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
我天性不宜交際 。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 。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的時候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
-
真正打動人的感情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埋得很深。
-
對於忙,我始終有一種警惕 。我確立了兩個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隻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 。其實,正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應該從容,心靈是清明而活潑的,才會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樂 。
-
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同時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們感到快樂,即可稱為幸福。
-
讀那些所謂“無用的書”,那些哲學、宗教、人文方麵的書籍,未必能改變你的外在命運,但能改變你的內心世界,使你擁有智慧、信仰、豐富的心靈生活,擁有一個強健的靈魂,因此也就改變了你與外在命運的關係,從而在精神上立於不敗之地。
-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也許孤獨是上天賜給你的最好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
-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
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
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尊重他人,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
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
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勸告是,最後無論你是否如願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 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
-
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
-
嫉妒是人性,不因為嫉妒而失態乃至報複則是修養。我們無法壓製人性但可以做到有教養。
-
一切高貴的情感都羞於表白,一切深刻的體驗都拙於言辭。大悲者會以笑虐弄命運,以歡容掩飾哀傷。醜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
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於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
-
一個人又不可能有許多朋友。所謂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種詩意的誇張,便是一種淺薄的自負。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裏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決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
-
愛,就是沒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設前提的寬容。
-
據我觀察,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認真,而做小事不認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由此我得出一個認識:認真本身就是一種素質,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具備這種素質。
-
你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職業,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誼,等等。但能否得到最好,取決於許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盡了力,結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你也要坦然地接受。人生中需要妥協,不肯妥協,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是一種癡愚。
-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運氣和機會,輿論和毀譽,那就不去管它們,順其自然吧。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興趣和誌向,處世和做人,那就在這些方麵好好地努力,至於努力的結果是什麼,也順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