工資不高,但那是一種確定的感覺,每提及此事,臉上總洋溢著幸福。我們每次都會打擊她,我說,如果你認為抓住他的“錢袋子就可以怎麼樣,那絕對是自欺欺人,一份感情若隻和錢聯係在一起,一定是最脆弱的。
另一個女朋友也曾經谘詢過我,如何向男朋友伸手要錢。我頗為無奈,隻好回複:“確實不知道該怎樣辦。舉個例子吧,我在紐約為貸款買房曆盡艱難,因為當時在美國連一張信用卡都沒有,沒有社會信譽,貸款差點辦不下來。當時王老師剛剛簽完一個品牌代言合約,我曾有過一絲小念頭讓他幫我還一部分貸款,王老師也承認確實動過這個念頭。
但僅僅隻是一個念頭,念頭閃過之後,他對我說:“我在認識你之前,所有的廣告收入都會捐掉做慈善,如果因為認識了你,就不捐了,我的員工會怎麼看我?
他話音還未落,我連忙擺手道:“捐,趕緊捐,一分都別留。至今,我仍每月做著房奴。
一個事業成功的男士,身邊可能有很多的“小鳥依人,他們往往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女性的青睞。可是站在這位男士的角度想,如果身邊的姑娘都是為了緊緊抓住自己而獻上美貌和溫情,試問,你不緊張,不想逃嗎?作為一個尋求真正獨立的女性,我想應該是有他沒他,我都能活,如果想和我一起,那歡迎加入我的世界,但請不要把我當作附庸,我也不會在你的世界裏橫衝直撞。
平日裏,我和王老師各自忙工作,他時而英國,時而深圳,我時而美國,時而上海,能在北京相聚的時光顯得彌足珍貴。一次恰好他回北京,隻有兩天時間,而我必須要去上海。我想爭取當天往返,無奈約見的第二批工作對象次日上午才可以見麵,一天半的時間眼看就要撲在了工作上,隻好撇下王老師。
正在上海開會時,王老師的電話打過來:“我餓了,沒有飯吃……
開會時接電話本就已經不算禮貌,且是這種瑣事,當著那麼多工作對象回答這樣的問題,隻能讓我顯得更加尷尬,於是,我把回複偽裝得盡量像答複一件工作:
“我發給你一個電話號碼,你打這個電話應該可以解決。
於是,我將家附近餐廳的訂餐電話發給了他。
幾分鍾後,他的電話又打了進來:“剛剛問了,人家今天不送外賣了,該怎麼辦?
我氣得哭笑不得,隻好壓低嗓門說:“冰箱裏有麵包,自己拿了吃。我在開會呢,不要再打電話了。
隨即,掛線,關機!
隻要沒餓暈倒,應該都不算大事,先把工作搞定再說!
第二天回到北京,王老師本想訴訴委屈:過去的24小時裏,隻有幾片麵包充饑……還未待他訴完苦,我立即堵上了他的話茬兒:“你平時都吃得太好了,偶爾需要吃點清淡的,清清腸胃。然後,他被噎得接不上下一句。
好在王老師包容心無敵,對於正在創業的我,萬分理解,麵包的恩怨,就此一筆勾銷。
還有一次在紐約,為了裝修房子,添置了好多物件,回家一試,有些不太合適的,想拿回店裏退掉。(www.geyan123.com)王老師對熟人可以sayno,對陌生人卻說不出口,死活不願意去退。其實美國有非常健全的退貨體製,隻要保留好購物憑證,都可順利退掉。於是,我拉著他,走,去退貨。
回到店裏,我和店員一番理論,王老師安靜地站在我身邊。成功退貨後,走在回家的路上,王老師不停地讚道:“太利索了,太利索了……因為性格使然,獨闖慣了,有沒有男朋友,我都能應付過來,這是我的行事風格,不會為了扮演女朋友的角色,而改變自己憑添些虛偽的溫情。
也有朋友建議我,王老師在劍橋上學,我應該也一同前往,也在劍橋畫個小畫兒,閑來喝個下午茶,不要這麼跑來跑去辛苦創業,甚至跑到紐約去上學,抓住男人才是最重要的。可我深深知道,越想抓住的人,往往越抓不住,能夠抓住的人,隻有我自己。反過來說:為什麼是我要去抓住他,而不是他來抓住我呢?難道我不優秀嗎?
