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
2、國人的“六大癖好”:一、好嫖,省去戀愛曲折,直接享受性福;二、好賭,省去辛苦打拚,寄望當下發財;三、好罵,省去論證艱難,立馬搞倒對手;四、好補,省去鍛煉汗水,永葆身體健康;五、好吹,省去修行立德,巧妙自抬身價。六、好飲,省去心靈交流,快速拉近關係。
3、給年輕人的話,第一個飯碗第一,畢業後麵臨很現實的一個處境,不要把飯碗砸了;第二個是在這個前提下,盡量不要受這個社會壞的影響。人在年輕時候,多少是正直的,總是有衝動、有理想、向善的。三十歲以後,要麼是平庸,要麼就轉向惡,就開始變成社會的幫凶!
4、年輕人仍然所見極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訊息中。訊息不等於眼界。
5、魯迅是一個早已被簡化的臉譜。魯迅很早就說過,你要滅一個人,一是罵殺,一是捧殺。大家現在看見了,過去半世紀,胡適被罵殺,魯迅被捧殺。
6、當我年輕時我夢想改變世界;當我成熟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世界,我將目光縮短,決定隻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我發現我不能改變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 僅是改變一下家庭,但這也不可能。當行將就木,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自己,我可能改變家庭、國家甚至世界。
7、我見過,滿身紋身的青年在公交上給老人讓座,我也見過,衣冠楚楚的教授在酒吧嗨的比誰都社會;我見過,平日裏光鮮亮麗的女人獨自在豪宅等著她們的情婦,我 也見過,KTV裏的女孩用犧牲色相辛苦掙來的錢寄給了老家的爹娘.......這個社會,穿的靚麗不一定就多高雅,衣著暴露不一定就是下賤!
8、畫畫,你不可能焦躁。瞧著模特與畫布.你會激動.緊張,但不會焦躁。繪畫的過程,天然地安靜而專心。如果哪位畫家焦躁,那是他不太會畫畫,才分有限,或 者,他不那麼喜歡畫畫,其實不該畫畫——當然,考試百分之百逼人焦躁,逼人得病,甚至自殺。你試著想想莫紮特如何參加我們的統一考試?
9、放鬆政治鉗製、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鬆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
10、中國人學東西非常快,問題是它一學過來,就變成中國的東西,它必須適應中國的國情,一適應以後就變成畸形。
11、在中國,魯迅和馬克思各有分工:魯迅專門負責詛咒萬惡的舊中國,馬克思專門負責證明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12、人文藝術教育表麵繁榮,擴招、創收、增加學科、重視論文等等;實則退步,學生“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能沒常識”、“有專業沒思想”。
13、所有人在這幾十年裏都活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趕緊多撈,趕緊安頓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管這個社會。你是救不過來的,你真的到下麵走走,就知道,完全一個赤裸裸的叢林社會,大家都信奉叢林法則。
14、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15、中國連真正的公共空間還沒出現,哪裏來的“公共知識分子”?進入公共事務時,偶爾有像我這樣的傻子出來說幾句真話大家就很願意聽,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
16、不要隨便叫一個人“大師”,我不覺得中國有大師。“老師”也不要隨便叫。非常隨便認一個人為大師或老師,這都是教育(造成的),弄成了權力等級,在國外就 直接叫名字,或先生、女士。我真不喜歡現在學生出口就是跟權力有關的稱呼。在非常扭曲的權力國家,才會到處是這種稱呼。這是罵人哪!
