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不要津津樂道於人家的短處,不要誇耀自己的長處。施恩於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世人的讚譽不值得羨慕,隻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就行了。隱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動,審度是否合乎仁而後行動,別人的誹謗議論對自己又有何妨害?
不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實際,守之以愚是聖人所讚賞的。潔白的品質,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變顏色,才是寶貴的。表麵上暗淡無光,而內在的東西蘊含著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強好勝,剛強者必死。淺陋固執剛直,小人卻以此為美德而堅持。
君子悠悠,內斂而不鋒芒畢露,別人就難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節飲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實行它,久而久之,自會芳香四溢。
出處:《座右銘》是東漢崔瑗所作銘文,全文共20句,100字,抒發了作者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立場,其中每兩句構成一個意思,而且這兩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對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過這種對立、矛盾,突出了主觀選擇的價值和意義,反映了當時較為普遍的價值觀念。
擴展資料
“座右銘”指為人處世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它可以是一兩句言簡意賅的話,也可以是一句詩、格言或諺語,座右銘的作用是激勵和約束自己。這個詞最早見於《文選-崔瑗(座右銘)》。
呂延濟提注:“瑗兄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嚐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東漢的崔瑗喜歡意氣用事。他的兄長崔璋被別人殺了,崔瑗替哥哥報仇後,四處逃命。等到朝廷特赦的時候才得以重回家鄉。
為此,他做了一篇銘文,告誡自己行事不可魯莽。由於放在座位的右邊,所以就叫“座右銘”關於銘有兩種含義:
一是在器物、碑碣上麵記述事實、稱頌功德的文字。如中國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53262古代的“金銘”“墓誌銘”等。
二是自警的文字,如“座右銘”。但最初的“銘”卻是一種盛酒的器皿。相傳春秋時期,齊人為紀念齊桓公修了座廟宇。裏麵擺放著一種裝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前往拜廟,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著;把酒或水倒進去一半,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還是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邊,用來告誡不可驕傲自滿。”
從孔子的話裏,我們可以看出最初的“座右銘”是一種“物銘”,與欹器有關。現在的“座右銘”通常指我們最信奉的格言或警句,很多是名人名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座右銘,以之鞭策自己不斷去取得新的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座右銘
原文 譯文一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不要揭別人的短。不要說自己的長。)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幫過別人要忘記,人有恩惠不能忘。)
俗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世俗榮譽不足羨,處世以仁為紀綱。)
隱身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甘於幕後做好事,誹謗非議有何妨。)
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千萬不要務虛名,不顯聰明人自彰。)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柔弱最有生命力,老子主張柔克剛。)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人處汙黑身不染,身處逆境心有光。)
硜硜鄙夫介,悠悠故難量。(淺陋固執乃小人,君子悠悠有雅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言談謹慎食有節,知足常樂免禍殃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6613334。)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持之以恒去實踐,日久天長品德芳。)
譯文二:
不要議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
施恩惠給別人,千萬不要記在心裏;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可忘記。
世俗的虛名,不值得羨慕;隻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則。
做任何事情前,心裏覺得安適,覺得不慚愧,然後才去做,別人的毀謗難道能中傷你嗎?
不要讓虛名超過事實,不炫耀才華,不賣弄聰明,這才是聖人所稱道的。
處在汙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汙濁所染。有才德的人,光芒內斂,隻求內在充實,不求表麵的虛榮。
柔弱的人因為具有韌性,不容易被摧折,所以是適合生存的一類。
老子認為剛強容易被折毀,不如柔弱容易生存,因此以剛強為戒。
見識淺薄的人,老想表現出剛強的樣子。唯有閑靜不與人爭,他的成功才會不可限量。
說話要謹慎,飲食要節製。一個人知道滿足而不貪求無饜,就可以製止或避免不吉利的事發生。
如果照著這個座右銘,持之以恒地去做,日子久了以後,才德自然會發出光輝來,有如花香的四播。
不要把你?不要讓別人看到?不要讓別人看到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