我從來沒有渴望認識誰,改變命運。命運本來就是在自己手上的。
十年來,從一個哭著要為別人學做飯的小女生,到如今信奉工作有時比男友重要的原則,盡管這些原則可能為人不屑,但我卻萬分篤定。
一個女人一生中要談兩次“戀愛:與值得愛的男人,與你熱愛的工作。
名人演講稿(三)
郭敬明訪談錄:當紅作家與公司老板的多重身份
郭敬明,關注80後名人的朋友基本都知道,郭敬明1983年出生,但很多人隻知道他是個作家,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敬明身兼當紅偶像作家、公司老板等多重身份,並憑借天價的稿酬收入入選福布斯中國財富名人榜。
外表看起來,他和同齡人沒什麼區別,肥肥的牛仔褲、鮮豔的運動鞋、酷酷的墨鏡,喜歡看電影、去KTV唱歌,對一切新鮮好玩兒的事情都極有興趣。但是拋開這些表麵,你會發現他的思維和處事方式要比同齡人老道得多,他們的經曆和壓力也不是一般同齡人可比。
郭敬明前段時間的抄襲風波鬧得沸沸揚揚,麵對眾多指責和負麵評論,特別是最後法院判決敗訴,這個小小年紀的偶像作家表現出出奇的鎮定。從官司發生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出版了《島》書係,發行了第一張專輯《迷藏》,運作自己的新公司,最近公司策劃的《最小說》又正式上市……看上去什麼都沒耽誤。
“其實遇到這件事情之前我已經經曆過很多事情,能更成熟更冷靜地對待了。最開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成為一個公眾人物的時候,當我發現自己說的很多話會遭到誤解和歪曲,心態確實很難調整,聽到負麵的評價就會覺得特別難過,壓力也非常大。現在已經看得比較淡,覺得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我寫作的靈感來源一般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者和朋友們聊天他們的故事。另外,還有自己的虛構和別的作家的作品。至於是不是抄襲,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自有公論。
郭敬明很欣賞一句話“無論正麵還是負麵的評論,都塑造了今天的我,“其實回過頭來看,如果沒有那些負麵的評價可能也不會成就今天的我,痛苦同時也是一種財富,都是成長的經曆,不會有抵觸情緒。經曆的多了就知道,讀者不會完全被個別的負麵評價左右。
身兼作家、老板等多重身份,郭敬明的時間安排一般是白天忙工作,晚上開始寫作。“一直寫到靈感消失,中途不能停。整個晚上不斷修改,喝咖啡和聽音樂提神。平常聽鋼琴、大提琴,壓力大的時候聽點兒搖滾。
書的銷量會不會是壓力的來源呢?“我會關注書的銷量,因為創作完肯定想知道讀者的反應。但是我不會根據銷量調整寫作的方向,因為很可能一本書賣了隻50萬本,大家都說特別好看,而下一本一下子賣了100萬本卻有80萬人都說不好看或者沒有之前的好,我還是會很難過,賣得好不能全部說明問題。
郭敬明新公司的辦公地點在上海地價昂貴的大連路高檔寫字樓裏,每天早上他頂著一頭爆炸黃毛,穿著牛仔褲、T恤和一群西裝革履的白領們一起擠電梯的時候,心裏都覺得很有趣。
郭敬明年紀不大,他公司的員工則更加年輕,旗下招攬了很多心懷文學夢想的青少年。極有頭腦的郭敬明相信自己的包裝能力,做出版經紀人才是他的目標。“很多時候我們的關係更像玩伴,不過工作的時候都很拚命,一起熬夜、檢查所有細節,做好版交給出版社之前,經常臨發出又改,熬夜改,我們都是完美主義者。
雖然是老板,但郭敬明目前隻負責項目的設計、選題等內容方麵的管理,公司事務性工作有專門的人負責。“遇到重大事項公司的人會向我彙報,我做決策的時候也會和大家商量,聽取專業的意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沒有那麼旺盛的創作精力的時候,我會更多地把時間放在公司的管理上,對這些也很有興趣。
在選擇合作者夥伴時,郭敬明最重要的原則是觀念一致,互相信任。“完全由我判斷和掌握方向是很重要的,版稅倒是其次。有很多出版社拿出幾百萬支付一個作家的稿酬,也有出版社拿出更高的天價買我的作品,這對作者其實是一種消耗,我關注的是有沒有誠意去經營和維護好我的品牌,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掙錢。當年跟我一起成名的人已經剩得很少了,我不想過早透支自己的才華和影響力,而做公司則是希望能給自己打造一個更廣闊的平台。
郭敬明說:我不會急功近利的要掙錢,為了錢透支精力很可能曇花一現。當年跟我一起成名的人已經剩的很少了,我不想過早透支自己的才華和影響力。希望通過做公司給自己打造一個更廣闊的平台。
- 教書育人演講稿
-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
- 夢想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