17、今天,全國院校,全國的教育,大談“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個民族忽然要來大談“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說明人文狀況出現了大問題。麵對這樣的大問題,以我的看法,咱們先別奢談所謂“人文”,我們要緊的是先來恢複常識和記憶。
18、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麼也攔他不住,於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19、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20、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法國人的口號,是願望,不是事實。你雙眼皮,我他媽單眼皮?人從娘胎裏一鑽出來就不平等。關鍵是要讓懸殊差別的社會建立一個體現公正的機製,社會上的財富,讓窮人也能受益。公正不可能,平衡可能。中國現在的問題不是貧富懸殊,是不公平,不平衡。
21、將當今教育體製種種表麵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22、人隻要是坐下寫文章,即便寫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實都在“談自己”。
23、不從眾,保持獨立人格,堅守個人的價值觀,這在中國 非常難。
24、年輕人真的要很珍惜青春。二十歲到三十歲這段時間過了不會再有了。人的成長其實不是知識,所有的成長背後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他知道時間過去了。所以你想做什麼,你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到。二十五六歲以後其實已經晚了。”
25、老 有人來問我,你是怎麼成功的?媽的我沒想到成功。我畫畫,因為我喜歡。我不記得小時候有過“成功”的說法。成功觀害死人。你要去跟人比。第一名還是第二 名,掙一億還是掙兩億......我對一切需要“比”的事物沒有反應。 我畫《西藏組畫》時就是為了遠離當時的“正確”。我現在的畫,也是遠離美國或中國的主流。我知道我的畫,我自己,都毫無價值,但我討厭一群人臉上那種集體 勢力的表情。
26、您對中國的大學教育很滿意嗎?您對野蠻拆遷很滿意嗎?您對目前的醫療係統很滿意嗎?假如您誠實地告訴我:是的,很滿意!很開心!我立即向你低頭認罪:我錯了,我改,我腦子進水了,我對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後向你們好好學習----這樣行吧?
27、蔡元培任北大校長,胡適任中國公學校長,徐悲鴻任北平藝專校長。擱現在,第一條入黨,第二條湊夠行政級別,然後呢,領導看順眼了或把領導捋順了。於是一層 層報批、討論、談話、任命,轉成副部級、部級之類……這樣的“入世”,有利益、沒擔當。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員除了一層層向上負責,對青年、對學問、對教 育、對社會,誰有大擔當?
28、我每講演,年輕人就上來要簽名,要拍照,我隻好陪著耍,不然傷了年輕人的自尊心。現在容我說句重話。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這類事。
29、城市景觀,全毀了。有哪個古老國家這樣義無反顧地糟蹋自己的帝都,抹殺自己的曆史?開羅?馬德裏?羅馬?巴黎?京都?奈良?彼得堡?沒有。沒有一個古老的都城像咱們的北京這樣持續毀容,麵目全非,恨不得把北京的模樣全給改了。
30、《建黨偉業》是一部向北洋政府致敬的電影,該片用生動的鏡頭,精彩的案例,溫馨的細節,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時代:報紙可以私人控股,新聞可以批評政府, 大學可以學術獨立,學生可以上街示威,群眾可以秘密結社,警察不能隨便抓人。權力有邊界,法律有作用,人權有保障,窮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31、人於自己的麵目,其實是看不清楚的,白紙黑字留下來,這才好比照鏡子。
32、絕大多數中國人草芥般生出,草芥般死掉,農村更不必說。
33、笨,可能意味著無保留的相信、激情,源自無可勸說的真摯。
34、翻譯不看你懂多少外語,而是考驗你中文怎樣。
35、我們現在的教育製度,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摧殘孩子。老師、家長,串通好了,細細地摧殘。
36、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這是我大多時候感到快樂的秘訣。但是,我不生氣,不代表我沒脾氣。我不計較,不代表我脾氣好。如果你非要觸摸我的底線,我可以告訴你,我並非善良。
37、你能活著目擊如此畸形的教育現狀,也是千載難逢的福份。我有時瞧著一幅糟糕透頂的圖畫,不由得好生佩服:畫到這麼差,也是本事啊!
38、對任何一位想當藝術家的青年,今日的考試製度是不折不扣的荒謬和侮辱。
39、全中國至今可看的建築隻有兩種,一是古人留下的,一是洋人留下的。
40、我們常說“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表格發下來,一格一格,全是格啊!
41、“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是錯的,沒有主語:為人民服務?您是誰?
