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高思危,盛滿戒溢。——魏徵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滿則慮嗛,平則慮臉,安則慮危。——荀況
4、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班固
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6、心無備慮,不能夠應卒。——墨翟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丘明
8、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周易》
9、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馮夢龍
10、思因此危剛安矣,思因此亂則冶矣,思因此亡剛存矣。——歐陽修《新唐書·魏征傳》
11、治不忘亂,安不忘危。——揚雄《冀州箴》
12、思危因此求安,慮退因此能進。——房玄齡
13、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周易》
14、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簡文帝
15、圖匱於豐,防儉於逸。——潘嶽《藉口賦》
16、知足常樂本是人間常態,富貴榮華有如過眼煙雲,真正達觀的態度應以安貧樂道,居安思危。
17、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馮夢龍
18、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徵
更多說:
圖匱於豐,防儉於逸。
晉·潘嶽《藉口賦》。圖:思考,謀劃。匱(kui潰):缺乏,不足。儉:貧乏,窮困。逸(yi易):安樂。這兩句大意是:在豐年富裕之時,就要思考、圖謀可能出現的匿乏不足;在安閑逸樂之時,就要提防以後的窮困貧乏。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們不應滿足於一時的富足與安樂,而應居安思危,作長遠的打算,才能防備“樂極生悲”。這兩句就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可用於論述節儉、積蓄的重要作用,也可用以說明人在順境時,要思考以後可能遇到的困難。
西晉文學家潘嶽《藉口賦》
治不忘亂,安不忘危。
漢·揚雄《冀州箴》。這兩句大意是:安定時不忘記動亂,平安時不忘記危險。處在平安穩定的環境裏,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危險。不忘記,才能有所準備;有所準備,才能夠防止阻難和危險的出現。這兩句用於表示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預防禍患。
西漢學者揚雄《冀州箴》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周易·既濟》。患:禍害。豫:通“預”,預先。本句大意是:君子總是想著可能發生的禍害,預先作出防範。對於禍害,如果預先能夠想到,能夠作出防備,就能加以杜絕,或在禍害發生時采取應變措施比較順利地克服它。否則,禍害突然降臨,倉促應付,後果便不可設想。因此明智的人都能居安思危,順時憂逆。本句可用以說明平安時就要預防禍患的道理。
《周易》《周易·既濟》
居高思危,盛滿戒溢。唐代政治家魏徵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唐代政治家魏徵
心無備慮,不能夠應卒。
戰國·墨子《墨子·七患》。慮:計謀。卒:同“猝”,指突然事變。這兩句大意是:心中沒有預先思考應對事變的方法,就不能應付突然變故。無事之時備有事,平素就要對可能突發的變故準備應對的策略和方法。這樣,在事變發生時才不至於慌張,才能避免忙中出錯。這兩句多用於說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墨翟,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子《墨子·七患》
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晉代簡文帝
思危因此求安,慮退因此能進。唐朝開國宰相房玄齡
滿則慮嗛,平則慮臉,安則慮危。
戰國·荀況《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這幾句大意是:富足的時候要想到不足的時候,平安的時候要想到危險的時候。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富足的時候要想到不足的時候,預先為之謀劃;處境平安的時候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預先作好準備。這就是所謂“有備無患”,即令有患亦能夠從容應付。正因世事是複雜的,人生是曲折的,對於逆境不可不防。這幾句可用於告誡人們居安思危。