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
今天我想談一談關於和諧社會的問題。什麼是“和諧”?答:和者,和睦也;諧者,相合也,即強調人與物之間的融合,人與人之間的和合。
縱觀曆史,“和諧”乃是社會的主色調。漢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繁榮,使原本遙遠而陌生的國度之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經貿科技交流,使人們對古代各國的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與了解,促進了人了文明的發展進程。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賢良,虛心納諫,廣言開論,輕徭薄賦,使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並且以開放的胸懷大開國門,與日本等國密切交往,讓人們感受到中國民族文化的魅力,極高的促進了民族的發展與和諧。
而到了近代,近年來我國不斷加深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製度改革,也都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力證.其中,麵對改革發展所帶來的矛盾,黨中央更是主動應對,通過宏觀調控等政策,使社會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這正體現著"和諧"這一理念在新時期發展形式下的應用.
千百年來,中華文明雖屢受催折而不絕,中華民族雖曆經磨難而不衰,我想“和諧”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21世紀,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人與民俗文化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 人與民俗文化之間的和諧
和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國人民是極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諧的.新年彼此溫暖的祝福,那熱鬧的隆隆炮竹聲,喜洋洋的燈籠元宵等,無不表達著人們對於新年生活幸福美滿的期待.同樣的,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佳節,更是人們長久以來對於社會和諧的一種祝願和熱盼,展現了中華民族對於文化積澱的繼承與重視.可以說,中華文化的基調,便是和諧這一永恒不變的旋律.
二 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眾誌成城,和諧社會就會很快到來..涓涓細流彙成江河,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
三 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早在4000年前的夏朝,規定春天不準砍伐樹木,夏天不準捕魚,不準捕殺幼獸和獲取鳥蛋;3000年前的周朝,根據氣候節令,嚴格規定了打獵、捕鳥、捕魚、砍伐樹木的時間;2000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采集剛剛發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動物,等等。遠古時代,人們憑借簡單的知識,產生了一些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樸素認識。宇宙萬物雖千差萬別,但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存的權利。在當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關心環保事業,提出要 “合理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造福人民”。人們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搞好工業汙染防治,造福子孫後代。保護環境,構建和諧。
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應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生態的自然統一,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一個和諧社會是我國增強發展後勁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在新的曆史時期下必須完成的曆史使命,而要營造這樣一個和諧社會,急待於我們全體社會成員不竭的努力,以主人翁的精神,放遠眼光,聯係世界,共同努力!
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上,讓我們一同兼收並蓄,品和諧之美,譜寫新世紀的和諧之曲吧!
莎士比亞的這句格言死了一樣的掛在牆上,我幾乎每天看好幾遍,但是卻總沒當回事。
我這幾天一直在在讀書。
我已經 記不清有多長時間沒有看過書了。已經忘記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是什麼感覺了。於是,我終於意識到我罪過了。
我瘋狂地開始讀書。我讀了餘秋雨的文集,讀了《走下神壇的**》(權延赤)和《走下聖壇的**》(權延赤),還讀了《伏羲伏羲》(劉恒)和以前看過的《幻象大限》(林可行)。
我又體會到了看書的感覺,原來是那樣的舒服。
http://photoimg12.qq.com/cgi-bin/load_pic2?verify=v1xOwMERH4g83Xwe2PwRTw%3D%3D
據說這是周傑倫小時候的作文哦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