42、中國人大抵是慣於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見美國藝術家,一個個憨不可及,做事情極度投入、認真、死心眼兒、有韌性,即所謂持之以恒,精益求 精是也。同人家比,中國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老實,要說踏實老實的憨人,中國不是沒有,隻是少,例外,吃虧混不開。
43、現在中國大部分的大學就像衙門,所有學生根本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大部分大學生就像被圈養的家雞、家犬。就這樣放出去謀生,當然比不上那些草雞、野犬。現在的教育把一個孩子最珍貴的時間、智慧、想象力全部放在最荒謬、最罪惡的事——考試上。
44、我希望中國的有錢人穿的奇怪的要命,過非常奇怪的生活。大部分藝術是這樣出來的。中國必須有這麼一群怪人,過非常不真實的生活。 我沒有錢,但我願意做個怪人。
45、我們今天出了個所謂“五講四美”,層次很低,不過是要有禮貌,守規矩,走橫道線,別隨便吐痰,說明什麼呢?無非說明我們的社會五不講,四不美。
46、開發房地產是一回事;蓋更多的房子給人住,又是一回事,別給弄混了。
47、明星挺好,有個別人猖狂,欺負人,但決不會比貪官更猖狂,更欺負人。……哪位明星使一回性子,眾人就吐口水,要他道歉。中國人到了欺負弱者,欺負站在明理 的人,立馬個個義正詞嚴。我討厭中國人對明星的心態,複雜、陰暗。從古到今都是這樣,對戲子的心態,暗中巴望人家出事兒,心理上滿足。
48、年輕人仍然所見極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訊息中。訊息不等於眼界。
49、學生也被權力化,年紀青青,接受的都是權力教育,事事認同權力,以後出來到社會,國家就交給這樣的學生。
50、中國種種考試積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試文化”、“考試人格”,在我到過的十多所全國或各省市重點藝術學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語和藝術相得益彰,同樣優異,並對二者充滿熱情與信念的學生,滿目所見,是不知所從而不得不從的集體表情,那是被考試怪獸過度強奸後的“無表情”。
51、以我的閱曆和記憶,民主實現之日並非太平世界,一如革命成功之時,世道尤為難測。我在乎人群的德行,社會的常態,是否失去底線。
52、我嚷嚷半天,臨到離開,發現我全錯了:哪有教育問題啊,都是權力問題。
53、《斷背山》真的不是關於同性戀,而是關於壓抑,關於那個時代。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麼是壓抑。在中國,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異性戀們也壓抑得一塌糊塗啊。
54、價值混亂,錢就會變成尺度。
55、知識的封鎖與匱乏,使人失落,書籍的雜亂與無序,同樣使人失落。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說在有書可讀的年代。……這可能是一個書籍不斷增多,而書籍的影響日漸萎縮的年代。
56、才情功力,有時不及真摯要緊。
57、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常識健全就是基礎,素描不是基礎,現在的素描教學是反常識的。什麼都很重要,但你要說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對。一棵樹,你能說哪根樹枝,哪片樹葉最重要嗎?
58、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聖的小姑娘,那麼苦、那麼好看,但她自己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59、有人說我愛說粗話,我用那個詞有兩個意思:一是我瞧不起他,我鄙視。還有一種意思,就是我喜歡,我認同,也會說他“傻×”——— 我自己就是“傻×”。傻挺好!
60、我所謂的“好玩”是一種活潑而罕見的人格,它決不隻是滑稽,好笑,可喜。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進退,他總是放鬆的,遊戲的,豁達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運的龐大的餘地,豐富的側麵,寬厚的背景。
61、誰他媽還拿自己會點英語裝逼,我從來不認為會點英語是什麼人才! 現在一幫老家夥,還考,素描,現在考什麼素描呀!那幫老家夥,已經腦殘了。現在全是電腦繪畫,誰還手動去畫呀!
62、我最怕看見年輕人自卑,可是我們的教育就是讓你越來越自卑。
63、我不記得遇到過讓我厭惡的同性戀。某些同誌讓人厭惡,但絕不因為他是同誌。異性戀,那些所謂“符合自然規律“的人,不也有太多叫人厭惡的家夥麼?
