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誌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人惰於進道,無自得達,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從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終學不成也。
故擇其所嗜,必先受業,乃得嚐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
立誌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或曰:“學無益也,如質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礱諸,有玉者錯諸,不礱不錯,焉攸用?礱而錯諸,質在其中矣。否則輟”。
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天資美不足為功,惟矯惡為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人必不能便無是心,須使思慮,但使常遊心於義理之間。立本處以易簡為是,接物處以時中為是,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時中則要博學素備。
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曆事皆能不忘。故善養子者,當其嬰孩,鞠之使得所養,全其和氣,乃至長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惡有常。如養犬者,不欲其升堂,則時其升堂而撲之。若既撲其升堂,又複食之於堂,則使孰從。雖日撻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養異類且爾,況人乎。
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鹹無焉,為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