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惻隱之心,人之生道也。
2、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4、涵養、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5、有所不為,為無不果。有所不學,學無不成。
6、慎勿談人之過,切勿矜己之長。
7、自古聖人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信。
8、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誌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9、言常苦於有餘,行常苦於不足。
10、聖人之所以為聖也,隻是好學下問。
11、憂在內者本也,憂在外者開也。
12、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
13、為學讀書,須是耐煩。
14、鄰,猶親也。德不孤立,必以類應,故有德者,必有其類從之,如居之有鄰也。
15、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16、讀書之法無它,惟是篤誌虛心,反複詳玩,為有功耳。
17、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8、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
19、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
20、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21、心平則氣自和。
22、世路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2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4、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25、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26、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
27、責己厚,故身益修;責人薄,故人易從。
28、內無妄思,外無妄動。
29、不能感人,皆誠之不至。
30、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1、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
32、仁者,以天下為已責也。
33、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34、立誌不堅,終不濟事。
35、一啜夜窗寒,跏趺謝衾枕。
36、朋友,以義合者。
37、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38、讀書譬如飲食,(next88)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
39、師嚴道尊,教乃可施。
40、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成功之路也。
41、虛心順理,學者當守此四字。
42、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
43、一息尚存,此誌不容少懈,可謂遠矣。
44、人之進學在於思,思則能知是與非。
45、百學須先立誌。
4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47、須知三絕韋編者,不是尋行數墨人。
4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後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
49、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50、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51、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隻是正心、誠意而已。
52、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5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54、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55、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
56、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57、嘉賞未嚐喜,抑挫未嚐懼。
58、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之。
59、讀而不曉就思,思而不曉就讀。
60、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61、不以小惡掩大善,不以眾短棄一長。
62、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63、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64、學者須先立誌。今日所以悠悠者,隻是把學問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則且胡亂恁地打過了,此隻是誌不立。
65、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也。
66、俱收並蓄,待用無遺。
67、當務之急,不求難知;力行所知,不憚所難為。
68、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
69、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70、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誌不立,直是無著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