64、中國的事情,我隻有一個最低要求:讓它發生。……發生了,還要讓它往前走,不要一發生就論對錯,不要這麼快就給一個事情作是非判斷。
65、互聯網隻是舞台,不是節目。世界,還有對世界的感受,是由許多事物構成的,網絡不能代替世界,代替感受。
66、“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過去不可能,現在仍然不可能,因為批評言論必然觸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際關係,政治國情。
67、我的心得是讀書不在多,而在反複讀。喜歡的書總要讀它幾遍,才算讀過,才能讀進去。
68、在 歐洲,一座城,甚至一國,頂頂榮耀,永遠榮耀的,是某位藝術家,莫紮特、畢加索、達•芬奇、雨果、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蘇聯集權時代,到處樹立舊俄 文學家的雕像。可是日常對藝術家,就當他是個藝術家。中國相反,國家層麵,今古藝術家不過是名列尾端的小擺設,活著的藝術家,倘若知名,則是搖錢樹,活招 牌,而這些藝術家瞧見當官的,臉就笑,腿就彎,肉麻的話,可以編詞典啊。
69、我的親身經曆告訴我,讀書有兩個作用,一是讓我自以為非,一是讓我有一間自己的房 子,有內心生活。我讀過的書不多,但是書改變了我的一生,書給我一個長期的立場。
70、不要相信任何人在公眾場合的話。盡量相信自己,一開始是很弱的,你的去看書、去經曆,有很多的成功失敗。
71、上網、看雜誌,都沒有問題,那是另一種閱讀方式。但以可憐的一點閱讀經驗,覺得看書的經驗仍然不可能代替的。……讀書不代表學問,不代表見解,更不意味著人文水準。
72、人的成長實際上不是知識,其實所有人的成長背後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他知道時間過去了。
73、中國青年太小就生活在權力世界裏頭,從他家裏開始,從幼兒園開始,一切都在教他,這個人不能得罪,從小學到大學,一路所有大人都在提醒他權力是最重要的,有些話不能說,有些話必須說。這是很可怕的現象,這是毒藥。所有孩子都是吸權力的毒藥長大的。
74、受過小學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學教育而一事無成的人,也太多了。 “學曆”與“成就”應是正比,不是這樣的。
75、無論繪畫還是寫作,我盡量不說假話。
76、“事物都被意義和語言所覆蓋,而攝影則是把這些意義和語言從客體的周圍全部剝除幹淨……” 如果將這句話個佛家所雲的如夢幻,如空花之類的語句放在一起理解,結論會不會很有趣?
77、我珍惜呼吸勝於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絕一件事,其實是一回事。
78、現在的教育體製下,一個學生從本科到碩士、博士,可能是講師,講師到副高,然後多少教授。花錢買版在雜誌上發表,這樣才能過關。所以這些教授沒有時間去上課,去關心學生。
79、在這一場巨大的陽謀中,真正被利用的是我們幾代人,獨尊魯迅的真目的,是為了使我們無知,使我們不懷疑,使我們盲從意識形態教條。
80、我也曾一路無知而愚蠢,隻是貧窮時代的愚蠢無可羞,也無可張揚。現在我可能聰明一點了,隻因逐步擺脫了愚蠢,並願繼續擺脫:不必同外國比較,我所比較的對象,是我自己。
81、一 座城市沒有藝術家,便即意態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藝術家,於是隱然騷動出異彩;城市若有春夢,恐怕是在等待藝術家,藝術家若有大夢,是到一座有藝術 家的城市去—唐的長安、宋的汴梁、明的揚州,文藝複興期的佛羅倫薩、第三共和時代的巴黎、二戰後的紐約,各地各國成千上萬詩人藝術家絡繹於途,到這些城市 編織藝術夢。藝術家是無視國界的人,法國大導演雷諾阿說:電影就是我的祖國。當他在好萊塢見到美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印度的電影人,他說,他們全是我的同 胞……上世紀三十年代大上海,周樹人、張愛玲、傅雷、梅蘭芳、卓別林、蕭伯納,都有蹤跡在,因為那裏曾經是藝術家做夢的地方。
82、不要討自由,沒有會給你自由,隻有靠自己。
83、中國人大多慣於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 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老實,這是中國人的大病、通病;踏實老實的憨人,在中國不是沒有,隻是少,例外,這些人總是吃虧、混不開。而美國的藝術家一個個憨不可 及,做事情極度投入、認真、死心眼兒、有韌性,即所謂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
84、我這一輩子最不喜歡人不講事實!背後的閑言閑語已經足夠我聽十輩子了。有本事你要說就在我麵前對質!背後說人壞話有個蛋用啊!
