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經典語錄有出處的
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人沉迷於物欲,而東方人精於人與人的關係;前者從征服中得到滿足,後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
人可以從環境中得到滿足,這種滿足又成為他行動的動力。 樂趣又產生欲望,又反饋回去成了再做這行動的動力,於是越來越凶,成了一種毛病。
真正的幸福就是讓人在社會的法理、公德約束下,自覺自願的去生活;需要什麼,就去爭取什麼;需要滿足之後,就讓大家都得會兒消停。
——摘自王小波的《東西方快樂區別之我見》
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言下之意是說,有些人受窮,是因為他不想富裕。貧困是一種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追求聰明是一種人生的態度,追求愚蠢則是另一種生活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樂,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聰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
吃苦、犧牲,我認為它是負麵的事件。吃苦必須有收益,犧牲必須有代價,這些都屬一加一等於二的範疇。
假如從整個人類來考慮問題,早就會發現,趨利避害,直截了當地解決實際問題最重要——這不是什麼哲學的思辨,而是我的生活經驗。我們的社會裏,必須有改變物質生活的原動力,這樣才能把未來的命脈握在自己的手裏。
——摘自王小波的《人性的逆轉》
有些人認為,人應該充滿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低下的思想。這種說法聽上去美妙,卻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
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按這個標準,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準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摘自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有知識的差異。這就提示說,由知識的差異可以產生權力。讓我們假設世界上的人都很無知,唯有某個人全知全能,那麼此人就可能掌握權力。
科學家和聖賢的區別在於,前者不但尋求知識,還尋求知識的證明。不幸的是,證明使知識人人可懂,他們就因此喪失了權力。
——摘自王小波的《文化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