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名言
寄語:“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王陽明改名為“守仁”,王陽明曰“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今天分享給讀者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名言,歡迎閱讀。
1.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 想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不想渾渾噩噩白過一生者,唯一的途徑、不二的法門就是去紹興,去找王陽明——這是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人的共識。
3. 在官員知法犯法不是新聞、依法治國才是新聞的時代,拋開製度變革不談,每個人都應捫心自問:如果體製有毒,個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麼?
4. 曆來的賭徒,下注的那一刻,臉上的表情無不是容光煥發,緊張興奮的。曾幾何時,這些山賊還未落草為寇,他們在田間辛勤勞作,所得僅能糊口,還要飽受大戶的盤剝,官府的欺淩。一天,有人跑來告訴他們,放下那沉重的鋤頭吧,跟我上山,你就能擺脫這無盡的痛苦。
5. 明廷麵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老百姓的觀念很樸素:作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對了。狼兵的所作所為就是趁火打劫,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眾紛紛投入山賊的懷抱,成為山賊的密探。
6. 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據,衡量是非的標準。天地間諸事諸物,舉凡綱常倫理,言行舉止,成敗榮辱,皆不出於我心。
7.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邊尋。——王陽明
8. 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於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9.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麵,隻是良知更莫疑。——王陽明
10. 君子誨人不倦,而師道必嚴。
11. 官場的內耗,國家的虛耗終使社會積重難返,尾大不掉,表麵的繁榮也逐漸成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體積越來越龐大,而隨著肥皂水的張力到達極限,越來越脆弱,然後一觸即破。
12.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沒有人能夠引領你,每個人的路都是自我選的,真正能改變你的隻有你自我。
13. 聖人這個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唯一達成共識的是,這是個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古往今來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可以算作聖人外,就剩下若幹瘋子神經病自稱實現了這一理想。
14. 有誌於聖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15. 良知即是獨知時,此知之外更無知。誰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卻是誰?
16. 君子之學以明其心。
17. 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王陽明
18. 繁華過眼三更促,名利牽人一線長。
19. 讀史越多,越會悲哀地發現,以史為鑒幾乎是不可能的。技術變了,製度變了,表麵那一層都變了,可裏麵的內核永遠不變。魏忠賢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後還會有,換個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煥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後還會有,身邊那些不懂政治卻想玩政治的人最終都被政治玩得很慘。
20. 首先,心即理告訴咱們要堅信自我,傾聽內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聖賢一了百了。陽明心學是一種信仰哲學,而信仰隻有被實踐時才有好處。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於儒家,提出振聾發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內聖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
21. 大病,隻是一“傲”字。
22. 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淵默之心,臨危不亂之心。君子的權術是高超實用的藝術,小人的權術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樣成為君子?擁有光明之心。如何擁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麵把握,說服自身,內心平靜。
23. 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撐著活下去的。沒有了大義可以選擇蒼生,如果連蒼生的代言人於謙都落個鳥盡弓藏的結局,那麼路在何方?像莊子那樣身如不係之舟,脫離這“曳尾於塗中”的苦海?兩千年來,無數的人都這麼做過,劉伶醉酒,阮籍狂狷,他們真的快樂嗎?
24. 陽明心學是煉心的學問,是“乾坤萬有基”。王陽明之所以將國人宏大而細膩的心理圖譜精確地描繪出來,就是要傳達一條真理:一切戰鬥都是心戰,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25.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
26. 一個真實的自我能夠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我。如欲改變自我,首先磨煉內心。
27. 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事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隻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隻是說閑話。——王陽明
28. 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耳無體,以萬物之聲為體;葬無體,以萬物之臭為體;口無體,以萬物之味為體。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29.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30. 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聖賢一了百了。陽明心學是一種信仰哲學,而信仰隻有被實踐時才有意義。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於儒家,提出振聾發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內聖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
31.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2. 而這一切的起點,在於每個人都能傾聽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價值判斷。
33.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34. 一言以蔽之,理學與心學的區別就是“為學”和“為道”的區別。
35. 人的資質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36. 可恨之縣必有可憐之處,廬陵縣天天上演山寨版《一號法庭》,終於激起了江西政壇的官憤:告狀對我省而言實屬正常,但不事生產,全民告狀,這也欺官太甚了吧!
37. 心無外物,物以心生——王陽明
38.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
39. 最不爽的當然是文官集團,想想也是,這些人十年寒窗,懸梁刺股,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對月長歎,把別人泡美眉、打網遊的時間都投入到對聖人經典的咬文嚼字、窮思冥想之中,不就圖個一朝為官,享受人生嗎?結果朱重八太不地道了,定了個奇低無比的工資標準惡心人,上傳到網上去都沒人信,還被罵為五毛黨,天理何在?
40.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警句 值得收藏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名言 王陽明勵誌名言 王陽明名言名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