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鍾,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高爾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 --達爾文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應當仔細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羅曼 羅蘭
每一點滴的進展都是緩慢而艱巨的,一個人一次隻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的目標。--貝弗裏奇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鍾點。 ——拜 倫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紮克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____傑弗遜
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____歌德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莎士比亞
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約翰· 洛克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_____莎士比亞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恩格斯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普通人隻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德國哲學家 叔本華.
黃金時代在我們麵前而不在我們背後。---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隻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德國詩人歌德
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英】
不要老歎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誌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朗費羅【美】
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歎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德】
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麵去。 ——蘇格拉底【古希臘】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英】
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福爾斯特【英】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鍾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弗萊徹【英】
另有國內的:
00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00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0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樣,一天接著一天滑過,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華一去不複返,事業放棄在難成
006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麵,而不在我們的後麵
007 時間是腦力勞動者的資本
008 文學之知識乃是學問之門禁
009 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識象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
011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012 知識永遠戰勝愚昧
013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015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017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說是盡人可知的勸人珍惜光陰的格言。但對這句詩的出處有的卻未提到王貞白這首詩。新版《辭源》"寸陰"條,引用的出處是元代同恕《送陳嘉會》詩:"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其實,早在唐代的王貞白就讀於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時,便寫了"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一名句。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王貞白,字有道,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縣)人,昭宗乾寧2年(895年)登進士第,7年後始授校書郎,後退居治學著述,勤奮不輟,不複出仕,其品德和學問均為時人推祟。他文思敏捷,才華卓絕,是晚唐頗負盛名的詩人。
據白鹿洞誌記載:"白鹿洞者,唐李渤讀書處也。初貞元中,渤與其兄涉俱隱廬山,而渤養一鹿甚馴,行常以自隨,人稱白鹿先生;而謂其居曰白鹿洞。"後白鹿洞辟為白鹿書院(並稱白鹿洞書院),與睢陽、石鼓、嶽麓並稱為我國四大書院。地處廬山山南、五老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