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是有多少錢就有多少成就。身邊有人中獎500萬元,你會羨慕,但內心不會憑空產生敬重。敬重和羨慕是兩回事。我們敬重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不僅是因為他擁有雄厚資產,更在於他在打拚企業過程中表現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業為社會做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
人生的成就,重在“有為”而非“有錢”,盡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作為一名教師,完全可以成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為者”。我們每教一個班級,就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實實在在的“為”,我們教書育人一輩子,就做了一輩子實實在在的“有為”事。不管經濟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麵對人生,請自尊自信:我,能成為大寫的“有為”的人。
做一名有為的人,要奮鬥,要拚搏。做一名有為的教師,也要奮鬥,要拚搏。接觸過不少青年教師,他們總認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器。這個想法很普遍,是個普遍的錯誤。
那些自認為以往的學習沒打好底子的教師,最終什麼也沒做成,表麵看來,似乎印證了自己的預言,其實正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消極態度,把他們潛在的“人”的能量給封殺了。
我認為,一個教師要想做到傑出無比的程度,或許需要點天分,需要後天環境等各種因素,但是要成為一名骨幹教師,成為一定範圍、一定領域裏有成績和名望的人,則人人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與奮鬥達到。
大量深入的研究表明,聰明並不必然導致成功。最聰明的人往往並不是最有成就的人;最有成就的人,也往往並不是最聰明的人。成功最需要的是一種堅強的精神品質,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貧無可奈唯求儉,拙亦何妨隻要勤。”哪怕是笨鳥,也能“笨鳥先飛”。
現在可以把“笨鳥先飛”改為“笨鳥肯飛”了。我接觸了不少青年教師,他們的致命弱點恰恰是不想飛、不肯飛,他們躲在公辦體製這把大傘裏,怕外麵的風雨,怕太陽的熾熱,怕路途的坎坷,怕寒風的凜冽,怕秋雨的狂暴,怕黑夜的漫長,怕身心的疲憊,怕失敗,怕出醜,怕這怕那,怕到最後,人生都淹沒在“怕”的海洋裏了。
達爾文在晚年這樣感慨:“我這樣一個才智平庸的人,居然能夠在那麼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信仰,實在出人意料。我的小學老師和我的父親甚至認為我是一個平庸的孩子……”麵對這份人生感慨,年輕的你,有什麼理由不鼓足自信的風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