85、我的父輩,全被糟蹋了。在他們的壯年,二十幾歲到將近五十歲,都在挨整,或者整人,都在荒謬的歲月中,荒廢一生。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仍在被糟蹋,他們還在考政治,考外語,就是不折不扣的被糟蹋。無可自救,隻有熬。若幹家夥可能會脫穎而出,大部分都給廢了。
86、紐 約下城區蘇荷及格林威治村一帶,最觸目的人物要算是所謂“朋克”一族:彩發高翹、黑皮衣褲、女孩鼻唇穿孔、男孩佩戴耳環……他們招搖過市,自顧其美,“藝 術”得一塌糊塗,可是並不見得真是藝術家,或如魯迅所訕笑,是群當不成藝術家的人。然而少了他們,藝術區便不成其為藝術區。在“藝術”這條大船邊,永遠如 藻類般附著一群群想要跟藝術沾親帶故的人。沒作品,沒成就,有啥關係呢?人哪怕僅僅打扮得像個藝術家,就有別於碌碌朝夕的上班族,有勝於為錢煩惱的資本 家。
87、可 是人的心理線索很複雜,既通向熟悉親切的,有認同感的曆史景觀,又會迷失在異己的,陌生刺激的新奇景觀。一百多年來,中國持續發生劇烈的西化和現代化運 動,中國的城市和建築發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景觀變化,中國人心理景觀中那條源遠流長的大線索,開始模糊、混亂、斷裂,到了今天,我們幾乎找不到自己的線 索了。
88、中國的成年人的交往,即便藝術家,也是一套精致的“人際關係”,夾纏著利益、謀算,陰晴不定。藝術本是無事之事,而在不少分明世故而習練瀟灑的中國同行麵前,不知起於何時,我竟會覺得開口談論藝術怕是一件迂腐淺薄到近乎羞恥的事。
89、隻要我憤怒一回,我就得為公眾二十四小時扳著個臉。
90、這 個民族窮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訴他,我們不再窮了,我們也有地位了,全中國都在過一種假想的西方生活。全中國陶醉在這個假想中,羅馬花園證實了這種假想。 這個民族需要一個夢,現在夢實現了。但這個夢是外國夢。夢中的景象全是外國。這一百年所有事情告訴你:我們以前的日子是不好的。不要再過那樣的日子了。 再一個原因是革命。階級滅掉了。中國地麵上,士紳、精英、資產階級、貴族,絕了種了。
91、你辛辛苦苦念完大學出來,薪水一個月兩千塊,還比不上夜總會小姐。這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顛覆有多大?過去是寒窗苦讀出人頭地,今天靠什麼?官二代,富二代。今天的問題,我覺得根源不是人心變壞了,而是整個社會階級固化的結果。我們的年輕人很少有機會出頭了,甚至是沒有!
92、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貴,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93、我們的欣賞西洋古典音樂,目下還是一種‘文藝活動’,在‘他們’,則就是‘生活’。
94、天地有大美,於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複雜處藏。生活中常有大情趣,一定是日子過得很簡單;生命常得到愉悅,一定是心靈純淨到不複雜。
95、一本好書會讓我安靜下來,會讓我有內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應酬、謀生、作假,片刻的安靜都是讀書帶來的.法國人蒙田有句話,大意是人類的一切災難在於人 回到家還安靜不下來.我很慶幸我沒有變成在自己的房間裏麵安靜不下來的人.這和我這麼多年堅持閱讀有很大的關係。我對閱讀充滿感激。
96、在今日之中國,根本沒有什麼藝術人生,但是多得不得了的是藝術生人!
97、凡·高究竟為什麼了斷生命,不重要的(各種說法我都接受,也都不相信)。那是神秘的事情。他隻畫了十幾年畫。但他自我完成了。夭折的天才自有藝術生命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同年齡順序無關。有的花隻盛開一天,一小時。有些真理隻顯示給一個人。凡·高自己知道的。
98、我也不免世故的。在坦然率真、了無心機的馬克與奧爾麵前,我常暗自羞慚。這兩位美國老兄多麼不相似、不相幹,但我每想到他倆總覺得像是同一個家夥:都娶了歐洲的妻子,都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魁梧,健康,男中音,見麵握手,直視我的眼睛,一股子餘波凜然的學生腔和少年氣。
99、前麵說了,魯迅之為魯迅,還在於他周圍的價值,沒有他的周圍,哪來魯迅。他的敵友是當時頂優異的一群人,各自有真實的影響麵。
100、我們玩弄藝術的動機,小半或是出於靈感或熱情吧,大半則恐怕是積習使然。
人物資料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
1970年—1978年輾轉贛南、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是當時頗有名氣的“知青畫家”。1980年以《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界,成為顛覆教化模式,並向歐洲溯源的發軔,被公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繪畫之餘,出版文學著作十餘部。陳丹青無論畫風與文風,都具有一種優雅而樸素;睿智而率真的氣質,洋溢著獨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