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語錄之“超脫”
1、世上種種紛爭,或是為了財富,或是為了教義,不外乎利益之爭和觀念之爭。我們身在其中時,不免很看重。但是,不妨用魯濱遜的眼光來看一看它們,就會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物質產品和真正值得我們堅持的精神原則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單純的生活中包含著人生的真諦。
2、人世間的爭奪,往往集中在物質財富的追求上。物質的東西,多一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沒什麼,能保證基本生存就行。對精神財富的追求,人與人之間不存在衝突,一個人的富有決不會導致另一個人的貧困。
3、由此可見,人世間的東西,有一半是不值得爭的,另一半是不需要爭的。所以,爭什麼!
4、外在遭遇受製於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態度。內在生活充實的人仿佛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適當態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5、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一個人一心爭利益,或者一心創事業的時候,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
6、我們平時斤斤計較於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7、用終極的眼光看,人世間的一切紛爭都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當然,在現實中,紛爭的解決不會這麼簡單。但是,倘若沒有這樣一種終極眼光,人類就會迷失方向,任何解決方式隻能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8、那人對你做了一件不義的事,你為此痛苦了,這完全可以理解,但請適可而止。你想一想,世上有不義的人,這是你無法改變的,為你不能支配的別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還想一想,不義的人一定會做不義的事,隻是這一件不義的事碰巧落在你頭上罷了。你這樣想,就會超越個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當作借以認識人性和社會的材料,在與不義作鬥爭時你的心境也會光明磊落得多。
9、健康的心理來自智慧的頭腦。現代人易患心理疾病,病根多半在想不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於是就看不開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想明白了,哪有看不開之理?
10、蘇格拉底的雕塑手藝能考幾級,康德是不是教授,歌德在魏瑪公國做多大的官……如今有誰會關心這些!關心這些的人是多麼可笑!對於曆史上的偉人,你是不會在乎他們的職務和職稱的。那麼,對於你自己,你就非在乎不可嗎?你不是偉人,但你因此就寧願有一顆渺小的心嗎?
11、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在一定意義上,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輕沉浮榮枯,才能不計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
12、對於自己的經曆應該采取這樣的態度:一是盡可能地誠實,正視自己的任何經曆,尤其是不愉快的經曆,把經曆當作人生的寶貴財富;二是盡可能地超脫,從自己的經曆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看它們,把經曆當作認識人性的標本。
13、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邊的什物,手上的事務,很容易獲得一種支配我們的力量,奪走我們的自由。我們應該經常跳出來想一想,審視它們是否真正必要。
14、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標,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中年以後,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態了。所謂出世,並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灑脫一些。
15、一個人的實力未必表現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實力的人還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適時地退出競賽,省下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享受生命的樂趣。
16、在大海邊,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遠離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聲。
17、事情對人的影響是與距離成反比的,離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們的心情。因此,減輕和擺脫其影響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個立足點,那個立足點可以使我們拉開與事情之間的距離。如果那個立足點仍在人世間,與事情拉開了一個有限的距離,我們便會獲得一種明智的態度。如果那個立足點被安置在人世之外,與事情隔開了一個無限的距離,我們便會獲得一種超脫的態度。
18、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給我們造成很大的煩惱,因為離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經曆很重大,但我們當時並不覺得,也因為離得太近。距離太近時,小事也會顯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顯不出大了。隔開一定距離,事物的大小就顯出來了。
19、我們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無數的,其中多數非自己所能選擇,它們組成了我們每一階段的生活,左右著我們每一時刻的心情。我們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十分重要。然而,事過境遷,當我們回頭看走過的路時便會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它們奠定了我們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餘的事情不過是路邊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罷了。
20、“距離說”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適用的。理解與欣賞一樣,必須同對象保持相當的距離,然後才能觀其大體。不在某種程度上超脫,就決不能對人生有深刻見解。
21、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限製太多,人就不易感覺到人生的大限製。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
22、人一看重機會,就難免被機會支配。
23、紛紛擾擾,全是身外事。我能夠站在一定的距離外來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卷起幹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觀望著變幻不定的海洋。
24、浮生若夢,何妨就當它是夢,盡興地夢它一場?世事如雲,何妨就當它是雲,從容地觀它千變?
25、我們不妨眷戀生命,執著人生,但同時也要像蒙田說的那樣,收拾好行裝,隨時準備和人生告別。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這樣一種執著有悲觀墊底,就不會走向貪婪。有悲觀墊底的執著,實際上是一種超脫。
26、所謂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執著和超脫之間求得一個平衡。有超脫的一麵,看到人生的界限,和人生有距離,反而更能看清楚人生中什麼東西真正有價值。
27、超脫是悲觀和執著兩者激烈衝突的結果,又是兩者的和解。我心中有悲觀,也有執著。我愈執著,就愈悲觀,愈悲觀,就愈無法執著,陷入了二律背反。我幹脆把自己分裂為二,看透那個執著的我是非我,任他去執著。執著沒有悲觀牽肘,便可放手執著。悲觀揚棄執著,也就成了超脫。不僅把財產、權力、名聲之類看作身外之物,而且把這個終有一死的“我”也看作身外之物,如此才有真正的超脫。
28、一個人熱愛人生便不能不執著,洞察人生真相便不能不悲觀,兩者激烈衝突又達成和解的結果就是超脫。所以,超脫實質上是一種有悲觀約束的執著,有執著約束的悲觀。仔細分析起來,其中始終包含著悲觀和執著兩種因素,隻是兩者之間已經形成一種恰當的關係,不再趨於一端罷了。我不相信世上有一勞永逸徹悟人生的“無上覺者”,如果有,他也業已涅槃成佛,不屬於這個活人的世界了。
29、執著是惑,悲觀何嚐不是惑?因為看破紅塵而絕望、厭世乃至輕生,骨子裏還是太執著,看不破,把紅塵看得太重。這就好像一個熱戀者急忙逃離不愛他的心上人一樣。真正的悟者則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紅塵也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著超脫的心境。假定他是那個熱戀者,那麼現在他已經從熱戀中解脫出來,對於不愛他的心上人既非苦苦糾纏,亦非遠遠躲避,而是可以平靜地和她見麵了。
30、在無窮歲月中,王朝更替隻是過眼煙雲,千秋功業隻是斷碑殘銘。此種認識,既可開闊胸懷,造就豪傑,也可消沉意誌,培育弱者。看破紅塵的後果是因人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